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 江帆(电脑藏书)
内容提要:
本书打破了学科疆界,整合了民俗学、人类学、生态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论与方法,对满族民俗文化及民族生态进行参审视与深入研究。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学术视:对满族民俗的建构与族群所处生境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与反思,赋予了满族文化研寅块学术“热土”以新的耕耘意义。
  由于所处生境的差异与资源利用的不叵式,东北满族聚焦于不同的发展重点,在其支建构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式与发展道路。些文化形式与发展道路,都曾被历史证明是“合宜”和有效的。满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策略,是满族民众立足于特定的族群生境而创造的支财富,积淀着历代满族民众的知识经验与生存慧。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有必要充分发掘其蕴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因子。使之成为满族民在新时代进行文化创造的源泉,以寻求民族文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延续和发展。
  本书的显著特征在于以一种面向未来的襟,从满族的特定生境出发,对满族民俗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揭示了满族社“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意义,并将这一思考拓深对满族根性文化的理解以及民众的生存关怀这根本性主题。
作者简介:
江帆,1952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说部研究”课题负责人。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东北区域民族与文化、民俗生态与生态民俗、民间口承叙事与传承人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论文《民间叙事的即时性与创造性》获中国文联第五届文艺评论奖理论文章一等奖。主要著作有《生态民俗学》等。1995年被授予“辽宁文艺新星”称号,1999年被辽宁省命名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
编辑推荐:
本书打破了学科疆界,整合了民俗学、人类学、生态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相关论与方法,对满族民俗文化及民族生态进行参审视与深入研究。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学术视:对满族民俗的建构与族群所处生境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与反思,赋予了满族文化研寅块学术“热土”以新的耕耘意义。
  由于所处生境的差异与资源利用的不叵式,东北满族聚焦于不同的发展重点,在其支建构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式与发展道路。些文化形式与发展道路,都曾被历史证明是“合宜”和有效的。满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策略,是满族民众立足于特定的族群生境而创造的支财富,积淀着历代满族民众的知识经验与生存慧。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有必要充分发掘其蕴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因子。使之成为满族民在新时代进行文化创造的源泉,以寻求民族文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延续和发展。
  本书的显著特征在于以一种面向未来的襟,从满族的特定生境出发,对满族民俗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揭示了满族社“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意义,并将这一思考拓深对满族根性文化的理解以及民众的生存关怀这根本性主题。
目录:
绪论 生态人类学的视野与民族生境的概念
第一章 满族共同体与族群原生文化
 一、满族共同体的孕育与形成
 二、满族生境与族群原生文化
第二章 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性本原
 一、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定位
 二、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特征
 三、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理性
第三章 满族的认知与象征系统
 一、满族认知系统的生态维度
 二、满族符号系统的生态意蕴
 三、从生态指符到象征意符的意义转换
第四章 满族的民间信仰与精神世界构筑
 一、萨满教信仰的生态维度
 二、满族民间信仰的野性思维与生命张力
 三、满族的精神世界构筑
第五章 满族的口承叙事与社会记忆
 一、生境“语义场”与满族口承叙事
 二、满族说部:族群兴误史的民间书写
 三、社会记忆:族群认同的凝聚质素
第六章 满族民俗功能系统的多维审视
 一、作为生活知识的民俗 
 二、作为日用技术的民俗
 三、作为生存智慧的民俗
第七章 满族的文化适应与文化变迁
 一、自然生境的改变与生计方式的调整
 二、社会生境的变迁与族群文化的整合
 三、现代化的冲击与传统的延续和再造
结语 现代化进程中的满族民俗价值观重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俗学
民俗传承论
《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二)
河北省乐亭县民俗学会成立
辽大民俗学
罗瑛 | 生态民俗传承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兰坪县普米族田野调查为例 | 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