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足太阳膀胱经
userphoto

2023.09.29 河北

关注

古籍摘选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名词解释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从目内眦的睛明穴沿前额上行至头顶,进入脑内,从颈项部出于体表,分为两平行支:第一支距脊柱1.5寸下行,途中与肾及膀胱相联,第二支距脊柱3寸下行,经股的后侧直达腘窝横纹与第一支相交;经脉继续沿小腿后侧下行到外踝,止于小趾端外侧的至阴穴;每侧各67穴。

解读

经名由来

阴阳学说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走行于人体内侧(腹侧面),隶属于一脏者,命名为阴经;走行于人体外侧(背侧面),隶属于一腑者,命名为阳经。
经脉中,阴气轻重、阳气强弱有别,因此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太阴、厥阴、少阴,代表阴气由轻到重;太阳少阳、阳明,代表阳气由强到弱。
上为手,下为足。走行于上肢的经脉,经名前冠以“手”字;走行于下肢的经脉,经名前冠以“足”字。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走行于下肢外侧后缘,故属足三阳经之一,该经隶属膀胱,故名膀胱经,该经在三阳经中阳气最强,故名太阳。

经脉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上接手太阳小肠经,下接足少阴肾经。分布于头面部,项背部,腰背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

主治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脏腑病证、神志病、头面五官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症见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目痛、鼻塞流涕、头痛等。如出现上述症状,宜选择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通过针刺、艾灸或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

经上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一侧有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左右:讠意@ @左右:讠喜@、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症状自查

本经异常可出现以下症状: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癫狂痫,鼻,项、背、腰、下肢病证等。

生活经验

足太阳膀胱经为重要的保健经络,捏脊、刮痧、拔罐、三伏贴、三九贴等保健疗法,均常从此经取穴。

穴位

本经脉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穴位介绍

1、睛明 Jing ming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2、攒竹Cuan zhu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
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眉冲 Mei chong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曲差Qu cha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鼻塞,衄。②目视不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五处 Wu chu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6、承光 Cheng gua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
③头晕目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7、通天Tong tia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晕。③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8、络却Luo que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9、玉枕Yu zhen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10、天柱 Tian zhu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晕,目眩。
②头痛,项强,肩背痛。
③鼻塞,咽喉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11、大杼 Da z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
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12、风门 Feng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13、肺俞 F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
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14、厥阴俞Jue y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15、心俞 X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16、督俞 Du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17膈俞 Ge shu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痛,呃逆,噎膈,便血。
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18、肝俞 G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肝的背俞穴
19、胆俞 D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胆的背俞穴
20、脾俞 P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祛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
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21、胃俞W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22、三焦俞San jiao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23、肾俞She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24、气海俞Qi hai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25、大肠俞 Da chang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大肠背俞穴
26、关元俞 Guan yua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27、小肠俞 Xiao ch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小肠背俞穴
28、膀胱俞 Pang gu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膀胱背俞穴
29、中膂俞 Zhong lǚ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0、白环俞 Bai huan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
②腰骶疼痛,疝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1、上髎 Shang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2、次髎 Ci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3、中髎 Zhong liao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
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
②腰骶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4、下髎Xia liao
【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5、会阳 Hui ya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作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
②阳痿。③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6、承扶Cheng fu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7、殷门Yin men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8、浮郄 Fu xi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39、委阳 Wei yang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
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下合穴
40、委中 Wei zhong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
41、附分Fu f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之会穴
42、魄户 Po 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3、膏肓Gao huang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4、神堂Shen t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5、譩譆 Yi xi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6、膈关 Ge guan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和胃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7、魂门 Hun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8、阳纲Yang g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
②消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49、意舍 Yi she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0、胃仓 Wei c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1、肓门 Huang men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2、志室 Zhi shi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
③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3、胞肓 Bao huang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4、秩边 Zhi bian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
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5、合阳 He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6、承筋 Cheng jin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络,通肠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7、承山 Cheng shan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
③脚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58飞扬Fei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头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络穴
59、跗阳 Fu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阳蹻脉郄穴
60、昆仑 Kun lun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
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经穴
61、仆参 Pu can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
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62、申脉 Shen mai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
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
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蹻
63、金门Jin men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神熄风。
【主治】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
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郄穴
64、京骨 Jing gu
【定位】在足外侧,第五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
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原穴
65束骨 Shu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输穴
66、足通谷Zu tong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荥穴
67、至阴Zhi yin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井穴[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用穴位
温故知新:足太阳膀胱经各论(四)
温故知新:足太阳膀胱经各论(十)
十二背腧穴
重要通知:祛寒除湿散--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心痛 心悸 痫症 失眠 健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