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真的了解“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吗?机缘和天赋何以融合?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非常喜欢读历史的,当毛主席读到陈庆之传记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为之神往”的感慨。由此可见,陈庆之是一个多么传奇的人物。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陈庆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人物。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战神丝毫不为过,战绩之辉煌,令人瞠目结舌。经历之神奇,让人顶礼膜拜。

比如陈庆之四十一岁首次带兵,就取得了以两千兵马大胜对方两万兵马的傲人战绩(《南史》记载是陈庆之以两千破敌十万)。荥阳城外,陈庆之以三千大军,打败敌军三十万(《南史》记载陈庆之以三千兵马破敌四十万)。也曾领兵七千,打败敌方五十万大军。更牛的是,陈庆之4个月之间,历47战,拔32城,皆以少胜多。

如此光芒万丈的战绩和形象,也无怪乎后世之人对他推崇备至。但是,还是那句老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陈庆之也不例外。命运之神并没有让他自带主角光环而登场,而是用时光和经历把他酿成了一坛老酒,揭开封泥的时候,便散发出了扑鼻香。

了解陈庆之的崛起过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思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也许我们的起点并不高,也许我们很长时间内都不被视为那个“对的人”,也许我们一直困于生活的苟且,但只要我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踏踏实实地厚积薄发,我们一定可以到达“诗和远方”,能够真正地一鸣惊人。

01、生不逢时

陈庆之出生在中国最不靠谱的时代——南北朝时代的南齐王朝,南朝完全继承了中国魏晋时代所有的缺点,比如士族门阀垄断国家资源,比如社会流行过度的温柔,比如文章流行辞藻华丽而思想空洞的骈文,比如贵族奢侈成性爱炼丹嗑药。

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奢侈成风,却又民生凋敝。这个时代的人华而不实,却又自命风流。这个时代门第之见根深蒂固,却又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代没有科举制度,基本上靠投胎吃饭。平头老百姓如果没有遇到贵人,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要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甚至,能有机会让你天天面对黄土还是你的幸运,因为很多人连可耕之地也没有资格拥有。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阶级壁垒十分森严的时代,人才的晋升通道是极其闭塞的,一个普通的人要想实现阶级突破的难度无异于难于登天。这就是一个两极分化的极端时代,我哭豺狼笑的荒诞悲剧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无数人的梦想和理想变得那么苍白而又卑微。

陈庆之要想在这样一个时代破茧成蝶是无比艰辛的,这既勾起了我们对他的好奇期待,也更加触发了我们对其的心悦诚服!

02、先天不足

陈庆之出身庶族,俗称平民,又称寒族。在那个没科举的时代,出仕主要是靠举荐制,讲白了,升官发财主要靠出身和关系。庶族出身,混好了能混成个小地主。要想当官,倒也不是不行,得拿着命上战场拼出个军功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陈庆之除了出身平凡,更悲哀的是,他天生体格就差,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参军去上战场与敌人搏命。估计功名博不到,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所以,时代和条件给陈庆之可以选择的路似乎只有一条,就是老老实实在家务农。不过话说回来,以陈庆之的体格,注定了他也不是个好农民。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讯号,陈庆之属于那种属于社会上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群体。一不小心,就极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当然,陈庆之不会心甘情愿地这样等待沉沦。

穷则思变,另辟蹊径。这是很多人意识到了,但并没有清醒认识的大道理。很多人的“思变”只是出于对困境、绝境的一种自然反应而已,并没有为自己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突破之路;还有一些人更是早已在苦难、绝望之中失去了希望和勇气,选择了妥协和等待,承受着麻木和僵化……

陈庆之之所以能破而后立,恰恰是因为他既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又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历尽千帆,终达彼岸!

03、巧借东风

要获得权利首先要接近权利。陈庆之要改变命运,首先迫切地需要一个平台,他需要一条足够粗的大腿来抱团取暖。

通过反复衡量后,陈庆之看上的是一个叫萧衍的贵族。在南齐王朝,萧姓是皇族,他们自称是汉朝开国相国萧何的后人。萧衍在当时萧家很有权势和地位。因为在当时的贵族圈里,士族生活糜烂,通婚的情况很常见,盛产低能儿,萧衍算是贵族圈里极有本事的一位,讲白了就是自身的能力过硬,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所以,当时一枝独秀的萧衍在贵族圈内很有威望,毕竟在任何一个时代,有真本事的人永不过时,何况萧衍本身就有身份加持。萧衍当时强大到南齐皇帝也要敬他三分。

但是,树大招风,攀附萧衍的人非常的多。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陈庆之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要脱颖而出。竞争压力非常大。

这也给我们提出一个现实思考,就好比我们现在找工作一样,都喜欢挖空心思往大公司里钻,这确实没有什么大错,毕竟大公司的平台大、资源足、机会多。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越是大公司竞争就越激烈,如果坐上了桌子也吃不到肉,实际上也没什么大的意思。所以,我们在为自己选择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有了那个金刚钻才去揽那个瓷器活。那么陈庆之的金刚钻是什么呢?

04、投其所好

陈庆之是那样的平凡,出身寒族,默默无闻。纵算他有逆天改命的壮志雄心,即使他有经天纬地的独有才华,然而,谁能让他展翅高飞呢?历史的幸运转盘让他幸运地遇到了萧衍。但是,这种幸运来源于陈庆之清醒的自我认识。

同样是胸罗万象的人,陈庆之跟韩信相比,好就好在没那么孤傲。陈庆之委身在萧衍府上,认真去分析自己的boss如何才能发现自己。

萧衍这个人,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爱好广泛。首先,萧衍是个大儒,对儒学非常有研究。萧衍和陈后主、宋徽宗一样,是个文化达人,大师级别的人物。而陈庆之出身寒门,求学无路,对儒学没啥研究。而且儒学难以速成,就算突击学习,也难以在一个儒学高手面前说出独到的见解。

其次呢,萧衍是个史学家。萧衍对史学的造诣,估计要司马迁、班固这样牛人才能跟与之促膝长谈。陈庆之扪心自问,自己对史学也没啥心得。读史就看开不开窍,不开窍的话,背下来二十四史也没用。这门学问不像健身,闷头训练两年都能一身腱子肉。陈庆之果断放弃。

萧衍第三大爱好,就是佛学。这就更让陈庆之头大了,佛学是晋朝时期传入东土的,在当时还是一个冷门专业,且属于奢侈行业。况且,萧衍的佛学造诣之深,一般的高僧大德也难以望其项背。人家萧衍能写经,别管水平在什么级别,《西域记》中唐三藏在取经路上经常念诵的《梁皇忏》,就是萧衍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这位大哥的杰作。而且,佛学讲究的是顿悟,陈庆之也没这个悟性。

萧衍第四大爱好就是爱写乐府诗,而且开创了七言诗的创作流派。这典型就是与陈庆之的实际状况背道而驰的。

越是往下,陈庆之越绝望。萧衍爱好音乐,能作曲,陈庆之不懂音律。萧衍擅长花鸟画,陈庆之不通绘画。萧衍擅长书法,在宋徽宗之前,没有哪个皇上的书法能跟萧衍相提并论。这都是贵族的游戏之作,陈庆之寒门出身,对此一窍不通。

苦心人天不负,通过长久的观察和揣摩,陈庆之发现了萧衍最后一个爱好,自己还勉强能比划比划。这个爱好,就是围棋。

其实,围棋也是贵族游戏,陈庆之接触也不多。但是架不住陈庆之天生就是军事家,军事才能那些技对下围棋多少有些帮助,既然如此,那就苦练围棋吧,兴许能被萧衍青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陈庆之是一个多么思路清晰、目标坚定的人,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才值得最终拥有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从来不缺乏甘愿付出、咬紧牙关的追逐者,但是盲目的追逐者只会更快地散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从而与成功渐行渐远。

05、终于上路

找到了方向,并不代表陈庆之以后的路就一帆风顺了。萧府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况且,在抱大腿流行的时代,萧衍这样的大腿早就被人研究多了,想跟萧衍下棋的也多如过江之鲫。陈庆之想出头,得在萧衍这些棋友中杀出一条血路。

现代的马云不是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确定目标以后,陈庆之勤加练习,苦练熬夜、憋尿、挺直腰板。练这些跟棋艺有啥关系?但是跟讨好萧衍有关系。萧衍下棋的瘾太大了,要么不下,要下就是一宿。南朝名人朱异、韦黯等都是萧衍的棋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不睡、不休、不上厕所陪萧衍下一宿棋的,只有陈庆之。

至此,陈庆之在萧府终于有了一席之地,也算是在庶族中逆袭成功的人了。本来陈庆之要在围棋陪练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的,但是到了陈庆之的不惑之年,萧衍变成了皇帝,开创了南梁王朝,萧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武帝。而梁武帝的好棋友陈庆之,终于登堂入室,变成了主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秘书处书记。

有些人一生不够爱一个人,有些人一生等不到一个机会,有些人一生想不通一个问题。清醒地迎来自己人生转机的陈庆之在这一点上无疑是幸运的。

06、仆因主贵

就如后世的年羹尧一样,陈庆之因萧衍登基而水涨船高。但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陈庆之依然被士族高干们所不齿,也被民间庶族所不容。为啥呢?你想啊,靠下棋当官,这跟后世的蔡京、严嵩有啥区别?蔡京的书法、严嵩的青词在古代的格调至少比下棋还高。陈庆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当时可能只和后世靠蹴鞠上位的高俅差不多。

但古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嘛!梁武帝对此也有所耳闻,人家骂陈庆之,不就是骂他是个昏君吗?所以梁武帝比陈庆之更想让世人知道,陈庆之是个旷世良才。证明了陈庆之,就是证明了自己。

机会,在权力的支配下,从来都不缺。纵观整个南北朝时代,南朝的宋、齐、梁、陈是比着作死。然而,夹在南朝和柔然之间的北朝,日子过得也是惊心动魄。那时候北魏权臣尔朱荣作乱,居然杀光了中央高官一千多人,把北魏几乎给折腾成无政府状态。梁武帝时代,北魏徐州刺史归降南梁,梁武帝派儿子萧綜接管徐州。送萧綜走马上任的,就是陈庆之,以及他带领的两千人马。

正是这次“钦差”的机会成了历史的转折点,让陈庆之名扬天下!

我们在生活中,永远要对那些敢于让你去尝试、去突破的领导心存感激,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一个领导如果特殊的关照,永远不会让一个没有证明过自己的属下去勇挑大梁,因为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不愿意冒险的。

07、横扫中原

这一年陈庆之四十一岁,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也非饱学之士的寒族农民。居然凭借着两千人马纵横天下,不得不说历史永远充满着神奇。

在送萧综赴任的过程中,据传与北魏的平叛大军遭遇了,在队伍一片心灰意冷的情况下,陈庆之硬是用自己那旷世奇绝的军事才华扭转了乾坤。两千人马干掉北魏两万人马(也有说十万兵马)。虽然,在北魏的史书中,压根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当然,有可能是北魏羞于记载。但不管怎么说,陈庆之轻而易举地帮助萧綜接管了徐州,这是不争的事实。

萧衍是幸运的。他篡位比曹丕、司马炎都简单,而且他刚上位遇上的就是一盘散沙的北魏。所以他的好棋友陈庆之也随之幸运,在机会和才能的不断加成下,终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神。

虽然梁武帝只不过是个艺术家、文学家,不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但也被南朝士族那些低能儿衬托得一枝独秀。而北魏乱成一团,无疑是给南朝的人建功立业无穷无尽的机会。

北魏的北海王元颢让同行们打得在中原难以立足。他主动投靠梁武帝,希望南方大国出兵帮他打下一片江山,扶植他当个儿皇帝。但是呢,梁武帝丝毫不感兴趣。当初日本侵华的时候,多想在中原找个代理人啊。什么吴佩孚、孙传芳、段祺瑞都不干这活,让日本人急得够呛,好在最后被汪精卫接了盘。

对于这种元颢主动送上门来的好事,梁武帝其实没多大的兴趣,只是基于一个南方大国的君王的格局,不得不应付一下。所以,梁武帝把这事交给陈庆之镀金,给他七千兵马,把元颢送回去就算拉倒。

元颢一看梁武帝只派出七千人,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于是到了魏国境内,和陈庆之假客气一下,便分道扬镳了。

陈庆之一看尴尬了。主角都跑了,我哪还有戏唱?再一打听局势,陈庆之乐了。魏国一号主力尔朱荣将兵在外,二号人物元天穆正在东征邢杲的十万叛军,中原空虚。

浑水好摸鱼呀!陈庆之决定马上进攻中原,而且指哪打哪,无往不利。当然,南朝人说陈庆之击溃了中原五十万大军,可能有点夸大,毕竟烽烟四起的北魏当时很难集中五十万大军。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们都习惯塑造属于自己的英雄,北朝史书不也在记录尔朱荣以七千部众打败了葛荣的一百万叛军的光辉事迹吗?

但是,陈庆之趁中原空虚,攻克了洛阳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他的原始资本只有7000人马。后来,尔朱荣闻讯迅速赶回,陈庆之却回国领赏去了。因缘际会,这俩宇宙级战将终究没碰上面。

这次陈庆之回国,质疑陈庆之的人们无话可说了。横扫中原拿下洛阳,这事谁能做得到?陈庆之无可争辩地成为了一代神将。

陈庆之短暂的军事生涯中,历47战,拔32城,横扫中原只用了四个月,称之为“战神”丝毫不为过。所以,连毛主席这样伟大的军事家读到他的故事时,都不由发出“心神向之”的感慨。

08、清醒读史

历史从来都不是用来复制的,它的意义在于提供借鉴和思考。所以,这段历史的真正意义是在不否定陈庆之的伟大和神奇之余,能更深刻地把握到陈庆之真正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善于等待、创造和把握机会。

陈庆之身处一个混乱的时代,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家庭。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善于分析自己和对方优缺点,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并为此永不放弃地努力。所以说,在机会面前,运气只是一个偶然因素,真正决定命运走向的,是自我的争取和把握。

陈庆之把握机会的能力,足以让他位列南朝名将之列。陈庆之4个月之间,历47战,拔32城。横扫中原只用了四个月,而他为了这四个月,却足足准备了大半生。

陈庆之用一种更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告诉所有历史品读者,坚持梦想是成功的最佳捷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宜兴“梅长苏”
出身卑微, 却是以一敌百的大将军! 一身白袍, 成为国民的英雄!
陈庆之微头条
七千人横扫北魏半壁江山,陈庆之的神话背后水分有多大?
他几乎不被中国人知晓,却成为日本人眼中的中国“第一战神”
他以七千人马屠杀五十万大军,攻城三十二座,逼的老天爷出手,他却能胜天半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