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门阀兴亡史:科举制敲响了世家的丧钟

门阀世家,作为曾经在中国历史阶层上发挥过重要职能的特殊阶层,除了对所在区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风貌产生了深远影响外,更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世家和皇权的融合,导致其在君权至上的封建政统体制中竟然有过一段和皇权分庭抗礼、甚至“共天下”的特殊时刻。

门阀究竟是如何形成?又为何会由盛转衰,竟至于消亡呢?在笔者看来,门阀世家的兴衰,和历朝统治者所采用的择贤方针有直接关联,而科举制的兴起,正式敲响了门阀世家的丧钟。

一、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类具有群居性,即使是两人组成的团体,也会有一方占据更多的话语权,自世界上第一个部落形成伊始,管理者也就应运而生。

一个好的管理者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所以历朝历代,人才选拔都是头等大事,先秦时期,得益于蒙昧的社会思想尚未觉醒,以血缘关系缔结的宗法基础根深蒂固,世卿世禄制度是维系统治的基础,阶层固化的后果就是平民没有任何上升渠道,这也算是为何秦经过变法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为平民找到了一条改变命运、改变阶层的道路。

及至汉朝,传统的选拔制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日益膨胀的社会需求,皇帝开始另辟蹊径,一方面为了安抚贵族势力,规定“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变相的将世卿世禄延续下去,另一方面在全国大举推行察举征辟制,旨在选拔优秀人才。

对于平民而言,察举征辟制的门槛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有才华不会被埋没,没有才华就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标准,这种自下而上的选拔制度结合汉武帝对儒学发展的推动,迅速成为了平民跻身的最佳选择。

儒学的发展,导致社会上的士人阶层不断壮大,读书明礼逐渐成为选拔的基本要素,政权结构发生改变——以往,读书是贵族子弟的特权,推行了“有教无类”的儒学后,以读书入仕的官僚比重大大增多,对社会发展有着正面而积极的意义。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如果说一开始遵循的是“选贤”,在士人大批入仕,形成自己的利益团体之后,各个家族就已经看到了这项投资的利好,血缘宗族的力量再次发动,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受到血缘、情谊、地域等影响,世代累积下来,新的贵族就诞生了。

以东汉末为例,刘备发展自己的势力时,逢人必自报家门,以汉室皇叔自居,袁绍以“四世三公”自满,曹操之所以颇有人望,和其“举孝廉”的这段过往不无关系,然而,这些天然就站在最高点的“四世三公”们,恰恰成为了士人晋升之路上的强大拦路虎。

二、王与马,共天下。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本意是自下而上的寻访人才,为底层晋升大开方便之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完全垄断学习资源的世家门阀将其变成了手中的玩物,利用特权大肆提拔世家子弟,也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门阀的权力达到了巅峰。

为何要称世家门阀,以琅琊王氏为例,历代在朝廷做官,子承父业、兄弟相望,世袭传承,门第清高,这样的家族哪怕是在成立之初以诗文传家,为了维护家族利益,族中也必定会想法设法掌握军权,以武力维护自己的崇高地位。

君权只有在初期能够勉强起到制衡的效果,到了中后期,就变成世家裹挟君权,西风压倒东风,尤其是晋朝“衣冠南渡”,依靠世家支持勉强达成联合统治地位的东晋朝廷,司马皇族的地位是逊于世家贵族的,“王与马,共天下”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南北朝时期大大小小数十个政权,严格意义上都是世家创建的,这也是世家影响皇权的高光时刻,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世家开始走下坡路,经历了由盛转衰的痛苦蜕变。

如果了解南北朝的这段历史,就会知道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多么动荡,农民起义、军阀起义、皇权斗争……矛盾冲突的受害者永远都是世家贵族,社会的动荡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战乱时,世家过度干涉皇权,和皇权牵扯过深的情况下,世家就会成为皇权的陪葬品,走向灭亡。

一些没有因为政权更迭骤然衰减的世家,也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世家立本是源自于扎实的学问、算无遗策的谋略,还有强大的武力。

然而,当选拔人才的机制沦为世家维护地位的工具,失去竞争的世家子弟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官僚构成长久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同一种声音出现的多了,整个家族就会失去进取心,士族子弟由治世之能臣转化为依附在世袭制度上的吸血虫,这种情况下,没落也是理所当然的。

尤其是在社会环境趋于稳定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土地买卖导致世家门阀的经济基础土崩瓦解,多种因素下,由盛转衰已成定局,然而,这些还不至于消亡世家的百年积累真正导致世家消亡的,是新的选官制度的兴起。

三、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世家中的清醒派在战乱中保全本心,沉浸式的在祖地潜心向学,当天下安定后,世家再度出现,开始经营自己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不过,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

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唐代将科举制完善,并制定为基本国策,科举制为什么对门阀世家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是因为科举限制了门阀世家享有特权的权利。

隋以前,世家只凭家族的声名、先祖的辉煌过往就能轻易荫封子孙,土地可以不用纳税,但科举制出现之后,世家的世袭特权被剥夺,经济上的特权也在均田制推行后消失殆尽,相当于切断了世家子弟的青云梯,也难怪他们面对科举制一直抱持着不积极、不配合、不屑一顾的态度。

唐初科举选拔,世家大族基本也就一到两人参加,如兰陵萧氏、陈郡谢氏等,更是一个子弟都没有参与进去。

此时的世家还沉浸在旧日的荣光中不可自拔,从当时的婚姻市场就可以看出,世家彼此通婚可以,和皇室通婚就百般推脱,如太宗皇帝欲嫁女于崔氏,崔氏竟然傲慢到直接拒绝了皇帝的提议,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这种明晃晃以门弟自傲,甚至看不起皇族的行为,岂能不让皇帝大为光火?

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双管齐下的打压了世家的嚣张气焰,其一,重修《氏族志》,其二,完善科举制,为了达成削弱世家影响力的目的,两口子强强联合,先搞死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又废了兰陵萧氏的萧贵妃,武则天当政期间更是举起四十米长刀,自上而下的清洗了世家的爪牙。

一招鲜,吃遍天,人是杀不完的,但震慑效果良好,科举制被完善以后,不仅为当时急需人才的唐帝国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同时也打开了民众的上升通道,士庶阶层开始上下流动,界限全无,整个国家健康有序的向前迈步。

更为重要的是,当知识不再垄断在一群人的手里,人文思想、国民面貌都开始向前飞跃发展一大步,科举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唐代文化璀璨正有此因。

而且,科举制出身的考生天然就存在联系,监考官员称恩师,进士为天子门生,同地域出身的官员彼此自然互相照应,这样的利益共同体戮力同心,对皇权忠诚无二,不以门第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门阀世家对于政治的影响程度又大大的降低了。

此时看不起科举的世家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大力培养家中的子弟参与科举,参加人数较唐初直线上升,然而,一家比不过天下,士族子弟、姻亲故旧再多,面对举国上下的莘莘学子,还是无力抵抗被湮没的大势洪流。

新旧士族的对抗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君权,双方想要取得皇帝的支持,就要争先恐后的维护帝制统治的利益,自此以后,世家逐渐衰落,新兴的利益共同体逐渐掌握了政治话语权,皇权政治和官僚群体共同走向了新的篇章。

结语:

科举制的出现,从根本上断绝了世家对政治的垄断性,打破士庶天堑,以身份传承论优劣的时代被彻底淘汰,转而化为“知识改变命运”,皇权在其中大获全胜,原本被门阀世家收拢的人心民望,自此尽归皇室,上下通达,推动了社会向好发展。

不过,科举制度发展后期,官僚以关系引为党群,由原本的实干转为沽名钓誉,官僚裹挟政治,严重威胁皇权统治根基,这又是令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了,或许这就是利益所得带来的严重后果,屠龙人化为恶龙,令人不胜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举制度的施行、士族权力的分崩离析对封建王朝政治形势的影响
沿用了四百多年的九品中正制,为何在隋唐之后走向灭亡?
前后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它到底有何作用,又有何影响?
唐代门荫入仕制度探析
元史丨为什么元朝科举之路一度断绝数十年?
门阀士族制是什么,为何在魏晋达到顶峰,又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