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立夫|孔子的人生三乐

孔子的人生三乐

究竟什么才算快乐?有人说,快乐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心理踏实不慌张;也有人说,快乐是四处游玩看山水,阅尽人间好风景;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尝遍天下好美食,蝙蝠刺猬也要吃一吃。甚至还有人总结出生四大快乐:“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是,所有这些关于快乐的说法都显得有些“俗气”,你不能说它不对,但都在追求感官的暂时的满足。实际上,财富、地位、生活条件与快乐并不成正比,甚至钱财越多、地位越高的人,烦恼越多,快乐越少。正因为如此,钱钟书先生断言:“快乐是人生永远存在的一种诱惑。”“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而且荒谬得不能成立。”由此看来,快乐确实不好界定,她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

我们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快乐,让我们尽量远离烦恼?应该有。要知道,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无数的智者一直在寻找人生快乐的答案。我今天介绍的孔子的快乐哲学,就可以让人终生受用。

根据统计,在《论语》中,“乐”字出现了48次,其中24次跟“快乐”有关。归纳起来,我认为孔子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种获得持久快乐的方法:求道之乐、审美之乐和平常之乐。

1、求道之乐

求道之乐就是追求真理的快乐。《论语》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谁都知道,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单调的,我还没有听说过某个人天生就喜欢板凳要坐十年冷,如果真的有快乐,那也是“苦中作乐”,否则我们今天的父母就不会为自己的孩子不用功读书而操碎了心。但是孔子却告诉你,认真读书,并且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就一定会得到一种快乐的体验。你是否觉得孔子天生就喜欢读书呢?非也。孔子出身卑贱,他3岁丧父,17岁丧母,在特别强调社会身份的春秋时代,孔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改变那个时代的不公,才立志发奋求学。正如他自己所说“吾年十五而有志于学”,要注意,孔子说他15岁“有志于学”,说明他根本就不是生而好学,而是他在明白自己的卑贱身份后,下定决心,一定用知识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可见,“立志”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立志才能化枯燥乏味的学习变为追求真理的快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理解,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才能理解孔子“学无常师”,从一个卑贱者成为当时最有学问的知识达人;我们才能理解,孔子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从“吾年十五而有志于学”变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代圣人。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推崇“孔颜之乐”。所谓孔颜之乐就是求道之乐。孔子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贫民子弟,其中的颜回,与孔子的母亲是一个家族,家境贫寒。孔子多次表扬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心无旁骛,一心为学,谋道不谋食,从中得到的快乐让他忘记了生活的艰辛。孔子一语双叹,称赞颜回安贫乐道。而孔子自己呢,与颜回如出一辙: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说什么呢?每天粗茶淡饭,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让我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富贵,那算什么?那是天上飘动的浮云。孔子也正是在追求圣人之道中,人格不断升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有人问:难道孔子一生就没有忧愁,整天都笑容满面吗?那也不是。孔子说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有前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为孔子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所以才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忘掉了吃饭,忘掉了忧愁,忘掉了老之将至,甚至忘掉了生死,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也欣然面对。我们都知道,孔子实际上处处碰壁,一辈子就没安稳过,但他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时刻做到“乐以忘忧”。所以,孔颜之乐本质上是一种强大的内心信仰,是一种为改变自身命运、改变社会不公、追求圣贤理想的崇高境界,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内心信仰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支撑下,无论外在的环境多么恶劣,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难,孔子也会初心不改,乐观面对。这就是“求道之乐”。

二、审美之乐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的名言。不过,一个人即使有发现美的眼睛,也未必有感受美的快乐。我们每个人除了学习、工作、人际交往,还得与大自然打交道,甚至通过旅游来感受山水之奇、世界之大。然而,某些奇葩在景区某个地方随意写下“某某到此一游”,只能说是情绪宣泄,刷一下存在感,与审美之乐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那么,孔子是怎么做的呢?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大家千万别把孔子当成一个面目刻板的书呆子,孔子才是真正的旅行家。他做到了把欣赏自然山水升华为道德的自觉、心灵的洗礼,从而得到一种人天一体的愉悦。《论语》这段话,不是说智慧的人才喜欢水,仁爱的人才喜欢山。孔子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山水与人性相通,君子既要像水那样顺应时势,灵活应变,自强不息;又要像山那样,意志坚定,厚德载物。水的性格是灵动而优美,山的性格是沉静而博大,君子应该取法二者,在生活中既能乐观豁达,又能健康长寿。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然山水的欣赏确实非同寻常,其中的秘诀,就是人与山水的“比德”。什么叫“比德”?就是天人合德,就是将人的道德情操与大自然的生态特征融为一体,从而感悟到一种道德的、审美的快乐。知道了这个秘诀,我们就能理解孟子所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一个人既可以通过登高山而俯瞰天下,开阔胸襟;也可以通过观沧海而感悟学问的无边,培养谦虚的美德。这就是从山水的欣赏中获得的审美之乐。

关于审美之乐,我再举一个关于孔子对音乐欣赏的例子。我们中国古代的音乐经典《礼记·乐记》上面将音乐分为三种:“治世之音”、“乱世之音”和“亡国之音”。要是没听说过的话,我给大家做一个比较。我们有些人喜欢摇滚,西方人叫什么rock,我并不反对别人喜欢什么rock,但当我看到那位美国歌手杰克逊在摇滚现场歇斯底里任情发挥的时候,发现满地的现场观众跟着他嗨皮,竟然一个又一个的心脏病发作,被抬进医院急救。这叫什么音呢?我认为这叫“亡命之音”。你看,这位杰克逊活了多少岁?49岁就没啦。要是孔子听了,一定会大骂这位杰克逊在浪费生命,害人害己。

孔子是个大音乐家,更是音乐鉴赏家。他对正统音乐的看法是:音乐一开始就要讲究协调,然后呢,五音精粹,节奏明朗,最后是余音缭绕,三日不绝。他评论说,虞舜时代的《韶》乐体现了风俗淳朴之美,尽善尽美,无以复加。又说,周武王时代的《武乐》有杀伐之气,尽管曲调好听,但意境不高,美而不善。孔子很明白,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政治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沉醉其中,三个月不知肉味。孔子说,音乐要体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原则,就是歌舞中的欢快愉悦、忧伤哀怨都不要过度。可见,欣赏音乐是有选择的,要选择那些高雅和谐的音乐,以达到内心长久的安定、健康和快乐,而不是要我们去追星,沉迷于郑卫之音、靡靡之音,更不要盲目去崇拜那种亡命之音,那样也许会得到一时的情感发泄,但发狂过后,便是内心的空虚,百无聊赖。

三、平常之乐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的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林语堂能说出这四句话,说明他真正懂得了孔子之道。从《论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其实是个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人,他像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特别是孔子到了晚年,在经过了长期的漂泊以后,内心归于平静,在平淡的教学生活中享受人生。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孔子推崇的“曾点之乐”。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几个弟子畅谈人生理想。有人愿意做官,有人愿做个小司仪,唯独他的一位小弟子曾点却说:“到了暮春三月,我和五六个年轻的哥们带上几个小朋友,一起到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哼着小曲回家。”孔子非常认同曾点,感叹说:“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认同曾点?因为曾点说出了孔子晚年想要过的生活,一种纯真自然、无欲无求的生活。我们知道,在《论语》中,孔子明确认同的有两种快乐:一是颜子之乐,安贫乐道;一是曾点之乐,回归平常。

人们常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实际上是孔子晚年的一种精神化境,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点滴的快乐。正如孟子所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一个人回到到赤子之心,就会常怀坦荡,心无挂碍,无烦无恼无忧愁。

《荀子》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情节: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吗?”孔子回答:“君子在未得到的时候,以自己的追求为快乐;得到了之后,又为自己的成就而快乐。小人则不同。小人在未得到的时候,担心不能得到;等他得到了以后呢,又担心会失去。所以,在君子看来,小人(普通人)终其一生都是忧心忡忡的,没有一天开心。

这也对应了民间一句谚语:“人生不满百,却怀千岁忧。”一个人患得患失,又没有志向,那就是孔子批评的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在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总结一下,孔子告诉我们,人生至少有三快乐:求道之乐、审美之乐、平常之乐。这三种快乐超越了浅层次的感官享受,深入到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可以让人活得更为开阔豁达,也更为健康持久。孔子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但内心充实,他活了73岁。“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孔子活了73,孟子活了84,这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高寿。所以,我认为孔子提倡的三种快乐是有效的,经得起检验的,值得推荐和分享。“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想人生的快乐也是如此,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去争取,因为快乐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享受,更是人的精神创造和格局的升级。它让我们不断进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愿大家多读《论语》,升华人生境界,享受快乐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求生易而得道难——《论语》学习410
重新发现论语之美(29)
说乐
《论语·述而》“游于艺”新解
孔子诗化的人生理想及审美意义
《论语》里的10句人生名言,记住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