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典故注释大全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典故注释大全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典故由来


   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缺心眼一词的由来

 人们经常把什么都不懂,干傻事儿的人称为“缺心眼”,之所以用“缺心眼”来称呼这类人和比干被挖心的一个故事有关。

  据(封神榜》记载,商朝封王被旭己所迷惑,丧德败行,荒淫无道,颠倒伦常,再加上轻信奸臣的话,导致朝政腐坏。丞相比干身为封王的叔父,责无旁贷,所以经常劝导封王,于是被坦己等人视为眼中钉。

  一天晚上,比千应封王之命赴鹿台迎接群仙降临,酒过三巡之后,他发现担己及其所请来的神仙全是妖狐化身,于是暗中请镇国武成王黄飞虎诛杀姐己的狐族。这样一来更是令姐己含恨在心,于是想设下毒计杀害比干。

  一天,封王正与姐己饮酒作乐,突然姐己面带病容地对封王说自己心病复发,绞痛难当,活不了多少时辰了。封王一看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忙问姐己有什么解救的办法。姐己一听正中下怀,急忙说自己年幼发病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神人搭救她,用玲珑人心一片,煎汤吃下,病马上就好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玲珑心治她的病,恐怕此命休矣。封王一听,马上答应说,只要能治好姐己的病,用谁的心都行。姐己见封王中计,便说这普天之下长有玲珑心的人没有几个,宰相比干是一位忠贤之臣,其心必定是七窍玲珑,我可以借一片吃了治病,病好了就还给他。这个昏庸的封王信以为真。立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接到圣旨之后,既愤怒又惊恐,突然想起了姜子牙留给他的一个锦囊。急忙打开锦囊查看,里面藏有符诀及救命的法术:将符烧灰入水,饮服于腹中可护住五脏六腑;剖腹摘心之后,在路途中若见有人卖“无心菜”,你就要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卖菜人若是答:“人若无心还活!”你便不死;但卖菜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你就即死矣!比干顾不得那么多,马上依照锦囊内的方法去做。

  比千来到朝殿之上破口大骂:“姐己贱人!我死冥下,见先帝无愧矣!”又泣,“成汤先王!岂知封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剑剖腹,但是并不流血。比干将手把腹内的心摘出,掷在地上,掩袍不语速往城门外去。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妇人是申公豹变的)大声叫卖无心菜,比于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呜呼了。

  再说封王忙命人拿比干的心给担己治病,却发现比干的心少了一个孔。以后孔子在评论这件事情时说,人有七窍,如果封王有一窍是通的,也不会挖比干的心。如果比干的心再多一个孔,也不会被挖心的。后来,人们便用“缺心眼”来形容做事死板,愚钝不明的人了。

 

贺卡始于汉朝 用于官场和文人之间拜年

  古时候早就有了贺年卡。贺卡始于汉代,当时是木制的,称为“名刺”。有许多当官的因为投刺的太多,为免受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相当于现在的邮箱,用来接收各方投刺,称为“接福”。

  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词写到名刺上,从此名刺开始有了贺年的性质。南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现在贺年卡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俗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来历和典故

  人们常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来形容一时弄不清事情的原委和底细。为什么有此说法呢?这是因为这里"和尚"其实应该为"金刚",即"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金刚是指寺庙里的佛教雕像,通常高一丈二尺,人们当然摸不到它的头脑。

  关于这句俗语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苏州要建一个罗汉堂,负责设计和建设的是一个和尚。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法号,见他身材高大,便都叫他"丈二和尚"。

  丈二和尚的施工方式与众不同,施工中一没有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工匠,只是现场指挥工匠们干这干那。他不仅指挥,还亲自动手,让工人跟随着他,忽而往左,忽而往右,忽而向东,忽而又向西,工匠们被搞得暈头转向,稀里糊涂,不知所措。因此,工匠们都议论说,摸不到丈二和尚的头脑。

  就这样,他们稀里糊涂地干了好些天,待工程完成以后,"八卦"罗汉堂造型美观,布局合理,玲珑剔透,众人都赞叹不已,无不佩服丈二和尚的技术精湛和本领高强。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话便传开了。

 

俗语“天要下兩,娘要嫁人”的由来和故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句俗语被我们广泛应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毛主席的首创,当年林彪坐飞机出逃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就曾以此句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其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自古代的一个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有一个心愿,想请求皇上,他对皇上提起自己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将他从小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认为状元一片孝心,于是准奏,为其母树立贞节牌坊。

  朱耀宗骑着高头马,众人吹吹打打、前呼后拥地回到了家乡,真是风光无限。当朱耀宗向母亲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的事情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却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自己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14扑通"一声跪在娘的面前说:"娘,这千万使不得。您要是改嫁了,叫孩儿的脸往哪搁呀?再说,欺君之罪会招来杀身之祸啊。"

  正在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朱耀宗按照娘所说的,把裙子洗了晾在院子里。这一天,晴空朗曰,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意不可违呀!"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了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后人便将朱母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和皇上的御旨"由她去吧! ^放到一起形成了今天常说的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俗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什么意思

 你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自己的条件!"这是一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的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不切实际地去奢望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这种奢望来自于两者的差距,就如同丑陋的猪戒想娶貌美如花的嫦娥为妻是一个道理。

  关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召开蟠桃盛会,也不知道是不是孙悟空参加的那次,反正王母娘娘邀请了各路神仙。蟾蜍仙虽然相貌丑陋,但也是名列仙班,所以也在被邀之列。

  这位蟾蜍仙来得比较早,恰好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遇到了天鹅仙女。天鹅仙女美艳绝伦,大放异彩,蟾蜍仙被其美丽迷惑得神魂颠倒,大动凡心。

  在天庭,神仙是不可以谈恋爱的,所以才有许多仙女来到凡间和常人婚配,而且是冒着重罚的危险。这个蟾蜍仙显然巳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向天鹅仙女表白自己的倾慕之情,想得到天鹅仙女的垂爱。

  那天鹅仙女自命清高,即使没有天规的约束,她也不会看上这其貌不扬的蟾蜍仙,更何况她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神仙呢?所以天鵝仙女不但当面回绝了蟾蜍仙,还大声地呵斥了他。可是蟾蜍仙并不识趣,还是死缠烂打,这点有些像天蓬元帅。

  天鵝仙一怒之下,状告至王母娘娘处。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罚其下界为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人癞蛤蟆体内。王母娘娘又悔将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这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来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形容得非常贴切。天鹅是飞禽,高高地飞在天空。癞蛤蟆虽是水陆两栖,但终究脱离不了陆地。所以癞蛤蟆只能抬头望着飞翔在天空中美丽的天鹅流口水了。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由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有时也被说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或"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从字面意思上看,是指为了打到狼就得舍弃自己的孩子,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或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先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个比喻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孩子和狼相比,显然孩子比狼要珍贵得多,怎么可能用舍弃孩子的代价去打一只狼呢?古人当然也不会这么做,其实是我们误解了古人,因为古人所说的"孩子"并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孩子",而是"鞋子"。

  从前,一个小山村里经常有狼出没,叼走了村民们的许多家禽,大家十分气愤,便组织起来,翻山越岭,寻找狡猾的狼,他们不知跑了多少山路,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草鞋,最后终于找到了狼穴,捕到了狼。”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 这句俗语便由此流传开来。

  俗语"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后来怎么会演变成"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没有j、q、x这三个音,现代汉语中的j、q、x这一部分来自古时的跟g、k、h,另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子",而读作"hai子"。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 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误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炎黄子孙”称呼的由来

  “炎黄子孙”这个称呼来自历史传说,即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炎黄,即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两个大部落联盟的首领。

  炎帝姓姜,号烈山氏。炎帝部落崇拜牛,生活在姜水流域(今陕西一带),以后向东发展至中原地区.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部落崇拜熊,居北方,后定居黄河流域。这两个部落联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居很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炎帝和黄炎被认作汉民族的始祖。后来推而广之,把中国人统称为炎帝和黄帝的后代,即全被称为“炎黄子孙”了。

俗语“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由来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意思是说人世变化无常,以前荣华富贵,几十年后也许就会负债满身;以前沿街行乞的,经过努力数年后也许就会丰衣足食了。关于"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有这样一个故事: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率兵南征北战,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儿子做媳妇,并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河东府。

  不久公主为郭子仪家生了一个孙子,全家上下高兴自不必说,但郭子仪的孙子从小是在蜜水里泡大的,娇生惯养成性。长大以后这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挥霍无度,等到先辈们去世后,门庭渐渐衰落,没几年时间,万贯家产就被消耗殆尽,他只好沿街乞讨。

  一天,他来到河西庄,想起了自己三十多年前的乳母,便去寻访,在庄子的前后左右都问遍了,可是人们都说不知道,郭家孙子非常扫兴。眼看天就快要黑了,这时走来了一个农夫,他上前一打听,原来竟是乳母的儿子,他们一边说一边走,一会儿就到家了。进人院宅,放眼望去,只见粮囤座座,牛马成群。郭家孙子不解地问:"家财如此富有,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劳作呢?"主人说:"家产再大,也有吃空的时候。家母在世的时候,率领我们发愤创业,才得这些家产。勤俭持家,其中乐趣无穷啊!"郭孙听后非常惭愧。主人不忘旧情,执意留郭家孙子管账,无奈他对管账一窍不通,主人不禁叹息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享不尽荣华富贵,四十年河西寄人篱下。"从此,"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便传开了。

  44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有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为何四十年变成了三十年呢?这可能跟俗语的来历说法不同有关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源与黄河有关:从前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因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治沙清淤能力弱,以致黄河经常泛滥,所以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后来人们便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比喻人世间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俗语“"解铃还需系铃人”的由来

 我们常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意思是谁惹出来的问题,仍旧由谁去解决。此语出自明朝瞿汝稷《指月录》:"虎项金铃,是谁解得?"师曰:"系者解得。"

  相传南唐的时候,有一位性格豪爽、举止洒脱、不拘小节的和尚,法号叫法灯。其他的和尚因为法灯性情散漫不专心苦修,都看不起他,可是"法眼宗"的始祖法眼禅师对他却很器重。法眼禅师知道法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只要稍加开导,便能成为得道的高僧。

  一天,法眼禅师问弟子:“系在老虎脖子的金铃,谁人能解下来呢?"众和尚们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都低下头来深思,谁也答不上来。正在这时,法灯从外面走了进来,法眼禅师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法灯听完问题,不假思索地说:“我看谁把金铃系上去的,谁就能解下来。"众僧深表佩服。其他弟子听了,懊悔自己思虑不及,不得不佩服法灯。法眼禅师语重心长地说:"法灯颇具慧根呀!"

  佛家很讲究因果循环,"解铃还需系铃人"就是因果关系的一个体现,是谁把铃铛系到老虎脖子上去的,也就是谁是事件的原因制造者,那么这个解开铃铛的结果当然就应该由谁来承担了。

     

俗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意思和由来

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做一件事情,可是到后来却没有收获,这时候人们常常用"竹篮打水一场空"来形容。这句话形象直观,听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其背后隐含的一个故事更是值得世人沉思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梁齐的人一心修行,想得道升仙。这件事被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知道了,他便来找梁齐,告诉他如果真的想成仙,就拿着一个竹篮每天三次到河里提水,当竹篮能提满水的时候,就能成仙了梁齐心想,竹篮到处是孔,怎么能提起水呢?可是,他又想蓝采和是神仙,肯定不会骗他。就这样,梁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拿着竹篮到河边打水,整整过去了十年,渐渐地篮子里居然能存住些水了。梁齐看到了希望,更加努力地拿着竹篮到河边打水了。

  一天,梁齐又到河边来提水,刚到河边就听到有人呼喊救命,原来是一个小孩不小心落人了水中,眼看就要淹死了。梁齐心想我还是快提水吧,千万别耽误了我成仙的时机。于是,梁齐将竹篮放入水中继续提水,而没有去救落水的小孩。当梁齐把竹篮向上提的时候,他感觉竹篮比往常重了很多,仔细一看满满的一篮水被提了起来。他高兴得不得了,心想马上就要成仙了,可是突然感觉一轻,满满一篮子水又都漏光了。这时,蓝采和突然出现在梁齐的面前,非常遗憾地对梁齐说:“你本来快要成仙了,可惜你见死不救,没有慈悲之心,是成不了仙的,还是留在凡间吧。"说完蓝采和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那个落水的小孩是蓝采和变的,他见梁齐整整十多年坚持用竹篮打水诚信可嘉。那天是蓝采和想最后考验一下梁齐,可惜梁齐没有经受住考验,白白提了十几年的水,错失了成仙的机会,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后,人们就常用这句话来比喻计划落空或白费力气,一无所获。

 

俗语“无巧不成书”的意思和由来

 

  "无巧不成书"的意思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事情或偶然的巧合使事情的发展富有戏剧性。这句话被广为流传使用,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和施耐庵写《水浒传》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施耐庵看邻居打狗的一段趣事。

  相传,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的时候,写到武松打虎这一节,总是写不好,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打虎,只是凭空猜测,不知道怎样描绘打虎的场面。

    只见阿巧敞胸露怀,抡起拳头朝大黄狗的脑袋打去,大黄狗轻轻一闪,掉过头来又向阿巧扑来。阿巧怒不可遏,一把抓住大黄狗的腿,飞身骑在了狗的背上,举起拳头在狗的头上打了三拳,大黄狗便瘫趴在地上,无力反抗了。

  回到家里,施耐庵一边在脑海里回放阿巧打狗的过程,一边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写完武松打虎这一节以后,他仔细读了一遍,非常满意地感叹道: "要是没有阿巧打狗,我就写不成这本书了。"此后,"无巧不成书"这句话便流传开来,被人们广泛运用。

 俗语"鲁班门前耍大斧"的由来和典故

 

  鲁班,无人不知,乃是中国木匠的袓师爷,在"鲁班门前耍大斧"当然是不自量力,自讨没趣了。而"鲁班门前耍大斧"这句俗语的由来和另一个人也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个人不是木匠而是诗人,他就是被称作"诗仙"的李白。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作的《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这首诗就表达了诗人在李白墓前作诗,心中有"鲁班门前耍大斧"的感觉。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俗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

  "鲁班门前耍大斧"这句俗语除了讽刺之意以外,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 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生有幸是什么意思?成语三生有幸的由来

  人们结识了一位好友,常说"真是三生有幸啊!"强调认识对方实在荣幸之至,把此事比喻成有特殊的缘分。成语词典的解释为"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三生都觉得幸运。"为什么不说两生四生呢?此语中的"三生" 有一段趣闻。

  据《传灯录》记载的一个传说,唐代有位高僧名为圆泽,他有个好友叫李源善,二人一起在外旅游之时,突然见到一个妇女正在河边打水,圆泽停住脚步对李源善说:"没办法了,我一直想避开这个女人,现在避不开了。我见到她后,自己就要死了。"

“有眼不识泰山”的由来

  有句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俗语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为只看表面现象而没有认清对方的社会地位,或是低估了对方的能力。这句话的由来跟鲁班有关,而且背后有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不过,这句话里的"泰山"并不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五岳之首,而是一个人名,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竹匠。http://www.wzbbs.org/wanwuyoulai/list_26_5.html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现在,我们一般用这句话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此句的出处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关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俗语的来历,传说与我国西汉时期的大将李广有关。 坑水变酒嫌无糟”

俗语"坑水变酒嫌无糟"讽喻人心不知足,贪得无厌,和北方的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含义大致相同。这句俗语来源于广东揭阳地区的一个民间传

  说。

  传说明代洪武初年,广东揭阳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大娘开了一间小食店。大娘虽然手脚利索勤快,可生活却十分清苦。一天中午,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破衣烂衫的邋遢老头来到离小食店不远处的一块大石上坐下,敲起渔鼓,唱了起来。老汉唱累了,就用手在旁边的水坑里捧一些脏水喝。小食店的大娘

  觉得这老头子十分可怜,便盛了一碗粥给他喝。老头喝完后笑着说:"好! 好!好人必有好报!',随后便脱下了破烂衣服来捉虱子,送进口中嚼着吃。

  从此以后,这怪老头每隔两三天便来一次每次大娘都送一些粥给他喝。有一次,老头问大娘要不要卖酒。大娘说,她也想过,只是没有本钱造酒来卖。老头一听叫大娘取来一个大水缸,自己到后面的山坑引来清水,流进水缸里就变成了酒。从此,大娘就卖起酒来。坑水整天流不完,家境也渐渐宽裕起来。

  随着家境的好转,这位大娘也就不像从前那么勤快了,竟买来奴婢帮她干活。有一天,村里有人来向她买酒糟养猪,而她却没有酒糟可卖,于是她便埋怨老头只给了水酒,不给酒糟。她想要是两件都有,就可多赚钱了。

  第二年春天,老头又从这里经过。大娘一见,急忙走过去拉住他,要他再给酒糟。老头笑着说:"好!你要糟就糟。"说完便向后山的水坑走去。大娘等了很久,还不见老汉回来,就派人到后山去看,只见大石头旁边堆着一堆酒糟,并留有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变酒嫌无糟。”下边落款"虱母仙',这才知那老头原来是虱母仙。从此之后,大娘的酒缸里流进的不是水酒,而是原先的坑水了。"坑水变酒嫌无糟"作为一句俗语在广东揭阳县一带流传至今。

俗语“有眼不识金镶玉"的来历和典故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采用的是"金镶玉"的设计理念,这不禁让人们想起了"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有眼不识金镶玉"多用来比喻见识浅陋,缺乏识别事物的能力。然而,什么是"金镶玉"呢?它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人们常用“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这句话形容本来想占小便宜,结果便宜没占着,反而自己吃了亏的行为。原来这句俗语的来历还跟现在有名的一道菜^"醉鸡"有关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小混混,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有一天,他们看见了镇上姓王的一户富人家里的一只养了多年的大公鸡,哥俩心想:要是晚上把它偷出来,拿火烤着吃,味道该多美呀!

  于是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偷那只鸡,但是那只公鸡非常机灵,只要看见这两个不怀好意的家伙,老远就咯咯直叫,还做出要进攻的样子。一连几天,这哥俩都没能得手。这天,二人正在镇上郁闷地逛来逛去,忽然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绊了一个

  跟头,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醉倒在酒楼门口的醉汉。这两个家伙眉头一展,计上心来,也不找醉汉的麻烦了,快步跑回老窝。二人找出一个碗,在碗里放了一些米,然后往碗里倒了二两老酒。他们想用泡过酒的米来喂那只鸡,这样鸡就会大醉不醒,他们就可以把鸡偷到手了。

  果然,那天晚上公鸡吃了泡过酒的米,失去了警惕性,被这两个家伙抓到了。这二人迫不及待地拿着鸡跑到郊外的树林里,用匕首把鸡脖子一砍,放了血拔了毛,内脏都没清理,就急不可待地烤了起来。看着慢慢烤熟的鸡,闻着越来越浓的香味,哥俩心里乐滋滋的。可是,哥俩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转过头一看,好多人正朝这边走来,其中就包括鸡的主人,那位姓王的富人。原来是这烤鸡的香味,把大家给吸引过来了。

  这两个家伙一看见鸡的主人来了,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吓得撒腿就跑。那镇上酒楼的厨师当时灵感突发,花大价钱买下了那只烤熟的鸡,回家精心研究了半年后,终于研制出了"醉鸡"这道菜。于是,他怀揣醉鸡的菜谱离开了小镇,踏上了去远方大城市的路。从此以后,各酒楼的菜单上就多了醉鸡这道菜,那厨师也成了当时天下皆知的名厨。

  据说,后来微服私访的一个王爷把他带进宫里,成了皇上最喜欢的御厨。至于那两个无意中发明醉鸡的家伙,则背上了一个偷鸡的罪名,不知跑到哪去了,反正再也没有出现过。从此,民间就多了一个"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俗语。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中国有句俗话:"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一个人贪婪无比,欲望永远难以满足。这句俗语与下面这个故事有关。

  传说,从前有个书生见路边有一条快要冻死的小蛇,便带回家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小蛇起死回生。开春后,书生将蛇放归山林,正要转身离开,忽然听到蛇张口说话:14多谢恩人救我性命,今年科举考试相公必定高中榜首。"

  果然,书生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他来到放蛇之处跪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词:"多谢蛇仙指引。"忽然,眼前出现一条巨大的蟒蛇,书生吓得魂飞魄散。蟒蛇开口说:"相公不必害怕,我就是当年你救的小蛇,救命之恩,永生难忘。"书生这才恢复了镇静,说:"短短一年你怎么变成如此大了?"蛇仙说:"这是我的本来面目,如今我法力已经恢复。相公若是想官居一品,可将我的眼珠拿去献给皇上,定可以如愿以偿。"

  书生心想:这正是我想的,这蛇仙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可是书生口中却假惺惺地说:"这万万使不得,使不得。"蛇仙说:"若不是相公相救,我哪里有今天,快拿去吧,不必内疚。"推辞再三,书生还是动手挖出了蛇仙的眼珠,

  原来竟是一颗硕大的夜明珠。

  书生把夜明珠献给皇上,龙颜大悦,马上封他为一品宰相。不久太后得病,久洽不愈。皇上下诏:44谁能治愈太后,便官封九千岁。,'宰相心里一动,心想:若找到蛇仙帮忙,定能治愈太后的疾病,到时候我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宰相又来到山林找蛇仙,说明来意。蛇仙看在他当初救命之恩的分上,便说:"你进人我的腹中,将我的心脏用刀切下一寸,拿去给太后吃,太后的病就能治愈了。"宰相非常高兴,从蛇仙的口中钻入了肚子里,他看到蛇仙的玲珑心,拿刀准备切下一寸。可是,他突然贪念大发,心想:如果一寸不够岂不是前功尽弃,不如把全部的心脏都切下来吧!于是,宰相举起刀猛地向蛇仙的心脏挥去,蛇仙发觉了宰相的举动,见此人如此贪婪,便将其困死在腹中。宰相的贪婪最终葬送了他的性命。

  《水浒传》又叫《忠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差不多同时出现,是施耐庵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汉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与腐朽,歌颂了好汉们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

偏袒一词的由来:http://www.wzbbs.org/wanwuyoulai/2013-03-20-2443.html

俗语“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由来(很多俗语典故--在线查询 http://www.wzbbs.org/wanwuyoulai/

唐人街的由来华侨和中国血统的人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聚居处,被称为“唐人街”。“唐人街”这个名称并不是外国人叫出来的,而是中文译名。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就称这种街为“China-town",译为中文就是“中国镇”或者“华埠”,而大多数人习惯地把它译为“唐人街”。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兴盛的朝代,当时中外交流特别活跃,外国人常把中国称为“唐”的缘故。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

  "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以佛讲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互相联系的神圣关系。通俗些说,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觉之意)"的"宁静禅房"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不可随意乱闯,这是中国这个具有浓重佛教传统国家的习俗。

  照礼教说,发生了什么事才应去三宝殿呢?初一、十五拜佛诵经当然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可见,无事的话,谁会去"三宝殿"骚扰呢?所以就有了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俗语。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着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山,事办不成。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103、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104、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111、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11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113、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14、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115、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116、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117、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11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11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2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122、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123、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12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25、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12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27、杵臼交 chǔ jiù jiāo 指不计贫*的交谊。
                      128、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129、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130、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131、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132、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133、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134、吹皱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135、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136、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38、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139、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140、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141、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142、此一时彼一时——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1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144、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145、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
                      146、东西南北客——指居处无定之人。
                      147、东窗计——指谋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148、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149、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150、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151、东风压倒西风——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152、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153、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三国演义
                      
                      15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55、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15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157、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158、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15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160、重足而立,侧目而视——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1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162、打边鼓——指从旁鼓吹、协助。
                      163、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164、打破沙(砂)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65、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166、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167、打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168、打肿脸充胖子——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169、大旱望云霓——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170、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
                      171、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172、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173、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174、带着铃铛去做贼——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

                      175、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176、单丝不成线——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177、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从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17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17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180、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181、当面输心背面笑——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182、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8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
                      
                      18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85、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18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187、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188、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189、貂不足,狗尾续——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190、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191、丁是丁,卯是卯(亦作"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192、丢下耙儿弄扫帚——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193、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
                      19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195、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196、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197、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98、蠹啄剖梁柱 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比喻事故或灾害刚一发生就立刻防止。
                      199、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200、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树倒猢狲散"

 "树倒猢狲散"的意思是说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了。这句话比喻作恶的头目倒台,跟着他一起混的帮凶们就会自顾自地逃跑了。

  "树倒猢狲散"的出处为宋朝庞元英的《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宋高宗时有一个叫曹咏的人,非常善于逢迎拍马,他依附奸臣秦桧,并深得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做到侍郎的位子。

  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曹咏非常得意。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新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附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所以不肯与他同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新,无奈厉德新洁身自好,曹咏也无从下手。

  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不例外,他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赋》的文章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句话来。

  很快,这句话便在临安传开了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树倒猢狲散"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倒台,依附他的人便纷纷散伙。

 

 思密达的含义:     思密达来源于韩国,他是个个助动词,其实没有意思,就像我们汉语中的撒,比如:有人问侯你吃中午饭没有?你回答:吃已经吃过思密达。这个词在韩国如果不在后面加这个词,别人会让为你对他不敬重。所以现在网络中有的人说完老要在后面跟人家学加个思密达。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中的一个典故:"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说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从前,有个地方的城门附近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无忧无虑地游着。突然有一天,城门着火了,一条鱼儿看见后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的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无论那条鱼儿如何劝说,其他的鱼儿都继续游着,甚至还有的鱼儿嘲笑它是杞人忧天。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这条伤心的鱼儿只好独自顺着溪流游离了生活许久的池塘。而其他的鱼儿还是像往常一样,觉得没有什么可恐慌的。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了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一个个水桶、水盆等等一些盛水的工具纷纷来这个池塘取水。原来是守城的官兵和百姓来这里取水去救城门的火,池塘的水急速下降,很多鱼儿挤在一起争着往外游。可是只有一条小小的溪流出口可以游出去,这些鱼都拼命地挤,出口被堵住了。更惨的是,不一会儿,池塘的水就被取干了,鱼儿再也没有办法游出去了。满池的鱼躺在池塘的底部,口里吐着气泡,奄奄一息,这时才想起那条鱼儿的话,可是已经后悔莫及了。

  最终,整个池塘除了那条事先游出去的鱼以外,大部分的鱼都活活地干死在了池塘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一水一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扑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在生活中,我们看问题也是一样,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学会做那条懂得脱身的鱼。

千金小姐一词的由来

 “千金小姐”是用来称呼女孩的,上文提到这个称呼也曾指过有才少男,那从何时开始“千金”从有才少男之称转变为专指代少女的称呼了呢?这可能和搭救伍子胥的一位少女有关。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22年的一个故事,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投奔吴国。在途中,伍子胥饥困交加,眼看就要饿晕了。这时,他看见一位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姑娘,在这位姑娘的竹筐里有一些饭食。于是,伍子胥顾不得颜面,上前向这位姑娘讨饭吃。姑娘问伍子骨为何如此落魄。伍子胥便把自己的身份和遭遇向姑娘讲述了一番。这位姑娘见伍子胥饿得可怜,顿生侧隐之心,便把饭食送给他吃。

  伍子胥饱餐之后,担心姑娘把自己的身份和行踪透露出去,要求姑娘为他的行踪保密。姑娘答应了伍子青,但姑娘猛然想起,她和伍子胥孤男寡女单独接触是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的。再加上要让伍子胥确信自己不会泄露他的行踪,于是这位姑娘随即抱起一块大石头,投水而死。伍子胥看到姑娘投河自杀,悲痛万分,他咬破手指,在石头上用血书写道:“尔院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吴王调遣劲旅攻人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终于报了大仇,他命人把楚平王的墓挖开,将他的尸体鞭打三百下,以解心头之恨。伍子胥在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是他并不知道当初救自己的姑娘家住哪里,无法报答她的家人。于是,伍子就把千金投到了姑娘当时跳水的地方。

  这个典故可能就是千金小姐最早的由来,可是用“千金小姐”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元代。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里有:“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就逐渐增多了。时至今日,“千金”已经成为了一个称呼女孩的最流行词汇之一。

"活见鬼"是什么意

 人们遇到发生在身边不可理解的怪事儿时,经常会说:"活见鬼了!"以此来表达不可思议,难以置信。探寻"活见鬼"的来历,其出自明朝冯梦龙①所著《古今谭概》的一个故事,原文如下: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人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到外面去喝酒,夜晚才回来,又赶上天下大雨,打着伞遮蔽自己。这时一个人站在房檐下,看见他打着伞就跑到伞下和他同行。走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人也不说话,持伞者怀疑此人是鬼,就用脚踢他一下,恰好没有踢到,就更加害怕,越发认为是鬼了。当走到一个桥上,持伞者就用力把那人挤到桥下,然后就急速地往前走。这时正赶上一家人起来做早饭,持伞者急忙跑到他家,说是遇到了鬼。不大一会儿,又见一个全身沾满水的

  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 ,于是都笑了 。

丈夫一词的由来

 

  人们通常谈到夫妇时,女性的配偶被称为“丈夫”,男性的配偶则被叫做“妻子”。这两种叫法、习俗相沿至今。

  原来,在我国有些部落里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看来身高不达标的男性会处于被女性选择的劣势,可是在“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的当今社会,身高不再是女性选择对象的最主要标准了,身份和地位反而变得更加重要。

“拜倒在石榴裙下”

这句是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贵妃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因此常把杨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所以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在杨贵妃口中。对此,朝中大臣很是看不下去,所以对杨贵妃侧目而视,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趁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把弦弄断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之礼,否则格杀不赦。从此,大臣们见到杨贵妃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

  因为杨贵妃平日总喜欢穿绣有石榴花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樯裙下"的话来开玩笑。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也就流传开来,后传到民间,就用来形容男人被女人的风情所折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殃及池鱼(给孩子讲成语)
城门起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增广贤文集21篇 做真男儿 行真善事
小学英语口语朗读每天跟读2021.7.26《Be implicated by no reason》
吴门烟水 | 曹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