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15) --- 韩信 (西汉名将)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 ---  韩信

 

    韩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文学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吕雉(即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1. 基本信息

姓名:韩信

国籍:中国(汉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正月

职业:大将军、左丞相

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封爵:大将(初封)→左丞相(北伐所封)→相国(平赵国所封)→齐王(平定齐国)→楚王(决战垓下平楚)→淮阴侯(刘邦惧其才能,诬陷谋反而贬)自古唯一集将、相、侯、王于一身

2. 人物简介

    韩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军事家,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韩信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历任齐王、楚王、淮阴侯等,却也因其军事才能引起猜忌。刘邦战胜主要对手项羽后,韩信的势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韩信由于被控谋反,被刘邦、吕雉(即吕后)设计,令萧何召其入宫内,最后被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3. 生平经历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胯下桥

    史书中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关于胯下之辱的原因,在老淮安市还有几种说法:

说法一

    一种说法是韩信年轻时有二种爱好,一是钓鱼,一是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说法二

    第二种说法是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

说法三

    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说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就不要了,在韩信做了大将军后,还去看过这个屠夫,不但没有报复他,还让他作了手下的中尉。

    对于跨下之辱,韩信后来说,我当时并不是怕他,而是没有道理杀他,如果杀了他,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了。


 

3.1 早期经历

    韩信还是平民时,既当不了官,也无法经商过活,经常寄食于他人,为众人所厌。后来加入了楚营项梁的起义军。前208年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其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纳。韩信在项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认为没有前途,于是在前206年,汉王刘邦进入汉中郡、武都郡、巴郡与蜀郡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刘邦。

    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判斩首之刑,行刑时,已有十三人被斩,临到韩信,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意:君上不是想要天下的吗?为何要斩壮士呢?)夏侯婴感惊奇,释放韩信,再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但韩信并不满足于此。


3.2 登台拜将

 

    韩信与萧何谈话数次,萧何对他印象深刻。在南郑过了一段时间,韩信估计萧何已向刘邦推荐自己,却没音讯,感到不受重用,于是离开汉营,准备另投明主。萧何闻讯,认为韩信如此将才不能轻易失去,于是不及通知刘邦便策马于月下追韩信,终于劝得韩信留下。

    起初,刘邦听说萧何逃出,十分惊恐,后来听说他是为了追韩信,于是问他:“这么多人逃回东方,你都不追,为何却追韩信?”萧何于是向刘邦再荐韩信:“那些逃走的将军们是很容易随手得到的,至于韩信这样的英才,天底下的人群中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原文:“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刘邦接纳建议,模仿古代筑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即汉军总司令。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提出其战略。刘邦同意,并依其计划部署。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3.3 暗渡陈仓

    项羽分封诸侯,不足一年,齐国已生内乱,项羽于是亲率楚军北上镇压。前206年八月[1],刘邦出兵进攻关中,由韩信领军“暗渡陈仓”,突袭雍王章邯;汉军大胜,旋即攻占咸阳,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投降,关中大部份归顺汉王刘邦。

3.4 诸侯大败
 

    当章邯还坚守废丘时,刘邦留下韩信围攻废丘,自己则联合其他项羽十八诸侯,趁项羽还在齐国时,于前205年领联军五十六万人攻占项羽首都彭城。项羽领兵三万回师彭城,刘邦这时还在沉迷享乐,结果在彭城之战惨败,退至荥阳。萧何即动员关中老弱和未傅者,让韩信带往荥阳前线救援刘邦。之后,韩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荥阳附近)之间击退楚军,使楚军不能西越荥阳。

    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这时汉营调走他旗下的精兵到荥阳抵抗楚军。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背水一战,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韩信听从广武君李左车建议,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3.5 自立齐王


    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韩信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攻占齐地。

    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自知形势不妙,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韩信以汉对他有恩为由拒绝。蒯通认为刘邦日后必对韩信不利,多次耸恿韩信把握时机,脱离汉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势。而韩信自认为劳苦功高,“汉终不夺我齐”;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相劝。但韩信始终抱着“汉终不负我”的幻想,而不忍叛汉。


3.6 助汉灭楚

 

    前203年,刘邦与项羽议和,停战,以鸿沟为界。不久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毁约,出兵追击东归的项羽,但韩信及彭越没有派兵助战,汉军在固陵被项羽大败。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应韩信及彭越事成后封地为王。韩信及彭越终于带兵会合刘邦,韩信以十面埋伏之计大破楚军,最后迫使项羽撤退到垓下,项羽突围到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遂自刎而亡。

3.7 鸟尽弓藏

 

    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楚王,移都下邳。逃亡部将钟离昧素与韩信交好,韩信便将其收留藏匿。刘邦得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出入。

    前201年,有人告发楚王谋反,刘邦采用陈平计策,以出游为由偷袭韩信。韩信有意发兵抵抗,自陈无罪,但又怕事情闹大,钟离眛则自刎。韩信带着人头于陈(今河南淮阳)向刘邦说明原委,刘邦令人将其擒拿,韩信大喊“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来刘邦赦免韩信,韩信被降为淮阴侯。韩信自己功高震主,常称病不出。

   汉高祖十年,陈豨起兵造反,吕后与萧何密谋,伪报陈豨已死,在韩信前来祝贺时趁机擒获,以声称有密告指出他与陈豨共谋,将韩信处以五刑后打死于长乐宫钟室,并诛连三族,后世人称:“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刘邦平定陈豨返回之后,得知韩信已死,“亦喜且怜之”。刘邦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回答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计。于是刘邦下令捕捉蒯通。蒯通辩称“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而被赦免。

    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故韩信被杀时吕 后吊之于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

    太史公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表面上骂韩信,实际上是将汉高祖的刻薄寡恩表露无遗。


 


4. 人物评价

 

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司马迁对此评价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唐)刘禹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韩信庙》)

(宋)司马光:“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宋)苏轼:“(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

(元)杨维桢:“韩信登坛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此三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韩信之手也。”

(明)唐顺之:“孔明之初见昭烈论三国,亦不能过。予故曰:淮阴者非特将略也。

(明)王世贞:“淮阴之初说高帝也,高密(邓禹)之初说光武也,武乡(诸葛亮)之初说昭烈也,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券焉!噫,可谓才也已矣!”

(明)董份:“观信智略如此,真有掀揭天下之心,不但兵谋而已也,所以谓之“人杰”

(明)李贽:“信与沛公初见,凡说项羽处,字字拿着沛公,沛公卒受其益。”

(明)茅坤:“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清)王鸣盛:“观信引兵法以自证其用兵之妙,且又著书三篇,序次诸家为三十五家,可见信平日学问本原。寄食受辱时,揣摩已久,其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皆本于平日学问,非以危事尝试者。信书虽不传,就本传所载战事考之,可见其纯用权谋,所谓出奇设伏,变诈之兵也”。

(清)王志湉:“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清)徐经:“史公为淮阴惜,实不仅为淮阴惜。


5. 人物轶事

 

    今天在淮安还有汉韩侯祠胯下桥漂母祠,纪念韩信及其事迹。民间传说韩信发明赌具,可带给民众偏财运。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以韩信的典故为名的成语。刘邦曾问他:“你觉得我可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那你呢?”韩:“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刘:“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

   “漂母进饭”一词说的是韩信早年穷困潦倒,在淮阴曾受过一个替人洗衣为生的妇人(漂母)的餐饭接济。韩信曾表示将来必定报答。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维生,我是可怜你才帮你,哪里是为了报答!”韩信被封为楚王后,回到淮阴,找到了漂母给了一千两黄金。

    韩信在淮阴还曾受到过重大侮辱。淮阴市井有人生事,找到韩信说:看你一直带着剑,但是我猜你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刺我一剑,没胆量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看了这人很久,最后甘受“胯下之辱”。韩信封楚王后,找到了这人,封他为中尉,并对众人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杀他?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是为了做大事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指韩信一生成败,从被刘邦重用到最终被处死都源于萧何的影响。“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则又指当年漂母施舍救了他一命,最终还是死在另一个妇人吕后手中。“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解:萧何暗中救了韓信幼子,托蒯彻带至南越藏匿;刘邦遍搜不得,猜忌是萧何私藏了韓信幼子,因为开始要谋杀韓信只有萧何出面去叫韓信进宫见驾(绐信入宫);于是将萧何下了监狱;蒯彻安全送韓信幼子到岭南后,返回中原;刘邦抓了蒯彻,不料反被蒯彻抢白一番,不得不放了蒯彻;蒯彻于是四处散布是因为萧何韓信才遭到吕后所杀,一时间,京城到处有人骂萧何,韓信是成也靠萧何,死也因为萧何!言外之意即萧何怎么可能救了韓信之子?刘邦听到谣言,想想也对,于是不得不释放萧何出狱,只派人暗中监视他,不明底细的老百姓就此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直传了千百年!

    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家臣(令韩信受胯下之辱,而韩信封其楚中尉者)和栾说联合藏匿其三岁幼子。后告知萧何,萧何大惊曰:信尚有后乎?中国不可居!急逃,南越佗能保此儿。萧何乃修书遣客(书信内有一句刻写于赵佗所赐铁劵:托付韩氏......)蒯彻秘密携其三岁幼子韓滢至岭南武帝赵佗处,赵佗因取韩姓右边为韦姓。蒯彻安顿好韩信幼子后,返回中原在兖州雍丘县(今河南杞县)留下的古诗提示后人:

    汉代功臣铭,隐在秦城井。

    得到靖康春,方显千年景。

    金人乱天下,诸贼皆来井。

    瓮下有甘泉,能疗人间病。

    该古石碑于宋朝被挖井人起获,收录于赵令畤编撰的《侯鲭录》。由韩信子孙韦振华对该诗做了详细释义;而蒯彻所编写的《隽永》应当有相应的暗示,未能找到该书,能阅读该书者请留意。

  另见卓姓、京兆堂韦姓族谱。

6. 史料记载

    《汉书》中的前一半与《史记》重合,班固基本上都是照录《史记》,《汉书》中的《韩信传》大多数的文字是对《史记》的《淮阴侯列传》的抄录与翻译。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班固在《汉书》中突出了皇朝史的地位,并积极维护封建秩序,体现了浓重的正统思想。在《淮阴侯列传》中,司马迁以英雄惺惺相惜的笔触记录了韩信的一生。太史公在最后发表自己看法时,一方面写出了对韩信英雄气概、军事才能的肯定与赞许,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韩信最终悲惨结局的惋惜之情。总而言之,二者皆有所长。《史记》更具史学人性化的思想光芒,《汉书》则偏重对国家大计的阐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被斩杀前说的一句话,如今成为酒桌上一句经典名言
自私者韩信:从屠夫胯下钻过后看到一个新世界,却没能改变人生(兼谈汉初三将致命弱点)|读史原创
让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那个恶少最后是什么结果?
有意思的韩信和项羽——历史人物侃谈
成语 | 说说西汉“战神”韩信身前生后的那些成语
韩信钻屠夫胯下受辱,发达后竟如此“报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