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财政补贴为啥成了骗子和投机者的盛宴?

1

在中国,有一种病,叫“补贴病”。

这一周,大家都在关心小崔起底“偷税门”,他那“一抽屉合同”还没拿出来,就已经吓跑了影视股100多亿的市值,暴击娱乐圈。

但论起杀伤力,有一则“断奶令”比小崔还猛。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种看似“高大上”行业中的现象。

先说说本周的“晴天霹雳”——儿童节那天下午,国家能源局官网突然挂出一则三部委于5月31日联合印发的通知,史称 “531新政”,在本周一新政第一个交易日,硬生生让整个产业链蒸发500多亿市值。

简单学习一下文件的精神:一是补贴断奶,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和分布式光伏补贴再减0.05元/kWh;二是项目清零,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暂不安排,只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政策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有11名光伏大佬们惊慌失措坐立难安,连周末都不敢享受,在6月3日匆匆联名搞出了一则“请愿书”,大哭大闹“天要塌下来了”。

他们疾呼新政对行业是毁灭性打击,请求再给光伏行业3到5年的缓冲期,又悲情展示了光伏产业近几年的艰辛苦难,而政策“朝令夕改”、“矫枉过正”,置250万光伏人和超万亿的制造业于何地?

当然,他们也想不起来,拿着纳税人的钱过好日子的这些年,光伏行业喊过多少次“再给我三到五年”,也不考虑如果再给一次缓冲期,是不是会引起大量的企业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一哄而上去抢装,只为拿到和原本一样高的补贴,最后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和更多的财政支出。

当他们写下这句话时——“大家完全理解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压力,愿意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来承担,但只是希望变革不要太激烈,怕行业承受不了,一下陷入困境”,更不会反思国家财政究竟有多大的责任与他们共同承担这个行业的问题和压力,谁才是实现产业化的主力军。

如今补贴政策还没有完全退坡,不少行业人自认“这次死定了”,悲观的态度反而令外界深信光伏行业果真是彻头彻尾的骗局,补贴大潮一退,开始妖怪现形了。

实际上,去年光伏行业许多内部会议也一直在谈做好补贴退坡的准备,现在光伏大佬们如此大哭大闹没补贴活不下去,这不过是在患上了“补贴依赖症”,在宣泄告别高补贴、高利润、低风险的投机时代的情绪。

毕竟,改革正在冲击现有的利益格局。

2

靠补贴存活本身就不是一个健康行业的路径,而最令外界诟病的,是整个利益链条的“骗补”投机行为。

国家补贴的重头,有一部分放在了新经济、高科技领域。于是不可避免的,也成为“骗补”的重灾区。

先说光伏行业。

企业端最有名的骗补事件当属光伏补贴1.0时代的“金太阳示范工程”。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光伏产业突遭寒冬,出口锐减,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就搞了一个金太阳工程,给财政补助和科技支持,帮行业走出困境。

这个工程当时是采取“事前补贴”的方式,预先拨付70%,完工后再结算剩余30%。据企业给北京商报的反映是,金太阳工程的门槛很低,只要能拿到电网和屋顶路条,就可以去申报,成功后就能拿到一大笔补贴资金。

白来的暴利谁不要呢?

结果“很多企业蜂拥而上,就像抓彩票一样着迷,拿到路条的人,如同中了大奖,而中奖率还很高。”

要是上面来检查怎么办?

“反正建成后发不发电也没人管,工程摆在那里,有人来查,咱这有实物在,不怕查。这样一来,整体建下来,补贴资金都用不完。”

中国首富、光伏“教父”施正荣2012年在国内一个论坛非常明确地说,行业发展政府的补助必不可少,但“有的公司跟政府说,自己能做到每瓦0.5美元的组件价,但其他公司报给政府的数字则是0.9美元/瓦。这样一来,政府未来的政策制定,可能会非常谨慎。”

这话究竟要表达啥意思咱不知道,但骗补这事儿不是密不透风的。实行了四年之后,财政部终于发现不太对劲,决定不再新增申请审批,并对过去几年的项目进行清算。

结果当然令外界一片哗然。

在金太阳政策中,除了企业骗补,还有“中间商”骗领补贴,申报项目后卖给企业赚钱。

前前后后盘查下来,财政部追回了金太阳工程109个项目的补贴,涉及资金近百亿元。

光伏骗补丛生就此落幕了吗?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进入补贴电价2.0的时代,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扶贫等补贴政策同样造成了不少市场乱象,虚假并网、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大量“皮包公司”混迹市场向农村居民推销劣质光伏发电系统,忽悠了农民,肥了经销商的腰包。

还有与决定项目生死的第一道许可“路条”伴生的黑幕。

业内人士指出,路条党们是唯一获利甚丰,风险低下的既得利益者。这类掮客由官员、个人、企业乃至个别机构共同组成,演绎了一场项目或指标套利,市场变现的精彩大戏。

补贴退坡带来的悲观情绪,同样笼罩新能源汽车领域。

5月22日,工信部正式发出公告,1882款新能源车被移出免征购置税目录,这个举动不免让民间开始调侃,总理的丰田之行收获很大,一回来就有大动作,看来此前的猜测也不全错……

国内新能源汽车骗补究竟有多厉害?那只能说是震惊!震惊!再震惊了!

2016年9月,财政部通报了5家恶意骗补车企,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和河南少林客车,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超10亿元,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当年度中央四部委对93家车企摸底排查,发现水越来越深,一大批骗补车企陆续曝光,最后竟然多达72家!骗补车辆总计达到76,374辆,涉及金额共92.707亿元,平均一辆车骗12万。

不少企业在销售环节作假,为获取补贴将生产出来的汽车转卖给自己旗下的租赁公司,甚至拆下电池循环利用,反复骗补,有的甚至只是一个车壳。

余波还没完全平息,2017年国家审计署公布18个省节能环保重点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又爆出第二轮骗补。

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指出,在抽查的13家汽车生产车企中,有相当一部分车企为了获取补贴而设计车辆,某些汽车产销企业采用自产自购、供应电池回购整车等手段获取财政补贴高达16.72亿元。抽查的上述车企近7000辆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中,有超过3000辆电动客车的补贴额超过单车售价的7成,补贴标准可以说是很高了。

声势浩大的补贴退坡政策终于落地,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不论是龙头老大,还是小虾米,全都在裸泳。

比如,“一哥”比亚迪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暴跌83%,市值蒸发700亿,市场大跌眼镜。比亚迪把主因归结在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府补贴的减少,导致新能源汽车业务尤其是电动大巴部分的盈利能力出现大幅下滑。

没有了国家补贴,没有了牌照优势时,才知道究竟是不是市场愿意买单的好电动车。

3

以补贴为引导的产业保护政策是低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严重扭曲市场信号。

它直接干预市场的技术路线选择,结果企业只盯着财政补贴的方向。

这些年,不少行业拿着纳税人的钱,享受巨额补贴,日子得过且过,竞争意识薄弱,扛着民族工业积贫积弱的悲情大旗,却没有取得任何重大技术突破。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什么车型最容易拿到国家补贴,企业就推出那一款,技术开发太难了,那就不如想尽办法钻政策的空子套补。都说没有补贴,企业怎么会有动力搞科研,但是补贴的结果却是,多数企业在琢磨怎么骗补贴,怎么搞到项目经费。

补贴被看成理所应当的事情,导致贪婪的企业们都忘了,政策初衷是扶持行业初期发展、提高市场接受度,而不是让其长期如水蛭般吸血,不思进取。

另一个问题是,中央的产业鼓励,叠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刺激,很容易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这是顾振华、陈强远两位学者在《中央和地方的双重政策保护与产能过剩》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之一。

2009年之后全球“低碳经济”风头正盛,光伏的泡沫在国内也越吹越大,几乎每个省市的开发区都有光伏产业园,地方政府开出廉价贷款、廉价土地和电力、帮助企业招工、建设基础设施、甚至赠送当地房产的各种诱惑,不加区分地吸引光伏投资者,好的坏的产能一起上。

而且地方政府为了KPI,会力保龙头企业“大而不倒”, 而中小企业就算有技术创新,也很难得到支持,劣币驱逐了良币。

学者在调研中发现,过去几年里衍生出这样一条路径:中央政府提高经济增长考核权重→地方政府加大财政补贴→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能过剩。

2017年1-9月中国电动车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产量42.4万辆,销量却仅有39.8万辆,那还是政府提供优厚的购车补贴的情况下。据估算,个人消费者仅占总销量四分之一,其他都是被国有的出租车公司或者公共汽车购买。

光伏行业更是十年经历两次狂飙突进,产能扩张至全球第一的体量,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在2013年-2017年一分未降,而同期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光伏企业投资回报率大幅上涨,大量资金疯狂涌入,结果在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领域都呈现产能过剩迹象。

这种干预市场的行为到后期也令大量落后产能无法被及时淘汰,甚至催生无效产能。

11名光伏大佬还说,“个别地方光伏电价接近脱硫电价,是不需要补贴,但那非常少,而且是光照非常好的青海”,如果让市场来选择,会去光照不好的地方搞光伏项目吗?如果转化率低下却因为补贴而上马项目,结局是不是难逃“弃风弃光”?这是不是无效产能?2015年全国平均弃光率达14%,最高地区甘肃省弃光率达到40.2%。光伏面板需要定期用水清洁保证发电量,在缺水的地区是不是也造成了污染和浪费?

中国的汽车工业过去三十几年里都活在政策保护中,结果依然没有掌握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过去可以陶醉在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汽车开进千家万户的成绩中,现在国门向进口车一打开,才知道又要倒闭一大批。

当行业体量已经足够大时,政策的保护要慢慢退出,才能让它真正朝着自然竞争、集约化的方向迈进,不管是破产重组还是兼并,最终都可以大浪淘沙,留下一批优质企业。而不是泥沙俱下,让企业们花光了纳税人巨额的金钱之后,产业发展依旧踟蹰不前。

4

在当前财政收缩的主线之下,补贴经济必然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而对市场投资者来说,信号也越来越明确,对财政依赖度高的领域要预防危机,而“扩大内需”这条线,则得紧紧抓住。

财政不可能长期支持不计回报的、持续性的投入,何况行业一疯狂扩张,财政负担就越来越大。

拿光伏行业举例,2015年,陶光远就撰文分析,接下来十年光伏补贴可能将达到1.5万亿,将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而这两年光伏企业的扩张更是超出想象,定的五年目标结果有的企业三年就给实现,“前期撑死,后期只能饿死”。

目前政府自2015年起已拖欠1000多亿补贴,如果此时补贴不减,按照现在产能扩张的速度,根据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中国很可能产生2万亿到3.5万亿元的补贴费用。

照这么走下去,中国光伏会不会走上德国光伏的道路?——每年投入几百亿欧元的光伏补贴,人民还要承担电价翻倍的结果,现阶段德国可再生附加费接近人民币8角钱,仅此一项就相当于目前中国的平均销售电价。

危机不止光伏这个行业。

光伏补贴退坡之后,好几个官媒已经发出了信号。

在地方财政压力凸显之下,任何依赖财政补贴的行业都不要心存侥幸。

接下来不止要勒紧裤腰带,还要想好怎么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没了财政补贴就活不下去的企业,该淘汰就淘汰。

病树前头万木春,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和投机的心理,才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唯一的出路。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大利好|七批目录之外的光伏项目可以拿补贴了!附官方解读
业绩何以逆势大涨?探亿纬锂能发展之道
2021年新能源车补贴标准来了!
门槛低资本扎堆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或面临重新洗牌
补贴政策或将变动,新能源车市场影响几何?
【猛狮科技】市场 | 生产线快速扩张致产能过剩 隔膜行业2018年或全面亏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