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在这次研讨会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意义作了最早的界定。1974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又一次成为重要的研讨议题。之后,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与见解,许多家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浪潮。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对其基本的模式和程序也在探讨之中。总结学校操作层面上的经验,校本课程开发应遵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二.进行前期论证 
任何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之前都要经过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要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要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三.要培训师资 
   对教师的培训要立足于校本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在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目前,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分科设系;师范毕业生接受的只是单一学科的教育,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形成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不宽的现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串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这就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搞好这方面的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2061年实行的“3+x”高考方案中实行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高考模式,学校应该抓住契机,要求教师跨学科地研究有关知识。理、化、生和政、史、地两个综合学科内的教师,一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通过听课来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中有哪些知识点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二要采取定期集体备课的办法,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有关问题。通过岗位上的不断学习,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寻找到了不同学科之间开设课程的结合点,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第二,学校要对教师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把它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内考核办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分期考核,考核的结果要与 
表彰奖励挂钩,与教师的评优、评模、晋职联系起来,使广大教师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四.确定题目,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实践告诉我们,成人想的问题或是成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把握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如: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中学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领导、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认为学校开设自行车维修、就业指导等肯定符合学生的需要,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两门课被学生毫不客气地删掉,学生首选的也不是人们想像的计算机或外语之类的热门课程。他们的需求第一是学会交往,第二是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第三是学会学习。由此可见,课程的确立必须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课题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理想。课程开发者要对社区的公共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发的课程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按集资料。资料按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 

资料的收集和应用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三是信息资料具有广泛性,积累的资料不仅要有国内的,还要有国外的,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中世界范围的发展走向。 
五.撰写《课程纲要》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韧审。《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  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六.综合分析,分成类别 
校本课程开发者申报的课题经开发委员会审定后,学校要对这些课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逐步形成稳定的课程类别,其中大的类别相对稳定,每类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 
根据部分重点中学的多年实践,校本课程大致分为五大类: 
    科学素养类;如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学习策略、计算机应用、创造技术、医学初步、现代农业科技、广告制作、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新能源等。     
    人文素养类:如美学初步、逻辑学基础、法制教育、西方政治体制评价、科技发展史、中国文化选讲、文学欣赏、新闻采访气写作、演讲与辩论、地方文化等。 
     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男排、女排、男足、女足、男篮、女篮、乒乓球、武术、围棋、旱冰等。 
     生活职业技能类:如铜管乐、民乐、声乐、摄影、书法、实用美术、国画、制图、舞蹈、烹任、插花艺术、科学栽培等。 
    学科拓展延伸类:如语文课中的宋词赏折,外语中的英语会话、英语阅读、科技英语,化学学科中的生活与化学等。 
七.教师开题,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 
让广大学生采选择。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凡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每人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教师开题后,学校要把所有开课的教师的课程挂牌,学生摘牌,如果学生选择的人数不足10人,这门课程自然取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打造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为你支招--
田楼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如何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课题中期报告专家评议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