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心飞翔

心理健康教育是听障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奠基工程

作者:刘盈江 来源:本站原创 添加日期:2007-06-26
(本文在“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上专题发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和技能的形成,更是各种需要、动机、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 发展。营养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成长;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和技能;而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促进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而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促进听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也是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已有的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的常模。目前,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对于众多聋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课题。

一、健康教育是聋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依法治教的要求。早在 1994 年 8 月 31 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基教司 [1999]13 号文件 9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1999 年 8 月 13 日)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上述法规文件表明: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聋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听障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人格健全、和谐发展更是青少年听障生良好素质的体现。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听障学生青春期发展的特点决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据上海市聋哑学校的部分 12-19 岁共 92 名听障生进行性知识了解状况和青春期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听障生的性知识相当缺乏,约有 71.6% 的聋生不能解释一些基本的性知识概念,他们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同学或朋友、课外读物等(昝飞、刘青)。又据杭州市聋哑学校采用 SCL-90 量表对中学生阶段听障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聋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中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躯体化、强迫、偏执是他们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提示我们,对听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青春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冲突和行为的过失,在青春期听障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听障生生理发育迅速,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有了成人感,他们极力模仿成人,渴望担任成人角色,他们注意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希望在成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成熟”。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尊重自己的个性和尊严,要求平等、信任。他们喜欢独立完成集体所分配的任务,以示自身的力量。有些听障生背着家长、老师抽烟、喝酒,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抽烟、喝酒是成人的专利,既然他们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就应该享受这种权利。
  由于自由和自觉意识的增长,青春期的听障生表现出企图摆脱父母的依赖,要求独立,但是,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思想上、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不能独立, 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冲动,带有明显的孩子气和幼稚性。

  2、渴求感与闭锁感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学生的社会知觉和情绪体验增多,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个性与健听人的不同,也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他们愿意通过社会交往赢得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同时又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秘密轻易向外人透露,特别是对异性的爱慕情谊更不会轻易流露,这种心理的闭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现明显,但他们内心深处又渴望理解。如果没有知心人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就会感到孤独。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听障青少年对未来同样有热切的向往和追求,想象非常丰富,往往脱离听觉障碍的现实去设想自己的未来,这样势必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好高骛远。当规划的理想或计划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怨天尤人。

  4、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听障学生性器官和性功能迅速的发育和成熟,随之而来的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由于听障生在性发育成熟之前,未接受系统的性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 昝飞( 2005 )对 12-19 岁共 92 名聋生进行了性知识了解状况和青春期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青春期聋生性知识相对缺乏, 因而相当一部分听障学生在月经初潮或遗精出现时感到惊恐不安。在对待异性关系上出现极端,要么故意疏远甚至躲避,要么盲目早恋,这些恰是他们性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反应。 
  青春期的听障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这虽然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心理的过渡性、闭锁性和动荡性的特点,使其心理面貌很不稳定,易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 因此,对听障学生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三、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途径

  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是人格健全并和谐的发展,因此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听障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多种途径兼施并举,即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与辅导、各学科的全程渗透等,否则将会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用较短时间简明扼要地讲授心理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在各种模拟情景中体验并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另一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听障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使他们对自身的心理能够得到科学的认识。

  2、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
  通过专题辅导,解决听障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创设情境和开展活动,预防个体在各发展阶段由各类问题引发的一般性困扰,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听障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的接近异性的欲望,这虽是正常现象,但很多听障生把这种朦胧的感情认为是爱情,为此我开展了“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再如针对青春期听障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猛烈,我又开展了“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的团体辅导;二是小组心理辅导,以学生实际需要和效果为主,具体包括组长的选定、组员的具体组合、活动主题的确定等环节,如针对高年级的听障男生开展的“与女同学交往的几个准则” 、“被大人们误解怎么办?”等互动式的小组辅导。

  3、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属于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心理有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则表现为个性化的一面。前者通过团体的心理课程和学科渗透来实施,后者需要借助专业水平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形式予以具体实施。

  4、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帮助听障学生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力等心理品质。各种教育场合孕育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如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培养听障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听障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挫能力,以促进听障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
  聋校要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注意同家庭和社会建立联系,争取他们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配合,共同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逐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种辅助形式,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在此有必要澄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基础、任务、内容、方法和原则上存在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德育主要以辨证唯物主义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通过解决每个人的方向问题,使每个人都能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向某一目标发展,更强调社会价值。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通过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强调的是个人价值。 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21 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虽然听障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但笔者认为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听障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奠基工程,作为奠基教育,它已势在必行,更深信会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主编 . 中学生心理卫生 .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
  2 朴永馨著 . 耳聋学生心理学基础知识讲义 .1984
  3 林于萍 . 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 4 : 9-12
  4 昝 飞 . 聋生性知识来源及青春期教育现状调查 .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 3 : 8-11
  5 刘青 . 聋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现状调查 .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 2 : 86-89
  6 李百珍著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欢迎光临前进中学网站!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初中生早恋问题的分析及其辅导策略
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