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辅导
    中国文明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辅导 2010年08月04日

  《论语》十则 学习辅导

  一、“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恬静,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当心谨严,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剖析:本章孔子解答了怎么做个好学君子这一问题。吃饭时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仅仅为了吃饭。君子求学应当有较高的精神追求。正人能够不求食饱、食好,寓居环境不寻求舒服,栖身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附性,会对个人涵养道德不辅助反而使本人变得很怠惰。做事、对工作要勤奋、迅速、当真,而且要警惕谈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孔子以为好学,首先学业要精于是得勤恳,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说的那样。这句话堪称与咱们古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的教育轨制当初给大家的教导就是读好书能力有好职业,一直拿学位才干有好的生涯、“娶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事实的,能拿在手里的。这可并不是孔夫子呆板,而是揭示了一个主要的情理,我们的一生,终是精神生命的终生,物资追乞降感官享受终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终极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抵触缓和而矛盾的毕生,精力的升华却会浮现心理的安全与人生的顺遂。并不是把两方面抵触起来,而是把重心放均衡,人生就有无穷的拮据,而物质的追求,切实会让性命老是紧张懊恼。

  二、“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识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知识上的问题都能明白清楚,立身处事有动摇的准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运气。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可以分辩长短,听到刺耳话可能懂得别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辨别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动都到达了自在王国的地步,行随心至,从不超出仁的标准。”

  分析:本章表现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和进步修养的一个进程。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型,勤奋不倦的学习是贯串孔子一生的主题。恰是通过耐劳的学习,孔子才控制了广博的常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聚,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遇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领会。

  三、“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独特享受(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埋怨,不远)。”颜渊说:“(我)想的不是炫耀自己的利益[轻声](伐:夸奖),不夸张自己的功绩(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乐意听听你白叟家的抱负。”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友人),使他们信赖我;年青人,使他们归依我(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辨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适。怀:归依

  分析:这章重要记载了弟子们对孔子的理解,言孔子之志。子贡感叹:孔子一生良多谈到人道、天命这些关于人生宇宙的话题。这和孔子的思惟有关,孔子更多关注的是在年龄末世的民生现实问题。从孔子的志向可以看出来:他愿望老者能够幸福地安度暮年;朋友之间能够彼此信任,其乐融融;年少的一代能够在长辈们的关心爱惜下健康成长。师徒三人的对话,反应出三种不同的境界;孔子勇而好义,故修养只是达到求仁的境界;颜回好学,故能够达到智者的境界;孔子则是达到了安仁的境界。人的思维境界不同,志向也不同。虽然社会鼎力倡导人要建立弘远幻想,但是思想修养教育跟不上,理想就只能是空泛的大口语,没有实际意思,相反还会让人发生恶感。

  人没有境界,就像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孤舟,就是失去翅膀的飞鸟。境界有大小。子路的志向是英雄们的意气相投;颜回的志向是善者的博大襟怀胸襟;孔子的志向更加平实诚挚:愿天下人都安然幸福。三人的境界由低到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贤人和君子的差别。今天我们追求胜利,没有切实远大的志向是不行的。走一步看一步,那是混日子人的懒散主意,真正想有成绩的人,必需早立志,立长志。好的志向就是你心中的那盏明灯,在你艰苦的时候,它能给你些许暖和,几许勇气,激励你永不废弃。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四、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分析:本章阐述学习的立场。孔子提出的增强自我涵养,重点在于不断学习,然而对于本身素养的学习又有层次的不同。孔子看待学习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晓得学习。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占的比重大。由于不学习无以破身,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出人头地的需要,为了自我前途的需要------总之不得不学。第二种是喜好学习,此类人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致,善于察看,善于思考,擅长摸索。第三种人是以学习为乐者。这种人仅仅是出于爱好而学,更重要的是视学习为生命的一局部,学则乐,不学则忧。同样,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青少年、丁壮、老年,与这三个年纪阶段相同一,大多数人阅历着知之、好之、乐之三个学习档次。在青少年时期,无论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仍是自身的需要。多数人是为“迫”而学,故知之,是一种他觉阶段;在壮年时代,因为而立跟不惑之年的丰盛经历以及工作上的须要,加之心理上的成熟,多数人可以说处于好学阶段,曰好之;到了老年,多数人的境况处于稳固状态,儿女成人,老人健康,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总感到空荡荡的不空虚,知天命的内部念头促使老人开端学习,且处于一种乐学的状况,曰乐之。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寂。聪明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分析:本章阐述有效学习的方法。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呢?孔子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就学习某种东西而言,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以它为乐才能参悟上乘。传授和交换学问的对象也要有所抉择,中等智商以上的人才可以跟他议论精深的学问,中等智商以下的人是不能跟他念叨的。孔子把自己观赏的上层士大夫分为智者和仁者。智者的聪慧就像流水一样,不滞于行,川流不息。仁者的刚毅犹如那巍峨的深谷一样,挺立矗立。智者脑筋活泼喜欢活动,仁者心情冷静喜欢宁静。智者看透世相,笑口常开,仁者与世无争健康长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从事自己爱好的事才能充足施展自己的才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佳的才能区,要害是你能不能准确意识自己。星期是个蠢才的诗人,然而却缺少最基础的从政才能,终日想着做卿相平天下的梦,成果只能到处碰壁。在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里,恰当的取舍就显得很重要。只有先成为专才,才有成为全才的盼望。

  五、述而篇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旁边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分析:本章阐述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并不像后代道学家那样偏激,他还是确定财产的意义的:如果用正当的手段失掉财富,即便是做下等差役,也是违心的。但对于那些非正当手段取得的财富,孔子是很不屑的: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与我无关。富贵的确不是人人可得的,孔子在自己的追求中得到了极大的满意和快乐。虽然吃得很差,住得很简陋,但是孔子得意其乐。

  在利与义的取舍之间,最能表示出一个人的品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并不反对去挣钱发财,但是手腕要合法。在今天,金钱不是万能的,然而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许多人生活的目标仿佛就是为了赚钱,试想在赚钱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余的生活呢?在宋代的朱熹看来,追求富贵是最低层次的生活。实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趣,活着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损害了自己的真性格。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君子常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爽朗而宽阔,小人总是发愁而哀伤。”

  分析:本章阐述孔子对待人生的态度。孔子认为君子的性格是豁达直爽的,襟怀是无限广阔的;小人的性情是悲悲戚戚的,胸中局促过于忧愁。端正对生活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做人确是我们所盼望的。人生苦短不满百,快乐是一生,悲忧也是一生,你乐意取舍哪一个?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安安悄悄快快乐乐地渡过一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六、“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实行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实施仁,全凭自己,岂非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履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景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分歧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固然敏感,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分析:本章论述了实现“仁”的办法。孔子告知颜渊实现“仁”的方式,即要抑制自己,是语言举动合乎礼的请求,详细的做法就是“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人为财逝世,鸟为食亡,人未免会有私欲。但若任由一己私欲膨胀,社会将不堪假想。在很长一段时光,“克己复礼”被批评为按部就班。忍辱负重,疏忽个人主体性。“克己复礼”等于以“孝悌”的秩序内涵为出发点不断深入对秩序的认识和完美,并在此基本上践行礼的要求。克己复礼作为仁的状态,应该是特定的思想感情状态和行为状态的协调统一,遵照礼的规范,只有以适当的思想情绪状态作为原能源,才能称为“克己复礼”,即仁的状态。

  当今社会,假如人们能真正做到战胜一己私欲,以合乎社会礼法规范,那么,那些贪污行贿、侵吞国度财产以中饱私囊的腐朽案件等黑暗现象就会少得多。

  七、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不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需要警戒防备: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便要小心,莫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便要警惕好斗之心;年迈时,血气衰竭,便要警惕贪得无厌。”

  分析:本章叙述的是孔子告诫人们人生不同阶段都应该慎戒。年轻时要警惕贪恋女色;壮年时要警惕争强好斗;年老时要警惕贪得无厌,孔子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他告诫人们这三个阶段都要有戒备的事件。比之青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最难。这个世界上不乏弥留之际盯着金子不放的人,在功成名就之时退隐不士,泛舟湖上的人有多少呢?

  福祸相依,其实人生就是这样。金钱、名利、位置-----很多货色并非人生而有之,但一旦得到了,有些人就很可能无尽头地追求。而一旦失去,又会痛心不已。正如古人云:“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满足,失其所以有。”所以摆正心态,不要冀望太高,以一颗平凡心去面对得失,人生兴许会更加轻松快活一些。

  八、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现在谈《论语》有人会认为有点“酸”或者说有点过期了。其实不然,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依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只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浸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旧是占主导地位的。近多少年来,跟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讨的对象,今年就有很多国家创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步崛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懂得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鼎力宣传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化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消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述作为教育的主要部门,但至少要了解,信任通过了解,我们必定有所播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论语》就是一本养生奇书
《中庸》导读(三)
《论语》中的养生之道(二)
道德经格言警句100句
2013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部分总复习
国学经典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