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时候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中心了!

社会设计周由凤凰网社会设计实践中心发起,青年频道承载,形成对话年轻群体、弘扬社会责任、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们将以青年人的视角,围绕六大议题(女性、儿童青少年、职场、老龄化、社区、生态环境)展开,并在线上向社会公众征集作品。

希望用有趣创新的畅想与作品,唤醒大众关注社会议题的意识,并汇集多方力量,将优秀案例带出雏形,配合政府落地运行,让更多想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

本期案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生袁倩欣

——《6×21——流动儿童福能计划》

项目发起人

袁倩欣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第六工作室。作为学生大学四年中一直在探索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当意识到设计不只关乎于美学,于是慢慢的从一个平面设计师转型试图关注各种社会话题,希望自己未来的设计可以和真实的世界发生交互、对话。

Q&A

凤凰网青年:为什么选择服务设计专业?

袁倩欣:在大学四年里作为学生,我一直在探索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在不断的尝试中越来越发现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成为了一个同理心比较高的人。于是我慢慢的从一个平面设计师转型集中关注各种社会话题,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真实的人发生交互。延续这样的思维方式,我的毕业创作就做了这个社会设计。

凤凰网青年:从事社会设计相关项目最大的原因?

袁倩欣: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自己的社会经验很少,但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我真的能将心比心,能知道各种各样的人对社会是怎么看待的,他们是怎么思考的,通过他们的反馈了解到我所设计的东西,有用还是无用,而不是好看还是难看。好不好看的表象评价要么存在于老师的评价,或是专家的点评,我自己是无法有很好的评价体系的。所以社会设计,能给我很踏实的感觉,我能清楚地知道设计的价值。

凤凰网青年:社会设计看起来并没有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袁倩欣:确实。我做社会设计的项目持续了两年左右,遇到了很多阻碍。我作为学生,没有那么强的社会资源,也没有政府支持,我的很多项目可能都是在有了雏形,即将推进,或者推进到一半,都能看见曙光的时候,慢慢就没有了。但其实我还是感受到了真切的快乐,因为通过沟通,我发现更多人在关注和接受这个话题,并且很多利益相关方都很支持社会设计的推进。

凤凰网青年:凤凰网社会设计周你希望怎样参与?

袁倩欣:其实在学校里我们是被保护的,做社会设计是我自己迈出了一条腿,有媒体的加入,帮我把另一条腿迈出去,让我了解到来自社会各种人群的反馈和声音。作为年轻设计师,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我能知道自己能以怎样的姿态进入社会。

案例详述

众所周知,北京在进行人口疏解,城中村受其影响。当中央美院如火如荼地举办“未.未来”教育论坛时,城市边缘的流动儿童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却面临着拆除的风险。无法应对升学考试的流动儿童,初中毕业后会面临“回老家”或“辍学”的选择。这样的矛盾冲突带给袁倩欣巨大的冲击。

“与其焦虑不如用最直接的方式走近他们。”在走访了昌平的几家打工子弟学校后,倩欣发现:成绩好的孩子早已被接回了老家,家境好的则去了私立学校。而初中还留在打工子弟学校里的孩子则被自己和家长都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

真实的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后,倩欣观察到:他们对学校的内容很抵触,但觉得进入社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课余时间他们会去卖花、搬货、洗碗打零工。现有的教育系统无法满足他们。

【提出议题】

“面对这些,作为设计师该如何提供一系列的社会干预,

帮助城中村里将面临辍学的流动儿童?”

·如何重新设计打工子弟学校的课程体验,再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活孩子主动设计自己路径的愿望,在学习实践中重建自我身份认知?

·为打工子弟学校在城市化进程中提供一个过渡性策略。

【具体策略】

与其让他们在社会里莽撞的尝试,毕业后带着低学历、低安全感被动的进入社会,不如提供有效的组织帮助他们完善自我认知。袁倩欣和校长商量后,一起搭建“共创餐厅”课程作为试验媒介测试课程原型。

首先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父母的工作状态,因为有的孩子父母就是开小饭店的,所以他们容易产生情感上的连接,从而对社会有一个预期;有些学生虽然不了解怎么开餐厅,但出于对社会的好奇,可以激发他们的动力。

最终6个孩子报名。通过这21天的进展,6个孩子的能量发生着变化,他们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被激活。

倩欣和孩子们之间每天输入、输出的交互状态,也让她在不断重构自己的认知。逐渐地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万事通的老师,而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并让教育自愿发生的语境。这时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了。

【目标人群反馈】

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除了重新认识到语文、数学这类传统学科的重要性,也开始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复杂事物的拆解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于以往的退缩,他们甚至开始主动对自己想做的事情进行低成本的试错。

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其他利益相关方也被感染:原本开小饭馆的家长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原本交他们数学的老师开始参与其中教他们拟定创业计划书;原本社区外的人通过餐厅走进了学校,有机会了解这群孩子。餐厅变成了一个桥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川:给予进城小公民阳光教育
熊春文|两极化:流动儿童群体文化背后的教育制度结构
【教育读书】与学习有关的几个故事
基础教育:儿童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三谈《未来学校》之谬)
募捐记(3)
俞敏洪:他们同样是祖国的希望,不能变成祖国的绝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