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大国崛起,他是认真的

1

每当俯视自己亲手缔造的魏国时,魏文侯的脑海中总会浮出一个人的脑袋。那个脑袋魏文侯非常熟悉,它是被自己的父亲魏桓子联合韩、赵两家消灭的智伯瑶。

智伯瑶死后,魏桓子、韩康子、赵襄子三家晋国大夫瓜分了智伯瑶的领地,进而完全掌控了晋国的国政。此时的晋君虽然有诸侯之名,但其实已沦落为魏、韩、赵三家的奴仆。

在晋君不停地给三家充当免费的孙子时,是否也曾于夜深人静、偷偷抹泪之际细细想过,曾经称霸天下的晋文公之后,为何会沦落为给自己的臣子提鞋的境地?

诗人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政不失于天地,而失于百姓,倒行逆施,到头来不过是在给自己挖葬身之地。

原本实力凌驾于魏、韩、赵三家,绝对有能力独霸晋国,甚至取而代之的智伯瑶,最终覆灭,实际上也与晋君权威的丧失如出一辙。

只求自己舒服,不顾别人死活,人心丧尽,脑袋落地,家产被分。既然秦失其鹿,又何怪强者逐之?

2

这些历史的起承转合,继承魏桓子衣钵,欲兴旺魏家的魏文侯当然不会陌生。故此,对于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噩梦,魏文侯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

他在心中暗笑:那不过是失败者最后可怜的叹息罢了。不过他很快严肃起来,因为此时他又想起了父亲魏桓子临终前对他说的那句话:“魏、韩、赵虽同唇齿,然乱世信可得存乎?不弱其者,必患吾家。”

父亲说的没错,对于魏家而言,韩家、赵家就如同两柄利剑悬在魏家的左右两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铠甲附身,很容易被其锋利的剑刃割破肌肤,流出鲜血。

即便不与韩、赵两家起直接冲突,魏家所领土地有限,必须开疆拓土,这也需要强健自身,方能有为。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现有政策,新的时代自当有新的作为。焉能浸于旧而自毁。

3

为了强兴魏家,魏文侯早在登位之初,就广发英雄帖。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在魏境占据一席之地。不管要带薪假期,还是黄金白银,都不成问题。

在高官厚禄的吸引下,当然,魏文侯自认是在自己超强的个人魅力的影响下,一时间,各种类型的人才纷至沓来,原本不算宽敞的会议厅顿时显得局促。为此,魏文侯命人新建了一栋高级会所,以供开会住宿之用。

近三年过去了,由魏文侯主导的改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内政上,相邦李悝以法治国,以农兴业,社会稳定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国库的税收随之充盈了许多。这些钱多数被用来兴修农田灌溉设备,以及全国性的交通网络。

为了使农业增收有个基本保障,李悝还向魏文侯推荐了西门豹。此人名字似乎有些粗野,但是长相英俊,很讨魏文侯的喜欢,但令魏文侯更加中意的是他治理河川的绝活。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虽然西门豹希望能去做个教书先生,为国家培养百年人才,但魏文侯最终还是任命西门豹为水利部门的主管,负责修建水利,疏浚河道。

4

魏家的领地大部分地势平坦,极易适合大规模的耕种。而且视野所及之处,河川交错,水力资源充足。这样一片大好的资源,如果有高人能善加利用,则必将水美田肥,那么相邦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兴农之法就会如虎添翼,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这也正是魏文侯重用西门豹的原因,他要双管齐下,使魏家的土地成为全天下最肥沃的农地,为将来做好准备。

“将来”要做些什么?魏文侯自己很清楚,相邦李悝也很清楚,但李悝自认不是那方面的人才,所以并没有接受“将军”之职。

转眼两年时光过去,西门豹在水利建设上成绩斐然,甚得民心,魏文侯很是开心,觉得自己一双雪亮的眼睛没有看错人。

但是每当这双自认为雪亮的眼睛驻留于世界地图时,心中的些许忧愁依旧会悄悄爬上心头,搅得魏文侯茶饭不思。

魏文侯即位后,为了求得内政的安稳和对外拓展的时间,与韩、赵两家联盟。这以后,三家互不侵犯,各自发展。

就开疆拓土而言,韩家往东发展,取得了韩、齐之间的大量飞地,也就是无主之地。这些飞地虽然贫瘠荒芜,但是对韩国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让天下的诸侯认识到,韩土虽小,其志颇大,不可小觑;而赵家,往北发展,与燕国、林胡、匈奴争雄,无往不利。

5

韩家虽然身处四面受敌之地,但能在短时间内有这样快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韩家的武器装备天下一绝。其拥有两件令诸侯畏惧的兵器,一为弩,一为剑。

韩弩的射程为八百米至一千米,“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而韩剑则能够“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凭借着优良的武器装备,韩家在早期的战场上斩获颇丰。

而赵家在战场上的志得意满,其缘由在于推行以武兴国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使整个赵地弥漫着一股尚武的氛围,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其民慷慨壮烈的性格,延及至今。

后人谈及赵人,多说是壮怀激烈,重义而轻利。因此,在多数国家卑微地讨好秦国,以求自保时,赵国成了唯一能与之抗衡的诸侯国。其间健将、壮士辈出。战国四大名将,秦为白起、王翦;赵为李牧、廉颇,可谓平分秋色。

相较而言,魏家虽然在内政上大放异彩,但就军事实力来说,不说与他国相比较,即便与韩、赵两家相比也是相形见绌——兵农不分,装备落后,关键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6

眼看韩、赵两家风生水起,而自己始终没有够得上“天下闻名,诸侯胆寒”的名将,岂不是憾事一件?没有善于统兵的将领,士卒再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又怎么谈得上光祖宗基业,开子孙太平?想及此,魏文侯又如何能痛痛快快地吃饭,开开心心地娱乐?

但是对这个国君来说,快乐是永恒的,痛苦是短暂的。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就在他日渐消瘦起来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扫去了他内心的忧愁。这个人就是吴起。

话说吴起,曾经也算是中产阶级,但由于成名心太重,四处花钱买官却又不得,致使家道中落,生活无着。无奈之际,只得依靠身上仅剩的碎银拜师学艺。

后到了鲁国准备一展宏图,鲁国因与齐国开战,求将若渴,便欲用他,但考虑到他的太太是齐国人,一时决心难下。

吴起闻之,上演了一出遗臭万年的肥皂剧“杀妻求将”,鲁君这才启用他为将军。后吴起虽击败齐国,但也因杀妻之事遭来非议,最后被鲁君辞退,吴起失去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虽然吴起又不幸成为了落魄之人,但毋庸置疑的是,其心术不端,但其才学可用。他做了准备,随时将自己的才学货于帝王家,就此说来,吴起也算是个有准备的人,而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7

到处求职的吴起听闻魏文侯招贤,于是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魏境。此前魏文侯已听说吴起的功绩,但是不知其为人如何,就问李悝,李悝对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魏文侯一听,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竟然在统兵打仗方面,就连齐国的著名武将,被冠以“战略家”头衔的司马穰苴都不能相比,既然如此,他国不用,我用之。于是便拜吴起为将,失业中年吴起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都说欲成大事者,必有惊人之举。用人不看是否高干子弟,是否面相俊美,更不管是否内心奸毒,只要有才即可。有才走遍天下,无才寸步难行;有才美人回眸,无才恶狗相欺。

在这里,血统论、出身论、仪态论都被贴上了“过时”的标签,能给予这个国家怎样的结果,才是国君关心的主旨。明智的人不会为了虚名而累国累身,只有扭捏无志之人才会去追求表面的光鲜。心有大容。容物者天下容之。

吴起荣登将位后,没有辜负魏文侯的栽培之意,很快就为国君的西进战略奉上了一道厚礼——掠秦城邑五座。而且通过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功伐,吴起对魏文侯道出了他最想听到的一句话:“西秦疲敝,不足虑,君上直可挥鞭行之。”

吴起此言之所以说得轻巧,是其背后有自己训练的一支精锐部队在作支撑。正是这支精锐部队,让魏家在战国初期独领风骚,可以说到了“独孤求败”的地步。

8

且说当时各国的兵卒都是和平时为民,战争时为兵。这在战事还不频繁的春秋之际倒还好说,但跨入战国时代,一战数万人参加的战事也不算稀奇,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战争残酷性的增加,往往是一战而定乾坤。

这时候不仅需要将帅超人的决胜之策,也需要士卒过硬的军事素养,而军事素养需要长期持久有系统的训练才能得出,兵民合一的体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纵观天下,各国兵制的改革都在推进之中,魏家如欲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就必须更为彻底地进行革新。

在听完吴起的一番说明后,魏文侯给了他一个字:“然!”

事不宜迟,吴起说干就干。他抛开原有的军队建制,另组新军,招良家子入伍。入选的良家子,其家可以免除赋税,而且还能获赠良田,每逢年节,国家还会敲锣打鼓送上各种慰问品,以示其位尊;如若战死沙场,抚恤金也是一般士卒的十倍。

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但是想加入这支部队,首先要通过它极为严苛的考核。吴起规定,欲入伍之人,必须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后,立即与人对战。

如此苛刻的要求使得选拔出的士卒个个以一当十,胆力皆具。这支精锐部队被吴起命名为“武卒”,以“全国而尽养之”,不管种田,不理他事,只管一心一意打好仗,打胜仗。这是“武卒”的唯一使命。正是这支精锐,让秦国吃尽了苦头,频频败退,差点被赶回了老家。

9

占得秦国河西之地后,魏文侯任命吴起为此地郡守,吴起主政河西期间,秦国对魏始终难以有大的作为。时运也好,人为也罢,秦国遇到这样一个对手,就连世代祭祀的白帝恐怕也无能为力。

吴起用力甚伟,当然作为老板的魏文侯,他的志向在其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频频点头,吴起很难有事事可为的结果。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反过来说,木头所等的也是良禽,绝非半死不活的瘦雏,明主所盼的也是贤者能臣,而非虚浮夸口之辈,两者相遇,才不至交臂失之,才可以君有所思,而臣有所为。

就此而言,魏文侯以乐羊为将伐中山,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乐羊原是中山国人,后游宦于魏境。时值中山国发兵犯魏,大臣翟璜向魏文侯举荐了乐羊,说他是打仗的行家里手。与对待吴起一样,魏文侯不经思量,爽快地任命乐羊为将,抵御中山国的进犯。

此时乐羊之子乐舒正在中山国为将。中山国君杀死了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乐羊。乐羊为向魏文侯表示他国之臣也有忠心,毫不犹豫地吃下了肉羹。随即率大军击败了中山国。魏文侯重赏了乐羊,然而时人却说其毫无骨肉之情。

乐羊固然食其儿子的肉羹,然而子已为人所害,肩上却还承担着抗敌之责。大敌当前,不能专心而用命,那毁掉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性命,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性命都可能覆于顷刻。

一个真正的将军,必知兵者,国之大事,不能以一己之私而度之。都说是临大难知大义,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乐羊虽为中山人,但已仕宦于魏家,于国忠君,国难才是最大的危难,儿子之死只能放于一边,这也算是为将之道。魏文侯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才会说“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为国除敌,又怎么能说乐羊是无情无义之人。

魏文侯力意改革,知人善用,用且不疑,故有吴起、乐羊之辈远道而来,成就其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时势造英雄,但有时候,英雄也可自造。终魏文侯一世,不仅取得了周天子的正式承认,成为诸侯国君,而且也创造出战国初期最为鼎盛的国势,令他国侧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夏、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为他所用,他就是鼎鼎大名魏文侯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二十九)夹缝中振兴的魏国
中国的战争:战国时代——魏国称霸中原(一)
传记第三十一 魏文侯 魏惠王
绎史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五
魏文候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