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方案


《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

1.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当今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单一竞争,还是学校内在要素整体形象的多层面的整体竞争,也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氛围的竞争,这种竞争把文化渗入学校。另外,现时代的多元文化和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侵蚀着校园,使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校的形象,尤其是对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2.学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强化学校德育管理作为“苦练内功,外树形象”的突破口,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更多的学生优秀”的教育理念,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逐步养成,师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善,学校“人气”大升,在周边社区赢得良好的声誉。

但是我校的生源差异与学校发展不很和谐,“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问题学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来的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学校管理等行为,具有较强的劣根性,与学校的要求不协调。因此,通过加强和谐进取的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守纪律、懂规矩,勇争先”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儒雅温良、团结友爱、顽强意志等精神气质显得十分迫切。

3.人格塑造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块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班级文化的每一个组成要素都与学生人格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民主型的班风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二)理论依据

1.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2.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我们要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及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美学理论依据: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

1.核心概念:

和谐进取:“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课题中的“和谐”含“三和谐”,即生生间的和谐、师生间的和谐、生与校园的和谐。“进取”则是是人内在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努力向前的态度。和谐进取是人对学习、工作、生活或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进取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具有和谐进取的人有一种感染力,召唤力,他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能正视和面对现在,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挑战和竞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文艺学、天文、地理、教育、服饰等等。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用智慧和实践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用和行为准则。它与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而“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由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2.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目标设定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实际和在这种变革中青少年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

①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②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③探索班级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课题研究的价值  

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微观环境。新课程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学生只有在优秀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期望的品德和能力。

1.理论价值:教育有“文化适应性”,教育要整合各种资源,建构育人平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本课题的研究,将促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通过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沟通,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践价值:通过进一步挖掘我校的传统文化;新建、改建具有育人寓意的新设施、新项目;加强校风、学风、师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以及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体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创设充满激励的班级环境

1.创建品牌班级。确立班级的总目标,制定目标的过程就是品牌班级的创建。围绕学校的“一校一品”,以“创”为中心,围绕“创新”、“创造”、的办学特色,由各班班主任和班级全体成员商量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提出“创品”总目标之后,制订本班的各阶段奋斗目标、班级名言、班训等等。

2.借助名言警句。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可以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实践充分证明,健康和谐,文明优雅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枯燥呆板的说教所无法奏效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3.用好教室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块园地,利用这个阵地,可以结合节日文化、地域文化,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二)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

1.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优秀”等并形成制度。这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素质的自觉性。

2.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在班主任接班后都应及时和学生商讨、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这是良好班集体的必要前提。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班训。形成班训,才能使每个学生有“奔头”,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明天是绚丽多彩的、是快乐的。不然,会促使学生形成“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心态,不会有蓬勃向上朝气。

3.培养自强意识,彰显班级特色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撑起成功的柱石。只有自尊自强的人,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要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利用这种自强意识,凸现本班的特色。

4.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师生经过不懈努力想达到的最理想的班集体形式。舆论、班风的作用是巨大的。事实证明,集体的舆论越正确,班风越良好,就越能激促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班主任应不随意地批评某一个同学,每一件事情都力求调查清楚,正确地批评、表扬,树典型;让学生参与班风评比,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错”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认识,师生联系,办好宣传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舆论、良好的班风。

(三)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组织的班级活动应力求多样化,例如:

1.调查研究     2.参观与访谈     3.班级环境布置     4.主题班会

5.互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如设计书香校园、节约校园、安全校园等等的宣传标语口号,感动文锦人物演讲比赛、校园之星、星级班级评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精神追求的品位。

.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092月—20094月)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向省思想政治教育处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好子课题,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训工作。

4.拟定各子课题研究计划,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

(二)实验阶段(20094月—20107月)

1.每个实验教师可根据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作好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和谐进取的文化内涵。

②设计班级标志。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和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

④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通过演讲、看专题片等主题班级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通过各种渠道,对后进生的关心和转化,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2.做好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在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和联系人应及时与上级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加强对各子课题的检查、指导、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总结以验,及时树立典型

3.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4.班级文化进行区级展示,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的中期评估。

(三)总结阶段(20107月—20117月)

1.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好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

2.拟写总课题结题实验报告和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省课题专家组的验收、评估。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和谐进取的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我们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注重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从而着力于将人的外部动作向内部精神(心理)动作转化上。我们通过开展品牌班级的创建、班级环境布置、多种班级文化活动等软、硬文化的建设,使学生主动认同班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班级文化建设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全面成长。

2.创新之处:

①研究观念的创新性。此课题的现实意义在改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理念,教育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班级文化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爱国、环保、安全、和谐、自律等方面的熏陶。

②注重心理学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的起点就是针对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所提出的,德育的心理学化倾向也日渐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德育的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在德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德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研究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实验过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

网络德育的提出,标志着德育迈向了一个新的环境。与现代教育设备的相结合,是我国德育的一大超越。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的硬件、软件的优势,通过学校网站,利用现代媒体,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实验报告

2.《和谐进取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集

3.和谐进取班级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汇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和班级特色等)

4.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课题研究组成员及研究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课题组由皮爱民校长主持,分管德育的刘慎副校长具体负责实施。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如下:

  长:皮爱民

副组长:刘  

  员:潘晓东、李军、王金龙、王艳燕、王德富、金光一、刘  莉、刘  鹏高  娟(9人)

此外,邀请区教育局金依俚副局长、德育科杨立新科长为本课题顾问。

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

1.皮爱民: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2.刘慎:业务主管,协助主持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3.金光一:协助业务主管,负责总研究报告的撰写和论文集的编辑。

4.潘晓东:业务分管,制定有关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案,组织协调实验班级的管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5.  军:协助业务分管,制定有关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案,组织协调实验班级的管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6.王金龙:协助实验班研究人员,制定实验的操作方案,负责协调年级实验班的管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7.王艳燕:实验班研究员,负责初一(5)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设定子课题,制定题研究操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负责撰写本班的研究论文或案例。

8.王德富:实验班研究员,负责初一(4)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设定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操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负责撰写本班的研究论文或案例。

9.刘莉:实验班研究员,负责初一(6)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设定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操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负责撰写本班的研究论文或案例。

10.刘鹏:实验班研究员,负责初一(9)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设定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操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负责撰写本班的研究论文或案例。

11.高娟:实验班研究员,负责初一(8)班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设定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操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负责撰写本班的研究论文或案例。

(二)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三)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理论保障:课题组聘请省、市专家为课题的专业引领团队,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五)经费保障:学校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创建特色班级文化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如何培养和利用班干部队伍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为什么很重要——“班级文化与学生素质发展”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学校工作计划2010年度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