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9年11月10日 《论语·泰伯第八·1》
     杨伯峻《论语译注·泰伯第八》摘记

 

 

8.1子曰:“泰伯⑴,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⑵讓,民無得而稱焉。”

【譯文】孔子説:“泰伯,那可以説是品德極崇高了。屢次地把天下讓給季歷,老百姓簡直找不出恰當的詞語來稱贊他。”

【注釋】】⑴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長子。古公有三子,太伯、仲雍、季歷。季歷的兒子就是姬昌(周文王)。據傳説,古公預見到昌的聖德,因此想打破慣例,把君位不傳長子太伯,而傳給幼子季歷,從而傳給昌。太伯爲着實現他父親的意願,便偕同仲雍出走至勾吴(爲吴國的始祖),終於把君位傳給季歷和昌。昌後來擴張國勢,竟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到他兒子姬發(周武王),便滅了殷商,統一天下。⑵天下——當古公、泰伯之時,周室僅是一個小的部落,談不上“天下”。這“天下”兩字可能卽指其當時的部落而言。也有人説,是預指以後的周部落統一了中原的天下而言。

安德义《论语解读·泰伯第八·1》
 
【题解】

  本篇取“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句“泰伯”两字为篇名。

  前此数篇以“仁”为中心展开论述,本篇以“圣”为主要内容,兼及贤人、君子、士的一系列道德规范。本篇共21章,孔子言论有16章,曾子谈话5章,孔子在本篇内较为集中地阐述了他心目中的6位圣人:尧、舜、禹、文王、武王、周公。尧是圣人中境界最高的,“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其仁如天。”系圣之仁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选于众,举皋陶。”善用人才,系圣之智者;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系圣之勇者;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谦冲信睦,“义之与比。”举义旗而抗暴,系圣之义者,武王“有治乱之臣十人”,确立周代天下,系智勇兼备之圣人;周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摄政七年,健全礼制,是孔子心目中尽善尽美的圣人。尧是最高的圣人,周公是最完美的圣人,而且有足够的文献可资参考。

  其次与曾子一起谈到贤人、君子、士的道德规范和一系列要求,兼及对小人行径的分析。

  【原文】

  8.1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②。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

  ①泰伯:又作太伯。周朝的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有圣德,想把君位传给他。长子太伯为实现父亲的愿望,便与二弟仲雍出走,避居于句吴,使季历和姬昌顺利继位。姬昌继位后增强了周的国势,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②三:泛指多次。

  【语译】

  孔子说:“泰伯,他真可说是达到了仁德的最高境界,多次将王位让出不受,百姓简直不知如何赞扬他才好。”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泰伯“至德”的赞扬。

  儒家文化的“德”,是虚位概念,包含的具体内容有很多。诸如: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谦、慎、勇、直、敬……等等,均是“德”的具体内容。“至德”是儒家文化道德要求的最高境界,《论语》全书中“至德”仅出现两次。一次赞扬泰伯,一次赞扬周文王(参见8. 2),泰伯是周文王父亲季历的长兄,泰伯与文王是叔侄关系,泰伯让位给季历是兄让弟,大让小。泰伯的“至德”表现为“谦让”,“三以天下让”。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以下让上,以下位敬上位,文王的“至德”表现为“仁敬”,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敬,可谓大敬,泰伯不仅谦让王位,连让王位的美名也让了。民众知其德高而欲称赞,却无从赞誉,不为名而行善,“善行无辙迹”,为善而不着于善,这正是泰伯“至德”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伯篇(一)(二)
一、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善读「论语」8.1:泰伯三以天下让,可谓至德也已矣
【每日论语】泰伯篇第一则
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8-1)
三让之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