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诗记】戚继光: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上)

戚继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主要就是一位著名的战将,如果用官方的正式语来形容:他是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这种断语当然没错,然而《明史》本传中却把他称之为一位“儒将”:“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呜呼!可以为儒将矣!”

戚继光打小就喜欢读书,戚祚国等撰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中称赞他“不求安饱,笃志读书”,同时又说他“日孜孜慕古,博极群书”,看来戚继光喜好的是读书,而不是去做一位武将。人的一生,大多数的机缘其实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可能这也是人信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吧。比如戚继光在15岁时,就已经以学习优异名于乡里,可是他父亲戚景通却总想把他培养成一位军官。

戚景通从小就教儿子武术,到戚继光17岁时,由于病重,于是就让戚继光世袭自己的职务。戚景通的官职是京师禁军神机营副将,老爷子对这个职务特别看重,他安排儿子进京去办理袭职手续,但是因为家里没钱,他卖掉了家乡的一处院落,以此给儿子作路费。戚继光临行时,父亲嘱咐他说:“吾遗若者,勿轻用之。”而戚继光回答说:“儿当求增,何敢轻用!”

戚继光撰《戚大将军练兵纪效合刻》光绪二十五年京都宝林堂藏版本

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戚老爷子是嘱咐儿子不要浪费卖房的钱,其实父子二人的对话跟钱没有关系,戚景通是说自己遗留给儿子的就是这个军职。而戚继光却回答说他要将父亲的这个遗留,不但保护好还要让它有所递增。果真,以后的经历证明了戚继光不负父亲所托,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大将,尤其在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创造出了奇迹。

戚继光入职之后,因为工作出色而步步高升,此时的东南沿海,倭寇之患越来越猖獗。一般而言,倭寇多指日本海盗,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明中后期所说的倭寇,其实不是日本人。1987年第一期的《学术研究》刊载出了戴裔煊《倭寇与中国》一文,该文中有如下段落:“嘉靖年间的倭寇运动,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东南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力,包括手工业者、市民和商人在内的被剥削压迫的各阶层人民,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海禁政策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标志之一。这场斗争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不是外族入寇。”

这个段落我转自范中义先生所著《戚继光评传》一书,但该书中同时也录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上刊载的陈学文所著《明代的海禁与倭寇》一文,该文中称:“从倭寇的发生,以及掠夺的行为来看,它无疑地是掠夺性的战争。他们还勾结一部分中国的奸商、豪奸、海盗,蒙蔽一些失业的劳动人民,结成倭寇队伍,骚扰我国,破坏了我国经济与扰乱了人民生活的安宁,是明代一个祸患。因此,御倭战争是完全正义的爱国自卫行动,并不是国内战争。”

以上两段引文则完全是两个相反的观念,但也有的学者说当时的倭寇“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还有的学者认为,嘉靖年间的倭寇不止是日本海盗,同时还有西班牙海盗和中国海盗等等,这中间的转化太过复杂。范中义认为界定海盗的属性,不单纯要从比例上来认定,更重要者是什么人在主导这件事。经过一番分析,范中义的结论是:“以上我们分析了真倭、勾结倭寇的海盗和依附的‘小民’这构成劫掠中国沿海的倭寇的三种成分。从这个分析中不难看出,这支队伍执行的是日本大名和武士的‘杀人、劫财、强盗’的路线,体现的是日本大名和武士集团的根本利益,烧杀劫掠的骨干是真倭”,因此说,戚继光的抗倭就是抗击外族侵略。

戚继光撰《纪效新书》十八卷,清刻本

这位戚继光被范中义称之为“常胜将军”,因为他太会打仗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的战争,总计打了80多场,竟然以全胜收关,这简直是个奇迹。但更为奇迹的是,戚继光总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戚在其所著的《纪效新书》中说:“杀人三千,自损八百,此谓势均力敌者立说也。杀人三千,我不损一,则称比之术也。”

戚认为,杀敌三千人,而自己的部队折损了八百,这样的胜利没什么值得夸耀的。那怎样才值得夸耀呢?戚继光认为,杀敌三千人,而自己的部下一个都没损失,这才叫真本事。这句话听上去,显然有些夸张,可是《戚继光评传》一书中统计出来的数字也确证戚的所言八九不离十:“南湾之战,擒斩敌二百八十一级,己方只伤四人,无一阵亡。花街之战,擒斩敌三百一十人,而己方阵亡只有三人。上峰岭之战,全歼倭寇两千余,获首级三百四十九,而己方阵亡也只有三人。横屿之战,全歼倭寇千余人,俘斩三百七十七,己方阵亡十三人。牛田之战,俘斩敌六百九十八人,己方无一阵亡。平海卫之战,斩倭二千四百五十一,己方阵亡十六。”相差这么大的比例,这位戚继光果真是位神奇将军。

站在公路边,完全看不到戚继光墓所在

其实戚继光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心愿,在年轻时写过一篇这样的诗作: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尊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看来戚继光打小就盼望着国家的安宁,而并不在意自己能当多大的官儿,所以他在频繁的战争中依然读书写作。《登州府志》卷十六《人物》一节中谈到了戚继光在军旅生涯中读书写作之事:“军中篝灯读书,每至夜分,戎事少闲,登山临海,缓带赋诗。”

其实,流传至今的几百首戚继光所作之诗,大多是他写于军旅途中,比如他写过一首《过文登营》: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不知他为何长眠于此

戚继光的那个时代,海防已经十分脆弱,军队中兵员缺额、军纪涣散、卫所失修,其到任后进行练兵整顿。他的很大本领就是能够改造武器装备,培训出了一支敢打硬仗的戚家军,而戚所写的这首诗,正表明他不负皇帝的期待、一定要振兴海防的决心。为此,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中,他所写的一首名为《马上作》的七绝最受人们所喜爱: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但现实与理想总是难以达到统一,戚继光能够建设军队并且培养出一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这跟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惜的是,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去世了。因为张居正的才干,使得他在朝中触动了一些权贵的利益,故而他去世不久就受到了这些人的清算。到了万历十一年,皇帝竟然下令追夺赠官和谥号,将其子开除公职;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十二年,张居正被抄家,其子自缢身亡。而戚继光也被那些人视为张居正的同党,朝中有人散布谣言,说戚继光曾夜里送信给张居正,说不定有谋反的意向。好在朝中有人替戚说了几句回缓的话,总算没有将其治罪,而把他调到广东去任总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戚继光的后代
戚继光在和倭寇的的战损比那么低真的是只靠鸳鸯阵么?
这两个人一直被我们认为是“英雄”,其实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污点
500年前练出一支现代军队,会打出什么离谱战绩?
毁三观的六位历史人物的另一面:一半是佛陀一半是魔鬼
戚继光谜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