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三)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三)

 

食道炎

北沙参12  制半夏9 黄芩9 八月札9 生白芍12 甘草3

加减法

1.咽燥加川石斛9 麦冬9               2.出血加生地12 生地榆12

方义

基本方用北沙参、黄芩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半夏降逆化痰;白芍、甘草缓急解痉;八月札理气开郁。

贲门失驰缓症(贲门痉挛)

北沙参12 广郁金10 砂仁粉2.1克(吞) 生白芍10 旋复花9(包) 代赭石12 (先煎) 甘草3

加减法

1.呕恶多痰加制半夏9 陈皮6         2.胸痛明显加制香附12 路路通9

3.大便干结加炒枳实9制大黄9       4.津少舌红国生地12 麦冬10

5.咯血加生侧柏叶12  生地榆9       6.呃逆加刀豆子12 杮蒂9

方义

基本方用北沙参润燥,郁金、砂仁行气开郁,旋复花、代赭石消痰下气、平肝降逆,白芍、甘草缓急解痉。

食道憩室

生地12 当归9 桃仁9 丹参12 郁金10 红花9 石见穿15

加减法

1.胸痛:加八月札9。      2.便血:加生地榆12。

3.呕吐:加制半夏9  陈皮6,津少时用竹茹9、代赭石18。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养阴凉血;丹参、郁金凉血去瘀,行气解郁;当归、桃仁、红花、石见穿

活血,润燥止痛。

食道癌

石见穿30 急性子12 干蟾皮9 桃仁10 丹参18 橘皮9 橘叶9 硵砂丸2粒(含化咽下) 

加减法 

1.胸痛:加郁金10、炒五灵脂9。    2呕吐:加姜半夏9、代赭石12。 

3.呕血:加三七粉3(分吞),或云南白药2(分吞)

4.呃感:加公丁香4..5、柿蒂9

方义

基本方用石见穿、急性子、感蟾皮、硵砂丸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丹参、桃仁凉血去瘀;橘叶、橘皮疏肝理气。

 

胃神经痛

柴胡6 川楝子9 炒玄胡9 制香附12 佛手片9 生白芍9 甘草2.1

加减法:

1.受寒加紫苏9 生姜3               2.内寒加木香6 吴茱萸2.1

3.郁火加丹皮9 炒山栀9             4.胸闷加炒枳壳9 砂仁2.1克(吞服)

5.呕吐去柴胡加制半夏9 炒黄连1.5    6.嗳酸加煅瓦楞12

7.便秘加瓜蒌仁9 枳实9 属阴虚肠燥者,加麻仁丸9克(吞服)

8.食滞加炒麦芽9 焦山楂9           9.胃阴虚加沙参9 麦冬9

10.久痛入络加路路通9 或炒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甚者用失笑散9(包煎)

11.脾胃虚加炒党参9 炒白术9。

方义

基本方用柴胡、白芍、甘草疏肝理气,和营解郁;川楝子、炒玄胡、制香附疏肝理气,开胃和中,醒脾消胀,泄热止痛。

急性单纯性糜烂性胃炎

苏梗9 藿香梗9 制半夏9 陈皮9 厚朴6 炒竹茹6 黄芩9 生姜4.5

加减法:

1.发热加葛根6                               2.湿盛加苍术9

3.腹泻加煨葛根6 或灶心土30(煎汤代水)        4. 食欲减退加焦山楂9 焦神曲9

5.呕吐不止加玉枢丹1.5克,吞服               6.腹痛明显加木香9

7.内热炽盛加炒黄连3

方义

基本方用苏梗、藿香梗、生姜散寒化湿,行气宽中;制半夏、陈皮、厚朴理气健脾,和中降逆,佐以竹茹、黄芩以清热和胃。

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红藤18 败酱草15 大蓟15 白芍12 炒黄连3 白芨片10 甘草3

加减法

1.        吐血多加参三七粉3克(分二次吞服),或云南白药1瓶(分三次吞服)。

2.        黑粪多加地榆炭12 或灶心土30(煎汤代水)。必要时,亦可有云南白药。

3.        胃痛明显加制乳香4.5 没药4.5。

4.        软弱头昏加党参12 炒白术10。

方义

基本方用红藤、败酱草、大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行瘀;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黄连清胃火,解热毒;白芍、甘草柔肝滋阴,缓急定痛。

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丹参12 蒲公英15 白芍12 川楝子9 炒玄胡12 生山楂12

加减法

1.纳差加炒谷芽10 炒麦芽10               2.嗳气加郁金10 旋复花12(包煎)

3.脘胀加炒枳壳、砂仁粉2.1克(吞)          4.腹泻加焦六曲12

5.舌破加炒黄连3                         6.便血加地榆炭12

7.阴虚明显加北沙参12 麦冬10            8.久痛不止加失笑散9(包煎)

9.脾气虚弱加党参12 山药12             10.癌变趋向,加铁树叶15 半枝莲15

方义

基本方用丹参活血行瘀;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痞散结;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和胃定痛;川楝子、炒玄胡辛苦泄热,疏肝理气,以增强止痛之力;生山楂增加胃酸以消食。

肥厚性胃炎

桂枝6 白术12 茯苓15 炙黄芪12 制半夏9 海螵蛸12 陈皮9

加减法

1.疼痛明显加肉桂末3(吞服)                 2.食后腹胀加木香9 砂仁粉2.1克(吞服)

3.隐痛持久加煅九香虫4.5克 炒刺猬皮9      4.时有便血加地榆炭12、炮姜炭2.1

5.湿重苔腻加苍术9

方义

基本方用桂枝、黄芪、白术、茯苓健脾养胃,通阳化气,和中燥湿,制半夏、陈皮消痞理气;海螵蛸收敛制酸。

消化性溃疡

以疼痛为主:苏梗9 广郁金10 制香附12 路路通9 煅瓦楞12 大白芍12 佛手片9

加减法

1.胁胀加柴胡6                         2.食滞加炒谷芽10 炒麦芽10

3.腹胀加广木香9                       4.内寒加高良姜9

5.        内热加炒山栀9                       

以疼痛食入随吐为主症:丹参15  赤芍12  炒枳壳9  制半夏9  姜竹茹9  陈皮9  砂仁壳4.5(后入)

加减法

1.津伤去陈皮,加北沙参12 麦冬10      2.呕吐较频加旋复花9克(包煎) 代赭石12

1.        疼痛较甚:加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或失笑散9(包煎)

2.        大便秘结:枳壳改用枳实,加制大黄9     

以大便秘结隐血为主症:炒白术12 龙骨12 生地榆12  炮姜3 艾叶4.5  白芨片10 炙甘草3

加减法

1.隐血量多加三七粉3克(吞服)       2.头晕汗多加炙黄芪12 当归9

方义

以疼痛为主症,基本方用苏梗、广郁金、制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宽中解郁,路路通活血通络,白芍柔肝缓急,煅瓦楞制酸止痛。疼痛食入随吐者基本方用丹参、赤芍活血祛瘀,枳壳、砂仁醒脾开胃、消胀开痞,半夏、陈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和脾。大便隐血者,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健脾、补中益气,生地榆、白芨、龙骨与炮姜、艾叶并用,功能温经收涩、凉血止血。   

三叉神经痛

羌活10 细辛3 川芎9 天麻10 白芷9 僵蚕10 制川乌6 制草乌6 

加减法

1.疼痛较剧加全蝎末1.5克(分二次吞服)。  2.面肌抽搐加地龙干10克。

3.久痛入络加红花9 赤芍12克。     4.肝火上炎:去羌活、细辛、白芷,加龙胆草9克 生地15 炒山栀9克。

方义

基本方用羌活配合细辛、白芷驱风散寒;川芎活血行气,血行风灭则疼痛可止;天麻、僵蚕具有良好的熄风解痉作用;制川草乌羌活等散寒止痛,配以甘草解辛温之毒。

偏头痛

丹参15 川芎9 白芷9 地龙干12 天麻10 蜈蚣9 全蝎9(两味研细末,分三次一日吞服)。

加减法

1.寒盛加细辛3 羌活9         2.化火加菊花10克 生石膏30(打)

3.挟痰加陈胆星9 陈皮9        4.瘀滞加红花9 桃仁10

5.血虚加当归10 生白芍12。

方义

基本方用白芷祛风、散寒、止痛;丹参、川芎活血、行气、祛瘀;天麻、地龙干、蜈蚣、全蝎搜风、通络、解痉,以加强止痛之力。

神经性头痛

生石决30(先煎) 钩藤15(后入) 生地15 生白芍12 菊花10 白蒺藜12

加减法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9 生甘草3。     2.痰浊上扰加制半夏10 明天麻10。

3.阴虚火旺加知母12 黄柏10。      4.久痛入络加丹参15 桃仁10。

5.夜寐不安加熟枣仁10 淮小麦30     6.烦躁不安加百合12 麦冬10

遗精

基本方

生地15 天冬10 麦冬10 知母12 黄柏10 龟版12(先煎) 金樱子12 芡实12 甘草3

加减法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4.5      2.心火偏盛加莲子心

3.        遗精频繁加金锁固精丸9克(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天冬、知母、龟板滋肾养阴以平肝火;黄柏清相火;麦冬清心火;金樱子、芡实即水陆二仙丹,功能益肾固精。

滑精

基本方

熟地12 莬丝子12 杞子12 山萸肉12 制首乌12 芡实12 白莲须6 煅龙骨30 煅牡蛎30

加减法

1.        阴虚明显加知母12、熟女贞12 或龟版12(先煎)

2.        阳虚并见(阴虚及阳)去首乌,加熟附片6克,鹿角霜10(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首乌、杞子滋阴,补益肝肾;莬丝子、山萸肉益精固肾;芡实、白莲须、煅龙牡固肾涩精。

脱发

熟地15 制首乌12 生侧柏叶15 当归10 莬丝子 白芷6 桑椹子12 芝麻梗30

加减法

1.头痒加苦参9 羌活9      2.干燥屑多:芝麻梗改用黑芝麻18。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首乌、芝麻梗滋阴养血;当归、侧柏叶行血活血;莬丝子、桑椹子补益肝肾;白芷祛风,又能引药力上行。

胃神经官能症

淮小麦30 炒白芍9 广木香9 炒川连3 炙甘草3 枳术丸9(吞服)

加减法

1.脘痛加炒玄胡9       2.脘闷加全瓜蒌12

3.嗳气加广郁金9       4.腹胀加大腹皮9

5.腹泻加补骨脂9       6.便秘加火麻仁12

方义

基本方木香、川连清化湿热;枳术丸健脾清痞,升养胃气;白芍、甘草敛肝止痛;淮小麦养心宁神。

肠神经官能症

基本方

白术12 制香附12 淮小麦30 广郁金10 生白芍10 五味子4.5 炙甘草3

加减法

1.腹痛加广木香9 吴茱萸2.1    2.不寐加熟枣仁9(或用3克研粉,卧前吞服)。

3.嗳气频繁加旋复花9(包煎) 代赭石12(先煎)  4.腹泻日久加补骨脂12 煨益智9

4.        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2 郁李仁9

方义

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补脾胃,益中气;淮小麦、五味子养心宁神;白芍、广郁金、制香附行气解郁,柔肝敛阴。

胃下垂

炙黄芪12  党参12  炒白术12  柴胡4.5  炙升麻9  芡实12  陈皮9

加减法

1.血虚加当归9 大白芍9             2.虚寒加熟附片6 肉桂3克(后入)

3.嗳酸加煅瓦楞12                   4.疼痛加炒玄胡12

5.腹泻加补骨脂12                   6.食后腹胀加广木香9

7.嗳气频繁加旋复花12(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炙黄芪、党参益气;柴胡、炙升麻升提阳气;白术、陈皮、芡实健脾固涩,理气和中。

麻痹性肠梗阻            

当归10 台乌药12 青皮9 陈皮9 厚朴6 生米仁18 桃仁12 制川军9

加减法:

1.手术后粘连加木香9 炮山甲12          2.腹膜有炎症加黄连3 败酱草30

3.腹膜出血加仙鹤草30 三七粉克(吞服)   

痉挛性肠梗阻

苏梗9 大白芍18 砂仁4.5(后入) 木香10 甘松6 生川军9(后入) 甘草3

加减法

1.肠道有炎症加银花12 黄连3        2.神经功能紊乱加淮小麦30 广郁金10

血管性肠梗阻

当归9 丹参12 桃仁10 小茴香6 川芎6 赤芍12 失笑散12(包煎)

加减法

1.疼痛明显加炒玄胡12 制香附10     2.有块触及加三棱12 莪术15

3.内寒加干姜3 肉桂3(后入)          4.内热加炒山栀9 黄芩9

蛔虫性肠梗阻

川椒4.5  胡黄连3  苦楝根皮9  厚朴9 枳实9  乌梅4.5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入)

加减法

1.腹胀加大腹皮9 炒莱菔子12         2.腹痛较甚加木香9 炒玄胡12

方义

麻痹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桃仁和血祛瘀;台乌药、厚朴、青皮、陈皮行气散满,疏肝止痛;生米仁渗湿;制川军导滞。痉挛性肠梗阻基本方用苏梗、砂仁、木香、甘松行气宽中,开郁止痛;白芍、甘草和里缓急;生川军荡涤积滞。血管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小茴香活血行气,理气止痛;桃仁、丹参、赤芍、失笑散凉血活血,散瘀止痛,兼有润肠作用。蛔虫性肠梗阻用胡黄连、川椒、乌梅安蛔伏蛔;苦楝根皮驱蛔杀蛔;厚朴、枳实、制川军、玄明粉行气宽中,攻下虫卵积滞。

急性阑尾炎

红藤30  蒲公英30  厚朴9  败酱草30  生川军9(后下)  桃仁9  冬瓜子15

加减法

1.高热加柴胡6                 2.恶心呕吐加藿香9 陈皮9,如呕吐频繁可用玉枢丹2.1克(吞服)                      3.腹痛较甚加木香9 炒玄胡12

4.大便溏薄生川军改用制川军9

方义

急性期方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桃仁活血散瘀,协生川军以润肠

;厚朴燥湿散满,行气止痛;冬瓜子、生川军清利湿热,泻下除积,亦有解毒作用。

慢性阑尾炎

当归9 红藤30 银花15 赤芍15 川厚朴9 生米仁18 火麻仁12

加减法

1.腹时隐痛加木香9                          2.食欲减退加焦麦芽12 炒莱菔子10

3.大便秘结去火麻仁加制大黄9

方义

慢性期基本方用红藤、银花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和血活血,散瘀止痛;厚朴燥湿除满,行气降逆;生米仁渗湿,火麻仁润肠。

急性胆囊炎

柴胡9  黄芩9  郁金9  木香9  大青叶30  生川军9(后下)

加减法

1.疼痛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2.呕吐加制半夏9 姜竹茹6

3.纳差加炙鸡内金9 炒麦芽12             4.黄疸加茵陈15 炒山栀9

5.大便不调:秘结加玄明粉12(冲调服)便溏生川军减量或不用。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黄芩、生川军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木香行气消肿。

慢性胆囊炎

金钱草30 柴胡9 虎杖12 黄芩9 郁金9 制香附12 炒枳壳9

加减法

1.化火加龙胆草6 制大黄6-9克             2.脾虚加炒党参12 白术9

3.疼痛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4.恶心加制半夏9 陈皮6

方义

基本方用黄芩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金钱草、虎杖清热利胆;制香附、枳壳理气开郁。

胆石症

金钱草30 柴胡9 鸡内金9 郁金3 枳壳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        疼痛较甚:由于气滞者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伴有感染时加板蓝根12 银花12 连翘9 ,痛有定处、迁延不止者加桃仁9、失笑散12(包煎)。

2.        湿热偏盛加炒山栀9 黄芩9 茵陈15           3.化火加黄连3 紫地丁18

3.        石大不出:试加威灵仙12、牛角粉30(温开水调匀,分2-3次吞服)。

胆道蛔虫症

川椒4.5 槟榔12 乌梅6 细辛2.4 木香6 生川军9(后下) 苦楝根皮12

加减法

1.腹痛加炒玄胡12                                   2.内热盛加胡黄连4.5

方义

基本方用乌梅、苦楝皮、细辛、槟榔驱蛔;生川军下蛔;佐川椒、木香以行气止痛。

急性胰腺炎

柴胡9 蒲公英15 木香9 白芍15 黄芩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发热加银花12 连翘9                    2.呕吐加姜竹茹9 代赭石12

3.腹胀加厚朴6 清风藤12                  4.黄疸加茵陈15 炒山栀9

4.        腹痛明显加炒玄胡12

方义

基本方用蒲公英、黄芩清热利湿;木香、白芍理气缓急;柴胡疏肝解郁;大黄、玄明粉通里攻下。

慢性胰腺炎

炒白术12 茯苓12 厚朴4.5 制半夏9 郁金9 陈皮6

加减法

1.纳差加焦山楂9 炒麦芽12                  2.脘胁胀闷加炒枳壳9

3.隐痛加制香附12                           4.湿重:白术改用苍术6-9克,加干藿香9  干佩兰9                                   5.瘀滞加桃仁9、五灵脂9(包煎)

6脓肿加皂角刺9 炮山甲12

方义

基本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厚朴、半夏、郁金、陈皮理气降浊。

蛔虫性胰腺炎

柴胡9 胡黄连4.5 木香9 槟榔12 使君子肉9 苦楝根皮12

加减法

1.呕吐加姜半夏9 陈皮6                       2.疼痛加吴茱萸2.1、郁金9

3.便秘加生川军9克(后下)

方义

基本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连、苦楝皮、使君子、木香、槟榔驱蛔。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麻黄6-9 杏仁10  桃仁10  地龙干12 党参12  苏木12 鱼腥草30

加减法

1.胸痛加瓜蒌12 薤白头6                   2.心悸加柏子仁10 远志6

3.咳喘加炙苏子9 制半夏9                  4.咯血加生侧柏叶15 旋复花12(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麻黄、鱼腥草、杏仁、地龙干以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桃仁、苏木理血活血;党参益气补中,庶免克伐而损元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党参12 白术12  制半夏10 桂枝6-9 茯苓12 丹参12 橘红12

加减法

1.气喘加细辛2.4 五味子3                  2.浮肿加济生肾气丸9(吞服)

3.肾虚加大熟地12 补骨脂12               4.阳虚加熟附片6-9(先煎)、肉桂3(后入)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桂枝、茯苓通阳利水;半夏、橘红化痰顺气;辅丹参以活血袪瘀,养血安神。

冠心病

丹参15 枸杞子12 制 首乌12 川芎6 红花10 生山楂12

加减法

1.        胸闷加郁金10 沉香末2.1(吞服) 舌苔白腻者用瓜蒌12  薤白头6

2.        气阴虚加党参12 麦冬10                    3.肾阴虚加生地12 熟地12  熟女贞12

4.肾阳虚加熟附片6-9(先煎)                     5.脉结代加磁石18-30(先煎) 炙甘草6;脉迟缓者用桂枝9 炙甘草6                     6.血压高加葛根6 珍珠母30 钩藤15(后入)                                          7.胆固醇高加泽泻12 虎杖15  

方义

基本方用制首乌、杞子以补肝肾,益精血,缓解冠脉硬化的形成;丹参、川芎、红花、生山楂活血祛瘀,行气通脉。

心绞痛

丹参15 郁金12 川芎6 赤芍15 红花10 炒玄胡12 失笑散15(包煎)

加减法

1.寒症加桂枝9                               2.热症加麦冬12

3.气虚加党参12                              4.血虚加当归10

5.服药前先含服苏冰滴丸(2-4粒),或麝香保心丸(2-4粒),或冠心苏合丸1粒;症重者用苏合香丸1粒含吞。

心肌梗塞

黄芪20 丹参18 麦冬15 当归10 三七10 五味子4.5 红参10 炒水蛭(红参、水蛭研粉,分3次吞服)

加减法

1.心悸加柏子仁12 生龙骨18(先煎)              2.心阳不足去麦冬加桂枝9 熟附片9(先煎)                                           3.心阴不足去当归加生地15 山萸肉12

4.阴虚阳亢去当归,红参改用生晒参,加生石决30(先煎)、钩藤15(后入)、熟女贞12。

5.胸痛持续加郁金12 苏合香丸1粒化服          6.浮肿气喘去当归加茯苓15 桑白皮15

7.痰浊内蕴去麦冬加瓜蒌15 薤白头6 制半夏10     8.内闭外脱:去五味子,加熟附片9(先煎)、肉桂4.5(后入) 细辛3 石菖蒲12

方义

基本方用生脉散、黄芪以补益元气,护阴生脉;当归、丹参三七活血养血,袪瘀定痛;炒水蛭通经络,破瘀血,具有抗血栓作用。   

高血压性心脏病

制首乌12 郁金10 茺蔚子12 丹参15 葶苈子12 桑寄生15 广地龙10

加减法

1.胸痛加制乳香3 炒玄胡12                 2.心悸加磁石18(先煎)硃灯芯2.4

3.气喘加水炙桑白皮12 五味子3             4.头晕头痛加川芎6 钩藤15(后入)

5.        面足浮肿,加白术12 赤小豆18 尿少加再加车前子30(包煎)

6.        目糊头胀,加生石决30(先煎)夏枯草12          7.舌红心烦加生地15 麦冬12            

8.肢冷畏寒加熟附片9(先煎) 仙灵脾12              9.胆固醇高加泽泻12 茶树根30

10.血压较高加葛根9 草决明18                    11.动脉硬化加槐米18 生山楂12

方义

基本方用制首乌、桑寄生补益肝肾,丹参、茺蔚子、广地龙袪瘀通络;郁金、葶苈子理气行水。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大青叶30 银花15 连翘12 生地15 黄连3 生甘草3

加减法

1.高热加水牛角30(先煎)                 2.心悸加琥珀末2.1(吞服)

3.胸痛加制乳香3                       4.气喘加五味子4.5

5.浮肿加带皮苓15                      6.心动过速加万年青9(有小毒,不宜大量久服)

7.心气不足加党参12                    8.心阴不足加麦冬15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黄连清心泻火,配合生地以护心阴。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包炎

丹参15  党参12 麦冬12 生地15 五味子4.5 野菊花15

加减法

1.心悸地龙齿15-30(先煎)                  2.胸闷加广郁金12 降香9(后下)

3.胸痛:苔白腻加瓜蒌皮18 薤白头6 ;舌有紫斑或青紫加失笑散12

4.心律失常加磁石30(先煎)、炙甘草6       5.心肌缺血加川芎6-9 当归9。

方义

基本方用生脉散加生地以益心气,养心阴,,丹参活血通瘀,野菊花清热解毒。

急性病毒性心包炎

鱼腥草30 桃仁12 生山栀10 板蓝根30连翘12 莲子心4.5 木通10

加减法

1.        胸痛加郁金12 ,症重再加血竭末1.5(吞服) 或三七末3-6克(分吞)

2.        咳嗽加紫菀12  光杏仁10           3.心悸加琥珀末4.5(吞服) 硃麦冬10

4.水肿加带皮苓15 葫芦壳30            5.乏力加炒白术12 党参12

6.汗多加炒白芍12  煅牡蛎30           7.发热恶寒加柴胡9

8.呼吸困难加葶苈子15 射干9           9.烦躁不安加牛黄清心丸一粒(温开水化服)。

方义

基本方用鱼腥草是、板蓝根清热解毒;山栀、连翘、莲子心、木通清心泻火;桃仁活血化瘀。

急性细菌性心包炎

蒲公英30 野菊花15 蚤休30 生地15 玄参15 丹皮10 景天三七30

加减法

1.喉痛加挂金灯9 山豆根9              2.声哑加木蝴蝶4.5  胖大海9

3.高热烦躁加知母12  生石膏30(打 先煎)   (余症参阅急性病毒性心包炎)

方义

基本方用蒲公英、蚤休、野菊花清热解毒;生地、玄参、丹皮凉心血,护心阴;景天三七养心袪瘀。

急性化脓性心包炎

生黄芪12 忍冬藤30 生米仁30 紫地丁30 丹参15 炮山甲12 生甘草  牛黄清心丸1粒(化服)

加减法

1.胸痛加制乳香3  制没药3                   2.便秘加生川军9克(后下)

3.高热口渴去黄芪 加水牛角30(先煎)       (余症参阅急性病毒性心包炎方)

急性结核性心包炎

丹参15 制黄精15 葶苈子18 炙百部12 苦参片9 蜈蚣末2.1(吞) 野荞麦根30

加减法

1.咳嗽加紫菀12 炙款冬12     2.气喘加炙苏子  旋复花9(包煎)

3.低热加银柴胡9 青蒿9 ,体虚改用炙鳖甲12 秦艽9

4.食欲不振加炙鸡内金9 炒谷芽 炒麦芽12

方义

基本方用百部、苦参、蜈蚣抑制痨虫;黄精益气润肺;野荞麦根清肺热,化痰祛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丹参活血养血,凉血祛瘀。

风湿性心包炎

桂枝9 丹参15 鸡血藤15 生地18 桃仁10 威灵仙12 桑枝30

加减法

1.胸痛加鸡骨香12 或制川乌9(先煎)          2.发热加知母12 生石膏30 热重加至60克

3.心悸加磁石30(先煎)炙甘草6

方义

基本方用桂枝、威灵仙、桑枝温通经脉,祛风,除湿,通络;鸡血藤、生地舒筋活络,养血,凉血,行血;丹参、桃仁活血化瘀。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当归10 党参12  红花9 川芎6 赤芍12 景天三七30 红枣5只

加减法

1.心悸加磁石18 硃灯芯2.1               2.胸腹胀加炒枳壳10 大腹皮12

3.食欲减退加炙鸡内金10 炒谷芽12 炒麦芽   

4.心跳微弱加桂心3(后下)熟附片9(先煎)    5.呼吸困难加蜜炙麻黄9 五味子4.5

6.胸腹积液国葶苈子18 车前子30(先煎)    7.下肢浮肿加赤小豆30 三妙丸9(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益气以帅血;当归、川芎、红枣养血行行血;红花、赤芍、景天三七养心通瘀。

(一)气虚

典型症状:面色淡白,倦怠乏力,语言低微,舌质淡嫩,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软弱。

肺气虚:可兼见懒言,气短,气促,自汗。

脾气虚:可兼见食少、腹胀、大便时溏,或有浮肿。

兼阳虚:可见怯寒肢冷.,泄泻清谷,腹鸣腹喜按喜温。

基本方

党参1 2克  白术l 2克 茯苓12 陈皮6 炙甘草3

加减法

3.        脾气虚:加淮山药12 木香9 砂仁3克(后入);气虚下陷加炙升麻6克柴胡6克或葛根6-9克。 

4.        肺气虚加炙黄芪12;喘促加熟地12 紫菀10 五味子4.5;自汗加麻黄根9、煅牡蛎3 0克

3. 兼阳虚:加熟附片9克(先煎),干姜或炮姜4.5-6克;肾阳亦虚者,选加肉桂、鹿角片、仙灵脾、仙茅、补骨脂、紫河车之类。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扶脾养胃,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化湿,扶助运化;茯苓合白术以健脾渗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和胃;陈皮理气,使补而不滞。

(二)血    虚

  典型症状:面色不华或苍白,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唇舌淡,脉细无力。

心血虚:兼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心神不安。

肝血虚:兼见头晕,惊惕,或血瘀。

兼阴虚:心烦,口干,盗汗;肾阴亦虚者,耳鸣耳聋,两足痿弱,腰膝痠软,咽燥虚烦。

基本方   

熟地1 2克  当归1 0克  川芎6克  白芍1 0克 红枣4只

加减法

1.心血虚:加柏子仁l 0克、龙眼肉1 2克;心神不安加硃远志6克、青龙齿3 0克(先煎);失眠加熟枣仁12克。

2.肝血虚:加制首乌l 2克、杞子1 0克;血瘀加丹参15克。

3。兼阴虚:去川芎,熟地改用生地,加麦冬l 0克、玄参1 2克;盗汗加浮小麦3 0克、煅牡蛎30克;肾阴亦虚者,选用楮实子、女贞子,早莲草、桑寄生、龟版、鳖甲之类。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和营理血;川芎行气活血;红枣益气补脾。

   

    流行性感冒

4.        典型症状:起病急骤、头痛、发热、畏寒、全身痠痛等。

5.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  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

3.本病多属中医“时行感冒”或“风温”范畴。

    基本方

    羌活1 2克  蒲公英3 0克  陈皮4&8226;5克  生甘 草3克

   加减法

    1.热偏盛:加黄芩9克、鲜芦根3 0克。

    2&8226;寒偏盛:加生姜6克、羌活加量至l 5克。

    3&8226;湿偏盛:加苍术9克、生苡仁1 8~3 0克。

    4.热毒重:加板蓝根3 0克、制大黄9克。

    5.高热口渴:加生石膏3 0~6 0克打、先煎。

    6.咳嗽频繁:偏热加鱼腥草1 8~3 0克,偏寒加制半夏9克,咯痰不爽加光杏仁1 0克、冬瓜子1 2克,腹泻腹痛加焦山楂1 2克、焦神曲1 2克、木香9克。   

    方义

    基本方中以羌活疏散风邪、祛湿止痛,蒲公英清解毒为主药。辅以陈皮健脾和胃,调和蒲公英之苦寒;生甘草泻火解毒亦可矫味,并缓和羌活气味之辛烈。

预防   

1。食醋熏蒸。睡前关闭门窗,食醋3~5毫升/每立方米空间、倒入饭盒或小锅内慢火烧煮,醋蒸发 完移开,留熏约3 0分钟,连用六个晚上。

6.        蒲公英3 0克、桑叶1 5克,水煎服,连用3~5天。

3。贯众、板蓝根各l 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连用3~5天。

流行性腮腺炎

    1。典型症状:起病有发热,两耳下疼痛,咀嚼及张口时疼痛更明显。~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边界不清,表面不红,压痛不剧,同侧腮腺管口红肿。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实验室检查:自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尿淀粉酶增高。

    基本方

板蓝根3 0克  银花12克  夏枯草l 2克  海藻12克炙升麻6克

    加减法   

    1.恶寒发热:加柴胡9克。

    2.口干咽燥:加玄参1 2克。

    3.肿块较硬:加生牡蛎30克,或海浮石l 2克(先煎)。

    4.大便干结:加制川军9克。

    5.睾丸胀痛:去升麻,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9克、王不留行子12克。   

    6.恶心呕吐:加玉枢丹1.5克(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板蓝根、银花、炙升麻清热解毒,夏枯草清胆肝郁热,海藻软坚。   

   

流行性出血热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或休克)、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典型病例可有(1)发热期:有明显畏寒、发热,常伴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急性感染症状及面部、颈部皮肤充血,皮肤及粘膜可出现出血点,重症者可见鼻衄、咯血、便血、血尿等。(2)

低血压期:约予第5~7病日,体温突然下降,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尿量减少并出现肾功能损害。(3)少尿期:血压恢复后出现少尿甚至尿闭,出血现象加重。(4)多尿期:尿量每日达3000毫升以上。(5)恢复期:症状,体征消失。

    2.实验室检查:(1)发热期: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2)低血压期: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红蛋白量上升,血小板减少。尿变化显著。(3)少尿期:尿中有多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可排出膜样组织;血中非蛋白氮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钾升高,钙和钠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4)多尿期:尿比重低歹血中钾、钠、氯化物含量降低。(5)恢复期:尿浓缩功能好转,肾功能逐渐恢复。

    3。本病多属中医“温病秒、“疫毒’’范畴,又因时见红疹、血斑出现,故又称“疫疹"或“疫斑”。

(一)发  热  期

基本方

生地1 8克  玄参12克 生石膏30克(打、先煎)  板蓝根30  银花12  鲜茅根30 鲜芦根30 知母12

加减法

7.        尿短加车前子15(包煎)。

8.        便秘加生大黄9克(后入)。

9.        衄血加黑山栀9 、土大黄15克。

10.        头痛目赤加龙胆草9。

11.        神昏谵妄: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每日2-3次。

12.        手足瘈疭或角弓反张:加山羊角30(重者用羚羊角1.5-3克,另煎冲服)、钩藤15、广地龙12克。

   方义

基本方中板蓝根、银花、生石膏解温热疫毒;生地、知母、玄参、鲜茅、芦根滋阴泻火、凉血生津。

(二)低血压期

    基本方

    生晒参12克  生地l 5克  麦冬1 2克  板蓝根1 8克 银花1 2克  五味子4.5克

    加减法

    1.热盛渴饮:加生石膏30克(先煎)。

    2.尿黄尿短:加淡竹叶9克、车前草l 5克。

    3.神昏谵语:加紫雪丹1.5克,每日2~3次。

    4.低血压明显、面白肢冷、脉沉细无力:去生地;生晒参改红参,加熟附片l 2克(先煎);汗出过多再加煅龙骨3 0克、煅牡蛎30克;出血过多,血去气衰,不能摄斑,可用独参汤。

    方义

    基本方中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以挟正养阴;生地、板兰根、银花以凉血清热。

  

(三)少  尿  期

    基本方

    生地1 5克 玄参l 2克 麦冬1 2克 银花l 2克 茯苓1 2克  木通1 0克  白茅根30克

    加减法

4.        尿中有膜状物:加萹蓄草l 2克、荔枝草1 5克。

5.        大便秘结:加枳实9克、制大黄9~12克。

6.        出血量多:加水牛角30克(先煎);便血选加槐花炭1 2克、生地榆1 2克;尿血选加生蒲黄9克(包煎)、瞿麦l 2克;咳血、咯血加藕节l 2克、生侧柏叶1 2克。

    4.神昏:加山羊角30克(先煎)、石菖蒲l 2克;甚者用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每日2次。

    5.抽搐:加地龙干12克、钩藤l 5克(后入),甚者加用全蝎末1.5克、蜈蚣末1.5克,分两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增液汤以增液润燥,加茯苓、泽泻清利膀胱,银花清解热毒,茅根凉血止皿。

    参考

    1.本期多由温邪疫毒内侵营血,血热伤阴,膀胱气化不利,或真阴受损、肾水亏竭所致。治宜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2.增液生津、养阴护阴药如北沙参、石斛、熟女贞、杞子,利尿药如苡仁、猪苓、竹叶、车前草(子),凉血止血药如丹皮、赤芍、大蓟、小蓟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导赤散(清热利水),知柏地黄丸(滋阴泻火),犀角地黄汤(凉营止血)等。

(四)多  尿  期

    基本方

    熟地12克  炙黄芪12克  桑螵蛸1 2克  山萸肉12克  潼沙苑12克  煨益智仁1 2克  炙升麻6克

    加减法

    1.肾阴偏虚。加五味子6克。

    2.肾阳偏虚:加补骨脂12克。

    方义   

    基本方中熟地、山萸肉、潼沙苑补摄肾气;黄芪、升麻升提膀胱气陷;益智仁、桑螵蛸固肾收涩。

    参考

    1.本期多因正气不足,液耗阴亏,或阴虚及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而致。治法以补肾固摄为本。

    2.补肾益阴药如桑椹子、制黄精、山药、杞子、女贞子、杜仲,补肾温阳药如菟丝子、巴戟天,收涩药如覆盆子、金樱子、芡实、白莲须,养阴生津药如知

母、麦冬、葛根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七味都气丸(补肾敛阴),固脬汤(固肾益气),固肾汤(补肾固摄),桑螵蛸散(滋阴固肾),缩泉丸(温脾肾、缩小便)等。

(五)恢  复  期

    基本方   

    太子参l 2克  白术l2克  淮山药1 2克 茯苓12克  炒扁豆1 2克  生谷芽1 2克  炙甘草3克  

    加减法

    1&8226;津液不足:加北沙参12克、麦冬1 0克。

    2。阴虚明显:加生地12克、知母1 0克。

    3。阳虚明显:太子参改用党参;加熟附片6克(先煎)、桂心3克(后入)。

    方义    、

    基本方用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以益气健脾;炙甘草、生谷芽和中养胃。

    参考

    l。本期多属邪去正虚,阴阳亏损;调补先宜着重脾胃。

    2。益气健脾药如人参叶、黄芪、金雀根,和中养胃药如炒麦芽、炙鸡金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参苓自术散(李}、气健脾、和胃渗湿),益胃汤(生津养胃),生脉散(养阴生津、益气敛汗),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肾气丸(温补肾阳),保元汤(补气温阳),八珍汤(气血两补)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典型症状: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昏迷,多在春季发病,皮肤可见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细胞数在1000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培养及涂片检查细菌阳性。血自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皮肤瘀点涂片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血培养阳性。

  3.本病多属中医‘‘春温’’、“冬温’’、“瘟疫,瘟疫时毒’’等范畴。

    基本方

    珍珠母30克(先煎)  葛根9克 大青叶30克 地龙干12克 龙胆草9克(酒炒)  野菊花15克 钩藤15克(后入)

    加减法

1.热盛:加生石膏30克(先煎)、炒黄连3克。

  2。瘀斑多:加生地12克、紫草茸9克。

  0。呕吐较频:加玉枢丹2.1克(温开水调服)。

  4.搐搦:加全蝎、蜈蚣等分研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温开水调服。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野菊花、龙胆草清热解毒,葛根清腑热、除项强、滋养筋脉,珍珠母、钩藤、地龙干重镇、解痉、熄风。   

    参考

    l。本病病情变化多从卫分迅速蔓延气分,或直入营血,内陷痴阴。如正不胜邪,,则出现内闭外脱、亡阴、亡阻等危候。后期往往因气阴耗伤,脏腑亏虚,筋脉失养而形成瘫痪、痴呆等后遗症。初步处理以清热解毒为主,适当结合养阴化痰、凉血、祛瘀、解

痉、熄风等法。

    2.清热解毒药如芦根、黄芩、山栀、银花、连翘、草河车、紫天葵、竹叶、贯众、板蓝根,凉血养阴药如丹皮、知母、玄参、水年角(代犀角)、石斛,祛瘀药如丹参、鬼箭羽、红花:桃仁,化痰药如天竺黄、陈胆星、川贝母、石菖蒲、猴枣散,平肝熄风药如生石决、生牲蛎、白蒺藜、僵蚕、蝉衣、山羊角、羚羊角等均可随症选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

    1.典型症状。流行季节(7~9月)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2~3天后出现脑膜刺激症,甚者可有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增高,中性多核细胞居多。脑脊液细胞早期以多核细胞为主,晚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

    3.本病多属中医“暑温’’(发热丽渴)、‘‘暑风’’(手足搐搦)、“暑厥”(四肢厥冷)、“暑痉"(项背强直)、“暑痫’’(状如惊痫)等范畴。

    基本方

    大青叶30~60克  板蓝根30克  地龙干12克 钩藤1 5克(后下)  七叶一枝花15克

    加减法

    1.气分热:加生石膏30~60克(打碎先煎)、知母12克。

    2.血分热:加生地1 5克、丹皮9克。  

    3.湿盛:加干藿香9克、干佩兰9克;苔白厚腻甚者加苍术9克。

    4.呕吐加制半夏9、姜竹茹6克;呕吐频繁加玉枢丹1.5克(吞服)。

    5.便秘:加凉膈散12克(包煎),或生川军9克(后入)、玄明粉12克(冲)。

    6.项强:加葛根6~9克。

    7.痰多:加鲜竹沥30克(冲服),或猴枣散1.5克(温开水调服)。

    8.嗜睡:加广郁金9克、石菖蒲12克。

    9.神昏:加安宫牛黄丸l粒,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

    10.烦躁:加牛黄清心丸l粒,每日2次;兼见搐搦者用至宝丹l粒。均用温开水调服。

    11.项背强直:热高者,加羚羊角粉1.5克(吞服),或山羊角30克,每日2~3次(水煎服);症轻者,用蝉衣研末,每次3克,每日2~3次(温开水调服);热不高者,用全蝎、蜈蚣等量,研末,每次1.5~3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

    方义

    基本方用大青叶、板蓝根、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钩藤、地龙退热熄风。

   

钩端螺旋体病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有寒战、发热(呈弛张型)、剧烈头痛、乏力、纳差、全身痠痛、肌痛(以腓肠肌最明显)、颜面充血(常见结膜显著出血);有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有接触和饮用疫水或进食被鼠尿所污染的食物史。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兰,血小板减少,逮沉加快;鱼清凝集溶解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望啊性反应(发病后l~2周出现)。

  3。本病多属中医“暑温挟湿”、秋温疫毒、湿温、咳血、吐血”等范畴。

(一)流感伤寒型

    基本方

    蒲公英30克 银花l 2克 连翘12克 藿香10克 黄连3克 黑山栀9克 鲜芦根30克

   加减法  

  1.全身痠痛明显:加羌活9克、独活9克、秦艽9克。

    2.头痛项强明显:加葛根9克、龙胆草9克。

    3.腿胀痠痛明显:加木瓜9克、晚蚕砂12克 (包煎)。

    4.恶心呕吐:加制半夏9克、姜竹茹9克。

    5.尿短尿黄:加淡竹叶9克、木通9克。

    6.目赤涩痛:加生地12克、木贼草9克。

    7.颈部痰核:加海藻1 2克、夏枯草1 2克。

    8.咳嗽较频:加光杏仁9克、江剪刀草15克。

    9.腹痛腹泻:加煨木香6克、焦六曲12克。

    10.舌红津少:加川石斛9克、麦冬1 2克。

    11.湿热重:加生苡仁1 2克、滑石l 8克。

    12.热重:加生石膏307克(打碎先煎)。

    13.痰中带血:加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

    方义

    基本方用银花、连翘、鲜芦根清宣卫、气热毒;黄连、山栀、蒲公英清热解毒;藿香芳香解暑化湿,又可和中。

   

(二)肺出血型

    基本方  

    生地30克  广郁金l 0克  生侧柏叶30克 仙鹤草30克  白茅根30克  鱼腥草30克  鲜荷叶60克   

    加减法

    1..高热烦渴:加生石膏30克 知母12克。

    2、内热炽盛:加炒黄连3克。

    3、咳嗽频繁:加光杏仁9克 川贝粉3克(吞服)。

    4、出血量多:加制大黄9 或三七粉3克(吞服),每日2次。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郁金凉血清热,开肺郁,理肺气;鱼腥草、白茅根入肺经以清热解毒,协同生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鲜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

参考

    1.本病多由暑热蕴结,内热炽盛,疫毒上迫于肺,损伤血络所致。早期可见咳痰带血丝,继则大量出血,而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汗多,手足厥冷。此时宜用独参汤、参附龙牡汤、生脉散,并结合现代医学方法抢救。缓时治宜凉血止血、养阴润肝为法。

    2.冰血止血药如紫珠草、生蒲黄、水牛角、小蓟、玄参、丹皮、旱莲草、茜草根、生蒲黄,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紫菀、阿胶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黄连解毒汤(清肺解毒),四生丸(凉血止血),白虎汤(涤暑、清肺胃),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祛瘀),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解毒)等。

(三)黄疸出血型

    基本方

    生地1 5克  丹皮l 0克  水牛角45克(先煎) 茵陈3 0克  蒲公英3 0克  黄连4。5克  炒山栀1 0克

      1.尿少:加车前草3 0克。

2、出血较多:加生地榆l 5克。

    3、神志恍惚:加石菖蒲12克、莲心l 0克。

    4、神昏抽搐:加紫雪丹9克,或安宫牛黄丸1粒(温开水溶化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茵陈、山栀利胆、退黄、泻火解毒,生地、丹皮、水牛角(代犀角)凉血止血,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

    参考

    I.本型类似中医学的“急黄"或“瘟黄";多因暑湿热毒交蒸,郁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或热毒充斥,迫血妄行;治法以清热利胆、凉血解毒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生石膏、黄芩、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利胆退黄药如金钱草、玉米须、连钱草,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白茅根、地锦草、旱莲草、茜草根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茵陈蒿汤(清利湿热、退黄),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营泻火),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

四)脑膜脑炎型

    基本方

  水牛角3()克(先煎)  生地1 5克  玄参1 2克 板蓝根l 5克  广地龙1 2克  黄连3克  钩藤1 5克(后入)

    加减法

    1。抽搐频繁:加全蝎粉1.5克(吞服、),每日2次。

    2.神昏谵语:加石菖蒲12克,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方义

    基本方用水牛角(症重宜用犀角)1.5~3克,磨汁冲服)、生地、玄参清营凉血,黄连、板蓝极清热解毒,地龙、钩藤熄风止痉。如黄连缺乏可改用龙胆草9克。

    参考

4.        本型类似中医的“暑痉",多出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内陷心包而致,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止痉为法。

5.        清热养阴如竹茹、竹卷心、连翘、白芍、菊花、甘中黄,重镇熄风药如珍珠母、生石决、生牡蛎、山羊角等均可选用。本型后期有因湿热内郁,弥留肢体,脉络痹阻,出现半身不遂或语言不清等症者,可用活血通络法。药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郁金、石菖蒲、地龙、茵陈、忍冬藤等。

    3。常用方有清营汤(清营解毒),神犀丹(清营,凉血、解毒),羚羊钩藤汤(清肝、化痰、熄风),熄风清营汤(清心开窍、镇肝熄风)等。

(五)肾功能衰竭型

    基本方

    党参12克  炙黄芪12克  茯苓12克  泽泻12克 丹参1 2克  益母草l 5克  制大黄9克

    加减法

    1.气虚较甚:党参改用生晒参9克(另煎冲入)。

    2.尿少明显:加将军干3克(研末,温开水送服)。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黄芪益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水;丹参、益母草、制大黄祛瘀泄浊,使血液循环改善,排尿通畅。

    参考

    1.本型可见于后期,系因肾气不足,气血郁滞,水湿不行所致;治宜益气利水为主,兼用祛瘀泄浊以助肾功能的恢复。

    2。益气药如白术、黄精,利水药如木通、防己,生米仁、车前草(子),活血祛瘀药如王不留行、川芎、茺蔚子、马鞭草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八正散(清热利水),猪苓汤(养阴利尿),滋肾通关丸(除下焦湿热、助气化)等。

病毒性肝炎

    1.典型症状:有与肝炎病人接触史,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及/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

    2.实验室检查:尿中尿胆原含量增加,谷丙转氨酶增高,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锌浊度试验均可出现异常;黄疸型肝炎患者,尿内胆红素可呈阳性,总胆红素及一分钟胆红素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3.本病多属中医托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

一、急  性  期

   (一)无黄疸型

    基本方

    蒲公英l 8~3 0克  土茯苓l 2克  秦皮9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广郁金9克  制大黄9克

    加减法

    1.湿偏重:加苍术9克。

    2.热偏重:加黄芩9克,或猪胆汁炒黄连3克。

    3。脘腹胀:加炒枳壳9克、木香9克。

    4.犬便溏薄;制大黄减量,加炒自术9克、焦六曲1 2克。

    5.疲乏明显:加糯稻根3 0克。

    6。肝区痛明显: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 2克。

    7.食欲减退明显:加炒谷芽9克、炒麦芽9克,或用炙鸡金(研末),每次3克,每目2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土茯苓渗湿,广郁金疏肝理气,例大黄荡涤温热之壅滞,秦皮清肝泄热。

    参考   

   1.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继运,肝失疏泄而成;治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一见喜、铁扁担、虎杖、垂盆草、过路黄、半边莲、紫参、败酱草、凤尾草,化湿利尿药如藿香、佩兰、生苡仁、车前草、玉米须、金钱草,疏肝理气药如制香附、莪术、砂仁、柴胡、川朴、青皮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平胃散(和胃、理气、化湿),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等;愈后宜续服清肝扶脾丸或强肝丸(益气健脾、活血祛瘀、理气舒肝),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4.据报道柴胡、乌梅、五味子、金樱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灵芝、丹参、野菊花、田基黄、一见喜、当归龙荟丸、生地与柴胡同用、板蓝根与岗稔根同用,均有降转氨蔫作用;虎杖、黄柏、大黄、贯众、鱼腥草、晚蚕砂,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

    预防

    1&8226;杨树枝、柳树枝各30克,水煎成200毫升,每服1 00毫升,每日2次。

    2.蒲公英、板蓝根各3 0克、生甘草3克,水煎成1 00毫升,每日1次,连服3~5天。

    3.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煎服l剂,连服7天。

    4.甘露消毒丹12克(温开水吞服),每日1次,连服5~7天.

(二)黄  疸  型

    基本方

    茵陈1 5~3 0克 生山栀9克  黄柏9克  生大黄9克(后入)  黄芩9克生甘草3克  七叶一枝花3 0克

    加减法

    1.挟风寒:加麻黄6克。

    2.湿偏盛:加土茯苓1 5克。

    3.热偏盛:加龙胆草9克。

6.        肝大明显:加丹参l 5克。

5.脾大明显加炙鳖甲12克

6.黄疸持久不退:加青黛0。9克、明矾0&8226;4 5克(研末),入胶囊饭后吞服,每日 3次。

    方义

    基本方茵陈清利湿热;山栀、黄芩、黄桕泻火,大黄荡涤肠胃,前后分消,使湿热从二便而出;生甘草、七叶一枝花降泄、清热解毒。

    二、慢性期

基本方

 当归9克 丹参12克 赤芍9克 白芍9克 炙黄芪12克 广郁金9克 败酱草30克

加减法

6.        食欲减退:加焦山楂12克 炒麦芽12克。

7.        湿偏盛:加干藿香9克 佩兰9克 生米仁12克

8.        热偏盛:加生山栀9 黄连3克。

9.        湿热两盛:加茵陈15克 生山栀9克。

10.        低热:加银柴胡9克 川石斛9克

  6&8226;脾肿大:加乌梅4.5克、炙整甲l 2克(先煎)。

  7&8226;肝区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

  8&8226;早期肝硬化:加三棱9克、莪术1 2克、炮山甲1 2克(先煎)。

  9&8226;黄疸晦暗不退:加茵陈1 5克、熟附片9克(先煎)。

  l 0&8226;脾虚:加白术12克、茯苓1 2克。

11.气虚:加党参12克。

  12.血虚:加制首乌12克。

  1 3.阴虚:加生地1 2克、北沙参12克。

14.阳虚:加仙灵脾1 2克、肉桂3克(后入)。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赤芍活血散瘀,广郁金开肝气之郁结,炙黄芪益气健脾,辅以败酱草清热解毒而祛余邪。

肠伤寒

一 发病期

  基本方

苦参9克 银花l 2克 苍耳草12克 藿香9克 川朴6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甘露消毒丹12克(包煎)

    加减法

    1.湿偏盛。加苍术9克。

    2。热偏盛:加炒黄连3克。

    3&8226;食欲不振:加焦山楂12克、焦六曲12克。

    4&8226;胸闷腹胀:加炒枳壳9克、木香9克。

    5。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克、陈皮6克。

    6.大便秘结:加凉膈散1 2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藿香、川朴芳香化湿,苍耳草祛风化湿,苦参清热燥湿,甘露消毒丹化浊利湿,白花蛇舌草、银花清热解毒。

  

(二)极    期

    基本方

    苍术9克 知母12克 生石膏60克(先煎) 黄连4.5克青蒿9克七叶一枝花12克

    加减法

    1.便秘:加枳实9克、制川军9克。

    2。便溏:加煨葛根6克、银花炭12克。

    3.红疹:加生地12克、紫草茸9克。

    4.白痦:加川石斛12克、生苡仁12克。

    5.阴津受损:加北沙参12克、麦冬9克。

6.精神呆滞、嗜睡:加广郁金9克、石菖蒲l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自虎加苍术汤以清阳明胃热,燥太阴脾湿;配青蒿以宣化湿热;黄连、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

三)恢  复  期

    基本方

    北沙参12克  麦冬1 0克  生地12克  玉竹l 0克  山药12克 炒扁豆12克

    加减法

    1.胃热:加竹叶9克、生石膏30克。

    2.低热:加川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

    3.纳差:加炒麦芽12克、炒谷芽12克。

    4.便溏:去生地,加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

    5.不寐:加合欢皮12克、夜交藤1 5克。

    6&8226;心悸:加丹参12克、远志肉6克。

    7.气虚:加太子参12克、制黄精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养阴增液,山药、炒扁豆健脾化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七)
阿你朗的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一) (二)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四)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三_1)
引用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三)
各种心脏病、肺心病(本文转载自zhu536673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