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精神和心理 2010-07-27 08:09:21

答网友咨询的有关问题  

精神分裂症能够康复吗?心理治疗对此病无效!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第一种:症状表现是“缺乏自知,否认有病”
据调查,大约97%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都不承认自己精神失常。一般说,人们如果出现了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例如焦虑、烦恼、抑郁、恐惧、失眠等等,都有自知之明,都会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心态和行为,和以前不一样,与其他人也不一样,所以要求帮助、要求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却与此相反,往往缺乏自知力,根本不承认自己不正常。所以,一个人如果出现了精神失常的表现,却还矢口否认、讳疾忌医,那就可以从反面证明他正患有精神分裂症。
第二种:症状表现是“精神病性症状”
所谓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是脱离现实、无中生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有三种:幻觉、妄想和怪异行为。
幻觉就是无中生有的知觉。实际上没有人讲话,患者却会听到有声音在骂他(即‘幻听’),或者命令他做什么事情,或者听到一些讲话声在评论他当前的行为,或者在自己想到什么时,就会听到有个声音在讲什么(称为‘思维化声’)。有的患者会无中生有地见到鬼神,或者闻到什么特殊的气味,可以分别称为‘幻视’和‘幻嗅’。有的病人从食物或饮料中尝到怪异的味道,有的感到自己的体形发生变化,觉得头变小、腿变短等等,可以分别称为‘幻味’和‘躯体幻觉’。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错误信念。它的特点是:1)根本没有事实根据,2)与患者的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不相称,3)但是患者却坚信不疑。有的病人觉得他本人或亲属正在受到迫害,经常有人在跟踪他、监视他,认为房间里被安装了窃听器,认为食物和饮水中都被放进毒物;这些都是被害妄想。有的认为自己不是亲生父母所生,荒谬地自称是外国人的后代,可以称为非血统妄想。有的认为自己是领袖、富翁,称为夸大妄想。有的感到有某种仪器或电波正在控制着他的思想或行动,称为被控制感。有的觉得自己的思想被广播了出去,所以人人都知道他自己在想什么,称为被洞悉感。
精神分裂症病人还会做出各种各样、与当时环境和场合不相协调的动作和行为,使别人感到荒唐、奇特、或难以理解,称为怪异行为。有的病人会出现毫无原因的大吵大闹,突如其来地伤人、冲动或毁物;有的病人并没有抑郁情绪,却突然跳楼或投河。有的病人终日终夜不说一句话;有的甚至拒食……。有的病人竟会成天躺着,不吃、不动、不讲话,犹如泥塑木雕,称为木僵状态。
第三种:症状表现是“思维障碍”
由于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发生障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思维方式,包括联想过程或推理逻辑都会出现问题。他们讲的话,可能前言不连后语,甚至支离破碎、语不成句,使别人听也听不懂,这种症状称为‘思维散漫’。根据程度不同,又可细分为:思维松弛、思维散漫、和思维不连贯(语词杂拌)。另外有一些病人会混淆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表现出一种称之谓‘象征性思维’的情况,例如,某病人不肯吃饭,说“白色代表反动,所以不能吃白米饭,要吃红米饭”;又如另一病人不吃苹果,说吃了会“病故”。这些都是思维形式方面的障碍。此外,还有一些患者,整天沉湎于幻想性的思考中,他自以为是全新的理论或发明,实际上却是荒谬可笑的无稽之谈,可以称之为‘孤独性思维’。
第四种:症状表现是“情感淡漠、意志减退”
患病时间越久,情感淡漠的表现就越严重。他们对于那些与自己切身利害有关的事物,竟会采取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他们的脸上缺乏表情,说话声音平淡,对亲人十分冷淡,因而称为‘情感淡漠’。有的病人遇到好事,却没有高兴的表情,在遇到应该悲伤的场合,却流露出笑容,可以称为‘情感不适切’。他们对于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婚姻和前途,往往很少考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称为‘意志减退’。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有不少病家询问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其实,这是一个‘过了时’的问题。差不多一百年前,刚提出精神分裂症概念的时候,曾经提出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当时分为4型:青春型、妄想型、紧张型、和单纯型。紧张型的特点是木僵,表现得像泥塑木雕;如今已很少见。青春型,当时的定义是‘行为混乱、思维散漫’为主,因为多见于青年,故名;如今发现并没有特色,也不多用。妄想型,是指以妄想为主、而其他表现与常人没有多少异常的病例。单纯型,是指逐渐起病,没有明显的妄想或幻觉,较快衰退的病例;实际上,不少这样的病例在发病之初,并不是没有妄想或幻觉,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及至得到重视时,已届慢性。
其实,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分裂症;绝大多数都是又有幻觉、也有妄想的病例。随便你分不分型,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近年来,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去分型了。
看来,‘精神分裂症分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连我们精神科医生都不去从事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病家就不必去追究了。

阳性和阴性症状

现在,很多医生喜欢把精神症状分成阳性、阴性,就像把细菌分成格兰氏阳性、阴性那样。实际上,这是两回事。细菌可以用格兰氏染料染色,能够染上蓝紫色的算格兰氏阳性,青霉素能够把它们杀灭;只能染成浅红色的,算格兰氏阴性,青霉素对之无效,要用链霉素进行治疗。有的抗菌素既能杀灭阳性、也能杀灭阴性细菌,就称之为广谱抗菌素。但是,精神病的症状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情。现在,很多医生和家长把二者等同了起来。是大大的错误。当初,因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多种多样,美国精神医学家爱菊生(Adraesen)提出一种归纳分类的方法,把它们分为阳性、阴性两类。她来中国讲学时,我是她的翻译,与她深入交谈过有关这方面的看法。所以,应该说,在这方面,在中国,我最有发言权。她告诉我,当初她提出的分类原则是:凡是精神功能的亢进或歪曲,归为阳性症状,例如幻觉、妄想、和怪异行为。凡是精神功能的减退或消失,归为阴性症状,例如情感平淡、兴致缺失、意志减退、言语减少和注意不集中。原本她想按照阳性和阴性症状、试将精神分裂症病人分类;但是实践下来,行不通。大多数病例是混合的,不可能分清。特别是,她自己认识到,她所提出的‘阴性症状’的涵义还不太清楚,觉得它们与抑郁症的表现、与抗精神病药的锥外副反应,都很难分辨。例如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往往脸面没有表情,究竟是‘运动不能’这种锥外副反应呢,还是‘情感平淡’,就很难区别,往往会被误判。例如‘兴致缺失’,往往是抑郁症的表现,能不能算是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呢,看来还得问清楚患者自己有没有认识,也就是有没有自知力。至于‘注意不集中’,更没有特征性。所以,她早已放弃了按照阳性阴性症状来对精神分裂症进行分类的努力了。所谓阳性、阴性,只是为教学研究方便、而尝试的分类方法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病因或病理价值。细菌可以靠染色剂分成两类,各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抗菌素。但是,精神症状并没有专门针对性的抗精神病药。根本没有哪一个药、可以像链霉素那样专门治疗阴性细菌地、专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医生或病家所听到的都是药厂为了推销药物而进行的‘吹牛’!随便哪一种抗精神病药,如果解决不了阳性症状,就休想治疗病人的阴性症状。
最近,从Leucht和J Davis等的研究(即将在《上海精神医学》今年第5期刊出),可以看出,以前所谓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特别有效的说法,已经被完全否定了。他们的研究表明:某种药物、若对精神分裂症有效的话,就对阳性、阴性症状都有效;如若无效,那么对阳性、阴性症状都不行。以前这种看法,“凡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都有特效”是不对的;这要看是什么药,各种药有各种不同的疗效。
就每个精神分裂症病人而言。一般都是先有幻觉、和(或)妄想等阳性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淡漠等所谓阴性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时间久了,幻觉就模糊了,不明显了,连妄想也淡漠了,无所谓了,病情达到慢性的程度,就只剩下阴性症状了。到那时,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就是‘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呈现所谓‘衰退’状态。有些病人,发病很隐渐,连什么时候开始的,夜不明显,家属也不注意,实际上那时候也曾有过幻觉或妄想等阳性症状,只是谁也没有发觉。及至到医生面前时,只剩下了、对于什么都‘无所谓’的阴性症状,那时也就只能说他是所谓‘单纯型’了!在如今的社会,大家都比较重视精神卫生,一般不会拖这么久才来求治,所以,我们已经很少应用这种诊断名称了。
顺便也提一提精神分裂症的所谓‘分型’;这还是一百年前,克雷泼林所提的复发,把精神分裂症分成四型:青春型、妄想型、紧张型、和单纯型。所谓青春型,是指以思维混乱为主要表现的;所谓妄想型,是以幻觉、妄想为主的;所谓紧张型,是以四肢僵硬、犹如泥塑木雕般表现的;所谓单纯型,已如上述。这一百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分类方法,一点都没有用处。既无助于病因探讨,又对治疗或预后没有任何价值。青春型和紧张型如今已经很少见。没有幻觉、只有妄想的妄想型,与既有幻觉、又有妄想的病人,有没有区别?谁也无法定论。所以,一般也就往往写‘未定型’。我看,医生都认为没有必要去钻这个牛角尖,那么家属更没有必要去钻了。以前有些说法,如今都需要纠正了。例如,以前说,单纯型的预后不好、很难治疗。实际上,所谓单纯型、是已经到了慢性期了,当然难治疗了、治不好了。以前说,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现在看来,也未必,以前只有氯丙嗪,很难说。有的医生总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治不好的,必然要复发的!因为他没有看到过、长期服用一点点五氟利多,竟然能够完全正常地生活、工作、结婚、生育!他一旦看得多了,观点也就会改变了。我就是这样通过实践、改变了我对精神分裂症的看法的,我不像以前那些医生那样悲观了!

精神分裂症不是不治之症
 
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不治之症,但也不是个个都治得好。一般说,发病2年之内,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也不是百分之百。从我的多年临床经验看来,还是比较大剂量的奥氮平的疗效最好些,但也只有百分之八十。换句话说,十个病人里,还有2个的效果不够理想。可能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可能症状是消失了,但是自知力没有完全恢复。即使并用了MECT,有的很幸运,症状消失了,自知力恢复了;但是有的可能仍然没有变化。特别是病程已经多年的,治疗效果就更难说了。
那么,应该怎办呢?
1、用奥氮平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的话,可以并用五氟利多或舒必利。有时候,病情会进一步好转。
2、如果症状仍然没有完全消失的话,即使并用了MECT,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话,只能实事求是,面对现实,采用药物维持的方法。药物种类因人而异,可以用少量奥氮平、或氯氮平、或其他第2代药,再加五氟利多维持。对于他们,因为自知力恢复得不够充分,家属必须督促他们服药。
3、不论是哪一种抗精神病药,都有可能引起锥外副反应,所以在必要时,可以放心地服用苯海索,每日1此到3次,每次1片。大家不必听信有些人说的什么“苯海索会影响认知”,那是‘因噎废食’!我们不能让病人为了所谓的影响,而‘发呆’吧!特别是短期应用苯海索,根本谈不到什么‘认知’、什么‘智能’的影响;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4、有的患者经过大量药物治疗(甚至并用了MECT)后,自知力已经恢复,而幻听却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此时,可以采取‘和平共处’的态度。我有一些病例,就这样,带着一点点幻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有一个患者,经过治疗,认为被父亲陷害的妄想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能自愿服药,正常生活和工作;在谈到该妄想时,表示“和平共处,以前的事情不再追究”。
5、为什么我主张采用五氟利多维持?20多年来,我发现,只有五氟利多不嗜睡、不增加体重、不会引发强迫、不增加血糖血脂;如果按我的方法服用(即不是每周1次服20mg,采用小量分多次服用),可以说,什么副作用都没有。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抑郁,从未见到TD;而且价廉,每月药费仅5元。所以,我选用该药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后维持用药。有的患者原先用药并没有治好疾病,那么换用五氟利多后,也不见得一定会有多少进展,或许还得并用一些原先应用的药物。
6、除了五氟利多外,阿立哌唑、或舒必利,也可以用作维持。但是女病人不宜应用舒必利,因为有影响月经和生育的可能。有的病人已经应用小剂量氯氮平维持,情况良好,看来也不必更换。
家属应该怎样对待病人呢?

应该及早带他看病:

在门诊时,家属应该先向医生描述患者的不正常表现,把前前后后所出现的症状告诉医生。但是完全不必为之分析所谓的‘原因’,因为你所认为的原因并不是疾病的真正病因,对诊断、对治疗都没有帮助。然后,让医生自己去检查病人,此时家属不要干预。医生与病人的检查交谈,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目的,家属千万不要插嘴,更不要代病人回答。家属如果对病情、前途、或治疗方法有所疑问,应该在病人离开以后再问。
第二,不要与病人争辩:
对于病人的病态表现(如幻听)和错误想法(如妄想),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我们认为,千万不要因此而与他们争辩。因为这是病理表现,不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是更本不可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纠正的。在患者讲到这些幻听或妄想时,我们只能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在积极用药治疗后,这些病态表现和错误的想法就会自行消失。
第三,不要歧视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疾病,绝对不是道德品质或思想问题,所以不应该予以歧视;相反地应该给予他们十分的关心和同情。如果能在起病2年之内及早应用好药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完全恢复正常,可以完全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如果疾病康复了,当然也可以恋爱和结婚。由于精神分裂症与不少疾病一样,具有一定的遗传可能,所以在生育与否的问题上应该慎重对待。一般人生育的子女,有1%的可能患上精神分裂症;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育子女的患病可能性较大,大概是5~10%。如果患者决定要生育子女,那么必须注意的是:在怀孕和生育前后,必须坚持服用维持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完全可以放心,维持量抗精神病药不会引致畸胎。如果在怀孕后停服抗精神病药,精神病就有可能复发,对自己、对胎儿的危害就太大了。
第四,应该督促患者服药:
如果病人的病情尚未得到控制,他们往往会拒绝服药。即使病情已经缓解,也要充分估计到他们吐弃药物或假装吃药的可能。所以家属有责任督促和检查他们的服药情况;尤其是督促他们长期服用维持药量。即使是已经痊愈、已经恢复自知力的病人,也还要经常提醒他们服用维持量。说实在话,在科学还没有发达到一定地步,也就是说,在尚未找到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基因、并发展出相应的基因疗法之前,长期服药仍然是最可靠的预防复发的方法。
第五,应该劝导患者不吃减肥药: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千万不能吃减肥药。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减肥药,都偷偷地加了例如‘芬氟拉明’那样的药物。它们会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使服用者食欲减退,从而达到减肥。但是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关键就在于多巴胺太多、才会产生幻觉妄想等症状。即使没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在服用芬氟拉明后,有的也会产生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就难免因此发作,因此家属必须注意。

附: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日本爱知县身心障碍者精神发育障碍研究所日前宣布,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的一种蛋白质的功能,从而弄清了此病的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是以幻觉和妄想为症状的精神疾病。虽然神经传导物质分泌异常和脑神经发育障碍被认为是致病原因,但是研究人员过去一直没有弄清详细的发病机制。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质“Dysbindin-1”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这种蛋白质存在于负责脑神经细胞间信息交换的“突触”中。
  研究人员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减少“Dysbindin-1”蛋白质的含量,在“突触”中接受信息的组织就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反之,如果补充这种蛋白质,有关组织的机能就会得到恢复。( 有关论文已刊登在英国《分子精神病学》网络版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鉴别(颜文伟)
转-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迷惑——误诊知多少?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不能当拍打师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