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国际儿童节,那些可能我们并不知道的事

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

今天是全世界的“国际儿童节”

但事实上,所谓的“国际”这个说法并不全面

其实,在很多国家,“儿童节”并不是今天

【今日由头】

1950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1

故事,要先回到1942年的6月9日。

这一天的晚上,位于捷克布拉格西北部的一个名叫利迪策的小村庄,忽然被德国的党卫军包围得水泄不通。

村民们惶恐地注视着荷枪实弹的德国士兵,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五天前,他们已经来过一次,说要搜查证据,但无功而返。

面对手无寸铁的村民,德国人宣布:这个村庄已经被查出有窝藏刺客的证据。

所谓“刺客”,是指两名受英国派遣的捷克籍伞兵。他们在5月27日用手榴弹和连发手枪袭击了德国党卫军头子莱因哈德·海德里希——8天之后,他伤重不治身亡。

莱茵哈德·海德里希双手沾满犹太人的鲜血

海德里希曾被希特勒视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对于他的被杀,希特勒暴跳如雷,下令一定要查出凶手,并且让捷克人付出代价。

在经过漫无目的的搜寻之后,党卫军只能找一个村庄来顶包,并且希望可以震慑捷克其他的反德力量。

这个村庄,就选了利迪策村。

6月10日,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

村子里173个15岁以上的男性全部被挑了出来,10人一组,站到墙边,全部被枪杀。

近200名女性村民和104名儿童被全部送往集中营,绝大多数儿童在波兰切姆诺毒气室被杀害,战后生还者仅有17人。

捷克拍摄的《利迪策大屠杀》剧照。当时为了防止流弹飞窜,墙壁上还铺了床垫。

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虽然免于一死,但和母亲分离,经挑选后送往德国人家庭抚养,他们长大后只会德语,不会说捷克语。

整个利迪策村的建筑,从教堂到学校到医院,被全部炸毁,填平,掩埋。整个村庄在地图上被抹去。

这就是著名的“利迪策惨案”。

2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

“利迪策惨案”在一天之后就被传了出去,6月12日,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立刻就宣布改名“利迪策”。一个月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圣赫罗尼莫也改名叫“利迪策”(这个城市后来发展到200万人口以上)。

后来,在世界各地,从巴西到南非,从委内瑞拉到以色列,从村庄到广场、街道,很多地方都改名叫“利迪策”。

而“利迪策”让更多人记住的,是一次会议。

1949 年,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WIDF)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了一场理事会议。会上,各国代表控诉了帝国主义分子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尤其提到了“利迪策惨案”。

利迪策村在原址重建后,建立的纪念墙

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最终决定:

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3

关于“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是,故事却没有完。

在在英文“维基百科”上输入“Children's day”,在每年6月1日过“儿童节”的,其实只有50个国家。

而且,这50个国家,原先绝大多数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是要从1949年的那场“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说起。

1949年,离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已经过去了三年,整个世界已经陷入了“冷战”格局。这场会议,举办地是莫斯科,而参会代表,其实基本上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会上,大家虽然控诉“利迪策惨案”中德国纳粹的罪恶,但用的词却是“帝国主义”——没错,“帝国主义”的话,当然就不止德国在内了。

所以,这个关于把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的倡议,虽然出发点和初衷没有任何问题,但得到回应和执行的,基本上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也在其中。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国民党时期定的旧的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1950年6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从此之后,“六一”就成了孩子们的节日。

送上一首回忆杀的MV

3

那么,那些没有“六一儿童节”的国家,就不给儿童过节了吗?

倒也不是。

先来看看我们自己国家以前的历史吧。

192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了一个叫“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的组织,旨在促使各国共同保障儿童权益。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的54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一起开了一个会,通过了《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首次提出了“设立一个儿童节”的倡议。

当时参会的中华民国代表,也把这个倡议带回了国内。1931年,由孔祥熙发起的“中华慈幼协济会”提出倡议,建议每年的4月4日为中国的“儿童节”。这个倡议经行政院通过后,正式施行。

当时的中国孩子们是怎么过节的呢?

翻开1935年4月4日和4月5日的《广州民国日报》,最多的,是各大商家打出的节日促销广告:

金声戏院和新中华影院在同一个版面上大打擂台,一个招呼说“小朋友,请来凑凑趣”,送出免费票;另一个请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看教育伦理片,并承诺送精美礼物一份;

新国民戏院推出的“马戏奇观”宣布接连三天优待儿童,门票“买一送一”;先施公司在四楼推出半价场,请“大小朋友”一起来捧场;新大新公司则为孩子们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乐大会,取名“皆大欢喜”,大减价足足持续七天;

商务印书馆的广告则赫然以“在庆祝儿童节中的大贡献”为题,宣布《小学生文库》和《幼童文库》八折优惠……

而到了4月5日的报纸,则记录了“儿童节”那天的盛况:

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庆祝大会,三千余儿童到会,并有乐队到场助兴;大会上还有儿童演讲,说“希望天下的孩子,在相亲相爱之下,过好自己的节日”;

“市一中”和“女师附小”两地举行了盛大的游艺活动,全城近三十家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到场,或演奏音乐,或唱粤曲,或演话剧,同时举行有奖竞猜,现场人山人海;空中还有飞机散发庆祝儿童节的五色传单,引得人们纷纷抬头观望;而市内的各长途汽车站,也贴满了庆祝儿童节的标语……

当时过节的盛况

不过,到了抗战爆发,中国孩子们的“儿童节”可能就没那么欢乐祥和了,但还是有节日气氛。

当时在中国的晋察冀边区有数以十万计的抗日儿童团员,有老儿童团员回忆:到“儿童节”这天,只要日本人不来“扫荡”,县里、区里都要组织活动,开大会。有时举行唱歌比赛,有时组织操练,几个村的儿童团还较劲,看谁歌唱得好,操练得整齐,得了优胜还有奖品,奖品一般是铅笔等。

直到今日,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旧是把4月4日定为“儿童节”(澳门是6月1日)。

4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居。

首先是俄罗斯。俄罗斯在“儿童节”设立上还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每年的6月1日依旧是孩子们欢乐的节日。

日本的情况要复杂些。如果是“儿童节”性质的话,他们一年要过三次,分别是3月3日的“女孩节”(每到这天,家中有女儿的父母会送孩子一个女娃娃玩偶),5月5日的“男孩节”(有儿子的家门前会挂上布匹或绸缎裁成的“鲤鱼旗”)。到了11月15日,日本还有个“七五三儿童节”,在这一天,日本的三岁、五岁和七岁的小朋友就会得到父母买的礼物,还会穿上和服,去神社里祈福。

日本“男孩节”飘扬的鲤鱼旗

韩国的“儿童节”定在5月5日,就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政府也给成年人放假——因为只给孩子放假意义不大。同样,在这一天,有的孩子们会穿上韩服,并得到父母送来的礼物。

至于其他国家,每个国家设定的“儿童节”日子都各不相同。

新加坡的“儿童节”定在10月1日,和韩国一样,也给大人们放假。

瑞典和日本有点相似,在每年的8月7日为男孩子们过“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每年的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

西班牙的“儿童节”可能最有童趣。他们的儿童节是每年的1月6日,这其实是一个宗教节日,是“魔术国王之日”或叫“三王节”。在西班牙传说中,很久以前从东方来了三个国王——黑脸国王、黄脸国王和白脸国王。这三个国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欢乐。他们还喜欢给孩子们送礼物,送礼物时间就定在每年的1月5日。所以在这一天的傍晚和第二天的早晨,西班牙各地都有花车游行。花车上“三个国王”不断撒出各式糖果来慰问儿童。

当游行队伍到达市政府或区政府的大门口时,凡能坐在国王腿上的儿童都能得到一件精美的礼品,得到礼品的孩子也必须向国王保证一定会好好学习

相比之下,巴西定在每月8月15日的“儿童节”可能最能体现“儿童节”的本意——保障儿童权利、反对虐待儿童。因为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每到这个日子,巴西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不知道巴西的孩子们会不会把这天视为“打针日”……)。

5

那么,当初没有执行“六一儿童节”的那些西方列强,有没有儿童节呢?

也是有的。

英国的“儿童节”是每年的7月14日。这一天孩子们不放假,但家长可以去学校一起喝孩子们过节,相当于我们的“家长开放日”。

德国的“儿童节”有一点点纠结,因为这个国家曾经分为“东德”和“西德”。东德的“儿童节”是6月1日,而西德的“儿童节”是9月20日。两德统一后,“儿童节”跟着西德的规矩过,不过每到6月1日,出于习惯,东德的不少家庭还是会给孩子送上礼物。

至于美国,可能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专门的“儿童节”。

这倒也不是说美国人不关心自己的儿童,而是他们有不少节日,本身已经是孩子们撒欢的节日。

比如孩子们盼望的“万圣节”,他们会装扮得千奇百怪,在社区里挨家挨户去讨要糖果,“不给糖就捣蛋”;在“感恩节”,孩子们会被教导各种感恩,写卡片,吃火鸡;还有他们最喜欢的“圣诞节”,早上会从圣诞树下找到父母在“平安夜”送给自己的许愿礼物。

美国孩子在万圣节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设立一个专门的“儿童节”。

在 2000 年的时候,有一个 4 岁的美国女孩写信给总统克林顿,希望能设立一个属于儿童的专门节日。克林顿于是宣布每年的10 月 8 日为美国“儿童节”。不过这个号召也没什么人听。到了 2001 年的时候,新上任的总统布什又宣布把 6 月 3 日定为“全国儿童节”,没多久又改为“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全国儿童节”。只不过,还是响应者寥寥。

当然,无论定在哪天,能时刻记着孩子,终究是一件好事。

【馒头说】

在过去两周的每天晚上,一到固定时间,女儿就会叫我。

叫我的原因,是让我陪她一起读瑞典女作家塞尔玛写的《骑鹅旅行记》。

曾经有一次,因为实在太忙太累,就问她:“你自己读好不好?”

女儿摇摇头,说:“和爸爸一起读,才是最开心的!”

就因为她这句话,我每天再忙再累,也要和她一起,至少读上一个章节。

在读的时候,她软软地依靠在我身上,我用眼角的余光就可以瞟到她随着情节的起伏而变化的表情。在读前和读后,我们还会一起讨论书里的情节。

这种感觉,真的是什么也换不来的。

说这些,是因为今天写了关于“儿童节”的话题。

因为一说到“儿童节”,我们现在脑海中反映出来的,总是要给孩子买一个礼物,或者带孩子去一次游乐场,看一场电影。当然,礼物和游玩确实能给孩子们带来节日的欣喜,但“儿童节”设立的意义,并不是只在这一天给孩子以关心,而是希望以这个节日,唤起大人们对孩子长久的呵护和关爱意识。

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越来越的时间,正在交给工作和应酬,哪怕空下来,也是用来刷朋友圈和微博。我们甚至有时候会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一个IPAD,只是为了让TA能够至少安静一段时间——然后我们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一句感慨,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可怜多了,成天只知道看动画片和玩游戏。

必须承认,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也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与我老婆相比),但我在慢慢地弥补。因为我发现时间实在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家伙,它一去不回头,不给你任何机会弥补。我错过女儿的某一刻,想要回头,是绝对不可能了。而一眨眼,她就长大了。

而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知识,从玩具中得到快乐,但对亲情感受,对温暖的记忆,对性格磨砺,对习惯的培养,只能通过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得到。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而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永远是陪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儿童节里反思成年人的责任, 比送礼物更重要!
记忆之外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儿童节送你一份欢乐大礼包
儿童节的秘密, 原来这么可怕
“六一”国际儿童节:“利迪策惨案”催生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原本是为纪念一个悲惨的日子(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