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竹林:实现学生减负 必须做好社会集体减负|减负|学生|社会


2018年03月06日 10:36 解放日报

  (原标题:实现学生减负,必须做好社会集体减负)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环节中,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学生减负”,发言人王国庆说,恰如古诗云:“一山放过一山拦”。

  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别再仅仅是坐而论道,眼下能不能呼吁让孩子们每天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语重心长,发人深思,也将全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教育”领域。

  身为教育人,笔者也深感责任重大。笔者认为,当下的学生减负,不是简单的为学生个体减负,实则为全社会减负。学生减负,板子不能轻易打到单一的“教育”身上,而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工程;要实现学生减负,必须做好社会集体减负!

  学生“减负”看似发生在学生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身上,表现在教育领域,牵连着众多家庭,影响着社会,实则为社会集体负担。老实讲,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专家和广大师生都开了很多良方,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为什么几十年下来,却不怎么被认可,或者说老百姓的获得感并不强,社会的认同度也不高。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何有效的解决?需要我们全社会少一点情绪,多一些理性,高度关注并切实进行综合整治。

  当下的学生负担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四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伴随着社会改革的步伐,最初万民空巷、奔走相告的包括高考、成人高考等各类考试,其实是对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最大解放,人们基本上都是从物质和体力之“苦”中通过学习和考试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事实上,通过学业之“苦”也改变着个体、家庭和几代人的命运,整个中国社会也享受着教育那怕是教育之“苦”带来的巨大红利。其实这中间也不是没有谈过学生减负,也不是没有寻找减负之策,可以说是一路争议,一路尝试,一路无奈。只是收获感远远掩盖了负担感,或者说,已经成为一种中国式“学业负担文化“予以接受,一路走到今天。

  问题是历史无法重演,至少是不能简单的重复。我们不能不将目光适度投放到更广的时空。世界经济社会的剧烈变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让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我们也不断经历着改革转型期的痛苦,一些社会改革成本不可避免地让一些个体和群体承受。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职工下岗、行业转型造成的群体经济社会命运的巨大落差。曾经一度的文化精神教育缺失,产生的社会道德下滑,“金钱至上”的价值导向,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催生了人们内心的人生“比较”,产生了强烈的失落,其中很多时候就与“受教育程度”“文凭、学历、学位”“名校与否”联系起来了。新世纪以来,不经意间出现一个中国式标签的群体,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独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体,这个群体就是在学生减负矛盾冲突最为剧烈的时期走过的亲历者,不可避免地在这一代和他们的上一代心中留下“阴影”,进而固化为一种难以改变的观念,比如,“好学校就是好未来”“好班级就是好圈子”“不能输在起点上”“光课堂学习不够,必须进特长培训班”等等。换句话讲,是现实在教育着人们。对此,我们要以非常理解的心态对待,不能简单化。

  与此同时,我们当下的国情是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机构同样看准了教育领域的商机。在经历教育体制内的整治取得一定的成效后,这种利益市场自然地转移到体制外了。以机构利益为主体当然也有极少数教育“内部人”成为背后推手甚至参与其中的原因,他们“智慧”地搭建了各类校外培训需求空间和获利平台。而且通过智能化的技术路径让不少学生和家长在参加各类培训中尝到“甜头”,让人们看到了“成功”案例,辅之以强大的娴熟的营销手法,使教育培训市场风生水起,一度趋之若鹜。事实上,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减负已经成为考核教师和学校的“红线”,在学校内、课间的学业负担基本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或者说有较大的好转。但战场却被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拖到了校外培训机构,甚至愈演愈烈,直接的后果就是“内堤守住,外堤失守”。学生在学校是减了负,但却产生了新景观,在城镇特别是大城市的中小学生,很多就是学习日下午三点半放学后,背起书包重新出发;双休日,是父母长辈全陪下全城转战培训班。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家长按月出钱请机构和所谓陪护专业人士代管,出了学校再入培训班。总之,疲惫不堪,苦不堪言,谈何让学生幸福的学习,又怎能不引起家庭和社会的抱怨?!

  可这种怨气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怨气一来,自然又提到“学校和老师不负责”,政府“没管好”、“不作为”,家长怨归怨,培训照上,钱照出,据说有的“特长班”、“一对一”班价格不菲,家庭经济压力很大·······多方受损,只有培训机构和极少数敢于“挺而走险”的教师个体获利。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期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重拳出击,释放了国家真刀实枪真抓真管的强烈信号,这也是一种综合治理的实质性行动,体现了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力度。

  但同时必须明白,整治培训机构是切断学生减负的一个重要堡垒 之一,根本的是要构筑良好的教育生态。以教育系统为主体的全社会教育生态的构建才是治本之策,统筹规划是减负取得长久成效的关键要素。

  作为政府要优化管理,切实改变应试教育,营造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减压的良好教学大环境。要从制度改革层面统筹谋划,大胆改革探索,关注人的需求,引导各级政府和学校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升教育自信。转变观念是一件十分难的工作,要用“打一场人民战争”的思维,切实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的管理。

  作为学生受教育主阵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学生减负。一件事情,群众经常有呼声和怨气,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尽管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独自承担,但毕竟我们是人民教育,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冷暖就是我们工作的晴雨表,也是我们工作成效的检验器。要直面问题,诚恳接受质询,深入调研,分类指导,逐条梳理,从课程改革到课堂教育方式变革,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到师德建设,从开辟第二课堂、提供小学生的”晚托“等非常具体的,让学生和家长得实惠的地方入手,形成可操作性的有效工作方案。


  对于广大家庭和社会各界而言,要营造一种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融合推进,多头并举。管理部门切实履职尽责,有效管理培训机构在法制化和社会责任感中开展工作,不可唯利是图,更不可失去底线,对少数不法机构和个人要给予重罚,使其付出高昂的违规违法成本。广大家长,也要克服“攀比”“跟风”和过度焦虑的心态,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孩子,自觉从自身做起,尊重成长和学习规律,尊重个性发展,正视差异和差距,不过多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自觉抵制一些歪风邪气,当好减负大军中的正能量。一并构建优良的教育生态,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者:张竹林 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有一种崇高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感 ,用实际行动和成效树立全社会的教育自信作贡献。正如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所讲的,广大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彰显着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期待。广大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操场上,在家访中,在实验室,在文体活动,在田野实践,润物细无声,师爱更无言。涓涓细流,汇集洪流,努力当好新时代“四有“教师。

  责任编辑:潘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节要为教师办实事解难题
为教师“减负”吧,别让他们再“瞎忙”了!
教育部长: 教师也需要减负, 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
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负!为家长减负!究竟最该为谁减负?
以德立业 以技修身—记教育先进集体会泽职业技术学校
校长的位置该摆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