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为什么成不了广东?


大家好,我是区域经济研究界的一名小学生三土。

说起中国的头部省份,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粤苏浙。论GDP体量,广东与江苏是并驾齐驱的第一档,浙江跟它们差了好几万亿。但就人口增长情况,以及由人口所决定的经济活力而言,又似乎广东与浙江才是前景最被看好的两个省份。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省在很多方面都极为相似。比如都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都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还都坐拥一个湾区、一对双子星城市……如果我们把大湾区旋转90度,与杭州湾区几乎一毛一样。

既然如此,那为何无论是人口总量,还是经济体量,浙江都会差广东那么多,浙江究竟哪里不如广东了?又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事先声明,本文是基于事实与数据的客观分析,不带地域情感,而且三土作为浙江人,也不存在故意黑浙江的道理。所以请读者诸君不要从地域歧视的角度来歪曲解读,拒绝网络暴力,人人有责。


1珠三角 VS 半个长三角

广东之所以能够霸占“第一经济强省”的宝座30多年,首先得益于其特殊,甚至可以说是全国独一份的区位优势。不同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的群雄逐鹿,珠三角是唯一隶属于单个省份的核心城市群。与广东相比,浙江最多只能算占据了半个长三角。

不要小看这1:0.5的关系,它一方面意味着广东可以将涌入珠三角的全部投资、人口红利尽收囊中,另一方面却并不代表浙江就能分到长三角的一半红利。相反,浙江面临着来自江苏、上海,以及新晋加入的安徽的激烈竞争。特别是上海的存在,其对浙江所产生的的影响,与香港之于广东截然不同。


2、帮手香港 VS 对手上海

作为改开的窗口,早在1979年,中枢便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试办出口特区,并于次年正式改称经济特区。而浙江则要等到1984年,宁波、温州获批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才算迎来了改开的春风,这比广东足足晚了5年。

不仅如此,两者改开时的外部环境也大有不同。珠江口两岸,一边是香港,一边是澳门,众所周知,改开之初珠三角特别是深圳、东莞等地的“三来一补”业务,主要来自港商。可以说,广东早期的工业基础就是靠承接来自香港的产业转移而打下的。港澳之于广东,既是邻居兄弟,更是金主与帮手。

而浙江边上虽然也站着个号称老大哥的上海,但彼此之间处于相近的经济发展阶段,甚至上海正式启动大开发的时间还要晚于浙江。直到今天,上海由于“一制”的缘故,也不具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功能。浙江从这个近邻那里,几乎得不到任何奥援,相反还处处受到虹吸。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前,彼此之间竞争大于合作。

看看改开之初穗杭两市的排位差,杭州的产业底子太薄了。

3、双一线 VS 新一线

除了上面两点,广东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它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座一线城市的省份。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暗含政策倾向。首先说广州,它是千年商都、华南中心,其地位相当于上海之于华东,北京之于华北。至于深圳,那更不得了,它是北京的亲儿子,其真实地位和所获得的政策资源支持力度,远非其他特区和计单城市所能比。可以说,深圳的成功既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也不可忽视其背后强大的行政意志和资源堆砌。后一点,整个中国只有京沪可与之媲美。

反观浙江这边,杭州除了在南宋做过一阵皇都,其在长三角始终处于老二、老三的地位,长期被苏州(明清)、上海(近代以来)压着一头。而宁波的地位就更低了,其计划单列市的身份,完全是当初靠着海外宁波帮的面子硬要来的。但实际上在中枢心中,宁波的地位别说跟深圳比了,甚至连青岛、大连都不如,所获得的资源倾斜极为有限。杭甬能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新一线,一个强二线,也算争气了。但即便是如今风头正盛的杭州,要想比肩正在从一线掉队的广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4、湾区独大 VS 四大都市区

说完自身禀赋、外部因素,我们再来看粤浙两省的发展战略。简单说,广东遵循的是区域经济学中著名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虽然也花了不少精力扶持粤东西北,还因此拖累到了广州,使其背负上了三级财政的承重包袱。但总体来看,广东的发展重心始终聚焦在珠三角大湾区,这一点40年来没有变过。

举个栗子,改开之初,广东一口气将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东莞两县,以及原属佛山的中山县,和从中山分出来的珠海县升格为地级市,这波神操作大大加密了珠三角的城市数量,为后来广东大批接纳南下务工、创业人员,全省人口大爆发奠定了基础。

与之相反,浙江虽然也拥有杭州湾区,但省里历来执行的是具有左翼计划色彩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为此还规划了四大都市区,硬性将个地处大山深处,怎么扶都扶不起来的金华也确定为“四大”之一。从而导致拥有杭嘉湖、宁绍两大平原,最为适宜人口及产业集聚的环杭州湾区域的各项数据——无论是总量,还是全省占比,均远小于大湾区。


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是讲究规模效应的。一座1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与一座1000万的特大城市,在资源集聚、经济产出方面的差别,不是乘数级的10倍,很可能是指数级的100倍。更要命的,浙江不仅区域之间讲究均衡发展,由于实行“省管县”制度,导致各市本级与属县之间发展得也是相当“均衡”。结果说是11个地级市,其实是一堆小土豆县城,就连头部如宁波,人口放到珠三角,也就佛山、东莞等第二梯队的水平。如此,还怎么比?


5、产业配合 VS 同质竞争

区域均衡战略的后果,除了导致人口及资源的分散,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主要城市不够集中,没法形成大湾区那种紧凑型城市绵延带,导致在产业定位、空间布局上,市域分割明显,各城市习惯单打独斗而缺乏配合,同质化竞争情况严重。

在珠三角,广州主打商贸,深圳专攻科创,佛山、东莞虽然都是制造业大市,但一个走的是国产品牌路线,一个则承担世界工厂职责,彼此之间分工明确。而杭州湾诸城市中,除了宁波舟山在港口方面算是实现了一体化,其余均是各自为阵。杭州搞个都市区,结果另外三个核心成员中有两个(嘉兴、湖州)都同床异梦,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接轨上海,弄得杭州只能退而求其次,拉拢邻近周边几个县,又划出个“杭州都市区核心区”。


至于产业方面,遇到高附加值的新兴领域,各城市就一拥而上,毫无分工协作。比如好不容易跟上海合作搞了个G60沪嘉杭科创大走廊,可还没等杭州、嘉兴的科创产业发展起来,湖州、金华一个个也都挤过来要求分杯羹。结果看上去好像雨露均沾了,实际上由于走廊拉得过长,有限的科创资源又被稀释了,最终不了了之,各城市重新回到独自规划科创聚集区的老路上。


6、结语:尊重用脚投票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劣势,那浙江的优势在哪里?在我看来,超强的“吸人”能力是未来浙江角逐头部竞争的核心武器。2019年,浙江净流入人口(84.1万)甚至超过了广东(82.6万),位居全国第一。

但仔细观察这些新增人口的去向,主要流入了环杭州湾的杭甬嘉三市,其余城市人口增长微乎其微。像曾经的浙江人口第一大市温州,刨去本地出生的,外来人口已经开始持续流出。这是明显的“用脚投票”,证明区域均衡发展理想的不切实际。所以无论是不是为了追赶广东,浙江都是时候抛弃省管县体制,改变区域均衡发展道路了。

事实上,浙江也已经默默地在这么做了。前者是撤县设区,这两年好几个城市传出相关风声,虽然都还没见官宣,但很多方面的工作都在推进中,比如嘉兴试点全域统筹、多规合一等;而后者则更多暗含在省里提出的“杭州兴,则浙江兴”新口号里。

但三土觉得,光喊“杭州兴,则浙江兴”恐怕还不够,毕竟独木难支嘛,改为“杭州湾兴,则浙江兴”或许更合理。毕竟,就自然禀赋而言,环杭州湾区域再增加一两千万人口,和面积一样,达到大湾区的80%,一点问题都没有。到那时,不仅中国的头部省份格局将变为三足鼎立,浙江说不定还能实现对韩国的超越,而这不正是浙江梦寐以求的目标吗?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装”的温州,这次终于有了更好的选择
浙江省有三个破千亿的县级市, 豪车密度中国第一
继粤港澳大湾区后!中国开建新世界级大湾区,超级城市群拔地而起
杭城甬城,本就是“隔壁”自应最熟悉
2020CRS品牌新生 | 浙江世茂影响力的内生成长法则
大变局!长三角城市群的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