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处方正范》(赵俊欣)

张师《处方正范》

(一)方例前言

讲解经方,宋成无己首创之。论药之分剂,引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有收宣、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此十种是药之大体”。寇宗贲《本草衍义》云:“此十种今详之,寒热二种何独见遗?如寒可去热,大黄、朴硝之属是也。如热可去寒,附子桂是也,今特补此二种,以尽厥旨。”自尔以准,医家皆依此谓之10剂,或12剂。及乎其组织制度,以君臣佐使为准则。其引《神农本草说》云:“方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然依此说以核经方,不能得其意旨。成氏又引王冰补经《至真要大论》文,拟定大小、奇偶、缓急、复七者,以为方之种类。历来医家亦颇见允纳。而据补经理论之谓“远近汗下多少”则又与经方营枘不入。盖王冰补经,每发挥敷演,论理不免夸空,识者不以微瑕,弃玉可也。故今仍拭其目,而名主有所斧正。夫经方者,传统实效者也,万古不易之准则,医药学术之结晶也。其价值,非世流之时方可同日而语也。今欲以模为式,引就正统,故但例方若干首,其他则不惶及焉,间或于传缺佚者,盖师经义,拟批而补之,抑治庄之作。非敢僭妄尔。

(二)方例上篇十二剂方

此中所例诸方次序,命名之义,与天道有关。《淮南子》云:“五脏六腑,此应十二月,而行阴阳。”十二方者,应十二月,而一方之内有大小之别,以应二十四气,十二方组中,除奇偶二剂以为纲综,正变以见取舍,每组共得六方,十二组共合七十二方,为周天七十二候也。今仍以星官为命名者,乃沿汤液法之旧称尔。因是诸方之宗。赦序于篇首。但具药味,其用如何则散见方剂之内。

1.四正方

北方子,真武汤,其气渗:茯苓、白术、桂枝、甘草。

南方午,朱雀汤,其气滋:阿胶、地黄、艾叶、干姜。

东方卯,青龙汤,其气散:麻黄、甘草、杏仁、桂枝。

西方酉,白虎汤,其气收: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2.八维方

东北寅。阳旦汤,其气温: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西南申,阴旦汤,其气清:黄芩、白芍、生姜、大枣。

南东巳,腾蛇汤,其气泻:大黄、枳实、芒硝、厚朴。

北西亥,勾陈汤,其气补:人参、甘草、干姜、白术。

北东丑,咸池汤,其气滑:滑石、冬葵子、瞿麦、茯苓。

南西未。神后汤,其气涩:赤石脂、干姜、禹粮石、粳米(一名轩辕汤)。

东南辰,天阿汤,其气宣:橘皮、半夏、桂枝、生姜。

西北戌,紫官汤,其气重:龙骨、牡蛎、桂枝、甘草。

(三)方例

1.阳综

(1)病在表者两剂:轻剂;宣剂。

①轻剂,轻可去闭,开营卫之气也,麻黄细辛之属也,

麻黄主解肺郁,开卫气,发汗止喘。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开胸中,除喉痹邕鼻,风痫癫疾,下乳汁结。

小方,麻黄甘草汤,治皮水,其脉浮,身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不鼓,当发其汗,治卒上气。喘息欲死。

麻黄、甘草灸各60克。

上二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500毫升,温服500毫升,重覆取汗,不汗出再服。慎风寒。

急方,还魂汤,救卒死,客忤死。

麻黄120克,桂枝l00克,甘草30克。

上三味,以水4000毫升,声取1500毫升,分令咽之。

专方(亦名正方),麻黄汤,治伤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恶风,无汗而喘,脉浮紧者。青龙汤正方也。

麻黄60克,甘草30克,杏仁70枚,桂枝60克。

上四味,以水4500毫升煮取1250毫升,温服400毫升。

正加方,深师麻黄汤,疗上气咳嗽,喉中水鸡鸣,唾脓血腥臭。

麻黄120克,桂枝60克,炙甘草60克,杏仁60克,干姜100克。

上五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050毫升,温服350毫升。

变加方,越肺汤(一名越婢汤)治一身悉肿,脉浮,不汗出而渴,无大热者。

麻黄200克,石膏250克,杏仁50枚,生姜100克切,大枣15枚,炙甘草60克(方内杏仁补)。

上六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治风水恶风,汗出而渴者,去杏仁加附子l枚炮。治皮水,一身面目悉肿,按之投指,腹如鼓,不满不渴,去杏仁,加术125克。治肺胀,病人喘急,目如脱状,脉浮大者,去杏仁,加半夏250毫升主之。

复方,《伤寒论》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自可,一日二三度发,面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此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麻各半汤。

桂枝60克,芍药、生姜(切)、炙甘草、麻黄各30克,杏仁20枚,大枣4枚。

上七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如法,去上沫,内诸药,煮取1000毫升,去滓,温服500毫升,日再。

大方,大青龙汤,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干呕而咳,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或噎,或少腹满而喘者。(《伤寒论》名小青龙,今正之)。

麻黄、甘草、桂枝、干姜、芍药、细辛各100克,五味子,半夏各250克。

上八味,以水2400毫升,煮取1500毫升,温服500毫升。

缓方,太阳中风或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越肺汤主之。

麻黄200克,桂枝、芍药、炙甘草、细辛、杏仁、生姜各l00克,大枣12枚,石膏如鸡子大。

上九味,以水45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温服500毫升,取微似汗佳。

通方: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并治喘息,喜中风方。174 l十一师秘曼

麻黄120克,杏仁50枚,炙甘草60克,石膏250克。

上四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温服500毫升。

②宣剂,所谓宣可去郁,调清浊,通经脉也,半夏干姜之属。

半夏消胸膈心腹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呕逆。生姜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小方,小半夏汤,疗呕哕,心下悸,痞硬不能食,气噎不下食而呕吐。

半夏500毫升洗,生姜250克去皮。

上二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750毫升,去滓,分再服。

急方,半夏加茯汤,疗呕哕,心下痞硬者,以膈问有水气,头眩悸。

半夏500克。生姜250克去皮,茯苓100克。

上三味切,以水3500毫升,煮取750毫升,去滓,温分再服。

专方,通气汤,疗饮食噎不下,或呕涎沫,胸膈不理,脏腑所致,又治散发呕吐。

生姜20克,半夏500克,橘皮、桂心各100克。

上四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分温3服。

正加方。若脐下悸。欲作奔豚,于通气汤加大枣12枚,生姜20克,半夏、橘皮、桂心各100克。

上五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分温3服。

变加方,半夏厚朴汤,治胸内满,心下坚,咽中如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生姜、半夏、茯苓各125克,炙厚朴100克,大枣12枚,苏叶60克。

上六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分3服,相去如八九里。

复方,疗胸中痞塞气满,呕逆不下食,脚气,脚无力,或小便不利方。

桂皮、旋覆花各100克,生姜、茯苓各l00克,苏叶30克,香豉500克,大枣12枚。

上七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分3服,如人行八九里时。

大方,大半夏汤,疗胃反,不受食,食人即吐,又呕吐心下痞硬。

半夏1000克洗,人参、生姜、桂皮各100克,大枣12枚,白蜜500克。

上六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去滓,次上火内蜜,更扬100~200下,煎3~5沸,温分3服。

缓方,范汪茯苓白术汤,主胸中之痰结及饮癖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

半夏、生姜、橘皮各125克,桂心、细辛、白术、茯苓各100克,炮附子1枚,当归60克。

上九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分3服。

通方,半夏汤,疗心腹虚冷,不下食,胸中冷。

半夏500克洗,生姜500克,橘皮125克。

上三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若心下急及心痛者,加肉桂125克;其腹内痛,内当归125克。瘦弱老人服之佳。

(2)治热者二剂:清剂;滋剂。

①清剂者,清可存阴,制亢阳也,黄芩、栀子之属也。

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擗下利。栀子疗目赤热痛,心胸二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

小方,治肠中热,腹中引痛,大便黄糜?补方。

黄芩100克,大枣12枚。

上二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再服。

急方,治肠辨下痢,腹中强引痛,补方。

黄芩100克,大枣12枚,芍药60克。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

专方,治身热胸胁满,腹不痛,白下痢者,与黄芩汤,一名阴旦汤。

黄芩100克,甘草100克,芍药100克,大枣12枚。

上四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温服500毫升,日再夜l服。

正加方,黄芩汤,证而有呕者,加半夏250克,若干呕食臭者,加生姜75克。

变加方,栀子汤,主天行一二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

栀子100克,豉500克,黄芩60克,葱白切500克,石膏125克,葛根125克。

上六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300毫升,分3服如行八九里。

复方,小柴胡汤,治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坚硬,或心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热或咳。

柴胡160克,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60克,半夏250克,大枣20枚。

上七味,以水6000毫升,煮取3000毫升,去滓,再煎减半,温服500毫升,日3次。

大方,疗积年久患热风方。

羚羊角屑、葛根、栀子各200克,豉500克,黄芩、干姜、芍药各100克,鼠尾草60克。

上八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分再服。蚧舞囊l 177辨证论治要旨l…

缓方,柴胡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关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又治心腹卒急痛。

柴胡180克,黄芩、人参各50克,半夏200克,甘草30克炙,桂枝、芍药、生姜各80克,大枣6枚。

上九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500毫升,温服500毫升。

通方,栀子豉枳实大黄汤,疗酒瘅者,心中懊侬,或热痛。又大病瘥后,劳复者,栀子豉枳实汤主之,有宿食者,加大黄主之。

栀子10枚,香豉500克,枳实半枚,大黄30克。

上四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温服350毫升许。

②滋剂,滋可已燥,调血脉也,阿胶生地黄之属是也。

阿胶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生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i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小方,小胶艾汤,疗吐血衄血,妇人伤胎去血,腹痛。

阿胶60克,炙艾叶60克。

上二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分3服。

急方,治卒尔吐血衄血,心胸烦满喘气者。

阿胶60克,艾叶60克,干姜60克。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温服500毫升。

专方,小朱雀汤,治丈夫从高坠下,伤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创伤绝崩中,疗妇人产后崩中伤,下血过多,虚喘,腹中绞痛,下血不止,服之悉愈。

阿胶、干姜各60克,艾叶、地黄各100克。

上四味,以水400q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入胶令烊,分2服,赢人3服。

正加方,柏叶汤。治吐血,内崩上气,面如土方。

干姜、阿胶、柏叶各60克,艾叶30克,马通汁500毫升。

上五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500毫升,内马通汁及胶,待胶烊尽顿服。

又方,疗妊娠二三月至八九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方。

阿胶、艾叶各100克,川芎、当归各60克,甘草45克。

上五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

变加方,伏龙肝汤,主吐血衄血。

伏龙肝250克,干地黄、干姜、牛膝各60克,阿胶、甘草炙各100克。

上六味,以水5000毫升,煮五味取1500毫升,去滓,内胶,更上火令胶烊已,分3服。

复方,治下血日久不止者,其人瘦弱,面无华色,身热恶寒,心中动悸,虚烦不得眠。或少腹痞满,小便不利,大便鸭溏,身浮肿,黄土汤主之。

伏龙肝250克,炙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各60克。

上七味。以水5000毫升,煮伏龙肝至4000毫升讫,去滓,内五味药。煮取1500毫升。复去滓,后下胶令烊,分温再服,日2次。

缓方,炙甘草汤,治虚劳不定,汗出而闷,脉促结,行动如常,不出百日死,危急者20日死。

炙草,桂枝、生姜各100克,生地500克切,大枣30枚,麻仁250克,阿胶、人参各60克。

上九味,以清酒3500毫升,水4000毫升,煮取3000毫升,每服1000毫升;日3服。

大方,大胶艾汤,主男子伤绝,或高坠下,伤五脏,微者呕血,甚者吐血,及金创经内绝方。此方正主妇人产后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斑不止者,服之甚良。

阿胶、艾叶、芍药、干地黄各100克,干姜、当归、炙甘草、川芎各60克。

上八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内胶令烊,分再服,赢人3服。

通方,柏皮汤,疗热病久下痢脓血,心中烦不得卧。

阿胶60克,栀子20枚,黄连、黄柏各100克。

上四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

(3)病属实证者二例。

邪气盛则实也:滑剂;泻剂,此二剂者,但列方之目次大小,不同他例,以五脏自禀不同耳。

①滑剂者,所谓滑可去着,以去脏腑积滞之气也。

肝著,旋覆花汤主之,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旋覆花100克,葱叶14茎,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1500毫升,煮取500毫升,顿服。

中恶客忤垂死者,华佗疗中恶客忤短气垂死者,韭根汤主之。

韭根100克,乌梅10枚,茱萸250克。

上三味,以劳水5000毫升煮之。内病人栉于中,煮3沸,栉浮者生,沉者死,取得1500毫升,分3服。

心下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各60克,枳实5枚。

上三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

胸痹之为病,喘息咳唾,胸背痛,寸口脉沉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1枚捣。薤白250克,白酒3500毫升。

上三味同煮,取1000毫升。分温再服。

肾著之为病。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肾著汤主之。

茯苓、干姜、炙甘草各100克。'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1 500毫升,分温3服,腰中即温。

跌仆瘀血在内者,桃仁大黄桂心汤主之。

桃仁60枚打,大黄200克,桂心60克。

上三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当下血。

破癖汤。

白术、炙枳实、柴胡各100克(《近效》有鳖甲)。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温3服。

腹中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下之则愈。

厚朴240克,大黄125克,枳实5枚。

右三味,以水5500毫升,先煮枳朴二味,得2500毫升,次内大黄煮得1500毫升,服500毫升,得利则止。

治大小便关格不通,咸池汤主之。

滑石、葵子、茯苓各60克。

上三味,以甘澜水2500毫升,煮取500毫升,顿服。

②泻剂,所谓泻可去盛,邪气盛者,是脏腑失调,有余之气也。

以下诸方,抄自陶弘景《五脏用药法要》。

泻肝汤,疗肝气实,善怒,两胁下痛,痛引少腹,气逆则耳聋颊肿。

芍药、枳实熬各100克,生姜60克,炙甘草60克。

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耳聋颊肿,加大黄、黄芩各30克,即大汤也,水则倍之,煮如上法。

泻心汤,疗心气实,心下坚痞,惊悸不定,甚则吐血衄血。口舌生疮。

黄连、黄芩各100克,大黄、芍药各60克。

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口舌生疮者,加干姜、甘草各60克,水则倍之,服如上法,即大汤也。

泻脾汤,疗脾气实,身重善饥,肌肉萎,甚则足痿不收,行善瘼,脚下痛。

炙厚朴、干姜各100克,黄芩60克,甘草60克。

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4服。若足不收,脚痛者加大黄、积实各60克,水则倍之,煮服如上法,即大汤也。

泻肺汤,疗肺气实,咳喘上气,凭胸仰息,甚则汗出憎风,口苦咽于。按末八字当作“腹满便难,口渴咽干”。

葶苈子(熬黑打如泥)、大黄各100克,枳实、干姜各100克。

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其汗出憎风,口苦咽干者,加炙黄芩、甘草各60克,水则倍之,煮服如上法。即为大汤也。

泻肾汤,疗肾气实,小腹胀满,小便不利,或溺下血,甚则腰痛,不可俯仰。

茯苓、炙甘草各100克,黄芩、大黄各100克。

上四味,煮如上法。其腰痛不可俯仰者,加干姜、炒枳实各60克,则为大汤也。

泻心胞汤,疗心胞积热,身烦热,心中懊恨,不得眠,或少气,或呕吐,或心下窒痛者,补方也。

栀子20枚。香豉500克,炙甘草60克,生姜(切)60克。

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若心下坚而窒痛,加枳实,大黄各60克,并主赤白带下,水则倍之,煮如上法,即为大汤也。

2.阴综

(1)病在里者二剂:收剂;重剂。

①收剂,所谓收可止耗,敛魂魄也,石膏酸枣之属。

石膏主中风寒热,心下气逆;口干舌焦,不能息,大汗出。酸枣主心烦不得眠,脐上下痛,心转久曳,虚汗烦渴。

小方,治发热而渴者,补方。

石膏250克,知母100克。

上二味,以水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

急方,补。

石膏250克(打),知母100克,甘草100克。

上三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

专方,白虎汤,治一身大热,烦渴,大汗出,每饮水数升,脉洪大者。

石膏打500克,知母200克,炙甘草100克,粳米25克。

以水6000毫升,煮米熟讫,去米。次内诸药,煮取1000毫升,分作3服。

正加方,太阳中热喝者,其人汗出恶寒而渴,上方加人参100克,名白虎加人参汤,煮如上法。

变加方,知母鳖甲汤,疗温疟壮热,不能食。

石膏(打)125克,竹叶500克,知母、炙鳖甲、地骨皮各100克,常山60克。

上六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

复方,竹叶石膏汤,治虚赢少气,烦热不息,口干渴,或干呕。

石膏(打)500克,竹叶100克,半夏250克,人参60克,甘草60克,麦门冬500克,粳米250克。

上七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温服500毫升,日三夜一i

大方,治虚劳汗出不得眠方。

石膏(煅)125克,酸枣仁(打)1500克,知母、桂枝、生姜、甘草各60克,茯苓、人参各30克。辨证论M治--要I旨l 183辨证论治要旨I

上八味,以水4500毫升,煮取1500毫升,温服500毫升,日3服。

通方,常山汤,救疗一切疟。经云:夏伤暑,秋病痃疟,故列人此。

石膏(打)25克,竹叶30克,糯米100粒,常山100克。

以水4000毫升,明旦欲服,今晚纳铜器中。置星月下高净处,横一刀子于其上,向明取药,于病人房门前,缓火煮取1500毫升,分3服。日出一,临发一,若即定,不需后服。取药滓、石膏置心上,余100克置左右手足心,甚效。

②重剂,所谓重可止怯,宁神志也,牡蛎龙骨之属是也。

牡蛎疗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汗出,心痛气结,止渴去老血,疗先天或药物伤损,惊狂烦躁,幻觉不眠。龙骨疗小儿大人惊狂癫痫狂走,治烦惊失精,止衰脱。

小方,治烦热汗出。腹动悸,补方也。

煅牡蛎、煅龙骨各100克。

上二味,以水1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再服。

急方:治凡吐下后,腹中气上冲,烦热不安。不胜动转方。

煅牡蛎、煅龙骨各100克,桂枝30克。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200毫升,温分3服。

正方,紫官汤,疗火逆。下之或因烧针烦躁者,治营虚自汗出,心腹动悸不安者。

煅牡蛎、煅龙骨、炙甘草各100克。桂枝30克。

上四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200毫升,温服400毫升,日3服。

正加方,治身烦热汗出口渴,心腹动悸,脉促结方,即与正方内加生地黄l00克,水、服法如上方。

变加方,病寒热汗出,口舌干燥,脉有结止者,此索有瘀血在内也,化为风热,其气上冲,胸中气懑,时或心中急痛,常自头目眩晕,善忘善怒,久发暴厥,名曰中风,则卒然而仆,生死转侧候也,此汤主之。

煅牡蛎、煅龙骨、炙甘草各100克,生地100克,射干100克,芎劳60克。

上六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

复方,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汗必亡阳,惊狂,起卧不安,桂枝去芍药加龙牡蜀漆救逆汤主之,并治癫痫效。

桂枝100克,炙甘草100克,生姜100克,蜀漆(洗去腥)l00克,大枣12枚,牡蛎熬150克,龙骨125克。

上七味,以水4000毫升,先煮蜀漆减1000毫升,次内诸药煮取1500毫升,去滓,温服500毫升。

大方j深师龙骨汤,疗宿惊失志,忽忽喜忘,悲伤不乐,阳气不起方。

龙骨、茯苓、桂心、远志各60克,麦门冬60克,煅牡蛎、炙甘草各100克,生姜120克。

上八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2服。

缓方,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反复转侧,起卧不安,谵语,小便不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据经验,治疯狂效)。

柴胡125克,黄芩、生姜、龙骨、牡蛎熬各50克,半夏250克,大枣12枚,大黄60克,茯苓100克。

上九味,以水6000毫升,煮取3000毫升,温服1000毫升,日3服令尽。

通方,治胸腹动悸,若有所著,头目眩晕,行动不白持方,补方也。

煅牡蛎、龙骨各100克,射干、川芎各100克。

上四味,以水2500毫升,煮1000毫升,分再服。

(2)病属寒者二剂:温剂;渗剂。

①温剂者,所谓温可扶阳,以却阴翳之气也,桂心吴萸之属是也。

桂利肝肾气,主寒热,诸冷疾,通十二经,宣百药,已冲逆,止汗出。吴茱萸去冷痰,腹内疠痛,诸冷,食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小方,治汗出过多后,其人心中悸,叉手自冒心,欲按者。

桂枝120克,甘草60克。

上二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顿服。

急方,治心中悸而痞,欲呕者,补方也。

桂枝120克,炙甘草、生姜各100克。

上三味,以水1000毫升,煮取500毫升,顿服之。

专方,阳旦汤也,仲景名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后,脉促,胸满者。深师疗中风,汗出,干呕。补曰:阳虚之人,外则营卫不谐,自汗出,每怯风寒,内则胃气衰冷,不胜凉硬饮食方。

桂枝100克,炙甘草60克,生姜60克,大枣12枚。

上四味,以水3000毫升,煮至1500毫升,去滓,每服500毫升,日3服。

正加方,若发热,脉浮缓,自汗出,鼻呜,千呕,恶风者,名曰中风,上方加芍药100克,为桂枝汤主之。

变加方,小建中汤,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燥。

桂枝100克,炙甘草100克,芍药200克,生姜100克,大枣12枚,胶饴500克。

上六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内饴,更上火消解,温服500毫升,日3服。

复方,吴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洋,不下饮食,心胸膺背痛。

吴茱萸100克,半夏125克,人参、桂心各100克,甘草30克,生姜150克,大枣20枚。18(5 l十一师秘曼

上七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分3服,日3次。

大方,大建中汤,治虚劳寒癖,饮在胁下,决决然有声,饮已如从一边下·决决然也,有头足冲皮起,引两乳内痛,里急善梦,失精,气短,目恍恍惚惚。

蜀椒100克,半夏500克,生姜500克,炙甘草60克,人参100克,桂心、芍药各100克,饴糖500克。

I-A.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内饴令烊,服350毫升。

缓方,姜椒汤t治胸中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呕吐方。

姜汁350毫升,蜀椒45克,桂心、附子、甘草各30克,橘皮、桔梗、茯苓各60克,半夏100克。

上九味,以水4500毫升,煮取1250毫升,去滓.内姜汁,重煎,取1000毫升,分3服。

通方,四逆汤,治呕吐清冷。下利完谷,脉微细,四肢厥冷方。

干姜100克,附子1枚,炙甘草60克,人参60克。

上四味,以水1500毫升,煮至600毫升,再服。

②渗剂,所谓渗可祛湿,以兴意志也,茯苓术之属是也。

茯苓利小便,止心悸,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伐肾邪。术主风寒湿痹,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

小方,主口渴小便不利,补方也。

茯苓120克,甘草60克。

上二味,以水1500毫升,煮取500毫升,顿服。

急方,主口渴,小便不利,心下动悸,振振然不自持,补方。

茯苓120克,甘草60克,桂枝60克。

上三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500毫升,顿服。

专方,小真武汤,治小便不利,留饮伏饮,发则心胁胀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悉主之方。

茯苓120克,桂枝100克,炙甘草、白术各60克。

上四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

正加方,五苓散,伤寒或内伤,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方主之。

茯苓、猪苓、白术各60克,泽泻50克,桂枝15克。

上五味,共为散,每服10克,日3次,白饮下,多饮暖水,取汗。

变加方,桂枝加茯苓术汤,《伤寒论》云: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加茯苓术汤主之。

桂枝100克,炙甘草60克,生姜60克,大枣12枚,茯苓、白术各100克。

上六味,以水3500毫升,煮取2500毫升,温分3服。

复方,茯苓泽泻汤,治消渴脉绝,胃反吐食,渴欲饮水者。

茯苓250克。泽泻125克,炙甘草30克,桂枝60克,白术100克,生姜125克,小麦1500克。

上七味,以水5000毫升,先煮小麦,取2500毫升,去滓后,内诸药,再煮取1000毫升,温服400毫升,日3服。

大方,大真武汤,《伤寒论》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且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呕主此汤。

茯苓100克,芍药、生姜各100克,白术60克,附子2枚炮,细辛、五味子各30克,甘草100克炙。

上八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3000毫升,去滓,温服350毫升,日3服。

缓方:白术茯苓汤,主胸中结痰,饮癖在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

白术150克,茯苓100克,橘皮、当归、炮附子各60克,生姜、半夏、桂心、人参各125克。

上九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

通方,甘草附子汤,治风湿,骨节疼烦,掣痛,不得曲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或一身流肿者。

桂枝125克,炙甘草,白术各60克,附子1枚(炮)。

上四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温服500毫升,日3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250毫升。

(3)病属于虚者二剂:补剂;涩剂。

①补剂,补可已弱,弱虚也。

经云:精气夺则虚。此等诸方,因五脏所官不同,故只列大小,不列他等类名也。

补肝汤,治肝气不足。胁下满,筋急,不得叹息,四肢厥冷,疝瘕上抢心,心腹中痛,两目不明方。

桂心100克,细辛60克,小麦250克,炙甘草60克,炮乌头4枚,防风、蕤仁、茯苓各60克,大枣24枚,皂矾30克。

上十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分3服。前五味共为小汤,疗肝气不足。两胁下痛,痛连少腹。善恐,耳恍恍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水法则半数可也。

补心汤,治心气不足,多汗,心烦,独语多梦,不自觉。咽喉痛,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

麦门冬100克,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炙、紫菀各60克,秫米300克,大枣3枚,紫石英25克。

上九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弱人3取,强人再服。小汤佚。

补脾汤,治脾气不足,不欲食,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烦闷欲吐,吐已即胀满不消,噎气腥臭,发热,四肢肿而苦下身重,不能自胜方。

大枣100枚,麻子仁150克,干姜、炙甘草、白术各60克,桑白皮、黄连、禹粮石各60克。

上八味,以水.50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去滓,得1450毫升,日I服,3日令尽。前五味即小汤,治脾病善饥,腹满肠呜,飧泻,食不化,水则减半可也。

补肺汤,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喉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如含霜雪,语言失声,甚者吐血方。

五味子100克,麦门冬500克,粳米150克,桑根白皮500克,干姜60克,款冬花30克,桂心60克,大枣24枚,钟乳石100克。

上九味,以水5000毫升,先煮大枣,桑皮,粳米5沸后,内诸药,取1500毫升,分3服。前五味即小汤,水则用大汤之半可也,治少气不足息者。

补肾汤,治肾气不足,心中悒悒而乱,目视恍恍,心悬少气,阳气不足,耳聋,目前如星火,消渴,疽痔,一身悉痒,骨中痛,少腹拘急,乏气,咽干,唾如胶。颜色黑方。

玄参60克,牡丹皮100克,大豆100克,五味子60克,炙甘草60克,附子(炮)1枚,防风、桂枝、生姜、磁石各60克。

上十味,以水6000毫升,铜器内扬200遍,内药煮取3000毫升,去滓,更重煎得1400毫升,分3服。

五补汤,主五脏虚竭,短气,咳逆,伤损,郁郁不足,下气,通精液。

麦门冬、小麦、粳米、地骨皮、薤白、人参、五味子、桂心、炙甘草各60克,生姜切250克。

上十味,以水6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分3服,口干,先煮竹叶30克,减500毫升,内药中。

②涩剂,所谓涩可止脱,以葆精气也,石脂、龙骨之属是也。

诸脱之救以生死旦夕,故皆急方也。

血脱,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其人或从金疮,或从跌损,或从内衄出血不止,妇人产后崩中,起死人方。

羊肉500克,当归、干姜各150克。

上三味,以水4000毫升,煮取1500毫升讫,别捣生地黄1000克,取其汁,将上汤共煮至2000毫升,温服500毫升,1日夜尽之,神良。

脉脱,脉脱者,其脉空虚,通脉四逆汤主之。

炙甘草60克,附子大者1枚,干姜120克。

上三味,以水15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再服。脉不出者t加人参60克。

洞下完谷,入而即出,或下利便脓血不止者,桃花汤主之。

赤石脂500克,干姜100克,粳米500克。

上三味,以水3500毫升,同煮,待米熟去滓,更纳石脂末方寸匕,温服350毫升,日3服。

津脱,津脱者,腠开,汗大泻。

麻黄根、黄芪各60克,小麦500克。

上三味,以水3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分再服。

精脱,精脱者,耳聋,韭子汤主之。

韭子500克,煅龙骨100克,赤石脂100克。

上三味,以水1500毫升,煮取750毫升,分3服。

气脱,气脱者,目不明,补方。

人参、桂心各60克,栗仁3枚。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000毫升,每服500毫升。

液脱,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脑髓消,皮肤枯,补方。

石蜜、阿胶、附子各l0G克。

上三味,以水2500毫升,煮取1500毫升,去滓,内胶弹已,再服。

魂脱,目不瞑,识如醉。补方。

萸肉100克,苦酒1000毫升,细辛60克。

用苦酒煮二味,得500毫升,顿服,频作之。

魂脱,息如奔,形如狂,补方。

桂心100克,细辛60克,鸡子白3枚

以上1500毫升,煮桂细辛得500毫升,待稍冷,内人鸡子白,搅令相得,顿服。

神脱,语无伦,形无觉。

人参100克,炙甘草、五味子各60克(甘草,一作饴糖三合)。

上三味,以水1500毫升,煮取500毫升,顿服。

按《神农本草经》云:“本经志药三百六十五种,以合周天届年之数,类分三品,各百二十,上品是养生延年药,中品是遏病补赢药,下品是辟邪破积药。”此云者,殆单指药性而言。陶隐居《用药法要》云:“昔伊尹依《神农本草经》撰《汤液经》三十卷,方分三部,上部是服食颐养方。中部是祛疾疗病方,下部是外创痈疽等方。每部凡百二十首,共合三百六十首,亦应周天之数也。”《道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夫日月相推,寒暑往还,四时行,万品章,天人之际,其为数也,抑何微哉!汤液经法,久称湮亡,而《素问》、《灵枢》在,是其规矩、准绳未失也。《玉函》、《千金》、《肘后》、《外台》在,而其迹象、声容仍存也。藉藏内府,非求草野,坯失而范在,兔脱而蹄留,乃亡而未亡也。余酷嗜此道,尝技四十余年,依大易之数,筹算综归,得方一百二十,用药亦一百二十,矧《汤液经》三之一欤,稿凡八修,功耗二稔,引据必系璧文,补亡何妨冬官?若谓可泥一隙,若谓可覆一瓿。耳顺之岁,风过簌息,久修净业,人我已忘,则何尤焉。是谓之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学伤寒论(32)第64条:发汗过多,其...
方典经方中医馆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为主方治疗低热
新本伤寒杂病论(十五)
老年人眩晕呕吐偏走,经方一付疗效佳
医学三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