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塑料时代:被外卖害惨的年轻人
文丨小狼女

01
 
郑州有条街,原来有4家羊肉烩面馆,现在整条街就剩一家,其他都变成卖武汉热干面。
 
不是说热干面不好,不好的是人们选择热干面原因,一是因为没有汤,二是走在路上就能吃。
 
人们面对海量物质选择时,方便成了第一选择,味道、质量变得不再重要。
 
这是来自白岩松老师在《对白》的演讲,他说,“我以51岁高龄,非常同情的看着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在吃塑料。


外卖堪称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解决了很多年轻人的吃饭问题。物流配送在这几年迅速发展,我们手机这头一点,商家那头塑料袋一裹,半小时外卖小哥就到了楼下。
 
我们打开塑料包装,打开视频软件,刷抖音的刷抖音,看剧的看剧,吃鸡的吃鸡,无暇顾及往自己嘴巴里送的啥。
 
现代人工作时间那么长,根本没心思做饭,十几块的外卖,看起来有肉有菜,何乐而不为?
 
我们贪图方便,做外卖的也在贪图方便。
 
梨视频多次曝光外卖内幕,比如这家,工作人员把一包包做好的,塑料包装的包装食品放到饭上。他直言自己不会做饭,所以就用这种冷冻盖饭,然后放进微波炉。
       
       
这些包装食品来源于安徽合肥一家大型的调料包生产厂家,日销40万份,主要用于外卖。而他们用的原料,都是很便宜的肉,来源不明,常年放在冷库上。
 
加工过程有多恶心就不说了,他们总有办法让你觉察不出肉坏了。
 
安徽的工人说,因为炒菜太麻烦了,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包装食品快,销量也大。
 
要快,要生产量大,要效率,要花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这几乎是21世纪很多人的做事目标。这种节奏下,方便一定是最佳选择。
 
人们被方便思维牵着鼻子走,变得越来越没耐心。
 
02
 
微信绝对是近十年内中国最闪亮的互联网产物,10亿多用户背后,意味着它把70%的中国人都链接了起来。
 
于是,各位领导们解放了。以前想开个会,得助理给部门负责人打电话,或者一个个办公室通知,现在多方便:在微信群里@所有人,发个群公告通知X点在XX室开会就可以了。要是放假,视频会议解决一切。
 
看看自己的微信,多少人把工作群置顶,不置顶的又有多少是项目群、临时讨论群、合作群。
 
解放日报一项调查显示,34.3%的受访者都被要求第一时间响应微信群中的指令。
 
2018年,宁波某饮品店的店长王女士因为睡得较早,没有按照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在10分钟内回复微信,10分钟后就遭到辞退。
 
算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有近一半的人表示,会争取第一时间回复,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微信真的很方便 ,回一条信息只需要0.1s,因为这么方便,只要有它,就有工作。

 
因为过分方便,微信绑架了所有人的工作,也同样绑架了生活。
 
以前没那么流行斜杠青年,自由职业,有一天微商出现了,有人在微信上做起来自己的生意。
 
人们在朋友圈看到了DIY翻糖蛋糕、意大利定制衬衫,看到了限量版兰博基尼和无人驾驶特斯拉。曾需要翻山越岭才能看到的风景,你却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中看到了。于是,脑袋凌乱,物欲膨胀 —— 你完蛋了,你也想拥有这些,至少产生了羡慕妒忌恨。
 
于是,你业余时间也想干点别的,微商也好,网红也好。你想做生意,不再需要投个几十万开实体店,还有各种冗杂的手续,只需要想想怎么在朋友圈折腾点事来,甚至现在还有抖音、快手等等。
 
你不要庞大的资金投入,你只是每天要想怎么主动拉客,怎么拉新留存转化,怎么晒自己。慢慢的,你每天想的是如何更快一点,学多一点,有限时间内能做多一点。
 
因为方便,你总想做多一点,总想走在这个时代的前沿。
 
当你做不到那么多,你就愧疚、自卑,急躁,好像2小时没完成这个工作,接下来就真的完蛋了,你也容不得自己犯错。
 
细思极恐,这还只是4G时代,当5G来临,那时人们的交流更方便、更流畅,所有人可能都要适应隔着一块屏交流,那就更离不开手机“外挂器官”。
 
03
 
现在我们获取信息也很方便,还没边界。
 
过去信息有限,报纸有版面限制,5000字就只有5000字,你获取的信息是各大传媒机构精心筛选发布出来的。电视也有频道限制,你追《流星花园》就只能每晚定时定点等着更新,因为没什么好剧。
 
可现在的信息没有边际,非常方便。百度一搜,公众号一刷,啥都能看到;网剧层出不穷,弹幕里尽是“你更新再这么慢,会失去我们的”,网剧弃剧率前所未有的高,四成的人看不完三集,你不更新别的更新,观众的注意力随时就会被抢走。
 
内容的筛选权从特定的人,交给了读者观众,听着好像很好。
 
错,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很多信息平台开始投其所好。像你刷抖音,只要点某个视频喜欢,接下来刷到的全是同一类型的。
 
很多信息同质化严重,因为做内容的人不在乎创新和别致,在乎的是他们有写我们也要写,他们做我们也得做。
 
当代青年人以为自己在前进,实则在某个广场十字路口,始终没离开过。


《能力陷阱》揭秘人性里的局限性,人做擅长的事情,越擅长越做。当方便思维成了习惯,你就不会去花大量时间去搜索一个新信息,或者探索新领域,别说做,你连想一下都觉得麻烦。
 
到了四五十岁,人到中年,你就会知道,习惯方便的人有多悲哀。
 
他们活在舒适区里,不敢改变,不敢尝试新事物,焦虑得不行。左走怕撞炸弹,右走怕撞墙,只得停在原地逃避问题,偶尔晒一下自己曾经的风光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一下自己的优越感,弥补内心无限的空虚和恐惧。
 
每当有年轻人跟我说,人生老病死,都是一张床,一个屋子,何必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就觉得很可惜,不是说他们错,而只是觉得假。明明人性里谁都有贪嗔痴,却还要自我欺骗不想要。再说了,你从未见过更好的风景,哪来资格谈人人生老病死都一样。

04
 
就像白岩松老师说的,“华语音乐并没有因为做音乐变得方便,质量变得好。过去一个CD不听几遍就觉得亏,现在听音乐这么方便,不好听就下一首,没有耐心去看第二眼美女,创作者也没有耐心去创作第二眼美女的音乐。”
 
我们并没有因为订外卖方便,而提高生活品质,反倒是失去了品尝食物的耐心,甚至大部人暴饮暴食而肥胖,还要花更多时间去减肥。
 
我们也没有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方便而减少了工作时间,反倒是徒增了更多烦恼和焦虑,还得多花时间去为压力买单。
 
我们更没有因为获取海量信息的方便而得到更好的成长,很可能只是原地焦虑,看到的只是别人想给你看到的。


每个人都没有耐心,就没意识去觉知自己在干什么,去思考每天为什么忙。
 
当食物营养素远远不能给细胞供给重要的能量,人们就在“健康”和“疾病”这条线段中迅速挪向疾病。
 
当年轻人24小时都想着如何高效率完成工作,想着随时stand by,肝脏就悄然发生病变。但他们没感觉,因为肝没有神经。
 
当获取信息如此方便,人们越来越没耐心去欣赏好的东西,创作者也没有耐心去打磨作品,年轻人只是在原地急速打转,但从没前进。
 
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方便着方便着,就成机器人了。
 
我建议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再去修缮一些行为:
 
1.挣多少钱才够
 
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权力还是能力,是资源资本还是物质基础。这种财富观,是要你在年轻时树立起来的。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品质?穿人字拖,白背心,大裤衩,住在广州某个小洋楼,夜晚泡泡酒吧看美女的衣食无忧,还是意大利量身定制衬衫,好年份的波尔多红酒,艺术家设计的水景豪宅,兰博基尼最新版跑车的衣食无忧。
 
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量出为入,想一下要花多少时间达成才合理,就不会心那么急,还忽略周遭风景。
 
2.怎么吃饭才叫吃饭
 
《学会吃饭》提出四颗葡萄干练习正念饮食:
 
闭上眼睛,静坐让自己变得专注;张开眼睛选择一颗葡萄干,留意它的大小、质地,就如同从未见过和吃过它一样。
 
再闭上眼睛,将葡萄干放进嘴里,先不要咀嚼,用舌头触碰,让它在嘴里滚动,留意它带给你的感觉和味道。充分体验每一口葡萄干的味道:味道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有吞咽的冲动?
 
用同样的方法吃第二颗和第三颗,感受它们有什么不同,想象它们在哪里生产,如何采收和包装,又是如何从产地到你的面前。
 
准备吃第四颗葡萄干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想吃它。然后再决定吃还是不吃。
 
这叫做正念饮食法。听着这个流程可能有点矫揉造作,但在你焦躁时不妨试试饮食上慢下来,不加批判地品尝食物,真正和这些东西产生链接。
 
3.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学习 
 
学习不应是获取知识、信息后没了下文的一件事。现在很多人都陶醉于获取大量信息的感觉,很少说把知道的东西贯彻到底,主动搜寻信息解决。
 
我读幼儿园时看到书中有灯泡发亮的实验,特别想知道灯泡怎么发亮的,会想方设法在家里挖到灯泡,然后又去邻居家找电池,再去问隔了一条巷子那个当老师的阿姨。问了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我每天放学回来琢磨了一个星期,灯泡发亮了,真的开心死了。
 
可现在,你想知道一个事物的逻辑,第一时间是百度。得不到也算了,得到了答案后也不想知道更多,太方便了,你根本不会产生那种求知欲,搜索渠道复杂点都没有耐心。
 
你早就失去了掌控信息资源的能力,还以为现在学了很多东西。
 
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很明显比效率你比不过机器人。你是一个人,人活着从来不是为了方便,也不是为了快快走完人生这段路程。
 
至于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的答案是,活着一定要丰富,要去品味风景,酸甜苦辣都尝了一遍,才叫人生。
 
反正,绝对不是方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塑料瓶,就能做一盏不用电的灯泡,你信吗?
晚上吃外卖适合点什么
只用一个塑料瓶,制作一盏不用电的灯泡!
癌的起因被找到了!请提醒身边人!
“冬吃3豆,医生搬走”,中老年人一周吃2次,强免疫,身体棒
塑料瓶钻出数十个小孔,成为方便又廉价的解暑神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