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燕谊:触摸孩子的心灵

?




  有些孩子天生很拧。家长说应该做的,他坚决不做,家长不让做的,他反而更好奇,更想去做一做。对于这种行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家长要区分这个行为产生的最初心理动机。不同的动机,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了解需求最重要 

  比如说,有的事情家长干预后孩子依然不改,这大都是因为孩子和家长的预期出现了分歧。

  举一个例子:上网。家长普遍反对孩子上网,因为过度上网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作息时间、学习成绩,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家长不能武断粗暴地进行制止。因为孩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针对心理营养来说,有对安全感、成就感、交友和生活常识的需求,一般孩子大都通过学校或家庭获得这些营养,但是当学校和家庭不能够满足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转向外界,而网络恰好能提供这些养份。

  家长在分析孩子什么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后,主动理解孩子的行为,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效果就会好很多。


柏燕谊百诚释心心理咨询中心董事长,首席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专家。著有《爱暴力》《学点心理学 三岁孩子养成好习惯》《学点心理学 帮孩子养成高情商》《写给新妈妈的私信》等热销作品


 要讲技巧 

  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尝试把自己的心理年龄降低到和孩子同岁,去感受孩子的需求和心情,这样才能够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绕开具体事件,更多地关注孩子精神层面,这样会降低孩子排斥和逆反的心理和行为。

  然后,将孩子的需求从不良方式获得的行为引导到健康积极的方面,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关注。

  从态度方式上来说,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加给孩子,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一,如果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那么你说了等于白说,因为孩子只会感受到你的情绪,不会在乎你说的是什么。

  第二,负性情绪是会传染的,你若希望孩子平静些,就要自己先平静下来。

  第三,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能换回孩子的信任,良好的对话是需要时间来建立的,中间出现反复也是很正常的。


 不能缺位的时刻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当孩子期待引起家长的注意的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参与,给与鼓励与肯定,就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他们会觉得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丧失了,就会中断有意义的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使用鼓励、肯定、精神关注等积极的正强化手段,任何贬低否定讽刺的语言和粗暴行为都有可能给孩子心理成长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和孩子构建平等信任的交流氛围。

  家长如果和孩子构建了亲密平等信任的关系,那么对孩子的引导就会简单容易很多。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喜好,不要将家长的喜好强加给孩子,那样即便是孩子听话去学习去尝试,也不会感受到快乐,更谈不上成就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成长必需的3种心理营养,家长一定要给他
孩子最大的幸福,是家长给足他这3种心理营养
孩子说“我要打死你!”你的反应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孩子胆小、不自信?可能是缺“安全感”
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偷钱后,妈妈的这个做法让孩子感激一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