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防止寒邪入侵,需做好这几点

“大寒小寒,冻成冰团”,小寒到大寒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也是寒邪最盛的一段时期。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主收引凝滞,因此这段时间需注意“防寒助阳”。

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就曾提到“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阳气又叫“生气”,主要生理功能有温养身体、生化精微、温养神明、柔和筋骨、护卫表里、抗御外邪等。阴寒偏盛,阳气受损,则失其正常的卫外防御、温煦气化作用,可致寒遏卫阳的实寒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症。

十病九寒,百病寒为先

古语说得好“十病九寒”“百病寒为先”,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寒邪引起的。基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更是人人体内都存有日积月累淤积下来的寒气,寒邪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通,例如人体手脚冰凉、容易腹泻、宫寒、痛经等。

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寒伤阳气,故寒邪致病,全身或局部均有明显的寒象;寒胜则痛,寒与痛常被联系在一起,表现在骨关节痛、腹痛、头痛等;寒凝则气收,表现为无汗、拘急作痛或屈伸不利等。

寒为阴邪,其性属阴。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阴阳失衡,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伤,从而导致阳气受损,失于温煦,故身体可出现一派寒象。

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出、头昏沉等,称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中寒。

若寒邪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出现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

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想要远离寒邪就要着眼于“藏”。中医认为,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简单来说,就是要懂得通过饮食和生活起居来养阳。

理进补,养阴扶阳

由于冬养“藏”,此时是进补的最好时机。要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养阴扶阳。常见的养阴食物有:百合、麦冬、银耳、枸杞、牛奶、山药等,补阳的食物有:牛肉、羊肉、鸡肉、核桃、桂圆、韭菜等。

大寒小寒时节也是进补羊肉的好时节,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可以抵御寒冷。如果经常怕冷、四肢不温、虚寒腹痛,不妨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需要注意的是,虽此时虽宜进补,但一定要合理有度,有的放矢,切忌食用大量滋补品。

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言:“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孙思邈谓“冬七十二日,宜省咸增苦,以养心气”,由于冬季在五脏中与肾相关,过食咸味食物,易致肾气偏亢,耗损心气。另外,冬季阳气衰微,人体腠理闭塞,出汗少,也应减少盐的摄入。而适当增加苦味食物,可以助心阳,养心气。

适当运动,养精蓄锐

防寒保暖的同时,要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跳绳、球类活动等,以增强机体御寒及抵御外邪的能力。运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九十点钟以后至下午4点左右,运动时微微汗出即可,不可大汗淋漓,以免汗出过多扰动阳气。

夏病冬治,膏方调理

现代人受生活习惯影响,其身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对于一些罹患慢性疾病人群,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扁桃体炎、汗证、遗尿等,此时借助自然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四时阴阳规律以平衡机体,利用冬季封藏的节气特点进行调理,补阳滋阴以调和阴阳。常用方法有汤剂内服、穴位敷贴、膏方等,其中则以膏方最宜。

膏方不仅能滋补,也可调补。其注重治病和防病相结合,能对整体调达血气,平衡阴阳,攻补兼施,祛病延年。相对于普通的中药汤剂,膏方的每日食用剂量较小,更适用于部分因病致虚,因虚致病,慢性、消耗性、老年性疾患或相对稳定的虚损性疾病。患者通过一个阶段的膏方调养,可以有效促进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认为养生应遵守四时规律
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的煲汤用药材
饮食指南:别再胡吃海塞了,这才是您应该学习的养生要领!
冬至结束,数九寒天你该知道点啥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解密】4.法则天地,合同于道
法则天地,合同于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