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
  9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  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段
三、教学难点:
对文中“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三)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涯”的字形,准确概括段意。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播放《蓝色多瑙河》,学生倾听创设情景渲染氛围。
揭示课题:9、音乐之都维也纳
读准生字“纳”的读音,认清字形。理解多音字“都”在课题中的意思。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  检查自学情况。
练习(1):读拼音,填生字。
阿尔bèi斯山    ōu洲      装shì     乐tán
chān和         梁zhù     生yá
(随机指导字形,重点指导“卑”“涯”的书写)
(2)选一选
山麓(lù  nù) 华尔兹(zhī  zī)  镂(lóu  lǒu)花
(3)学生说说自己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弄懂了哪些词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全班讨论。
4、  分小组读课文,相互正音。
5、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集体评议,并相机归纳自然段段意。
三、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的段意怎样概括。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4)
第三段(5——6)
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在地图上找出奥地利、维也纳、阿尔卑斯山、多瑙河
3、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或图片试用上“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种类型的词语来介绍维也纳。
4、朗读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1、  生字描红。
2、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5。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段
(三)教学难点:
对文中“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新授
1、人们为什么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呢?让我们一起去维也纳看一看。
2、播放维也纳的录像资料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4、学生读课文,思考。
5、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各段的教学。
(1)第二自然段
小黑板出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从哪里看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
“摇篮”本来是指什么?再文中这个词有什么含义呢?说说你的理解。
欣赏一些名曲片段。
(2)第三自然段
小黑板出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理解“装饰”
维也纳是用什么装饰起来的?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人深刻地感受到?
引读: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也多用——。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
一起读一读。体现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3)第四自然段
小黑板出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默读这一自然段,圈画出关键的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
小黑板出示: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理解“掺和”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
(4)第五、六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国家歌剧院”,用上尽可能多的资料。
朗读。
三、总结全文。
1、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  本课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一说吗?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四、作业设计:
1、  背诵三四自然段。
2、  照样子写句子。
例: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学校是                    的摇篮。
是                   的摇篮。
3、  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9、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教后小记:
10、广玉兰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  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主要词语。
3、  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段
三、教学难点:
对文中“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主要词语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  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难点:
正确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课前观察、积累知识
课前组织学生认识广玉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广玉兰的花、叶,让他们去“看”、“摸”、“闻”。了解它们的特点,强化创新意识,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学好课文做准备。
二、 再现情境,激发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再投影出玉兰花、叶片实物图,引导学生回忆亲眼见过的广玉兰,说说它的花的特点,叶子的特点及广玉兰的生长特点。
三、 初读课文。
(一)播放课文录音,欣赏课文内容。
(二)提出自学要求:放声读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 明确学习任务:
(1)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
(2)读通课文。
(3)讨论画出的词语,小组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2、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1)认一认:涵   蕊  凋
(2)理解部分词语。
孕育:怀孕、生育。
内涵:本课指花的特点。
质感:事物的本质给人外观上的感觉。
(四)教师再次让学生自由读文,读后提问:你最喜欢读哪一自然段,为什么?全班交流。
四、理清脉络。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广玉兰的?可分为几段?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3)
五、作业设计:
生字描红。
抄写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段
(三)教学难点:
对文中“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主要词语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新授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第一段。
(2)思考、回答。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3)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快速默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广玉兰的 ,着重写了哪一方面。
2、交流
3、理解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找出两个概括花的特点的词语。
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相机理解“玉雕冰琢”、“质感”、“柔韧”、“内涵”等词语。
指导读。
4、理解第三自然段。
作者着重介绍了什么?找出概括这一段意思的词语。
你觉得哪些语句好,为什么?
学生自由读一读,相互议一议。
全班交流,抓住关键词语“生生不息”、“迫不及待”、“孕育”等理解,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试背诵。
5、 理解四、五自然段
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瓣的形态,还写了什么?
自学讨论。
全班交流。
朗读。
6、自由朗读第二段,喜欢的内容或重点内容多读几遍。
(三)学习第三段
你想对广玉兰表达什么感情?
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你觉得作者写的美吗?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呢?
读全文。
四、作业设计。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花的样子,是怎样写的?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10         广玉兰
气味    幽香
花瓣    洁净     高雅
形态    生生不息
叶片    终年不败
生命力旺盛
教后小记:
11、麋鹿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7个生字,绿线内的16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多音字“悄”的不同发音。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主要词语。
3、  能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4、  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段。能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主要词语。能抓住要点对麋鹿进行介绍。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难点:
生字“例”、“乳”的字形及读音;正确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
出示麋鹿图片或光盘录象资料。
揭示课题。
读题思考,课文会向我们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  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并组词。
遁   雌   跋   涉   棕   胎   匿
撰   戮   爵   墅   邦   逾   沛
悄qiāo   qiǎo
(2)读一读,写一写。
纱   姜   乳   例   介   绍   饲
重点纠正“例”、“乳”的读音。
重点指导“姜”、“乳”的字形,书写。
生字描红。
3、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4、再读课文,读懂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思考作者介绍了麋鹿哪几个方面。
5、  全班讨论交流。
6、  试用几句话介绍麋鹿。
三、给课文分段,理清脉络。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4)
第三段(5——7)
四、学习第一段
(一)出示图片或音像资料。
说说麋鹿给你留下了些什么印象。
(二)请声读第一段,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海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图片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的印象。
理解“滩涂”、“遁入”
(三)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麋鹿的生活场所)
(四)朗读第一段。
五、作业设计:
1、  抄写词语。
2、  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觅食”、“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主要词语。
3、  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段。能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主要词语。能抓住要点对麋鹿进行介绍。
(四)教具准备:
配套光盘、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哪几方面?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  麋鹿的外形有哪些特点呢?自读第二段,圈画出有关的词句。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全班交流。朗读相关内容。
(四不像;角、尾巴、蹄子、毛色)
3、  麋鹿有哪些生活习性呢?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
(1)“它们常常在水中……”
理解“跋涉”
麋鹿的生活习性与它的外形有着联系。
(2) “……自然繁殖力很低”
4、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5、  说说你还知道麋鹿的哪些特性。
6、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介绍麋鹿,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能恰当地用上课外收集的资料更好。
7、  小小讲解员比赛。
(二)学习第三段。
1、  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与中不同的生活习性,还有着传奇的经历。
2、  理解“传奇”
3、  麋鹿的经历究竟“奇”在哪呢?自读课文。
4、  四人小组交流,并共同填写表格。
5、  全班交流。
理解“销声匿迹”
“撰文”
“绝迹”
“逾”
“漂泊不定”
“颠沛流离”
“回归自然”
6、  从麋鹿的命运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7、  你还知道哪些麋鹿的传奇故事?
8、  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一)用较快的速度浏览全文,思考全文有哪些要点。
(二)默读全文,记住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三)选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把了解到的有关麋鹿的知识写一份介绍麋鹿的稿件,先列提纲,再写正文。可以合作完成。
1、  学生讨论编列提纲。
2、  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学生写介绍麋鹿的稿件。
板书设计:
11       麋鹿
外形奇特:  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  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  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教后小记:
12、古诗两首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诗句,能根据诗句来想象诗中的意境。
3、背诵诗句。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诗句来想象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诗句来想象诗中的意境。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导入,揭题。
诗句背诵比赛。
揭题:古诗两首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通诗句。
2、  检查自读情况,正音。
3、  同桌相互读古诗。
4、  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诗》
(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回忆一下,你能想起哪些描写描写美好田园生活的诗句?
2、  学生交流。
3、  今天我们将要再来学一首古诗,就是——《四时田园杂诗》。
4、  自读古诗,将诗句与图、译文对照,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标记。
(二)想象意境,读通感悟。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
2、四人小组交流所得。
3、全班交流。
(1)       介绍诗人:范成大
南宋著名的“田园诗人”
(2)       解题:
本题诗共60首。
“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画面呢?(夏季)
“田园”这里范指农村。
“杂兴”各种感想。
(3)       理解诗句。
昼:白天。
绩麻:把麻丝搓成细线。
儿女:男女。
未解:不懂得,不会。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4、朗读古诗,想像画面。
5、  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农村初夏繁忙充满生机的画面。)
(三)朗读吟诵,背诵诗句。
四、总结方法,学习《望岳》。
(一)   总结方法。
1、  诗、图、译文对照,读一读,想一想。
2、  质疑,议一议,理解诗句。
3、  读一读古诗,想像画面。
4、  背诵古诗。
(二)   学生自学。
(三)   全班交流。
1、练习:
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岱宗  夫如何  造化  钟  神秀
阴    阳      割    眦  会当
2、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4、朗读古诗,体会诗人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背诵古诗。
五、作业设计:
1、我国的五岳分别是    、    、    、    、    ,
其中    是五岳之首。
板书设计:
12       古诗两首
四时田园杂诗          范成大(南宋)
望岳                杜甫(唐)
教后小记:
习作3
一、教学要求:
1、  能读懂“习作要点讨论”和材料提供的读书卡片。
2、  学习利用资料卡片收集、整理素材,并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某种动物。
3、  通过习作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多向构思,融入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读懂“习作要点讨论”和材料提供的读书卡片。了解扬子鳄的有关特性及其价值。
2、学习利用资料卡片收集、整理素材,并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某种动物。
3、通过习作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写具体。
(三)教学难点:
多向构思,融入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图片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动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上珍贵、稀有的动植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写一种动物,它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二、  运用投影片观察插图,认识写作对象。
1、  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珍稀动物?
2、  如果让你来写扬子鳄,你打算从哪几方面来写?
三、  明确内容要点,结合收集的材料,理清叙述顺序。
1、扬子鳄还有什么俗名?
2、扬子鳄的分布地区。
3、扬子鳄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4、 扬子鳄的外形特点。
5、 扬子鳄的生活习性。
6、扬子鳄目前的生存状况。
7、 根据板书小结。
这次作文可以按"名字--分布情况--考古价值--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生存状况"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
四、  讲清习作注意点。
1、  语言要通俗明白,力求生动有趣。
有些资料或者工具书中对扬子鳄有关情况的解释说明,在语句上可能是高度概括的,有的还带有文言色彩。在习作时,要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表达要力求通俗易懂
2、文章要有一定的情节。
对扬子鳄活动、捕食、栖息、繁殖等方面的生活习性,应该进行细致的描述,这样才会增加习作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  学生口头练习。
1、编列提纲,给收集的材料编号。
2、指名口述,集体评议。
第二课时:学生写作
板书设计:
习作3    扬子鳄
名字
分布
考古价值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生存状况
教后小记:
练习3
一、教学要求:
1、  用钢笔描红。
2、  对照简化字任准一批繁体字。
3、  将句中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  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中。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运用关联词语。
三、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任准一批繁体字。
4、  将句中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体会重叠式词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认准繁体字。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揭题
二、  教学第一题
(一)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二)   指导
指名读句子。
让学生说说比较难写的是哪个字,难在哪里。
重点指导写“绿”、“装”这两个字。
(三)   练习
学生描红,仿写。
三、  教学第二题
(一)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说一说这题应怎样练习。
(二)   指导
1、  指名读一读左边简化字构成的词语。
2、  让学生将简化字与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
3、  比较相对应的简化字与繁体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三)   练习
1、  繁简对照齐读。
2、  教师带读繁体字构成的词。
3、  学生繁简对照,自读词语,找出较难读的多读几遍。
4、  打乱顺序,任意指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四、  教学第三题
(一)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二)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句。
2、  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
3、  把改后的句子读一读,比较它和原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三)   练习
1、  学生用上述方法做2、3两题。
2、  全班校对。
五、  作业设计:
照样子写词。
沉甸甸
火红火红
干干净净
文质彬彬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中。
2、熟记成语。
(二)教学重点:
运用关联词语。
(三)教学难点:
运用关联词语。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  教学第四题
(一)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二)   指导
1、  明确3组关联词语。
2、  出示题1,指名读句子。
3、  学生思考“天气冷”和“爷爷晨练”这两个意思的关系。(意思想背,令人想不到。)
4、  哪一组关联词语符合这样的关系?
5、  学生考虑两个词分别加在什么位置合适。
6、  指名读加入关联词语后的句子。
7、  归纳方法:一分析关系,二选择词语,三读句子。
(三)   练习
1、  学生练习下面两题。
2、  学生汇报答案说理由。
3、  读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全班讨论,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练习
1、  学生练读。
2、  练习背诵。
3、  同桌练习背诵。
4、  指名背诵。
5、  全班齐背。
6、  成语接龙游戏。
四、作业设计:
填写关联词语(见练习册)
按要求写成语。
1、  表现人物良好品质的
2、含有动物名称的
3、描写自然景物的
4、出自历史故事的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
(三)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  谈话导入。
2、  揭示话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3、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4、  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       考虑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
(2)       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
(3)       从中选择印象深的内容说出来。
(二)指导
1、说一说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
2、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栏目是什么?
3、你为什么喜欢它?它与其他栏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指名汇报。
5、  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哪一个片段你现在还清楚的记得?
6、  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能根据回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一下吗?
7、  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8、  学生编列提纲。
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三)练习
学生按照提纲内容及顺序说一段连贯的话。
分小组练习。
全班交流。
二、教学第七题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二)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米字格中的“土”、“牛”的间架结构。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述要领。
(三)练习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  作业设计
完成一份书法作品。
板书设计:
练习3
(出示相应小黑板)
教后小记:
练习1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照样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口语交际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三、教学难点:
重新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用钢笔描红
2、  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  照样子填空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       点名读题
(2)       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点名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琢磨每个字的笔顺、运笔
(3)强调字与字之间的排列要大小适宜、疏密有致
3、学生练习描红:要求每个笔画要一笔描成
4、评点:展示写得好的字,好在哪里;指出不足;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点名读题明要求
2、指导:
(1)       点名读第一句
(2)       从该句子中找出用错的字,并想出正确的字。(坐与座、只与枝)
(3)       用同样方法练习下面的句子(虑与虚、专与钻、祥与详、会与汇、棵与颗、废与费)
3、点名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4、检查此题完成情况。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读题明要求
2、指导
(1)       出示例子:一(只)小鸟
(2)       复习以前学过的填量词练习
(3)       小组讨论、口头练习
3、在书上完成此题
4、反馈:
一(支)铅笔         一(辆)卡车         一(首)好歌
一(个)故事         一(面)旗帜         一(部)电影
一(顶)帽子         一(副)眼镜         一(台)电脑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坐(   )       只(   )       虑(   )       专(   )
座(   )       枝(   )       虚(   )       钻(   )
祥(   )       会(   )       棵(   )       废(   )
详(   )       汇(   )       颗(   )       费(   )
2、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布        一()衣服       一()灯        一()鞋
一()围巾      一()水         一()牛        一()高楼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重新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2、熟记成语
3、读读背背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四题
1、  读题、审题
2、  指导
(1)点名读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体会这四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的是什么意思?可以按什么次序来重新排列?(事情发展的顺序)
(3)分组讨论
3、  练习:按事情前后的顺序重新排序;齐读排列好的句子
4、  反馈:检查正确率;帮助排列有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
二、教学第五题
1、  读题,明确学习要求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查字典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读,理解成语的意思
(4)       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每行前后两个成语的关系(反义关系)
3、  大声练读、背诵
4、  检查:点名读背、集体读背
三、教学第六题
1、  读题,说说本题要求是什么
2、  指导
(1)       自由练读,要求读通,读正确
(2)       点名试读
(3)       教师范读、领读
(4)       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3、  学生练习朗读,试背诵
4、  检查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       谈话,揭题: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
(2)       学生自读题目下的一段话
(3)       进一步明确要求:仔细观察图画,了解故事大意;围绕题目、凭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把重点内容说具体,说明白;小组练习后全班交流。
2、指导
(1)       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2)       分析图意,展开想象
(3)       连起来说这件事的过程
3、小组内练说,四人分角色表演,教师巡回辅导
4、反馈:
(1)       点名说图的内容,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       点名四人小组成员上台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二、教学第八题(略)
三、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4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名人名言
7、口语交际: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三、教学难点: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用钢笔描红
2、  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  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点名读题
(2)       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  指导
(1)       点名读这段话
(2)       仔细观察每个字的起笔、运笔、收笔
(3)       让学生用手指在桌上书写,体会书写方法
(4)       重点指导“准”、“事”
3、  练习描红,教师小结,评点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读题,说说这题应该怎样练习
2、  指导
(1)       看左边的四幅图,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
(2)       观察中间竖行的古文字分别和相对应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       比较每一组图形、古文字和部首,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
(1)       查字典填写
(2)       汇报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读题,明要求
2、  指导
(1)       出示上面两行词语
(2)       点名认读
(3)       口头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
(4)       讨论:“步伐”为什么和“坚定”搭配,而不和“坚决‘搭配?其余三小题依次讨论
(5)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的?
教师总结:一搭、二读、三选
3、练习选择:步伐——坚定     歌声——美妙    态度——严肃
国家——富强     透露——机密    观赏——风景
获得——信息     修建——房屋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2、熟记12个成语
3、读背名人名言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读题明要求
2、  指导
(1)       出示文中两句话
(2)       点名读
(3)       说说“捧、贴、迈、踏”这4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人的动作)
(4)       同一组的两个动作顺序能否调换?(不能)
(5)       “捧”和“贴”是一个人的举动吗?这两个动作之间有间隔吗?(连续的)“迈”和“踏”呢?
(6)       小结:像这样具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叫连动句。
3、  练习
(1)       引导学生上台做两个连续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酝酿用词。
(2)       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写出连动句,再自己另写一句,给两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加点。
4、  反馈
(1)       汇报
(2)       讨论:这两个词是表示同一个人的连续动作吗?
(3)       同座位两个同学互相讨论句子的正误,并修正。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意思
语重心长:话说得诚恳有分量,情深意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勉或忠告。
故步自封:固步,走老路子。封,限制住。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4)       想想,每行成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反)
3、  学生练习读背
4、  点名、集体读背
三、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读
(2)       点名读
(3)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领读
(4)       讲解名言
老舍:一个人就是有才华,也要勤奋刻苦,不断地磨练自己,否则才华就会渐渐消失。
毛以升:人的大脑和四肢一样要多运动,脑子越用越灵活,不用就会失去它的作用。
爱迪生:一个人如果能成为天才,那他一定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灵感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因素。
3、  练习朗读
教师要辅以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2、  学写毛笔字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七题
1、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回家将自己以前或最近读过的最喜欢的书找出来,熟悉一下书名和书的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了这本书后的收获以及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2、  审题,明要求:要介绍自己最爱读的书的名称;向大家口头介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3、  指导:
(1)       口头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书。先介绍书名,再介绍喜欢此书的原因。在介绍喜欢此书的原因时,要具体,最好先将书的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然后再说说读了这本书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学到的知识
(2)       交流时最好到讲台前讲,说话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4、  练习
(1)       在小组内介绍
(2)       派代表上台介绍,对介绍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
5、  反馈
(1)       教师点评
(2)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荐一些好书,布置学生读。
二、教学第八题(略)
三、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7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按要求写词语
4、学写反问句
5、熟记成语
6、读一读,再背下来
7、口语交际:学期总结交流会
二、教学重点: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学期总结交流会
三、教学难点:
学写反问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用钢笔描红
2、  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  按要求写词语
4、  认识反问句,体会反问的作用,再照样子写出两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问句,体会反问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 指导。
(1) 指读句子。
(2) 提示写好:航  规   模
(3) 提示注意问题。
3、 练习用钢笔描红,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纠正。
4、 反馈:展示写的好的同学的字,全班进行评点。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2、 指导。
(1) 仔细观察图画,看一看每组里的图画与字形的关系。
(2) 这几个象形字作为部首时,部首的名称是什么?
(3) 作为部首组成的字,大部与部首所表示的事物有关。那么,你能通过观察图画以及有关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具体地说说吗?
(4) 仔细回忆一下,哪些字属于这些部首?小组展开讨论,看看哪组说的多。
3、 练习。
4、 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明确具体要求。
2、 指导。
(1) 指名读要求》
(2) 想想:哪些词语是形容学习刻苦的?
(3) 哪些词语是形容风浪大的?
(4) 哪些词语是形容气势大的?
3、 学生练习。
(1) 学生尝试尽可能多写词语。
(2) 学生板演。
4、 同学互相评讲,然后读读词语。
四、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引导学生弄明白本题要求。
要求:读句子,说说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照样子写句子。
2、 指导。
(1) 请学生仔细地读句子,体会一下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2) 再读句子,感受一下两句话的语气。
(3) 比较在表达形式上的区别。
(4) 读一读,想一想:这每组的第一句话是怎样改写为第二句话的?
(5)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余的句子。
3、 练习。
(1) 学生照样子写句子。
(2) 交流评议。
(3) 指名读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  熟记12条成语。
2、  朗读背诵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歌。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三、教具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 明确要求。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要求边读边想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2)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体会每组两条成语之间的练习。
(3) 学生自由练说成语的大概意思。
3、 练习。
(1) 自由练读。
(2) 同桌互背。
(3) 指名背。
(4) 集体背诵。
二、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名读题。
(3) 请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 指导。
1、 让学生小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弄清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4、 弄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简称和全名的对应关系。
5、 教师范读。
6、 练习。
7、 学生自由读。
8、 指名读齐读。
9、 练习背诵。
10、 全班齐背。
11、 检查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学会写学期总结
2、  采用“学期总结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
采用“学期总结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教学第七题
1、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认真总结自己本学期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养成上的收获。
(2) 把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
(3) 在黑板上写上“学期总结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2、审题。
(1) 指名读题。
(2) 帮助学生弄清楚本题的训练要求。
3、 指导。
(1) 启发谈话:同学们,这个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老师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同学们在学习上、行为习惯养成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举行一次“学期总结交流会”,请同学们把自己这一学期以来在学习或行为习惯养成上的收获和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
(2) 提出要求:
② 只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总结交流。
③ 说前只是拟订一个发言提纲,而不是写发言稿。编列提纲时要注意:一要弄清楚说什么,二要想好怎么说。
④ 每人都要先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说得好。
⑤ 每组都要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看谁说得最好。
⑥ 交流时,要注意文明用语以及说话的语气和音量。
⑦ 听的同学要专心,听完后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练习。
(1) 每人编拟发言提纲。
(2) 每人在小组里练说,评议、推选代表。
(3) 每组的代表上台交流。
5、反馈。
教师评说学生发言情况。
二、我的教学反思:
练习 5
一、教学要求:
1、 练习用钢笔描红。
2、 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 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 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5、 熟读成语。
6、 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7、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8、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朗读这段话,说说这些钢笔字的特点。
(2) 默读这段话,想想楷书的运笔方法。
3、 练习。
(1) 描红要观察整体,注意一气呵成。
(2) 要注意大小一致,行款整齐。
4、 师生评议学生作品。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一读,注意比较加点字的声调。
(2) 分别指名读,并说一说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特点?
(3) 说说第一横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第二横行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 比较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 齐读。
4、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自由读,说说这是什么形式的句子。
(2) 指名读,齐读。
(3) 再读对子,思考含义。
(4) 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5) 连读全文,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指名说说你看到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6) 再齐读全文。
3、 学生自由互相出对子,并应对。
4、 教师出对,学生应对。
(四)教学第四项。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尝试给第一句加标点。
(2) 交流答案,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加标点。
(3) 师小结:顿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并列"的意思是词与词之间可以前后交换位置。
(4) 让生再举出一些并列词语的例子。
3、 练习。
(1) 完成第二题。
(2) 交流答案。
(五)作业设计:
1、高山对流水,清泉对           ,麦穗对             ,
对江潮,红花对             ,长堤对               ,
黄鹂鸣翠柳对                    。
2、修改病句。
我的家乡是淮安市人。
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乘风破浪,一直驶向对岸。
我们班同学迟到的现象差不多根本没有。
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气。
在风景秀丽的黄山顶上看日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6组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6组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6组成语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启发学生想象这些成语的表现的景象。
(3)同桌练习背诵。
(4)小组赛背。
(5)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六题。
1、 复习课文《学与问》,说说为什么要问?怎样问?
2、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3、 自由读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4、 交流诗句意思。
5、 再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三)作业设计:
1、  在本单元的课文和练习里,出现了许多成语,像“日新月异”。你能记住多少?想一想,然后写在下面,越多越好。
2、  加标点。
(1)她家的阳台上摆满了各种盆花   君子兰   海棠   玫瑰   米兰   茶花等等   紫的   淡黄的   粉红的   五彩缤纷   鲜艳夺目
(2)最近   我们班级也办起了小图书角    图书角里的书很多  有格林童话选   小学生作文    十万个为什么    还有   体育画报  小小美术家    儿童文学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课前准备:开展家庭所在社区的环保调查,并就大气情况、污水排放情况,污染治理等情况作一些记录。
(二) 开展交流。
1、 小组讨论:本社区的环保情况(大气、水源、噪声……)
2、 集体交流。
3、 对于家乡的确良环保工作你们有什么建议吗?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4、 全班交流。
(三)作业设计:
1、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读一读培根的话,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仿照培根说的句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语文使人
体育使人
音乐使人
美术使人
不读书使人
2、  有位制鼓的专家,只用了20个字既总结了他制鼓的经验又宣传了鼓的优点,这20个字是:“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下雨和天晴,都是一个音。”
有人觉得这20个字不够精炼,可以缩成12个甚至8个字,但意思仍然不变,你认为应该怎么写呢?试一试。
(四)我的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能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几种渠道
二、教具准备: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语文课)但是,学习语文还有许多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二. 初步观察第1—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 家中:第一页的插图。
2. 学校:第二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 校外:第2页下面的四幅,第3页上面的四幅。
三. 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 指导观察第一页上部和中部的一组插图。
(1) 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 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 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 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收听广播、利用电脑、观看电视)
4. 指导观看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语文课上习得,那么我们怎样来上好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纪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 指导学生说图。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 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老师总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着一渠道学习语文,在活动中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作业设计:
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不光可以在课堂上学,在校园里学,在家庭中学,还可以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学。我们还能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你愿意试一试吗?那就请你开动脑筋吧!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学习语文的渠道
二、教具准备: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给大家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看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 继续观察插图
1、 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弄清人物、地点、事情,说图意。
a.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b. 同学们观看航模表演,辅导员正给同学们讲解飞机模型。
c. 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讲解武器装备。
d.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 观察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
(1)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
(2) 逐一说出图意。
a. 一位小学生在图书室查找书名目录。
b. 同学们在图书馆里阅读课外书报。
c. 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d. 同学们从图书馆借到了自己想看的书。
(3) 教师小结 :我们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所以,同学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 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学习,你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外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的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说的好的予以板书)
(1)家中学语文。
a.网上学语文。
b.与家人交谈,学习群众语言。
c.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a.自办墙报板报。
b.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a.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b.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四、作业设计:预习下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并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能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揭题 :第4页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课题: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提示“厌”、“百”的意思。
2、学生试说句意。
3、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1、读后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感人的事例,但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结果长文变短,却更加精练,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为什么?(小学生学习写作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通读全文后,再边读边逐段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使用修改符号)
六、观察第五页的插图,学习应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一共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2、请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
3、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   (2)标点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颠倒 (5)语句多余     (6)词语脱漏(等)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改好作文后还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八、我的教学反思:
习作1、春天的晚霞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目。
二、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三、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朝霞,观察时注意填好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形状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含写作、讲评)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用手中的笔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把二八月的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现在让我们读读这篇作文。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了          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
2、小结:作者写了二把柄月的云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她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重点描写了云的形状的七窍,又分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3、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板书要点)
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
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
形状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4、同桌练说,互相交流,相互提示。
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板书设计:
习作1、春天的晚霞
按照顺序
写法
突出特点
六、我的教学反思:
习作4、看图作文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正确方法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2、能口头表达图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文章的中心。
3、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
三、教学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四、教具准备:投影 、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含写作、讲评)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引导观察,弄清联系
1、  出示图画,揭示课题
2、  逐图观察,理解图意,想一想,这两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英看见一只小燕子从自家屋檐下的窝里掉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这只小燕子,想扑过去)
二、启发想象,组织讨论
1、  想象,接下去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结果会怎样,并想一想怎样把它用一两幅图画下来。
2、  分组讨论:
(1)       小花猫是怎样发现这只小燕子的?它准备怎样对待这只小燕子?
(2)       小英会怎样去把小花猫赶走?她会怎么说?
(3)       小英还会怎样去帮助这只小燕子
3、指导口述(突出小英的动作、神态、语言)
4、把自己想象的意思用一两幅图画出来
三、指导表达,修改完善
1、  根据自己所画的图,结合生活体验再进行想象,先说一说再把这件事写下来。
2、  完成初稿
3、  个人边说边改。
4、  小组互评互改。
5、  在老师的指点下进一步完善。
四、我的教学反思:
习作五
一、教学要求:
1、 读懂《迎"六一"征稿启事》,弄清征文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2、 根据征文启事的要求,进行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3、 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题。
(二)指导学生读懂《迎"六一"征文启事》。
1、 让学生自读《迎"六一"征文启事》。
2、 思考:这则征文启事的要点:
(1) 题目(范围)是什么?
(2) 征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 参赛对象是什么人?
(4) 截稿日期是什么时候?
3、 学生阅读后回答。
(三)根据习作指导提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 指导审题:教师板书作文题后,启发提问:写谁?小能人可以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特长的?
2、 开拓思路,选择材料:从小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找材料,也可以从他某个方面的突出表现或独有特点去找材料。
3、 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材料写具体。
(1) 你打算表现小能人的什么突出表现或特长?
(2) 你想通过写什么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长或突出表现?
(3) 师小结:选择事例要典型。
(4) 你相怎么写这件事?说一说,要求把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突出重点。
(5) 学生尝试说,指名说一说,师相机点评。
(6) 师:写事要典型,但不要凭空想象,要写真事,讲真话。
(四)学生草稿。
(五)要求学生留心各种报刊刊登的征文启事,踊跃投稿。
作文评讲记录:
(六)我的教学反思: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3、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教学重点
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四、教具准备
含声音、文字、图片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
2、(课件)谈话:“春游是件很令人期待、回味的事。去哪里感受春天呢?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3、提问:儿童多的地方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学生描述)
冰心奶奶在哪些地方就遇上过这样一群群“赶春”的孩子的?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面湖边——玉澜堂
4、过渡:“作家冰心写儿童多的语句特别丰富,自己找到文中的语句就大声地读一读。”
(二)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
1、谈话:“现在,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2、第一站——颐和园门口(课件)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指名读,评议:“你觉得他读出人多的意思了吗?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什么地方还没注意到?”
4、指名读,读给你的同桌听,请他评一评。
5、谈话:“读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形象,你感觉到了吗?”
(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把“颐和园”比作“魔术匣子”。)
(“小天使”形容活泼可爱的儿童)
6、“可爱的儿童从颐和园涌出的情景让作者有些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有趣,随即下车游园)
是什么力量吸引了作者?(只拣儿童多处行)
(三)教学3、4自然段
1、述:“迎着人流来到了知春亭,见到了一番什么景象?”指名读课文相关语句。(课件)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2、指名读,你想让我们从哪里体会“儿童多”?
3、提问:“闪着汗珠,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贴切描写出儿童什么性格特征?
齐读,展示你们的活力与朝气。
4、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课件)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指名读,自由读。
(四)教学第5、6自然段
1、述:“一路走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自学第5自然段,圈画感受深的词句,多读几遍,品味品味。
(课件)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象几座喷花的飞泉……
3、指名读,体会出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棠花开得旺的?
自由练读。
读读后面的课文,说说花儿怎样才会开得“旺”呢?
(尽情——浑身解数;释放——舒展四肢)
(饱满——旺盛的生命力;烂漫——欢畅活泼的)
4、作者的感受读懂了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5、联系背诵第5、6自然段。
(五)小结。
游人只拣多处行,是因为——儿童多处春意浓。春天究竟在哪里呢?有比花更美的风景吗?下节课继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
六、板书设计: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处         春意浓
颐和园门口 — 知春亭畔 — 湖面湖边 — 玉澜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三)
《太阳》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试卷分析范文(精选9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