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如何划分天下,州、郡、县、国、道、路、省等又怎么区分?

以秦一统华夏为界,此前我国为封邦建国的“封建”时代,列国并立是基本的政治形态。

秦之后,我国进入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社会。但我国历代行政区划变化很大,名称各不相同,且有些名称相同而含义又不同,本文想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基本的行政区划。

1、郡和县

郡和县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行政区划,春秋时期,秦、楚、齐、吴等国开始设县,秦国和晋国开始设郡。

最初,郡和县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县多在内陆,而郡则在边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划。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8郡,郡下设县。

秦之后两千多年,无论行政区划如何变迁,县作为基本的行政单位保持不变,且数量也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1200个左右。

秦四十八郡

2、郡与国

汉朝建立后,大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汉代的王国是与郡同级的行政区,因此,汉代常常“郡国”连称。

3、州

州的名称起源很早,相传大禹治水后,就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但这多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托古之作,汉朝之前,州并不是我国真正的行政区划。

禹贡九州图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全国103个郡的统治,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分,每部派一名刺史去监察百官。这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刺史部,或者十三州,至东汉十三州成为正式的行政区。

汉朝十三州

公元35年始,汉王朝的行政区划正式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

4、道与路

汉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分裂,由于政权比较多,各政权设立的州也越来越多,有的名称相同,有的只是名义上的州。比如晋室南迁后为了维系故土之思,便在南方设了许多北方的州。

至南北朝末期,全国已经有300多个州,且名称混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便废除郡这一级行政区,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制,后来杨广又将州改称了郡,但仍是两级制。

唐承隋制,最初也实行郡——县两级制,但唐朝郡和州的名称曾反复改过数次,因此唐代州和郡的称呼都有,但意思是一样的。

但随着唐朝版图的扩大,李世民面临着同刘彻一样的问题,如何管理偌大的帝国?

于是李世民分全国300多个州为十道,派官员经常巡查,至唐玄宗时期十道增加至十五道,到也变成了固定的行政区。于是唐代便形成了道——州——县的三级行政区划。

唐十五道图

宋代沿袭了唐代的三级行政区划,只不过把道改成了路,并且增加了路的数量。当然这不是说宋朝版图变大了,只是宋朝把唐朝的道分的小了,北宋的路有26个,南宋则有16个。

宋朝行政区划图

因此宋代的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三级制。

5、省

宋亡后,元一统天下。鉴于元朝版图辽阔,路作为最高的行政单位就不合适了,而且数量太多。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11个行省。

元朝十一行省

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所谓行省,就是行中书省的意思。元朝统治中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十个则为行中书省,也就是代理中书省来管理地方政务的意思。

行省也简称“省”,这也是今天省这个名称的由来。

元朝行政区划为省——路——州——县四级制。

明朝将行中书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分天下为十三布政使司,俗成十三省,并废除了路这一级行政区。

大明两京十三省

这样,明朝就是布政使司——州——县三级制。

清承明制,但正式将布政使司改称“省”,分全国为二十二省,并将明代作为省内监察区的“道“变成了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行政区划

如此以来,清朝就是省——道——州——县四级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历代的行政区划
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在古代是如何区分的呢?
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史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以及演变特点和规律
终于搞懂州、道、路、省、府、县!中国行政区划层级变革周期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