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

    在中国文化史上,元杂剧占有不朽的地位。十八世纪,它又绚丽多彩地闪耀在欧洲文坛上,并给启蒙时期的欧洲一定的影响。元代戏曲家纪君祥所著的《赵氏孤儿》就是这个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第一部剧作。

1734年2月,法国巴黎的《水星杂志》首先发表了《赵氏孤儿》的片断译文,第二年,它的全译本就在巴黎出版的《中国通志》中刊出。该书是由巴黎耶稣会的教士赫德编辑的,剧本的译者马若瑟是在中国居住多年的法国传教士。

1736年,《中国通志》的删节本在英国伦敦翻译出版。五年后,著名出版家凯父又出版了它的全译本。这两个英译本,都包括了马若瑟的《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传入欧洲后,不但引起观众的广泛注意,而且还引起批评家和剧作家的兴趣。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欧洲出现的改编本就有四、五本之多。最早的改编本是英国的赫谦特于1741年编撰的;最著名的改编本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伏尔泰的《中国孤儿》。这些改编本大同小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古为今用,外为内用,借中国的历史题材宣传资产阶级的爱祖国、爱自由的民主思想。这样,剧情也发生变化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挪到元朝初期。战时代,一个诸侯国家内部,由于文武不和而引起的复,变成了蒙汉两个民族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之争。

1755年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正式在巴黎演出。1759年,英国著名演员谋尔飞在伏尔泰剧本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在伦敦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

此后,赵氏孤儿流传到欧洲的其他国家,德国伟大诗人哥德也曾以它作为题村,写过诗作。

伏尔泰曾经指出:“《赵氏孤儿》是中国十四世纪的作品,若与法国或其他十四世纪的戏剧相比,那又不知高明多少倍了,简直可以算是杰作。”

《赵氏孤儿》以它磅礴,高昂的正义精神和壮烈的悲剧美,感染和教育了古今中外的广大观,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形象,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珍贵的一页。

 

 

                                       

                         刊载江苏《古今中外》杂志第9期

                                 1982年5月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故事如何飘洋过海 赵氏孤儿海外传播之路
歌德伏尔泰与《赵氏孤儿》
歌德伏尔泰为何都钟情这部中国的元杂剧?
看,275年前欧洲古书里的《赵氏孤儿》
郭忠华 | 西方政治话语构建中的“他异性”策略——以公民话语作为分析进路
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 中国古代戏剧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交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