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议站桩、发力、技法

站桩有很多种,对健身、修心最善者莫过于孙式无极式,该式简便易行,人人可为。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如果仅仅为健身,完全可以不选择练习拳术,有很多种锻炼形式比研习拳术简单,且效果同样显著。练拳就是以打人为第一目的。所以,当无极式站到中轴呈现后,三体式就是下一步站桩的首选桩式。因为三体式是打人的基础桩式。

站三体式是很有学问的,有正、侧,有双重、单重、临界等。其间还有一些过渡形式。如果想在以后的技击上得到三体式的功用,建议至少要站单重三体式,是否进一步向临界过渡,则取决于每个人对提升自身技击能力诉求的程度。

即使是站单重三体式,也不等于就是进入道艺技击的轨道。我本人对此有体会,站到一定程度,没有高明的师傅来指导,是不敢往下练的,这时身体内的景况是很激烈的,尤其头部有要炸开的意思。所以,我本人没有练精化气的功夫。然而只有通过孙氏三体式进入到炼精化气的境界,才算是进入到道艺技击的轨道上。

炼精化气有身体内外变化的实证和徵象的,有明确的标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身体无大腹便便之态,周身即能轻软柔和有如婴儿,又六阳纯全瞬间坚硬如金刚。孙氏拳传到我这一辈,能有这等造诣者也不过十余人而已。当代健在者中未见有此造诣者。当代人中有的喜欢自吹,自吹已炼精化气,但观其精神气质、生理徵象,实际上差之远矣。

因此,作为当代人站三体式,即使站单重三体式一般也是在俗劲中用功夫。但如何用功夫也有讲究,就是如何站到好处。

什么叫站到好处?

站单重三体式,如果后腿一酸痛或一颤抖,就停下来换腿,不是不行,但这样练出功夫甚慢,很难体会到换劲的效果。但如果快站不住了,还咬着牙硬站,则会伤到自己的脏器。

那么每次站三体式,如何才能功夫下到位,但没有过,不会伤到自己的脏器呢?

这不仅是个掌握火候的问题还有心法在里面,当后腿酸痛或发生颤抖时,这时一定要极力用意放松自己胸腹部位肌肉,胸大肌不能隆起,腹肌不要用力,同时极力将呼吸调匀和缓,徐徐入腹,面部表情亦要放松,不得有瞪眼咬牙用力之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实在坚持不住,才可换式,换另一条腿站。换腿时,最好直接继续站,中间不要停下来散步。如此才易出效果。

所以,站单重三体式,是自己心甘情愿、从从容容地给自己上刑。是谓练习单重三体式之心法。

没有上刑的感受,练不出东西。精神上不能心甘情愿、从从容容地接受这个大刑,胸腹肌肉一叫劲,极易伤气,尤伤肾、脾。以上仅供同好参考。

上面是讲站桩,尤其是站单重三体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练习整劲爆发(炸力),道理十分简明,关键是掌握好基本要领:

第一身体中轴要稳固,不能晃动。

第二周身全体充分放松,尤以松肩为要。

第三足蹬、转胯或纵胯、送肘、开肩、塌腰(命门后撑)、对应点互逆与吐气(无声)协同一体,同时完成。

第四三尖相照,不惟鼻尖、手尖、脚尖相照,而是攻击点、重心与作用于地面反力点在一个垂直平面内成一线,即三尖相照。

第五运动形态整顺合一(鞭架一体)。

将以上这五个要点协同在一个动作里,就能完成初级的整劲爆发。因此,每个式子要多练,多练不是为了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把以上这五个要点合成在一个动作里,这需要通过式子反复练习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改进才能逐步做到。

作为俗劲层面的整劲爆发没有什么秘密,其整劲爆发的质量取决于两者,一是相关肌群的发育程度,二是上述五个要点协同的程度。这两者又是相关的,通过多练,于是相辅相成。

关于技击技法的研习,以我个人的体会也有五点:一要熟,二要多,三要扔,四要化,五要忘。

初步研习技击技法,首先要了解每个技法运用的基本背景,这个技法在什么条件下才好用,把应用的条件搞清楚,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个搞不清楚,练习任何技法都没有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搞清楚某一技法运用的基本条件呢?

第一需要由老师喂手、讲解和引领。第二需要自己多实践、多琢磨。

把某一技法的运用条件基本搞清楚了,就要多练,练到纯熟,化为本能,这时才有可能在实战中派上用场。

所以,开始研习技击技法不在多,而在精。先有选择的把三、五手练精,相互之间能够相互匹配。这是研习技法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要多借鉴,多看多学,把有用的技法都拿来研究,择其善者,与自己原来的技法相互贯通。

再下来,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就要扔一些东西,有的以前扔的后来又要捡回来,以前当宝贝留下的,现在可能就要扔掉。这个过程总是反反复复。一些扔掉的技法不一定不好,而是不适合自己。

到了博采众长这一步,关键就是如何把别家或别人的技法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化为本能。

最后到了具体运用时,就要把一切技法都忘掉,因敌制敌。

所以研修拳术是门艺术,没有底,惟有多学、多练、多实践、多琢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传统武术的魅力也就在这里。

技击是门以实践为第一性的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尤其是实践与创新更为重要。传统武术界一些人总喜欢争武艺的源头,其实古老原传的武艺在技击上并不意味着高明,况且原传本身就是伪命题。这种争论对于评价一门技击艺术的高低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往往引起各类矛盾,乃至不断地造假。多年来一些人对此一直持之以恒、乐此不疲。一些人的技击实践水平不高,认识的境界更低。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囤固在原传、秘传的阴影下,生编硬造、胡言乱语。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秘技绝学的“宋氏”形意拳
形意功夫快速上身法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李森 张翔‖揭开中国内家拳精华--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神秘面纱
邵义会《太极拳散打的实作路径》
传统太极拳的文练与武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