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4——2011浙江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04——2011浙江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04
浙江卷)(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浙江卷)(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06浙江卷)(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自然图景,其中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4.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7浙江卷)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浙江卷)(6分)

  
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和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2009浙江卷)(6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的是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2010浙江卷)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2011浙江卷)(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2004——2011浙江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赏析(二) 1.2004年答案: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赏析: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2.2005答案

  (1)傍晚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赏析:

  《齐安郡中偶题》这首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

  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读者自会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那么,这首诗中的诗人之恨是什么呢?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陈邦炎)

  第二首赏析: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省)人。绍兴年间进士,在朝中做过秘书监等官,由于刚直敢言,被贬做一些地方官。其中在永州零陵做县丞时结识了抗金名将张浚,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绍熙元年(1190)辞官回家,对韩托宙弄权,十分忧愤,后成疾而死。他和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四大家,并且彼此是好朋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最大特点是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善于捕捉瞬息流动的事物景色,赋予新意,十分惹人喜爱。他是一位绝句能手,也是一位多产作家。

  赏析:《暮热游荷池上》共五首,现选一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关”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刻的景色,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愁热自然盼风生,细草摇头报消息;荷花也怕热,低面深藏于荷叶之下。作者内心情感移注于外物,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而轻松。“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②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③碧伞-指荷叶。

  3.2006答案

  (1)流水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赏析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赏析】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这里已隐约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乡村野地?还是“小桥流水有人家”(王安石诗)的郊外花村?读者难知其详。

  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青山白云,幽邃缥缈,使人想起贾岛《访隐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悬望之余,不无怅惘之感。诗人似乎知道读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故再用两句颇涵自得、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你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若全曲到此作结,倒颇堪称之为“朦胧诗”的,“象外”之味,尽可让人作万千之想。然古代诗歌于“超以象外”后必要“得其环中”,结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是揭其“环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渔父”居所也。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何尝是“红尘”外的仙境,又何尝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自从楚辞《渔父》中诞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渔父”后,其历代“子子孙孙”实际上便成了不求功名、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渔父”之咏成了古代“隐士”之歌中别具一格的支系,王维的一首“隐士诗”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题:“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渔父”之吟为历代文人所喜爱,绝非无因,元代尤其如此——得志而显达者咏之,以见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借以曲折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或失望,同时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化到“渔父精神”中去,以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在“超尘脱俗”的心灵净化中求得心理的平衡。

  在历代“渔父”之吟中,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由洒脱,乃是众所撷取兼含比兴的意象。本曲首先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则借当时人所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核,复令人再回味、咀嚼全曲,既得含蓄蕴藉之趣,又不失明朗畅达之风!

  4.2007答案

  (1)燕子兴亡

  (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乌衣巷》【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人月圆》赏析

  【作者】

  1085?-1142,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吴栻之子,米芾之婿。宋钦宗靖康年间使金被留,命为翰林待制。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出知深州(今属河北),到官三日卒。著有《东山集》,不传。工诗善画,尤擅词,元遗山推为“国朝第一手”,与蔡松年齐名,世称“吴蔡体”。其词多故国之慨,哀惋清朗,善化用前人成句而具深情。

  【注释】

  ①此词牌始见于北宋王诜所作,因词中有“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又因吴激此词有“青衫泪湿”句,故又名“青衫湿”。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初有自制曲名“玉树后庭花”,后人指为亡国之音,杜牧诗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唐时“后庭花”为教坊名,后词牌、曲牌中亦有此名。

  ③宫髻堆鸦:宫妆发式高梳,乌黑如鸦羽色。状写发髻,暗示歌者身份。上句“肌胜雪”形容肌肤之美。

  【品评】

  深潜于心底的人事之痛,一旦在时空推移过程中重被特定媒介之人或事所触发时,最易滋蔓起人生如幻如梦之感,何况吴激怀抱的乃是故国沦丧、南人北仕的辛楚酸涩情思。所以,当其在张侍御家宴席间,骤遇“宫髻堆鸦”的佐酒佳人,而此女子据知却是“宋宗室”成员时(见刘祁《归潜志》卷八),那种红妆青衫,命运通同情状,怎能不激动起殆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抒发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不胜俯仰悲怆之苦情?词中问旧时“王谢”堂前之燕:“飞向谁家”?是梦幻似的心态最集注之句,亦是一种严重的失落感的深沉抒述。己身的沦落,实是家国沦亡所致,故而词人的失落感究其基核言,原系悲凉之兴亡恨。而南朝最后那个亡国之君陈叔宝(后主)及其所谱的“后庭花”曲,自唐以来已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并转化成诗词意象,指代亡国恨事,驭繁以简,可省却无数文字而意得于言外。吴激的高明处,不仅在于借取这一历史符号,而且翻用了诸如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名篇成句。说是翻用,即非现成袭取,而是融入一己深情,化用其意。如“飞向谁家”之较比刘氏原诗“飞入寻常百姓家”,无疑别见新异,那种迷茫、怅然的抒情主体的心绪转益浓洌,从而重见旧宫姬时之“恍然一梦”的惊悸、颤栗以至哀颓情自也更切实可按。

  由此言之,刘从益所论很切要:“诗不宜用前人语,若夫乐章,则翦截古人语亦无害,但要能使用尔。如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远,不露圭角,不尤胜于宇文自作者哉”(亦见《归潜志》)。宇文虚中虽也称金国词坛作手,然其《念奴娇》同题之作,粗陋鄙俚诚难以与吴激可同日而语者。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元明清词精选》)

  赏析2

  吴激,北宋末年著名的才子,当时与宇文虚中齐名。后北宋灭亡前后,吴激等人以宋臣留仕于金。但其时吴激等人心念大宋,因此虽化子金,而内心却是矛盾而痛苦的。

  这首人月圆的词,有一个故事。据刘祈记载;一次宇文虚中与吴激等在张侍御家饮酒会宴,座中发现一位佐酒歌妓原是大宋宗室之后,当时却也流落异乡,沦为歌妓。座中诸公感慨万千,遂皆作乐章一首。其中宇文虚中首作《念奴娇》,次及吴激,乃作这首《人月圆》。宇文虚中的《念奴娇》全篇如下:

  “疏眉秀目,看来依旧是,宣和妆束。飞步盈盈姿媚巧,举世知非凡俗。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干戈浩荡,事随天地翻复。 一笑邂逅相逢,劝人满饮,旋旋吹横竹。流落天涯俱是客,何必平生相熟。旧日黄华,如今憔悴,付与杯中醁.兴亡休问,为伊且尽船玉。”

  从两首词来看,宇文虚中的词是写实性的,具体而不夸张,对这位女子的妆束,风采,出身遭遇写得一清二楚,而后又写宴会偶遇;其吹笛劝酒,全无悲伤之色,不由使人感生感恨万千。全词直说其事,直抒其情,笔调硬拙。

  而吴激这首词则笔姿盘旋空灵,全篇化作唐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其一是“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其二是“旧时王谢”化用刘禹锡《乌衣苍》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堂百姓家。”“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其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白居易贬居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所感:“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意抒怀,抒发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

  两者一相比较,高下立见。宇文词平铺直叙,无起无伏,平淡如水;而吴词则巧妙地上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另有深意,自是高出一筹。传说两文一出,时为文坛盟主的宇文虚中也从此对吴激推崇备至,刮目相看。

  此词以引用前人诗句填词见长正符当时风气,周帮彦、吴文英、陆游并皆长此道。而其中吴激此文将其融为一体,如自天成,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山坡羊》【赏析】:

  注释:

  ①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相传燕子这时从南方飞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相传燕子在这个时候回南方去。

  ②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犹“汲汲”。韩愈《贞曜先生暮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余。”

  ③王谢:代指高门贵族。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④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刘禹锡《乌衣巷》诗:“乌衣巷口夕阳斜。”

  ⑤“兴,多见些”二句:言见多听腻了豪门大族的沉浮兴亡故事。

  作者:

  赵善庆(生卒不详),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赏析:

  在人们迎春赛社的时候,燕子飞来了,在秋天来临的时候,燕子飞走了。燕子叫唤着,忙碌着,在高门贵族之家,筑了自己的巢。从前豪门贵族聚居的乌衣巷依旧是夕阳斜照,可这里现在却变成了百姓人家。燕子在这里目睹了高门贵族的兴起,也看到了不少高门贵族衰落。

  本曲通过燕子这个意象,表达了兴亡之感。最后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5. 2008答案

  ⑴屈原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解析】

  据《金史·河渠志》载:“(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决卫州堤,坏其城。上命户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监王汝嘉驰传措画备御,而寂视被灾之民不为拯救,乃专集众以网鱼取官物为事,民甚怨嫉。上闻而恶之,既而,……黜寂为蔡州防御使。”救灾不力,获罪黜官,本属应当,但从作者这首作于贬官蔡州时的诗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其中或有不白之冤,以致诗人如此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蔡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区,当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国”代称之。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依杖水边”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出句是因,对旬是果;前旬写景,后旬抒情,写景具体,抒情概括,

  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风拂动的、郁结在诗人心底的“羁绪”究竟是什么。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何况自己?不过,自己虽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样含冤至深,但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同样仿佛一二。因此,颈联就直接怒斥那帮专门罗织罪名、陷己于不义之地的奸佞小人,尽管他们费尽心机,陷害贤良,并且得逞于一时,然而天理自在,道义犹存,鬼神可鉴,苍天有知。如果说,“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作者借古人写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谪官异乡这一事实的话,那么,“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两句,则是作者对这一既成事实的不满、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对陷人于罪的小人的轻蔑,也表达了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现实终归是严酷的,尾联即明白无遗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当道、君主寡恩、伸冤无望、前途渺茫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绪。自古官场皆为是非纷争之地,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这些烦恼,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不失为一条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几经折磨,“苍颜华发”,垂垂老矣。经历了这样身心俱瘁的痛苦后,即使是辞官归隐,作者也嫌太晚太迟,何况获罪之人,羁绊在身,并无辞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层地写出了自己贬官失意后的懊悔心情,同颔联,颈联相比,虽然显得压抑沉闷,令人有迟暮之感,但同时也能激起人们对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从诗题来看,西下的夕阳映照着波光鳞鳞的水面,作者倚杖伫立水边,映入眼帘的景色当远远不止“水国西风小摇落”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却无心观景,除了这一句外,全诗几乎没有接触到任何其实就在他眼前的具体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羁绪”该有多么复杂,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触动,便同决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绝。

  6.2009答案

  22.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3.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格。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王旭:(约公开一二六四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元代词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初前后在世。与王构、王盘惧以文章有名,世称“三王”。家贫,力学,教授四方,为硒令所宾礼。尝寓安阳、峪城、鲸川。又至泰山、长沙,游迹几半天下。著有《兰轩集》十六卷(《四库总目》),随意抒写,气体超迈。

  简析:

  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2009年浙江省高等院校招生文化考试的语文试卷中以诗歌鉴赏形式出现了这首词,共两小题,第一题要求写出词中的“两种”和“一家”所指的意思,第二题要求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

  7.2010年答案

  22.【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解析】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8. 2011年答案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2)议论开篇。(3)奠定感情基调。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1)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独具匠心。(2)融情入景,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抒情效果浓郁。(3)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极力渲染氛围荒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宋词中的动物
赏析君的朋友圈,今天是这样的
名诗赏析 |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北宋宰相晏殊是著作等身的杰出词人〔196〕
历代垂钓诗词选7——赏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板块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