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生带兵苦守10个月,歼敌12万,一场吃人的防守,睢阳之战

一个书生带七千士兵守城十个月,歼敌12万,吃掉3万百姓,睢阳之战到底是不是正义?

在中国古代,“忠义”两个字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似乎一个人既然能够做到对君上尽忠,就能够做到对国家、对人民有义。

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必然成立的等式。在那场著名的“睢阳保卫战”中,两名主将被后世称为“双忠”,自宋以后常年享官方祭祀。

但是,这两位大唐的忠臣,为唐朝守睢阳城十个月的代价,是睢阳城内三万百姓被做成了大军的口粮!

一、兵临城下:13万对七千的悬殊差距

安史之乱的进程走到第三年时,无论是唐廷还是叛军的情况,都十分对得起这个“乱”字。

唐廷一边自不用说。曾经英明神武的唐玄宗弃都逃亡,不可一世的杨氏几乎被灭族。太子李亨仓促登基,唐廷的平叛进程并不顺利;

叛军一方却出了更大的乱子: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父亲,夺过大燕的“帝位”,成为了叛军名义上的领导者。

作为历史后来者,“上帝视角”告诉我们,安庆绪杀父绝不是顺理成章,在叛军内部对其不服的大有人在。与安禄山一同叛乱的史思明后来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彼时彼刻,身在其中的安庆绪对身边诸将的情绪不说洞若观火,肯定也不是懵然不知。

作为一名以大逆不道的方式登上“帝位”的皇帝,他当下最需要的是切实的战功,用以服众,也用来震慑心怀不轨的史思明等人。

安庆绪挑中的是江淮门户——睢阳城。此城素来有“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的称号,位于大河南北的要道。

在古代,河运是钱粮运送的关键。成本比陆运低得多,速度又比陆运要快。可以说,睢阳失守,唐廷的运粮通道就被切断了。

知晓事态紧急的睢阳太守许远不敢怠慢,立刻向附近的其它城池求援。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末,雍丘守将张巡带着自己手下仅有的3000兵卒进驻睢阳,与许远处的3800人合到一处。

望着城下叛军将领尹子琦带着的十数万大军,身后仅有6800士兵的许远与张巡或许有过忐忑,但从未有过后退的念头。

他们从一开始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决心为风雨飘摇中的大唐,守住这关键的江淮门户。

只是他们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一战居然打了这么久,打得这么血腥,最终打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极其罕有的惨烈守城之战。

二、十月守城:无粮无援下的绝境坚持

一般而言,战斗的一开始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激烈的。“一鼓作气”这个道理,《曹刿论战》中就提过,这些身经百战的将领更不会不懂。

张巡曾经鼓励城内将士,逆贼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惧。但哪怕是一群散兵游勇,在己方兵力十倍于对方时也会有必胜之心,也会牟足了劲儿往上冲的。

睢阳保卫战的第一阶段,张巡和许远就在十六天间,接下了来自叛军的如潮水般绵延不绝的攻势。叛军攻打最猛烈的一天,曾法器足足20次进攻。

依靠着坚固的城墙,依靠着城内军民一心,依靠着对唐廷的忠诚,城内众人坚持下了这“一鼓”的16天。

城内折损兵卒数不详,叛军折损数量达两万余人,其中将领就有六十余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名负伤或死去的睢阳守军,都用自己的伤亡换得了更多敌人的生命。

尹子琦知晓打下睢阳的重要性,但攻打的难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连克16天不下,兵卒的士气也降到了极低点。他无奈率兵暂退,给睢阳留下了一点喘息空间。

城内,张巡已经凭借自己出色的战场指挥能力,赢得了城内所有人的认可。许远自愿将指挥权交给张巡,自己则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然而,睢阳城并没能享受太久的和平。仅仅两个月后,尹子琦完成兵力增补后重整旗鼓而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张巡深知硬碰硬对人少的一方绝不是最佳的选择。因此,他选择了更省力也更聪明的方式。

其一是劝降。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极盛之时,而非唐朝末年。这就意味着,许多叛军中的人其实也只是从头领之命,并非对唐朝毫无归属感。

张巡抓住了这一点来游说攻城的叛军士兵。据《资治通鉴》记载,“贼士攻城者,巡以逆顺说之,往往弃城来降,为巡死战,前后三百余人。”

也就是说,张巡足足说动了300多个人“弃暗投明”,为他所用。这一来回就是补足了六百人的兵力差距。

可不要小瞧300人这个数字。虽然对十二万来说不算什么,但对6800来说,已经是一股生力军了。

其二,是偷袭。

张巡曾在夜间命军队擂鼓,假装自己要趁夜袭营。当叛军慌忙起身准备迎敌时,又一无所获。

若觉得张巡只是在骄敌、疲敌,那就想得太简单了。

等到叛军守到天亮累了,士兵们都卸下盔甲休息的时候,张巡带着城内的十余名将领,每人带着50骑兵从各个城门冲出,杀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波偷袭,就带走了五千余名叛军的性命。

其三,叫做“擒贼先擒王”。

围在城下的尹子琦是敌军主将,如果杀死了尹子琦,叛军重新派人来整军也需要不短的时间,睢阳城之危就可以暂缓了。

但尹子琦并不是一个喜欢冲锋在前的将军,而且为人非常谨慎。每每上阵时他不仅不在前方,还经常让好几个人和他做一样的打扮,混淆视听。

怎么抓住尹子琦?张巡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做了几支用野嵩削成的箭矢,在一次对敌时射出城外。

有叛军士兵捡到了野嵩矢,认为这是城内箭簇已经用完的标志,急忙拿着野嵩矢去报告尹子琦。此时,被人找上汇报的“尹子琦”,就肯定是真的尹子琦。

张巡用这样的方法分辨出了真正的尹子琦,赶紧命人在城上张弓射杀他。只可惜尹子琦岁左眼中箭,却并没有身亡,只是被射瞎了眼睛而已。

人算不及天算,没有被杀死的尹子琦怀着一只眼失明的仇恨,更恨死了城内的守军。双方必定要陷入一场不死不休的战争了。

三、粮尽吃人:三万百姓沦为守城口粮

尹子琦围困了这么久,他还有机会增兵,那唐廷的援兵在哪儿?很遗憾,此时的唐廷仍处在自顾不暇的混乱状态中。

睢阳城不是没有尝试过求援。张巡曾经派出自己的心腹南霁云外出借兵,却只借来了3000人,还有一半人折损在了路上。

这样的变动没有瞒过叛军。既然知道里面的人已经到了必须要往城外求援的程度,又没能拉来大军援助,那么睢阳城破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因此,在睢阳之战的后期,与其说城内士兵是在与外面的叛军斗,不如说是在与缺衣少食的环境斗。

到了至德二年七月,城内军粮已经到了极其匮乏的程度。全城人,无论军民,每天都只能分到一勺米,与牛皮、树皮、茶纸等混合煮食。

这点食物,连平常人一天的供给都不够,何况是每天要上阵杀敌的士兵?没过多久,所有的士兵都瘦了大一圈。

情况还在继续恶化。睢阳城逐渐丧失了进攻之力,只能勉强防守。

按照史家记载,先是张巡有一小妾自愿死去,献出自己的身体供将士食用;后来许远也杀了自己家中的仆从,给将士们加餐。

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开始吃人肉的时候,都是抗拒的。但是,饥饿是更难忍受的感觉。到了后期,当米也没有的时候,吃人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睢阳保卫战末期,城内士兵只剩千人。这千人能吃掉三万平民吗?

恐怕真实情况是,除了士兵们要吃人肉维持生命和体力之外,城内的平民也到了易子而食的阶段。

军吃人,民吃人。弱者在动荡的社会中,真真正正被摆在了餐桌上。

可哪怕是吃人,睢阳城最终也没能守住。

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6名将领被“割心剖肌”,以身殉城。

最令人痛惜的是,仅仅在睢阳城被攻破3天之后,河南节度使张镐便率军赶到,重新夺回了睢阳城。

在睢阳苦苦守城,甚至吃人坚持下去的十个月里,唐廷重整旗鼓,做好了重夺两京的准备。睢阳城收复七天后,洛阳成功收复。

睢阳的苦守拖住了叛军十余万兵力,给唐廷缓一口气的时间,让整个江淮地区安然无恙。

但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张巡、许远等将卒的血战,是城内数万百姓的支持,乃至最后以人为食的惨烈,才铸成的血色辉煌。

历史没有如果,但后人的心中有。当回望睢阳守卫战时,难免会有一些遗憾:

如果援军能来得早一些,那些苦战了十个月的将士,是不是就不会死得那么凄惨?

如果援军来得再早一些,城内的百姓是不是也会少死一些,至少不会作为食物死去?

睢阳之战,固然辉煌,固然灿烂,固然时冷兵器时代守城之战中的巅峰之作。但时,谁又愿意看到这样凄惨的战争?

圣人不仁,百姓为刍狗。战争当前,个体生命的价值变得微乎其微。安史之乱后大唐人口直接减半,睢阳便是这乱世中人命如草芥的缩影。

无论何时,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应当感激当下和平带给我们的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最悲壮的战争,六千人对抗十四万还杀敌两万,没有一人投降
张巡,守淮阳一城捍卫天下
张巡忠魂曲
安史之乱中最惨烈的守城战
守一城,捍天下,张巡一战封神!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睢阳保卫战
死守江淮要塞睢阳的双忠许远张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