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画记】曾鲸: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也(上)
曾鲸字波臣,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他的肖像技法不仅在其当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并且一直影响着后世的许多画家。后世将他所创的人物肖像画派称为波臣派,郑昶在《中国画学全史》中称:“明代传神画派,自国初以来,如沈希远、陈遇、陈远等,皆被征写御容,前已述之。此外如侯钺、庄心贤、陶成、唐宗祚、王直翁、陆宣、林旭诸人,亦名闻一时。其神乎其技者,当推曾鲸。”

郑昶在此讲到明代人物名家,列举出了多位肖像画家,认为其中成就最高者乃是曾鲸,夸赞曾鲸人物画的水准已经到了神乎其技的程度。对于曾鲸的绘画特色及影响,郑昶在该书中称:“鲸字波臣,莆田人。其传写法,重在墨骨,墨骨成后,再加傅彩,故其写照妙入化工,点睛添豪,俨然如生。盖明代传神一派,至波臣而特出一新机轴焉。其门流甚众。明清之际,如张琦、顾见龙、廖大受、沈韶、顾企、张远等,并称波臣派云。”

曾鲸《王时敏小像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陈衡恪在《中国绘画史》中也有相类似的评价:“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也。其法重墨骨,而后傅彩加晕染,其受西画之影响可知。其徒由明末及于清初甚多,万历年间有金穀生、王宏卿、顾云仍、廖君可、沈尔调、顾宗汉、张子游等。”

这些都说明了曾鲸在人物肖像画的技法上突破前人,有一定的独创性。故樊波在其专著《中国人物画史》中评价说:“在明清绘画史上,曾鲸乃是一位具有深远意义的人物。”为什么给出这样高的评价呢?樊波从两个方面予以了总结,其第一方面为:“宋元以来人物画中的‘写真’传统正是在明末曾鲸的手中重新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

曾鲸《董其昌像》


这段话乃是评价曾鲸在人物肖像方面的创造力,而对于曾鲸在绘画技巧方面的传承及创新,樊波又写道:“曾鲸的肖像画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方法,而且还创造了‘墨骨傅彩’这一新的造型手法,从而开启了清代肖像画的一代新风,从中已经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它预示着中国画的一个新的时期即将到来。”

对于曾鲸绘画技法的绝妙,明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有如下描绘:

曾鲸,字波臣,莆田人。流寓金陵。风神修整,仪观伟然。所至卜筑以处,回廊曲室,位置潇洒。盘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其傅色淹润,点晴生动,虽在楮素,盼睐颦笑,咄咄逼真,虽周昉之貌赵郎,不是过也。若轩冕之英,岩壑之俊,闺房之秀,方外之踪,一经传写,妍媸惟肖。然对面时,精心体会,人我都忘。每图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其独步艺林,倾动遐迩,非偶然也。年八十三终。

曾鲸《黄道周像》又名《黄石像尚书小像》


姜绍书用了多个形容词来描写曾鲸所绘人物之传神,称这种肖像画传神的原因乃是曾鲸苦心经营的结果,而曾鲸每画一幅人物肖像,都会有几十层的渲染,正是因为在技法上的精益求精,他才有了独步艺林之技。曾鲸的同乡谢肇淛在《五杂俎》中亦称:“吾闽莆田史氏,以传神名海内,其形神笑语逼真,令人奇骇,但不过俗子之笔耳……。近来曾生鲸者,亦莆人,而下笔稍不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挟技从游四方,累致千金。”

关于曾鲸所创波臣派的影响力,明徐沁在《明画录》中写道:“曾鲸,字波臣,闽晋江人。工写照,落笔得其神理。传鲸法者为金榖生、王宏卿、张玉珂、顾云仍、廖君可、沈尔调、顾宗汉、张子游辈,行笔俱佳,万历间名重一时。子沂,善山水,流落白门,后于牛首永兴寺为僧,释号懒云。”清代的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亦有如下列举:“波臣弟子甚众,其拔萃者,文侯而外,莆田郭巩,字无疆:山阴徐易,字象九;华亭沈韶,字尔调;汀州刘祥生,字瑞生;嘉兴张琦,字玉可:海盐张远,字子游;秀水沈纪,字聿修。皆不问妍媸老幼,靡不神肖,正如养氏之射,百发而不一失也。”


曾鲸《胡尔慥小像》绢本


以上这些均可说明波臣派在人物肖像画史上的巨大影响力。那么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独创性呢?周积寅在《曾鲸和波臣派》一文中先是介绍了曾鲸之前的传统人物画法:“传统的肖像画法,在唐宋时和一般的人物画没有两样,先用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在着时轻微晕染。流传到日本的张思恭所画的《不空三藏像》,其面部画法和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或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面部画法,都没有多大区别。等到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流行以后,元明作者又多用白描写像。”在谈到曾鲸的独创性时,此文引用了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的所言:“写真有两派,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傅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墨骨中矣,此闽中波臣之学也,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而曾氏善矣。”

张庚的所言表明了曾鲸既继承传统江南人物技法,同时又有独创性。而曾鲸的独创性所在,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有进一步的解读,沈宗骞在“用墨”一节中称:

传神家不识用墨之道,往往即以赭色布置部位,不知面部虽有高下邱壑,而其色实则一统,或有几处深色,亦无关于凹凸者,乃竟全以色添凑而成,必至薰俗板滞,纵得相似,殊乏意致,故必识用墨之道,乃可以得传神三昧。即如作少年人及芳年女照,其丘塞自有凹凸处,若以赭取则太黄,以脂取之则太赤,苟非以墨取之,何从凭藉?即如面色苍老,两颧及鼻尖眼眶,俱粗皱而有深黝之色者,皆当以淡墨擦过,复以色和墨笼之,层层而上,必如其色乃止。第不可使墨浮于色,致有黑气耳。其法当以淡墨渍过,然后再以淡墨笼之,务要墨随笔痕,色依墨态,成后观之,非色非墨,恰是面上神彩。欲寻墨之所在而不可得,不知皆墨之所成也。

曾鲸《曼殊像》绢本


正是因为沈宗骞的这段描述,后世学者将曾鲸肖像画法称为凹凸法。为此周积寅在文中夸赞曾鲸说:“从明末到清中叶这三百年中,中国肖像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名的肖像画家不可指数,而明末清初的肖像画大师曾鲸,就是这个时期独树一帜,富有创造性的人物。”

关于曾鲸的师承,各种文献未见记载,那么他的凹凸法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对于这一点,后世学者有三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曾鲸借鉴了西洋绘画技巧,另一种观点与前一种相反,第三种观点可视为折中派,认为曾鲸的绘画技法既继承了传统,也借鉴了西式技法。

从曾鲸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曾流寓于南京,而这个时期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利玛窦从欧洲带来的西洋之物基本上是中国人未曾见过的,尤其他带来的圣母像,画法之逼真,对于看惯中国画的人来说,有着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明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讲道:

(利玛窦)来南京,居正阳门西营中。……所画天主乃一小儿,一妇人抱之,曰天母。画以铜板为帧,而涂五彩于上,其貌如生。身与臂手,俨然隐起帧上,脸之凹凸处正视与生人不殊。人问画何以致此?答曰:“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人面躯正平无凹凸相。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凡人之面,正迎阳,则皆明而白,若侧立,则向明一边者白,其不向明一边者,眼耳鼻口凹处有暗相。吾国之写像者解此法用之,故能使画像与生人亡异也。

曾鲸《曾波臣先生像》

这段话讲到了西洋画呈现的凹凸像与中国画的本质区别。曾鲸是否见过利玛窦,历史资料未见记载,故他是否看到过利玛窦带来的圣母像,也难以找出确切文献。郑昶在《书画鉴赏十六讲》中认为曾鲸看过这些画像:“查波臣流寓金陵的时候,正是利玛窦东来的时候,他目睹到天主像、天主母像,所谓烘染数十层者,乃是参用西洋法。”陈衡恪也认为曾鲸的人物肖像凹凸画法是受西洋绘画的影响,舒士俊在《简明中国画辞典》中同样持这种观点:“善画肖像,受西方绘画影响,注重明暗,用墨色干擦湿晕,多达数十层,然后着色,与前人之法迥异。”

然而也有人认为,曾鲸的凹凸法乃是传承中国古法,与西洋绘画技巧没有关联性。杨帆在其硕士论文《文人肖像——曾鲸的写真艺术研究》中谈到中国绘画中最早的凹凸技法见于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凹凸花”,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言:“寺门遍画凹凸花,传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杨帆在论文中又引用了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的所言:“印度画与中国画俱以线条为主。其画人物,如手臂之属,轮廓线条干净明快,沿线施以深厚色彩,向内则逐渐柔和轻淡,遂呈圆形。是即所谓凹凸法也。”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中国画画啥啥不像?看明末曾鲸的人物画
绘画术语
普及 | 传统中国艺术可以做到多写实?
西洋技法真的影响江南艺术圈了吗
明代公务员“证件照”《明人十二肖像册》
中国古代近代国画发展史(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