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池滳音(十六)

  元朝绘画及四家作品

  精微雅正与混元疏淡的审美格调

  吴镇《渔父图》,绢本,设色,水墨,纵1761厘米,横95.6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吴氏63岁时的作品,取景江南水乡,两本树木耸立湖畔,重墨浓笔,苍润疏淡。近景湖沿蒲草萋萋,随风摇曳,对岸山势沉雄,平江曲水,流溪声远。浮云藏岫,淡峦遥岑,山色入湖,舟行水波涟漪之中,人物生动,山川隐现,气息深沉,萧疏野旷之景,远离世俗之境,表现出“放歌荡漾芦花风”的意境,也是吴氏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芦花寒雁图》绢本,墨笔,纵83.3厘米,横27.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款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鸭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钤“梅花道人”,“吴兴、吴镇书画记”。此图绘远岫平湖之景,芦苇丛生之秋,扁舟一叶,人坐舟中远眺秋色,寒雁惊飞,翱翔于水光云影之中,苇草渔舟细笔勾描,远树滩头随意点染,笔法灵活生动,水墨湿润,意境幽深,别有一番新境。

  《秋江渔隐图》绢本,墨笔,纵189.1厘米,横88.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近景江畔青石,水草丰润,楼阁数间,飞檐映江,线条准确绘房舍于树石隐现之中,山前楼古松三株。枝横苍翠,龙虬之状,笔法圆润,中景房舍密树,高峰耸立,飞泉直泻,玉带缥缈,远树舟行,渔父垂钓,对岸山丘连绵,浓淡变化,山石轮廓,淡笔线条作披麻皴,复加湿笔罩染苍润华滋,韵昧无穷。《洞庭渔隐图》纸本,墨笔,纵146.4厘米,横58.6厘米。款识:“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叶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至正元年九月。杪山道人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松树坡石,平淡远岫,渔父垂钓,空勾山峦,干笔皴擦,浓墨点苔,山石树木生动浑圆,不僵不板,远山淡墨勾出,淡墨罩染,数笔点苔,妙造真实,近松苍翠虬枝,松针细笔勾画,全无尖刻之象,苍劲有力,披麻皴写全幅山石,构图取一河两岸形式,疏密、远近相间,静中求动,得造化之髓,吴氏得意之作。《松泉图》纸本,墨笔,纵105.6厘米,横31.7厘米,款长题尾:“至元四年夏至日奉为子渊作松泉梅花道人书”。中国南京博物馆藏。水墨坡上孤松斜出为画外,枝干上盘下曲,如龙爪蟹勾,松针疏朗,飞泉出于松下,奔泻成流,灌木荆棘掩映衬托,浓墨淡树,点叶生动,淡墨勾石略加晕染,富于层次变化,景物虽然简单,构图则平中带险,笔法圆润,气息浑厚,为吴氏五十九岁时作品,清初孙承泽藏,后旋归乾隆、安歧收藏。《梅花图卷》纸本,墨笔,纵29。6厘米,横35厘米,辽宁博物馆藏,粗枝苍干,疏笔淡花,为吴妙作,与台北“故博物院”藏《墨竹谱》二十二幅有同工之妙。《筒篙清影图》纸本,墨笔,纵102.6厘米,横32.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镇晚年之作,简笔疏落,潇洒多姿,不为形态所拘,画家以竹寄托性情。如其诗云:“众木摇落时,以君独怆然。节直心愈空,抱独全其天”。

  吴镇,字仲珪,号梅花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浙江嘉兴魏塘镇人,生于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庚辰七月十六日,殁于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甲午,享年七十五岁,吴氏画风继承董源、巨然,又创新格,平生得苍古浑圆气象,《桐荫论画》评:“吴仲珪墨汁淋漓,古朴之气,扑人眉宇”。明人沈启南诗云:“梅花庵主墨精神,七十年来未用真”。说明吴氏笔墨独到处。恽寿平评:“文征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余则更进而反之曰:“须疏处求疏,密处加密,合二公神趣而参之”,“梅花庵主与一峰老人同学,董源、巨然、吴尚沉郁,黄贵萧散。两家神趣不同,而各尽其妙”。《墨井画跋》:“梅道人深得董巨带湿点苔之法,每积画盈笔,不轻点之,语人曰:今日意思鲁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也,前人绘画学工夫,真如炼金火候”。清人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云:“画有五品,神逸为上,然神之与逸,不能相兼,非具有扛鼎之力,贯虱之巧,则难至也,元季梅道人传巨然衣钵,余见溪山无尽,关山秋霁二图,皆为得其髓者,余初学之,茫然未解。既而知循序渐进之法,体裁以正其规。渲染以合其气,不懈不促,不脱不粘,然后笔力墨花,油然而生,今人以泼墨万能,功力为上,以为有成法,此不知庵之者;以为无成法,亦不知庵主者也,于此研求,庶几于神逸之门,不至望洋,明季惟白石翁最得梅花道人法。诗云:“梅花庵主墨精神,七十年来未用真,可谓深知而笃信者矣”。王窠云:“吴氏画法渊深”。方董说:“无一点烟火气”。张庚说:“道人画山多高危,其皴法多披麻,不独在墨烘圆点,指出了吴氏不同的特点”。明人董其昌评:“吴仲珪大有神气”。给予很高的评价,吴镇以诗书画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受到当时及后世画家钦仰,明人姚绶及沈石田均学梅花道人,得到了真谛,久享名画史。

  倪瓒《六君子图》,纸本,墨笔,纵61.9厘米,横33.3厘米,款题:“卢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余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师见之,必大笑也,倪瓒”。此图原为近代庞氏虚斋藏,是倪氏四十五岁时之作品,平坡之上生长有六种树木,分别为松、柏、樟、楠、槐、榆。疏密掩映,姿势挺拔,笔墨松动疏劲,坡不勾廓淡染墨痕,浓淡点苔,远山勾勒,少染皴擦,全图气象萧森,意趣荒谅。秋意淡净。所谓黄子久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董其昌云:雪林画虽寂寥,小景自有烟霞之色,非画家者流纵横状也,此幅有子久诗又倪迂称之子久为师,但所创见其可宝也,壬寅重九二日观董其昌”,董氏评价说明倪黄之间的关系。六君子图是倪氏传世名作。

  《渔庄秋霁图》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为倪氏画作中之大幅,树高二尺以上,树干挺拔株叶秀整,四面生枝,水墨干湿互用,苍秀疏淡,土坡皴法隽爽,长线粗笔,偶有干擦,远山淡抹,墨色变化,极有质感,全幅萧散之意充于画幅中,长题数行,为倪氏五十五岁时作,十八年后加诗跋,披麻皴转折带皴,是倪氏画风转入成熟之作,堪称精品。

  《容膝斋图》纸本,墨笔,纵74.7厘米,宽35.5厘米,款题:壬子岁七月五日云林写生。长题诗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轴以三段式阔远法构图,写江南春景,平远山水,近处折带皴,山石陂陀,胎息董源而自创新法,林木萧疏,干苍擦枯,墨色浓淡错综复杂,滋润浑厚,中段湖光波细,远处岫领遥岑,横于波际,天远水淼,一派倪氏画格。

  《幽涧寒松图》纸本,墨笔,纵59.9厘米,横5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秋署多病暍,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松,清阴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逍遥,笑言思与晤。逊学亲友秋暑辞亲,将事于役,因写幽寒松并题五言以赠,亦若招隐之意云耳,七月十八日倪瓒”。此图为倪氏小幅精品,原赠周逊学,周氏秋署之际外出做官,倪瓒以此图相赠,并以长诗题画劝其早日归家,图中疏树远岫,平岗流泉,笔墨疏简简淡秀,意境萧疏荒寒,几处古苔墨浓,潺潺细流,更添无限诗境,于洁净处更有一格。

  《雨后空林图》纸本,设色,纵63.5厘米,横37.6厘米。款题:雨后空林生白烟,山中处处有流泉。因寻陆羽幽栖去,独听钟声思冈然。戊申三月五日云林生写。此图于其他图卷相比,有所不同,青绿设色,构图丰富充满,为一河两岸式面貌,其坡石吸收了荆浩、关仝、李成笔意,枯树干挺枝疏,山峦起伏,飞泉高挂,苔痕墨重,笔法简逸,干湿浓淡互用,有意无意之间,达到了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虞山林壑图》纸本,墨笔,纵94.6厘米,横34.9厘米,款题:“陈蕃悬榻处,徐孺过门时,甘洌方游井,荒凉虞仲祠,看云聊弄翰,把酒更题诗,此日交欢意,依依去后思。辛亥年十二月十三日,访伯琬高士,因写虞山林壑,并题五言,以纪来游倪瓒”。此图为倪氏七十一岁时作品,笔黑简淡洁净,树木疏密恰到好处,老干枝梢,生动自然,远岫近坡淡墨干笔皴染较多,横点作苔,苍古圆润,折带春笔姿丰富从造化中来,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过从美国,访问大都会博物馆,获观此图,留有深刻之印象。

  《秋亭嘉树图》纸本,墨笔,纵134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以折带皴横笔点苔,树木疏松,逸态俊美,造境荒寒,意趣淡雅,为倪氏传世妙迹。《水竹居图》纸本,设色,纵48厘米,横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墨笔设色,绘江南初秋景色,远岫平林,湖光山色,溪水渚波,坡上杂树五株,树后茅舍丛篁,画法谨严,圆润浑厚,承董源、巨然之法,参两家妙谛,为倪氏中年时期杰作,款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高进道过余林下,为意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象图此,并赋诗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窗惊宿鸟,诗成洗研漫游鱼。倪瓒题”。朱文一方“倪瓒镇氏”。

  《梧竹秀石图》,纸本,墨笔,纵95.8厘米,横3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贞居道师将经常熟山中访王君章高士,余因写梧竹秀石奉寄仲素孝廉,并赋诗云:“高梧疏竹溪南宅,五月溪声入座寒。想得此时窗户暖,果园扑栗紫团团。倪瓒”。此图写高梧疏竹,湖石平坡,泼写苍润淋漓之像,是倪氏作品少见之作。竹分浓淡,疏密变化,梧树枯拙,叶茂而苍润,读来犹感意趣天成。张雨诗云:“青桐阴下一株石,四棹来看雪未消。展图仿佛云林影,肯向灯前玩楚腰。并跋云:元镇写此纸,附老仆至蒲轩,即景书图上,雨”。倪氏传世作品,《竹枝图卷》《江亭秋色图》《紫芝山房图》《汀树遥岑图》《怪石丛篁图》《松林亭子图》等,未观不与品评。

  倪瓒,字镇,字云林,号,朱阳馆主、萧闲仙卿、海岳居士、幻霞子、如幻居士、无住庵主、懒瓒、奚玄朗、沧浪漫士、荆蛮民、曲全叟等,江南吴锡人,生于元成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正月十七日,幼父逝,由兄抚养长大,家资富足,中年母逝,打击极重,园中有“请閟阁”藏书画子集数千卷,“云林堂”,“萧闲仙馆”,“朱阳宾馆”“雪鹤洞”“海岳翁书画轩”等建筑物,显见倪氏富甲一方,倪镇在五十岁后弃家隐遁太湖之中,二十年来之久,其因在公粮缺欠,常被押去官衙,加以拘禁。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江南秩序安定,倪镇才从太湖回归故乡,寄住在亲戚邹惟高家,于十一月十一日病逝,享年七十四岁,葬江阴司理,长乐王宾撰《元处士云林倪先生旅葬墓志铭》,后改葬无锡芙蓉山主坟,由苏州周南老写《元外士云先生墓志铭》,张端写了《元林先生墓表》,倪氏平生交友严密,知交有张伯雨、陆静远、虞胜伯、周正道、陈步方、周南老、黄公望、王蒙、王觉轩父子,全坛张氏兄弟,苏州陈维寅、维允兄弟等。倪云林称诗书画三绝,他们诗篇杨维祯评:“元镇诗材力似腐而风致近古”。腐指才气还欠雄健,但风格已很古雅。张端说:“可作诗画,自成一家,潇洒凝脱,卷非出于人为者”。

  周南老评:“诗法既变,而以清新尚,莫克究古雅,处士之诗,不求之而自理致冲淡萧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说明倪氏诗不能以格律来衡量。但其意趣风格却也是十分高雅的,其绘画渊学于家藏,承董源、李成、关仝、郭熙诸家,后得造化妙谛,变披麻于折带皴,创意境萧疏荒淡清远之景,自成一格,石法树木秀峭,以则锋写出,明人王世贞《艺苑巵言》说:“元镇极简雅,似嫩而苍,宋人易摹,元人难摹,元人犹可学,独元镇不可学也”。倪氏画笔妙在有意无意,若淡若疏之间,画格为后世可推崇。元王绂学得倪氏真髓,明人沈周、文徵、晚董其昌、程嘉燧酷爱倪画,从中受益,形成风格,清初“四王吴恽”诸家,得倪家画法,特别是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二人,研习深入,成就斐然,弘仁得其法亦创新格,倪瓒以画名隆誉元季四家之中,为后世推崇,一代宗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倪瓒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三)元代卷02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二):元代士人画----3
中国传世山水画:元代(二)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云庐|《砚池滴音》:宋元绘画庋藏(之三)
自得其乐、元代山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