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安和洛阳在经济、地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哪个更适合做首都


<学堂百科>小知识、多看点

历史大学堂 出品

文:计白当黑

编辑:莉莉丝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坐落着中央政府和职能机构,承担着控制国家运行的职能。在众多古都中,长安和洛阳在经济、地形、建都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两地哪个更适合建都,小伙伴们对此争论不休。

汉唐时期,长安和洛阳都曾以国都或陪都的形式,出现在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也围绕着两者展开,可以说两座城市经历了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经历辉煌之后,受外部环境影响,两地在定都竞争中,双双落选,其中的缘由,值得探究。

图1 汉代长安城

  • 首先,梳理一下长安和洛阳的交集。

长安,是陕西西安的古称,先后有21个大小政权,具有近1300多年的建都史。在西周时,长安称为“沣镐”。秦时改名“内史”。刘邦斩蛇建汉,定都关中,置县筑城,取“长治久安”之意,长安由此得名。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东起黄河潼关,西抵六盘山,南依秦岭,北靠北山,地势平坦,西狭东阔,东西长约500余公里,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平原在渭河以及支流泾河、伊洛河等河流的灌溉之下,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图2 西汉同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

交通便利,也是长安的区位优势之一。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向西延伸,经河西,过西域,中亚、东欧、印度等地区和国家均在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之内。从长安东出潼关,就有掌控中原的战略主动权。长安还与巴蜀有着交通联系,自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和傥骆道等抵达汉中,再由金牛道、米仓道,翻越秦岭和大巴山,沟通蜀地。

除此以外,长安还具有防守优势。由于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东据崤函,南守武关、西拥散关、北有萧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有了这一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外加关内肥沃的良田,正是有了这些优势,长安一直以来是首都的备选项。

图3 东汉 洛阳城 

与长安相比,洛阳也有类似的优点。

它因地处洛河之南得名,经历了22个朝代,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号令天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最长的城市,累计建都史超过1500多年,有“神都”之称。

洛阳位于伊洛盆地西端,地形西高东低,总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东往吴越,南下荆襄,西抵陇蜀,北达燕赵,这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具有十分现实的吸引力。正因如此,西周何尊记载了周成王修建成周(今河南洛阳)的事,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这是“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

身处中原的洛阳,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它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水系,适于农业耕作,由于地势偏高,避免了黄河的洪涝灾害。洛阳东控虎牢,西扼殽函,南据龙门,北守邙山,四周山河拱卫,形成屏障,对于进攻方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图4 左图示意长安城的位置,右图示意长安城周围的河流和水渠分布

  • 另外,长安和洛阳同样特点鲜明。

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四周有高山雄关环绕,古人评价:“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之地”。长安俨然是一座安全的堡垒。在中原动乱时,关中平原面积是洛阳的36.15倍,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供给,维持长安的稳定。汉初,娄敬向刘邦建议:“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这番话阐述了长安的诸多优势。

从地图上看,长安地处西北,既有利于与中亚进行商贸往来,又处于游牧民族的威胁之下。自西汉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中原与西域加强了联系和影响,使其成为长安的战略纵深,在政治和军事上孤立匈奴等游牧民族。

图5 洛阳的地理位置

与长安相比,洛阳也有突出的优点。明朝李思聪在《堪舆杂著》认为:“洛阳龙脉自中岳嵩山,过峡时而北,变作岗龙。”进一步充分说明地形的优越性。此外,洛阳还有水运优势。古代黄河船运,受到三门峡的影响,造成粮船无法直运长安,必须经陆路绕开黄河天险,再组织船运,如此一来,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隋炀帝时期,在洛阳附近兴建了大量粮仓,通过运河船运,囤积了全国一半的粮食。

图6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 

自东汉始,关中人口膨胀,关中生产的粮食无法满足日常需要。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关中饥荒,隋文帝被迫逃难洛阳,成为有名的“逐食天子”。洛阳位于中原腹地,兼有水陆交通的便利。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洛阳的优势更加凸现,很多皇帝选择在此定都。

长安与中亚和游牧民族联系密切,在此定都在朝代,通常具有进取型的战略眼光,比如秦国、西汉、西晋和唐朝等。而洛阳深处农耕文明中心地带,没有外族入侵的顾虑,偏重于防守型的国家策略,比如东周、东汉和魏晋等。

图7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

  • 最后,一个首都的选择,不但要看周边环境的安全系数,还要看统治者的政治考量。

以汉朝为例,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在娄敬的建议下,选择定都长安,看中的是长安的“形胜”。西汉在此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刘秀是南阳豪门,借助河北上谷、渔阳等的军事支持,以及与真定王刘扬的政治联姻,光复了汉室。他曾有迁都长安的意愿,“是时山东翕然狐疑,意圣朝之西都,惧关门之反拒也。”为此,他只得向现实妥协,选择了占有“地利”优势的洛阳。

定都城市的选择,是政治、社会、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等综合因素均衡的结果。长安和洛阳孰优孰劣,并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隋唐时期,统治者选择双都制。以长安作为政治首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同时,以洛阳作为经济首都,通过水陆运输的便利,集中全国的优势资源。

图8 古代匈奴人

隋唐以后,由于过度开发,北方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水集中,长安和洛阳不再是定都的首选城市。游牧民族的相继崛起,深处汉文化中心的洛阳,被排除出定都名单。而战争带来的毁灭和破坏,对于两座城市来说,同样也是灾难性的。

随着西北匈奴的没落,契丹、女真、后金、蒙古等民族在东北做大做强,帝国的战略重心也发生了偏移,开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先后涌现,长安和洛阳不再成为首都,不过,两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旧不容忽视,具有特殊的地位。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与考古——大汉定都长安的前前后后
小人思维
【带你游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小人物改变历史,从此长安名扬天下!
从洛阳到北京:中国都城怎么选?
西安历史大事记 >> 正文
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