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修:一代宗师,是怎样炼成的?

文丨《那些年》 王晨

北宋文坛,大咖云集。如果要在其中选出一位领袖,此人非欧阳修莫属。有人可能问,怎么不是苏轼?不好意思,如果没有欧阳修慧眼识珠,苏轼未必能被发掘出来。不仅苏轼,北宋古文运动的六位先锋中,五位都是得到了欧阳修的举荐和提携,而剩下一位是他自己。

欧阳修,何以成为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

1—科举遇贵人


公元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一个公务员之家。可惜四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从此孤儿寡母辗转来到湖北随州,投奔了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并不富裕,给不了欧阳修好的学习条件。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买不起纸笔怎么办?她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练书法。

买不起书怎么办?那就借。欧阳修常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厉害的是,往往书不待抄完,欧阳修已能成诵。他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一本唐朝韩愈的遗稿,他读后心生仰慕,从此苦心钻研,废寝忘食,誓要达到韩愈的成就。

与偶像韩愈一样,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也颇为坎坷。他曾在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结果都意外落榜。但他比韩愈幸运的是,在23岁那年,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贵人,也是未来的岳父——胥偃

胥偃亲自出面保举他到最高学府国子监参加考试,由此欧阳修的科举之路才出现转机——此后三场重要考试中,欧阳修如有神助,接连夺得第一名。欧阳修自信地认为,在接下来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然而并没有,殿试放榜后,欧阳修仅列第十四名,二甲进士及第。据时任主考官的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不管怎么说,欧阳修终于通过了科举选拔,人生步入新的台阶。而在“金榜题名”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夜”——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2 仕途遇伯乐


公元1031年,欧阳修开始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此后三年,大概是欧阳修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因为他遇到了一位无敌好的领导——钱惟演。此人出身不凡,父亲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个国王,吴越忠懿王钱俶。不过更重要的是,此人痴迷文学,爱惜人才,于是欧阳修等一批青年才俊被他视为掌中宝。他不但很少让这帮年轻文人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

有一次,欧阳修和年轻的同僚到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忽然,钱惟演的使者赶到了,他居然带了厨子和歌伎来助兴,并传钱惟演的话说:“府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众多千古名篇。在洛阳的这几年,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能在年轻时遇到赏识自己的人,自然是欧阳修的运气。但是能不能成才,关键还看个人努力。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感受一下这位大文豪的刻苦劲儿——

“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无论骑马的时候、休息的时候,还是上厕所的时候,他都在琢磨怎么写文章。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看书、多练笔,多与人切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写文章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下笔,自然就会有长进。

尽管后世很多人把欧阳修认定为文学天才,但事实上欧阳修终其一生都在以“笨人”的方式搞创作。

后人曾经记录说,欧阳修即便写一份寥寥数字的请柬、便条,都要提前打草稿。写文章就更不必说了,常常反复修改十几遍,方才定稿。如果是重要文章,他还会把草稿贴在墙上,进进出出,随时看一看,想一想怎样还可以改得更好。即便到了晚年,欧阳修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何必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把自己当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的文稿掠影

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带领当时的文人,大胆革新,锐意进取,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也因此成为一代文章宗师。

4 不怕被拍到沙滩上


公元1057年,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

当时的士子们写文章总是追求险怪奇涩,号称“太学体”。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他反对“太学体”及“骈文”的文风。凡是以此为文的欧阳修全都废黜不用。在欧阳修的主导下,科举考试的文风逐渐改变。

就是在1057年的那场科举考试中,欧阳修偶然发现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自信地以为这是自己的亲学生曾巩所作,他甚至考虑到,“自己人”取第一不太好,就把这份卷子取成了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


当年苏轼才二十出头,尚未成名。考中进士后,他激动地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毫不吝啬地夸赞他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事实上,苏轼在那年考试中犯了个严重错误——自造典故、张冠李戴,而一向治学严谨的欧阳修并未因此介怀,在跟别人谈论苏轼的时候,他甚至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似乎完全不怕被后浪拍到沙滩上。

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他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匠。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其中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欧阳修用他的识人智慧,为北宋朝廷以及整个文学史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谓一代宗师,其实不只高在水平和资历,更是高在视野和格局。欧阳修做到了。前半生受贵人提携,后半生为晚辈铺路,在承上启下中开天辟地,在兼容并包中推陈出新,这,才是北宋文坛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杜甫李商隐们不够格,入选唐宋八大家标准是什么?
苏轼的高考范文:喜欢的人大加赞扬,讨厌的人让那个苏轼仕途跌宕
朱虹、龙溪虎:文坛宗主欧阳修
这八个人称谓到明朝才“合体”
六位民国文学大师帮你选书
大宋第一伯乐,撑起北宋半边天:欧阳修到底举荐了多少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