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技法28:山水画构图之高远法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首先提出了山水画构图的三远法,即平远、深远和高远。自山上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并不是拘泥于字面的“居高望远”。而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也有一种说法叫作“虫视”,倒有些故意把自己放在低处的意思,看什么都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也基本上处在画面的下端,用来描摹崇山峻岭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夸大山之高峻,可以把人物、房屋、树木画得很小,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都是人小山大。有时也可把峰顶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不知山有多高多大。 画高的形势,可以把下部虚起来,如画山头用云虚断山脚也有崇峻之感,即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反之,如画极远的平川,可把上面虚起来,也会造成平川万里之势。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绘远处巨峰壁立,山腰间一帘瀑布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山下巨石堆叠成山,石上树木苍翠茂盛;巨石之间狭窄小路上,数只骡子驼着货物在一个人的指挥下赶路前行。

秋江鱼艇图(局部) 北宋 许道宁

此画在辽阔的平原野水之上,加入甚具量感的高耸山峰,画者运笔十分快速,水墨挥洒之际,长皴直拖而下,勾勒出陡起的峭拔山壁,山坳之间向远方延展的谷地,又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到深处,平远、高远、深远三种构图方式,都同时在画面上呈现。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绘山中初春之景。以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构图,绘群山高耸,薄雾笼罩山间,松柏枝干虬曲,枝头变绿;山涧泉水汩汩,汇入谷底清溪中,一派早春欣欣向荣之景。

江山楼观图(局部)北宋 艳文贵

这是一幅江山小景画,画面尺幅虽然不大,但布置巧妙,极具开阔雄浑之势。画面上山水楼台,水天一色,江渚分流;江岸起伏,树木杂草丛生,楼台殿宇点缀其问。溯溪水而上,山势逐渐峭拔,队队商旅沿着崎岖的小路行进于高山脚下。山间如纱的云雾萦绕回转于山腰之间,隐隐现出谷中幽静的山庄别墅。远山依依,逐渐消逝于天际。整幅画卷给人以开阔雄浑的感觉。

雪山行旅图 元代 佚名

此画应为元代画家所绘,取高远之法,山石和松树所用的“卷云皴、蟹爪枝”笔法均源自北宋李成、郭熙一派,故曾传为郭熙所绘。画中雪峰耸秀,林木萧疏,飞瀑浅溪,山径盘垣,行人驮马行进其间。两士人踏雪登亭雅聚,店家挑担送酒。画面设色淡雅、意境寒寂!

雪山图 元代 姚廷美

此图取高远之景,草木萧瑟,山头积雪,画出深山冬日荒寒的感觉。在层叠的群山环抱中藏有殿宇,近景有小桥、山径,表明是一个可居可游的山林环境,一泓瀑布自中景上的山石之间奔泻而下,注入溪涧,最后又从桥下流出,为暗淡的冬景增添了生气,且构成上下前后的联系,树木的画法可看出受郭熙的影响。

庐山高图 明代 沈周

这是一幅沈周送给其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的祝寿画,以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图绘庐山崇山峻岭,岩石层叠陡峭,山峰巍峨壮观,山腰奇松红树,一泓瀑布倾泻而下,山脚流水潺潺;画面刚中带柔,突出老师的博大胸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山水画的取景构图法则——三远法
山水画基础知识|山水画的透视与构图
简述郭熙“三远”法。
郭熙 | 《林泉高致 》 之“山有三遠”
北宋 郭熙传世山水名画
山水画的透视与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