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都遗韵·追忆百业--方砚(珍藏)

作者自序

我从小就“长”在城墙上,一直画着北京城,我一直怀念着古都的风土人情、市井百业,并以细致笔触为当代人留下古城原貌。这些画是我结合生动的老北京特色语言,描绘出旧北京城的独特韵味,试图给老北京人以亲切感,也想让非北京人了解北京。


老北京并非一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城市。正是这样的北京才孕育出其独特的商业氛围:前门、隆福寺、闹市口、王府井……即使是这样的传统商业街,热闹的同时也依旧可以感受到北京独有的“人情”味儿。商业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本期开始我们将用三期为大家展示那些老字号的“前生”以及那些如今已悄然消失的商铺


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市场位于王府井大街,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算起足有一百多年历史。为什么叫“东安市场”?其说法不一,有说市场在东安门边儿上,所以叫“东安市场”;也有说这个市场在老北京“东城”,作买卖又要求“平安”,取了“地域”又要“吉利”。当时东安市场内有三百多个行业,五六百家商铺和卖摊,同时还有杂耍戏园、茶园,东安市场也是老北京最早开营“西

餐”的地方。


成文厚帐簿店


成文厚最早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山东济南开业。主印制学生课本和小说并经销笔墨等文具用品,北京的成文厚是吉林成文厚老板刘显卿和儿子刘国梁在1935年投资开设的。1942年刘国梁改变了旧式传统的流水记帐薄,设计出新的用以复式记帐法为依据的借贷式新式帐簿,并得到当时社会公认,从此北京成文厚以各类样式新、质量好、信誉高的帐薄誉满京城,还得到全国客户公认,并称之为“北帐”,还创建了“京燕”商标。


大顺斋


大顺斋位于北京通州新华大街,创始人刘大顺,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开业,已有360多年历史。回民商贩刘大顺南京人,明代携全家随粮船从南京来到京东通州。通州水陆交通发达商业兴旺,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便在通州定居,刘大顺有一手独特的南京糖火烧制作手艺,他制作的糖火烧具香、甜、酥、软的特点,没几年生意逐步兴旺起来,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便在通州街上开了“糖火烧店”,起名“大顺斋”。


稻香村南味食品店


稻香村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时称“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销售南味食品的第一家自产自销经营南方风味食品的商号。《醇华馆饮食脞志》对稻香村的特色南味食品特色有较详细的描述:“稻香村茶食以月饼为最佳,其佳处重糖油多,入口松酥易化。有玫瑰、豆沙、甘菜、椒盐等名目,其价每个饼铜元十枚。每盒四饼谓之大荤月饼。”稻香村的应时鲜亮,外形、内味并重还有经营理念以诚信、信誉取信于众,是他立足百年不衰的根本。


都一处


清朝乾隆十七年(1753年)乾隆皇帝微服巡视京城,落脚在“李记小酒店”休息喝酒后,御赐“都一处”店名。“都一处”地处前门外大街路东,面对正阳门外御道。由于交通便利来往行人众多,又有乾隆皇帝赐匾,“都一处”因此火遍京城。一百多年来,都一处以制作各种包馅食为特色。其中烧麦名气最大,都一处的蟹肉馅烧麦:“玉盘擎出堆如雪,皮薄还应蟹透红”。


鹤年堂药店


鹤年堂店是有近五百年历史的老药铺,是老北京商业史上最悠久老字号。老北京民间流传俗语:“有病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堂内悬挂两块匾:“鹤年堂和西鹤年堂”都是明相严嵩及其子严世蕃所书。其匾“调元气”和抱柱上的配联上联:“欲求养性延年物”。下联:“须向兼收并蓄家”。此配匾和对联分别由明朝大将戚继光和名臣扬椒山书写。


六必居酱园


六必居酱园位于大栅栏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山西赵存仁兄弟三创立的初年酿酒卖酒后来又自产自销酱菜已有400余年。六必居的酱菜制作技艺精湛,酱香浓郁,色泽鲜亮咸甜适度,脆嫩可口,且品种繁多,独具特色。是京城最具盛名的酱菜园。


马聚源毡帽店


马聚源毡帽庄位于前门外鲜鱼口,老北京最著名的帽店,“头戴马聚源……”流传京城。据说是一位猎户创办的。在明未清初北京西山一个猎户,猎得一只黑猱的皮毛,不仅柔软无比,而且色泽非常漂亮!这位猎人将黑猱带到京城,售出得了一笔巨款,他便在鲜鱼口开了一家帽店,因他经营有方,生意兴隆,盈利颇丰。马聚源门前立一只雕刻木猴,以此为马聚源商标。


内联升鞋店


内联升鞋店是1853年河北武清人赵廷于创办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赵廷于十几岁时便在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他吃苦耐劳,学得一手做鞋的好手艺。他出师之后得到一个官员资助,筹资白银万两在崇文门东江米巷(东郊民巷)开办了“内联升靴鞋店”,“内联升”的字号应合当时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的心理,所以一些政府官员经常到内联升定做靴鞋,内联升以其靴鞋质量好,价钱公道,服务良好,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由东江米巷迁到前门外大街大栅栏。


全聚德烤鸭店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其创业者是河北冀县人杨寿山(字全仁)他十几岁因家乡遭灾来到京城谋生,在其亲友帮助下他在前门外大街摆了一个卖生鸭生鸡的小摊,杨寿山他很会作生意,没过几年有了点积蓄,他便“盘”了一家叫“德聚全”的杂货铺,经他改造便开起了“挂炉铺子”。杨寿山把“德聚全”颠倒过来叫“全聚德”。既保留原名中“以德聚全,以德取财”之意。同时又突出了他的字“全仁”中的“全”字,以此还寓意全聚德是“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


全聚德所用鸭子都是选用京西郊的“北京鸭”,又称“北京填鸭”全聚烤鸭以“挂炉”,为其特色与“便宜坊”、“焖炉”相竞争。全聚德第一任烤鸭技师孙师傅在清宫里御膳房当差烤鸭烤猪,后来又在京城内几个大饭馆掌厨,孙师傅到全聚德后,改造了烤炉、革新了烤鸭技术。全聚德烤鸭佐料非常讲究,片好的烤鸭蘸上六必居的甜面酱,夹上山东大葱条,用又薄、又软、又筋道的小荷叶饼卷起来吃。最后再上一道熬得乳白色的鸭架汤,这才是一套完整的烤鸭餐。百年以来,全聚德烤鸭在京城受到中外食客欢迎。



本期我们继续为大家展示那些老字号的“前生”,对照往昔的样子,哪些是您如今依然熟悉的样子?又有哪些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瑞蚨祥绸布店


瑞蚨祥绸布店位于前门大栅栏路北,由孟洛川创办,他是山东章丘县阳军镇人,创办时间为清朝光绪十九年(1893年)。瑞蚨祥经营作风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且货品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他的经营以独特的管理,开放经营居“八大祥”之首。瑞蚨祥字号之“蚨”,即“青蚨”是一种昆虫,源于神话故事《搜神记》取“飞归还钱”、“盈利吉祥”之意。瑞蚨祥生意最兴隆时曾在天津、上海、济南、烟台、青岛开办分店,形成连锁经营,成为名扬中国大江南北的绸布庄。

盛锡福帽店


盛锡福帽店是山东掖县人刘锡三创办的,开业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总号在天津,北京、上海、南京、青岛、沈阳、武汉、郑州等地都有分号,在北京的分号最多,前门大街,西单北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滩都有盛锡福帽店,盛锡福的“三帽牌”商标七十余年经久不衰。

天兴居炒肝铺


天兴居位于前门外鲜鱼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远香饭店做厨师的洪瑞与在天桥卖大饼的沙玉福合伙开的炒肝店,炒肝是老北京风味小吃。天兴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后来居上,超过了当时京城炒肝第一家会仙居。


信远斋食品店


信远斋原址位于东琉璃厂西口路南。在清朝乾隆年间(约1740年),有位刘姓小贩在前门外大栅栏摆糖果摊。据传说他有亲戚是宫里的太监,把宫内配制饮料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传给这位姓刘的小贩,他便仿照清宫桂花酸梅汤出售,没想到“一炮打响”,清咸丰年间他在东琉璃厂开了店铺,取名“信远斋”。其经营方式为“前店后厂”,所经营食品有桃脯杏脯、梨脯、苹果脯、金丝蜜枣等多种果脯,还有蜜饯,糖粘以及酸梅汤,酸梅糕、酸梅卤,止咳秋梨膏等等,一百多年来一直誉满京城。

一得阁


一得阁位于东琉璃厂,清朝同治年间(1865年)由谢崧岱创业。一得阁创造了墨汁,一改旧有的松烟墨锭,它为书写绘画的文人提供了极大便利。一得阁是中国墨汁制造业的第一家,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四十年历史。


月盛斋


以酱牛羊肉闻名京城的月盛斋位于前门外大街正阳门西南侧,五牌楼旁边。月盛斋开业于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月盛斋创始人叫马庆瑞,家住牛街,马庆瑞在礼部当差时曾到酱制牛羊肉祭品的厨房帮忙、打下手,暗学了制作酱肉的手艺,后来他自己支锅作酱肉,深受老北京人欢迎。马庆瑞赚了钱便在户部街衙门旁租了三间平房,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式创办了自已的羊肉铺,取名“月盛斋马家老铺”,月盛斋制作的酱牛羊肉名气越来越大,清朝道光年间《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正阳门内户部街路东月盛斋,所制五香酱羊肉为北京第一,外埠所销甚广,价之昂也无比”。

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于清朝光绪年间开业,曾有三家店铺,其中张一元文记茶庄座落在前门大栅栏,茶庄老板叫张文卿,安徽歙县人,他做生意很注重商德。他曾说:“不怕人不买,就怕人买缺”。张一元茶庄的茉莉花茶以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特色,深得人们欢迎。

同仁堂药店


同仁堂药店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位于前门外大街大栅栏。创办人叫乐尊育。他原藉是浙江宁波慈小镇人氏,这位乐尊育原姓岳,当时他常住在前门外大栅栏一家老夫妇开办的客栈里。岳尊育为人厚道,又与店主老夫妇相处融洽取得店主信任,后来店主乐老板夫妇回山西老家探亲,便把客栈交给岳尊育代管。但乐老板夫妇回家再也没回来,更无他们的人来接管此客栈,岳尊育逐渐成了这家客栈的主人。他为纪念这位姓乐的店主人,便改为乐姓,从此他叫“乐尊育”。正式创办同仁堂,乐尊育创业同仁堂后,以他行医多年和贩药材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潜心经营,很快在京城有了名气,清朝雍正年间,同仁堂又成为向宫庭提供药材的商家。由于同仁堂生产的成药质量好疗效显著,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下旨命同仁堂直接为宫内制药。同仁堂经营发展了三百余年,从老北京到新北京一直长盛不衰誉满京城,名传全国。


(未完待续 更多“古都遗韵”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下期的“京味儿秀”。)


【作者简介】

方砚,原名史万祥,民俗画家。自幼随父母生活在京津两地,少年时曾拜国画大师刘子久、刘奎齡学习国画;后又师从傅乃琳、沈毅、郭燕先生学习素描、连环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连环画多产画家。曾创作了长卷画《中国古代历史图卷》、《江山名胜图卷》、《九河下梢天津卫》;《儒林外史》、《古都遗韵》、《中轴龙脉图卷》等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创作老北京民俗市井风情题材画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日本多处寺庙创作佛教题材的大型壁画,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本期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如今已悄然消失的商铺,它们都曾为老北京繁华的商业增添过属于自己的一笔。这些店铺或许有些大家曾见过、听过,但也有些未及如今的孩子们耳闻,就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琉璃厂



“琉璃厂”这个古董文玩字画街东西走向,分东琉璃厂和西琉璃厂。明朝年代在南城正阳门与宣武门之间,开设了烧制琉璃砖瓦窑(琉璃厂),以供皇家建筑需要,但清朝中期后就仅存其名了。此时琉璃厂逐渐形成了卖旧货、古旧书的市场,加上旅店和其他服务行业。灯市进入厂甸街后,老北京人过年逛厂甸的习俗成了“常规”。这一地区当时称“厂市”、“厂甸”、“厂肆”,因此说琉璃厂是在厂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琉璃厂当时有古旧书铺30余家。《琉璃厂书肆记》中写道:“桥居厂中间,北与窑相对,桥以东街狭,多参以卖眼镜烟筒,日用杂物者,桥以西街扩书肆外,惟古董店及卖法贴;裱字画、雕印章、包写书票、刻版、镌碑耳……遇廷试进场之具;如试笔、卷纸、墨壶、镇纸、弓绷、叠褥备列焉”。现在这里所经营的项目依旧传统,并以此受到中外人士欢迎。


饽饽铺



老北京的满人把糕点称为“饽饽”,糕点铺称为“饽饽铺”。清代“盛世年代”天下太平,饽饽销路很广,利益丰厚,因此饽饽铺的门面装饰都非常华丽。如清朝道光年间的“合芳斋”位于灯市口九间铺面,门前木雕牌楼全碧辉煌,与之齐名的东安门外的“金兰斋”,是专供皇宫大内的饽饽铺。老北京的糕点民族色彩非常浓厚,称为“京式满汉糕点”,如“京八件”分“大、小八件”,蝴蝶酥,到口酥、杏仁酥、桂花缸炉,喇嘛糕等,还有“萨其玛、奶油七星饼”更是带有满族色彩。


大酒缸



大酒缸店铺不大,门前挂一个木制的大葫芦幌子,因葫芦漆上红色,拴一撮红绸缨,所以特别显眼。大酒缸就卖老白干儿酒,零碗卖,喝多少卖多少,喝酒的人都是些卖苦力的老百姓。他们买上一碗酒,围着酒缸缸盖当桌子,喝一碗叫“喝一个”,柜台里还有些小碟下酒菜儿,有酥小鱼儿,花肝,还有花生米,桂花白菜心儿;门外还有肉柜子,卖熏鱼儿,白水羊头,牛蹄筋儿,还有驴肉,杂碎等,大酒缸门柜上贴着这样的对子:“南路烧酒,闻香下马”。


二荤铺



“二荤铺”是老北京平民百姓的饭馆。有钱有势的人吃饭不可能去“二荤铺”,因此二荤铺是最纯粹的百姓饮食。二荤铺除了像别的饭铺一样备有荤菜原料,还有一项特殊服务,就是顾客自己携带菜料,交灶上去加工炒做,称之为“炒来菜儿”。饭店的菜算一荤,顾客带来加工的“炒来菜儿”又算一荤,这是二荤铺真正含意。二荤铺的面条种类很多,炸酱面、打卤面、麻酱面、热汤面、肉丝面、炸菜面、鸡丝面、烂肉面。老北京有名二荤铺有:西长安街的“龙海轩”,西四牌楼南路东的“龙泉居”,阜成门外路北“虾米居”。


棺材铺



棺材铺又称寿材铺。老年间人死了都是土葬,因而全城棺材铺很多。有前店后厂,也有只卖不作,有的棺材铺还包办丧事、执事,出租“大杠”、旗锣伞扇、“棺罩”等丧葬用品。


钱庄



老北京钱庄也叫“银号”后来叫“银行”。清朝末年已经出现了这种商号,它的主要业务是存款,借贷。还兑换白银、银元、铜圆,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还售各类奖卷。


烟袋铺



清代民国时代在北京鼓楼前烟袋斜街、打磨厂、隆福寺都有很多烟袋铺。老北京抽“旱烟”(生烟叶加工成烟丝)的习俗非常普通,大概与“满人进关”有很大关系,“东北八大怪”就有“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鲜果铺



老北京卖鲜水果除挑担,推车,沿街叫卖外,还有很多专门卖鲜果的固定铺子,老北京俗称“果局子”,他们除卖四季鲜果以外还兼营“干果”核桃、栗子、杏干及果脯、炒红果,各类蜜饯等。


羊肉铺



老北京的羊肉铺里都有一个像床铺一样的大木案子,所以人们把羊肉铺叫“羊肉床子”,羊肉床子的老板几乎全部都是回民,他们作的羊肉买卖,把羊肉处里的干净利索,讲究经营态度和蔼,说话和气,无论“掌柜”还是“伙计”都是笑脸迎人,大扇的羊肉都是用勾子挂在临窗的杠上,顾客买肉指哪块切哪块,只要顾客说明买羊肉怎么吃,是爆、是烤、是涮、还是吃馅,管保包你满意。除此外羊肉床子还卖烧羊肉、“羊霜肠”、“羊肉包了”、“羊杂碎”等。


【作者简介】

方砚,原名史万祥,民俗画家。自幼随父母生活在京津两地,少年时曾拜国画大师刘子久、刘奎齡学习国画;后又师从傅乃琳、沈毅、郭燕先生学习素描、连环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连环画多产画家。曾创作了长卷画《中国古代历史图卷》、《江山名胜图卷》、《九河下梢天津卫》;《儒林外史》、《古都遗韵》、《中轴龙脉图卷》等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创作老北京民俗市井风情题材画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日本多处寺庙创作佛教题材的大型壁画,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字号的“生财之道”
老北京城最全的老字号门脸盘点(绝对值得收藏)!
北京老字号
张口闭口的“老北京”,到底老到什么份儿上?
重游前门老字号
自砸招牌!不得不承认,北京老字号,正在消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