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年《沁园春·雪》轰动重庆,蒋介石问陈布雷:毛泽东的词如何?
userphoto

2024.04.20 山东

关注

文章中所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毛主席经典之作《沁园春·雪》。

其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今日的我们读起来依然振聋发聩。

其实该词并不是创作于1945年,但这次却是它第一次以正式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重庆的蒋介石此时也注意到了这篇词的发表,读完后他便找到了最信任的“文胆”陈布雷,想问问毛泽东这篇诗词如何。

陈布雷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评价,但老蒋听完后却大为不悦,以致于恼羞成怒。

那么,《沁园春·雪》真正创作于何时,为何在此时第一次公开发表?陈布雷给出了怎样的评价,又为何激怒了老蒋?之后的老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发生在1945年的这一段“山城往事”。

老友重逢引佳作

1945年8月,在山城重庆的一处小楼内,不时传出欢快的交谈声和爽朗的笑声。

会面的一方是毛主席等一行人,而另一方则是国民党同盟会、光复会元老柳亚子先生。

此时正值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迫于美国、苏联等国给予的压力以及国内的民众强烈地对和平的呼声,不情愿地邀请了我党进行谈判,以掩盖其狼子野心。

毛主席和周总理准确地判断出了蒋介石的真实意图,但我党始终坚持“和平谈判,民主建国”的原则,因此不愿放弃任何一丝有可能争取和平的机会。

所以两位伟人冒着巨大的风险,专程从延安乘专机远赴重庆,希望获得理想的结果。

而在同月30日这天,毛主席应邀来到了这座小楼,与他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见了一次面。

事实上毛主席与柳亚子的初次见面可以追溯到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毛主席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而柳亚子则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员,二人虽工作上没什么交集,但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即成为挚友。

而如今,一晃19年过去,世事变迁,但两人的深厚情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两人纵论古今、谈天说地,你一言我一句地交谈了起来,十分愉快。

两人的谈话进行到最后阶段时,柳亚子来了兴致,当即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一直欣赏的润之先生,全诗如下:

“阔别羊城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 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 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毛主席为了和平事业敢于深入虎穴的冒险精神的敬佩与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像他这样的民主人士对于国家未来美好的期盼。

毛主席读完后不甚欢喜,小心翼翼地将宣纸收好,放进包里,带回了住处。

由于公务繁忙,两人直到一周后才有时间再次相见。

刚一见面,柳亚子就借前一次他赠诗之事开口问道:“润之,此次来渝,真是难得,能否回写一首予我?”

而毛主席听闻此语,则谦虚的摆摆手,回应道:“你是知名大诗人,我可不敢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哟!”

但柳亚子始终坚持,希望毛主席把那首经典的《七律·长征》书写下来赠予他,毛主席拗不过只得答应了下来。

但毛主席回到住处后,却有了新的想法,他认为此刻的形式,用这首诗并不十分合适,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脑海浮现出自己的另一个作品——《沁园春·雪》。

其实这首词已经有些年头了,它创作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的那段时期。

当时革命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日本人的铁蹄已经踏入了华北,威胁到了平津要地;另一方面蒋介石还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严重挤压我党的生存空间。

因此,综合多方面考虑,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其他同志,做出了东征的决定。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大部队在陕西袁家沟准备渡河之时,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

但天气并没有阻挡战士们的信心,大家克服了严寒,坚定地朝前方的道路走去。

毛主席见此雪景,再看看战士们行军的背影,作为领袖的他心中突然有了万丈豪情,他仿佛看见了革命光明的前景,顿觉自信百倍,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雪》。

如今,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人民群众们期盼的和平与国家强盛也终将迎来,此刻的心境和信心也与那时的自己相似。

想到这,毛主席时隔9年多,再次把他的这首作品写下,装在信封里,准备送给柳亚子先生。

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在信中另附了一张,上书道:初到陕北看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不日,柳亚子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他激动地打开了信纸,细细地读起了毛主席的作品。

“好词,真是好词!”过了一会儿,柳亚子拍着桌子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就这样,这首豪情万丈的大作在多年之后终于又现世,那么它又是如何登上《新民报晚刊》并流传于山城重庆乃至整个中华大地的呢?

蒋介石的反应

原来,柳亚子在通读全词后,难掩激动的心情,又评价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

紧接着又挥笔写下了一首和词,并在结尾注道: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

写罢,他急匆匆地找到了我党设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办事处,和负责人沟通,希望可以把毛主席的这首词以及自己的唱和之作刊登出来。

该负责人也是酷爱文学,自然对这两篇佳作是爱不释手,但紧接着,他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

既然是毛主席的诗词,就免不了会有政治影响,自己如果想将其发表,必然要先经过请示。

于是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将柳亚子的和词进行发表,毛主席的作品等自己向中央请示后再做安排。

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柳亚子这篇作品一经发表,热度就迅速上升,成为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热议的对象。

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对于毛主席的原词十分感兴趣,他们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篇作品可以让大文豪柳亚子先生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新民报晚刊》的记者吴祖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自从读过柳亚子先生的作品后,就无时不刻不想一睹毛主席佳作的真容。

他发动了手中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沁园春·雪》几个不同版本的手抄稿,而后进行了整理与比对,最终在《新民报晚刊》的副刊发表了这一篇作品。

《新民报晚刊》毕竟不同于《新华日报》,它并不是官方创办的报纸,自然也不会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这反而给了吴祖光更多的自由,也终于得以让这一杰作真正出现在世人们的面前。

“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是吴祖光给出的评价,其中既有同柳亚子一样对这一佳作的赞叹,更有对毛主席为人谦逊的欣赏。

犹如平地起惊雷,词一经发表,就在重庆的文学界和新闻界带来了大地震,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在人们之中掀起了一股讨论的热潮。

无论是校园中的孩童,街边的小贩,还是茶馆中的老者们,都对这篇佳作津津乐道,无不讨论着其精妙之处。

时间久了,深居总统府的蒋介石自然也拿到了这篇报道,读完后他感到有些许的慌张,又有些许的困惑,他心想:为什么这首词会在民众之间这样受欢迎呢?

其实蒋介石并不是完全没有文学功底,他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西安半月记》等作品,也都体现出了良好的文学素养。

但此刻的蒋介石一直把毛主席视为自己统治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他的脑海被政治斗争与军事战争占据,根本无法冷静地进行欣赏和思考,只想找出漏洞来否定这一作品。

但是想了良久,又实在没找到什么瑕疵。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陈布雷。

陈布雷跟在蒋介石身边近20年,其人才华横溢,一直承担为蒋介石草拟文件的职责。

抗日期间,陈布雷屡有慷慨激昂之作,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

因此,蒋介石十分信任他,老蒋在犯难之时总是会找到他,希望他能揭开自己的疑惑,这次也不例外。

但是陈布雷此番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蒋介石的意料

蒋介石首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毛主席农民出身,怎么会有这样的才华呢?他对陈布雷说:“你说这是不是毛主席自己写的?”

陈布雷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曾经深入了解过毛主席的文学才华,知道他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的研究颇深,因此不会有什么问题。

蒋介石有些不甘心,接着问道:“你觉得写得如何?”言语中带着点挑衅的意味。

但正直的陈布雷显然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回答道:“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之感,是当今诗坛难得的精品!”

蒋介石开始有些不悦,继续追问,希望陈布雷能说出这首词的缺点,但陈布雷的回答却令他恼羞成怒:

“我细细看了看,没有什么毛病,至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嘛, 因为是诗词,也只能这样说了。据我所知,毛主席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在他来说算不得什么难事。”

陈布雷的身上颇有些文人的风骨,对于自己欣赏的东西,便不会改变态度。而他这种正直,也成了他后来悲剧的根源。

几年后的淮海战役之前,陈布雷因为看不下去国民政府种种黑暗的行径,当面找到蒋介石进行劝说,希望这位“领袖”能及时醒悟,为和平事业做贡献。

但蒋介石却听不进去,还讽刺陈布雷年老,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可以退休了。备受打击的陈布雷顿觉信仰崩塌,人生也不再有价值,选择自我结,当然,这是后话了。

蒋介石一下子被呛住了,自己的“文胆”既然这么说,看来确实是没什么问题。

但这个碴是必须要找的,如果让毛主席的词在自己的地盘流行起来,自己的威信就扫地了。

过了半晌,蒋介石突然兴奋了起来,他指着词中那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认为这体现了毛主席的野心,毛主席想搞复古、搞封建复辟,有“帝王之志”,他要让全国人民知道共产党此番来并不是和谈的,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这样的解释实在太过牵强,让在场的陈布雷有些一头雾水,但对此时的蒋介石来说,找到所有可能的漏洞并加以利用才是正事,他要开始反击了。

文坛大争斗

从陈布雷那儿出来,蒋介石马上就召集国民党中宣部的下属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在会议上,他传达了自己的意思,并布置了任务。

紧接着,国民党中央的几个大报纸就有专门的人员开始撰写评论,专门对毛主席的这首词进行了攻击。

但这样的攻击显然不能令世人信服,有文坛的笔者评论道:“观今日毛氏之词,知国民政府大势去矣!”

而毛主席本人在看他这些污蔑他的言辞后,仅仅是一笑了之,对身边的人说道:“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蒋介石见“批判”这一招不好使,马上又心生一计,他认为国民党官员中高学历、高文学素养者不少,写出一篇词来把毛主席的压下去不就好了?

接到这个任务的,是他的御用文人,《和平日报》的撰稿人,时任国民党军委总政部设计委员会少将设计委员的易君左。

他专门写了一篇《沁园春·和毛主席柳亚子》,全文如下:

在这篇词中,易君左把人民军队和工农武装斗争诬陷为犯上作乱的黄巢,还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比喻为“大漠孤烟”。

他用尽一切办法往共产党身上泼脏水,用蹩脚的文学功夫展示自己并不充分的立场和观点。

但就是这样一篇拙劣之作,却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了一股竞相模仿的热潮,国民党中央许多御用的报纸在此基础上大肆创作诗词。

但是这些作品的数量虽然多,质量却是远远达不到标准的,也得不到文学界各位人士和报纸读者们的认可,反而遭人耻笑。

蒋介石不会就这么轻易承认失败,既然这几位不行,那就再从重庆和上海拉更多的人。

而我党在觉察到这种不良之风气后,自发地展开了反击。素来有“诗人”之称的陈毅元帅率先出手,他写文批驳国民党这些所谓的文人,他在文中写道:

燕处危巢,鸿飞寥廓,方寸荩楼怎比高?”既不失风雅,又狠狠地嘲讽了以蒋介石为首的这些国民党反动派目光短浅,格局太小。

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国民党内部有更多高学历的人才,但高学历不等于高素养、高胸怀,许多人早就在杀人、捞钱、弄权中迷失了自我。

而蒋介石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做法在重庆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对之声。许多有识之士站了出来,称赞毛主席的诗词豪情万丈,立意深远,而国民党则作恶多端,寡廉鲜耻。

与柳亚子先生一样,文学家郭沫若创作了一首和词并发表在报刊上,在这篇词中,还对易君左的文章进行了一番批评。

他写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把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比喻为浓浓的迷雾,但是却阻挡不了毛主席这个“太阳”带领人民走出黑暗,走向晴朗。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黄齐生作了一首《沁园春》来声援毛主席。一时间,全国文坛就陷入了这样的大争斗中。

甚至连工商界也要来凑个热闹,当时重庆有一家饭店,把毛主席的词装裱起来,挂在大堂内,一时间门庭若市,顾客们纷纷慕名而来。

而蒋介石最终弄巧成拙,只能吞下“自取其辱”的恶果。而这时的他,又再一次发扬了一贯的作风,把责任全都甩给了部下。

他气急败坏地对党内文人说:“你们的声音是从腐朽的棺材里发出来的,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但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国民党的军队就用一个又一个的败仗给予了他一个更加残酷的的现实,他的独裁统治也最终在一片骂声中黯然收场,灰溜溜地跑到了台湾。

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一言而尽之,但从蒋介石对于《沁园春·雪》的态度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原因。

首先,他讲的“民主”不过是维护自己统治的把戏而已,真正的民主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而他却连一篇他人的诗词都容不下,心胸实在不宽阔,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所为。

其次,他做事的方式有待商榷。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方面的争端应该用文人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而不应该横加政治干预,把文学当成攻击他人的工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并没有真正理解《沁园春·雪》背后真正的含义。他只注意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但他没有关注到词中的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其实柳亚子曾经就这一句向毛主席提问过,他想知道所谓“风流人物”指的是谁,是在写毛主席自己吗?

毛主席则笑着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深意:我说的风流人物是指人民啊!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时蒋介石始终没有尝试去理解也无法理解的深刻哲理,也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选择了最后的道路,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结语

几十年前的这场文坛大论战已经过去多时,但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它不仅是文字的碰撞,更是先进的思想与腐朽落后的思想制度的碰撞,它象征的是时代的缩影,也用它自己的方式叙述和纪念了这段历史。

最终,毛主席和全党的同志带领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在历史的尘土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日我们依然在诵读着这一伟大的篇章,纪念伟大的先辈们,也纪念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那场伟大的斗争!

参考资料:

山城十月“雪”纷纷——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发表记 袁成亮 文史天地 2006-10-08

《沁园春·雪》:一首蒋介石为之郁闷的毛词 张小芳; 福建党史月刊 2013-06-10

《沁园春·雪》引发的文坛笔战 林桥; 文史月刊 2010-03-01

纵横捭阖: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解析 汪建新; 党史文苑 2021-06-15

蒋介石的文学才能 陈宏明 文史天地 2008-11-08

编辑:师渂

责编: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沁园春·雪》意外发表,震惊文坛,蒋介石:这真是毛泽东写的?
毛主席写下《沁园春·雪》,蒋介石找陈布雷写一首压他,结局搞笑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蒋介石震怒叫来陈布雷:写一个超过他的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何让蒋介石感觉“比打了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沁园春·雪》老蒋都挑不出毛病,臧克家改动一字,毛主席都夸好
1936年,毛主席写出《沁园春·雪》,让敌人感到不安却无能为力|柳亚子|陈布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