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冠绝古今的文人骚客——刘禹锡:初心是一生不可缺少的豪情
userphoto

2023.02.05 湖南

关注

唐距今1400多年,以重视文韬武略为本,国号绵延数百载,方成盛世。

筑梦福地间,又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与风流人物,将中华文明进程引入高潮。

初唐时,有7岁能作诗的神童骆宾王,盛唐时,有仗剑天涯的诗仙李白,晚唐时,又有制霸文坛的“四杰”。

在这场由文人笔墨铸成的繁华盛世中,有一人,信念坚定,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不阿谀奉承,自持清高,以初心应对世间的所有不公并怡然自得,此人,便是晚唐“三杰”之一的诗豪刘禹锡...

真正的艺术或源自苦难

公元772年,大唐江河日下,余威摇晃,天宝末年进士刘旭,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迁至江左,喜得一子,取名刘禹锡。

江左一带,有一寺庙名“云门”,律僧灵澈通经文、懂诗作,常常给幼年的刘禹锡,指导创作,与之同期执教者,亦有诗僧皎然。

因此,刘禹锡的性格与文学造诣,自青年时便已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意境之中也有源自佛门的一种豁达。

公元790年,刘禹锡初露锋芒,开始游学,经洛阳、长安一带,结识不少文人士阶,并小有名气,故被高人指点考取功名。

那一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诗人柳宗元,与之一起金榜题名,二人亦兄亦友,相互扶持数载,并同朝为官。

公元802年以后,刘禹锡担任监察御史,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共同就职于御史台,开启诗歌与政治层面的高度交流。

只可惜,刘禹锡为官数载,只在诗歌艺术上颇有造诣,在治国除弊一事上,却空有满腔热血。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刘禹锡因受到太子侍读王淑文、王伾的影响,燃起改革之志,遂与柳宗元一起投于其二人门下,开始参与国政。

怎料藩镇、宦官当道,使改革受阻朝堂更迭,新皇上任,更是对前帝旧人杀之而后快。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位有志之士,随即被贬为远州司马,开启了带薪流放的生活。

这一时期,对刘禹锡的性格影响颇深,但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当中可见一二...

被贬朗州后,好友柳宗元正在永州发牢骚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而刘禹锡却独树一帜,绝不因被贬而屈服于眼前的困境,更不愿编排他的人得意,于是便下写《秋词二首》彰显“叛逆”。

其一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意为:“从古至今,善墨者不都认为秋天是孤独与萧条的代名词吗?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有仙鹤直冲云霄的壮景,还能带领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可见,刘司马已经在贬职的生活中,找到了怡然自得之法,他的骄傲与初心,绝不允许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当你以为刘禹锡的“清高”仅仅是因为嘴硬,而撑不过三月时,《秋词》的第二首又来了。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起霜了,朗州的夜更凉了,刘禹锡不仅没有因刺骨的凉风而感到悲伤,反而登高望远,享受这一份远不如春色的宁静。

刘禹锡认为,这世间所有的事,除了天地运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基于物体本身的情绪、遭遇,都能靠力量化解,逆天改命。

于是,他走名城,访古迹,登高望远,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被贬之苦,病痛之灾,丧妻之痛,都融进诗里,保持初心,实现自我超越。

看见黄河时他直抒胸臆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将黄河席卷泥沙,奔涌之狂态,一笔勾成。

联想起自己在朗州遭受的磨难,又忍不住道:“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顺着黄河的波涛飞往银河天际,去有情人的家中做客,努力为自己的生活加些浪漫,以苦为乐。

一晃十年将至,刘禹锡终于受召回京,届时,他那颗盼望为国效力的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只可惜,他远离朝堂十年,长安早已物是人非,举手投足间,已无其施展拳脚之地,此举难免令诗人心有不忿。

回京后,刘禹锡观世人在长安一座道士观赏花有感而发,忍不住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之》,深深地刺痛了朝堂旧客的心。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到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单凭前两句,读起来平平无奇,能一语中伤朝堂当权者的,实为后两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意为:“十年前观中尚无这些桃花,全都是在我离京后才栽起来的”,旨在讽刺十年前,自身遭遇的种种不公;此言一出,刘禹锡只数日便被贬往和州做通判。

原本“贬官”对于十年未曾涉足朝堂的刘禹锡而言,无非是换个地方看风景,并陶冶情操。

却没承想,朝堂将其发落到此前的政敌门下做通判,简直让刘禹锡吃尽了苦头,穿遍了小鞋。

按规矩,和州知县通判的住处应当在衙门内的宽阔院子里,结果知县大人却将刘禹锡打发到,离县衙数十里的南城郊外的三间草房内。

可刘禹锡是何等的聪明与内心强大之人?朝堂召其回京,他都敢以诗讽刺,区区和州知县,又能耐他何?

于是,刘禹锡便在城南小屋内,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一日清晨,刘禹锡望着巍巍青山,滚滚江水,忍不住感叹道:“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听后极为不悦,连夜将其调往城北,现寻一处只有一间半草房的住处,安置刘禹锡。

刘禹锡双手交叉,伏在胸前,一边坐着马车,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只道是此行尚有去处,生活便不算失太糟,如此心态,足以让心胸狭隘者辗转难眠。

日薄西山后,刘禹锡环顾城北茅草房之景色,依山傍水,青柳依依,索性又引发了诗情道:“垂柳轻轻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这一次,刘禹锡不再思“争辩”,开始思“京城”,使知县大人找不到破绽整治他,只能为他另选去处。

辗转三回,刘禹锡终于在城边的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安了家...

是日夜幕降临,刘禹锡身披长袍盘坐在床头,环顾着仅有一张书桌两扇窗户的小屋,思绪陡然爆发于笔尖,只片刻的功夫,便为后世之人留下千古佳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有了神仙便是名山,水里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间破旧的屋子,因为有了“我”这般德才兼具的人居住,也就不觉得简陋了。

这一通出神入化,托物言志之手笔,将诗人身居陋室而不贫志,永葆初心,怡然自得之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想来,这十几年的流放生活,已使刘禹锡磨平了棱角,心性越发平和,只一般的困境,根本击不垮他。

《陋室铭》后,刘禹锡被发配到苏州、汝州、同州等地当刺史,23年间,其日日逆流而上,不甘沉沦,越挫越勇,只留佳作满乾坤。

真正的节气或源于初心犹在

公元826年,刘禹锡年近六旬,奉旨回京,任太子宾客、秘书等清闲之职。

彼昔年华,人生已蹉跎过半,却从未因当年改革之遭遇,而有过一丝悔意,想来若无奸臣资本当道,刘禹锡依旧直言敢谏。

而今,回庭只落得闲职,于国政不敢妄言,则忍不住感慨这23年的遭遇,顺便嘲讽一下当朝权贵。

诗人道:“巴山楚水凄凉地,23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可见,被贬于荒凉之地数十载的愤慨,始终藏在刘禹锡的心底,只因对朝廷尚存期望,故一直以“孤傲”示人。

年老回京后,心境如十几年前回京时那般,渴望朝廷革新有变,能受重用,结果“物是人非依旧”,只能吹笛自惆。

三盏下肚,刘禹锡又开始豁达起来,并自我调侃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他这艘船不管沉溺多久,都不影响其他船只驶过,他这棵即将枯萎的老树,也不可无视身旁新长出来的茂盛枝丫,是时候放下过去,展望未来,将期望寄托于后世之人。

残灯破庙之年,刘禹锡告老还乡安居洛阳,与白居易、裴度等人闲游赋诗。

那时的他,早已坦然接受衰老的病体和日渐凋零的白发,继续用文字挥洒热血,用初心点燃豪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公元842年,刘禹锡驾鹤西归,他一生不畏强权,豁达开朗,三起三落,走时,依旧是其初入尘世般的模样,但求初心不改,豪情永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修养,叫遇事不指责
学霸都在学|23.刘禹锡:我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诗意中国74|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站在精神的高处
品味古文,通过玩味课文来领悟文人特有的言语方式
《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