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里的桃花诗缘 颐翁
    诗友桃花,继《桃源遐想》81篇之后,又代我在博客上连连发表了“解梦红楼”21篇。实在是感激不尽。她要我写一篇有关黛玉与湘云、妙玉诗缘的博文。拖了很久很久。今日终于成篇。
    这宝黛钗三位一体的观点,颐翁已经在桃花的解梦红楼中多次阐明。您看那宝钗、黛玉,两人的名字,合起来去掉钗黛二字就正好是“宝玉”的名字。所以曹公一人分拆为三人,来写自己的思想、观念、认识及其语言、诗词实属不易。但湘云则不同。她据说就是“脂砚斋”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那妙玉,也和湘云一样。是曹雪芹写书时不离不弃的好友。她们二人,实际是宝钗黛玉的形影。我们无需考证钗黛,湘妙的关系如何。但从红楼梦所作诗词曲数量来看,除宝玉之外,就属黛玉、湘云、妙玉了。因此,我们可以说,黛玉与湘云、妙玉的诗缘,显然要多于与其他女子的。就桃花诗社的坛主黛玉来说,除她的桃花诗和几首柳絮词之外,就是这第七十六回的,中秋联句和妙玉的续词了。先看第七十回黛玉的桃花诗,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这首桃花行,如果我们说他不是黛玉所作,而是妙玉或湘云所作。有谁会不相信呢?这就是诗缘啊!她们既有诗缘,所以才有这第七十六回的联句及续作。先看湘云与黛玉的联句。
 湘云与黛玉联句诗    黛玉 三五中秋夕,
     湘云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黛玉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湘云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黛玉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湘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湘云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黛玉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湘云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黛玉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湘云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黛玉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湘云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黛玉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湘云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黛玉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湘云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黛玉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湘云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黛玉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湘云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 冷月葬花魂。
    由“分曹尊一令”到“空剩雪霜痕”再到“人向广寒奔”最后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如果不是标明了黛玉与湘云联句诗。而是说妙玉中秋吟月,有谁会不信?果然妙玉就在偷听。 
    妙玉出来是这样续的:
    香篆销金鼎,冰脂腻玉盆。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悲文凤,闲屏设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极?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前面的44句与后边的26句,和起来是70句。正应了黛玉倡导起桃花诗社的第70回回目。您说巧不巧?第70回,黛玉的桃花行是34句。到第76回与湘云联句,增加到44句。与妙玉的续26句合起来,恰又回扣到第70回目。正是脉脉情合也。这第76回又恰是黛玉起句和终句。这35韵(70句)与芦雪庵众美联句的35韵70句也刚好契合。看来这三人抵众的安排。更显得曹公红楼设梦的谜局之妙啊!
    那黛玉、湘云、妙玉,前三字的谐音是“得香妙”后三字的谐音,则是“雨云雨”啊!这黛玉妙玉,两块纯洁如一的美玉,前面正是“岱庙”即岱山泰山之庙宇和玉石也。
    再结合那黛玉葬花,一次是花朝节,黛玉自己去收拾花来埋的。后来宝玉来找她,他们一起看西厢(湘或香)记。这次她葬的是桃花。桃花似应是黛玉的象征,后来有著名的葬花词那段,却不是桃花。应当是凤仙石榴之类的残花。那“凤石”花,似应是妙玉的象征。这是两个不同的季节,所以花不一样。黛玉妙玉(岱庙)自然不同。但这52句诗词,又何尝不是以黛妙二玉,为代表的“妙湘云黛之玉”呢?且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5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真真是“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道此时是不是,曹公有意隐去了湘云和妙玉两个呢,还是有湘云和妙玉在,隐去了黛玉(三位一体的宝黛钗)总之是曹公故设迷局也。这不也是甄士隐去,假语村言吗?哈哈,朋友。解不完的红楼梦迷局啊!
    颐翁有诗叹曰,
        三位一体宝黛钗,湘云妙玉并黛来。
        东风不语曹公叹,甄贾南方春诗裁。
        北地雪飘元宵节,中秋夏梦月云白。
        红楼千古迷纨绔,抛却晨昏空徘徊。
 网上搜的资料附后
 翻开《红楼梦》,十二钗排名如下:宝钗  黛玉  元春  探春  湘云  妙玉 
    迎春  惜春  凤姐  巧姐  李纨  可卿   这个顺序是根据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定的;其后的“红楼梦曲”也依此排列。从人选上看,诸钗与贾家的关系,不是血缘至亲,便是配偶姻戚,唯独妙玉是个例外——然这个“例外”居然排名第六,高踞凤姐之上,实在有些费解。   妙玉本贯苏州,原也是仕宦之家的小姐。因自幼多病而皈依佛门,然“带发修行”,仍不失其女性之美。元妃省亲时,贾家主动下帖,请她来大观园做栊翠庵住持。  妙玉性格孤傲,目中无人,且爱洁成癖:有俗人来访,走后她是要打水洗地的。不过凡人高傲,必有资本——妙玉精于茶道、棋道、琴道、园艺,且文墨极通、诗思敏捷……加之她家赀富有、不让贾家,随便拿出几件瓷器古董,就能让贾府少爷、小姐看得目瞪口呆!  但这仍不能解释妙玉为何能力压群芳。按某作家的说法,秦可卿还是凤子龙孙、金枝玉叶呢,不是照样奉陪末座吗? 其实我们要讨论的,是十二钗的排名规律问题。我反复揣摩,隐约觉得这十二个女子排座次,机枢却在一个男人身上,此人便是贾宝玉。谁排前、谁排后,要看她跟宝玉的关系:包括爱情关系和亲眷关系,而这两重关系又是交织在一起的。总的规律是:关系紧密的靠前,关系疏远的推后。


譬如钗、黛二位,跟宝玉关系最“铁”,既有爱情关系,又有亲眷关系,在宝玉心中,她俩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自然稳坐了头两把交椅。又因两人难分轩轾,故她们的词曲也合二而一。如“册”中说:“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曲”中唱:“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均是一诗(曲)咏二人——也难怪有人说,“钗黛合一”才是宝玉心中理想的爱人模特!

紧随钗、黛之后的,是元春、探春——这里又有问题出现:元、迎、探、惜“四春”均是贾家千金,为何要分在两下里?又为何三姑娘探春反排在“二木头”迎春之上?   这个也不难解释:从血缘上看,宝玉跟元春是同父同母,跟探春是同父异母。迎、惜则离得远:迎春是伯父贾赦之女,惜春更是那府的姑娘,从爷爷那儿就分了叉。   至于迎、惜后面,则是贾府的媳妇,属于外姓:凤姐是贾琏之妻,李纨是贾珠之妻,都跟宝玉同辈;秦可卿则要矮一辈,是宝玉的侄媳,故而排名垫底儿。中间夹着个巧姐,本也是贾家千金,不过比四春低一辈,且不宜僭越母亲,因此把她排在凤姐之后,也便顺理成章。   剩下的问题则是:湘云、妙玉排名五、六,又是凭什么?   我理解,在宝玉的情感世界里,湘云的位置仅次于钗、黛。湘云出身四大家族的史家,是老太君贾母的内侄孙女,也是在贾家长大的。黛玉到来之前,她一直是宝玉耳鬓厮磨的玩伴儿。直到长大成人,每次再见宝玉,那一声“爱哥哥”,包含着多少依恋之情?也难怪让敏感的黛玉频生醋意。   曾有红学家断言:在雪芹原先的设想中,湘云最终嫁给了宝玉。此说捕风捉影,疑点颇多——不过说宝、湘互有恋慕之情,却也不无根据:依宝玉的“泛爱”表现,本也有此性格基因;况湘云又有一件麒麟金饰,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红楼》读者对曹雪芹的叙事习惯不应陌生:欲进又退、形左实右,如同打太极——你看他放出“金玉良缘”的风声,引得读者紧盯住宝钗的项上金锁,其实很可能是虚晃一枪、另有安排。否则,书中特特渲染那只金麒麟,又是何意?契诃夫有言:第一幕挂在墙上的枪如果不在第三幕打响,它就没理由挂在那儿!   至少,湘云凭着与老太太的亲眷关系及与宝玉的亲密接触,在十二钗中稳坐第五把交椅,应当无人反对。——那么妙玉呢,湘云的两项优势,她一项皆无,又凭什么紧随湘云之后?    其实读者不难发现,妙玉、宝玉之间同样存在着恋慕关系,作者对此细细写来,一笔不苟,并不打算掩饰。 我曾在以前博文中提到,第四十一回,宝玉随钗、黛到栊翠庵内品茶,妙玉因一只古董杯子被刘姥姥用过,便宁可抛弃不要;可她给宝玉用的,却是自己唇吻相接的绿玉斗。此中意味,还用多说吗?(《妙玉扔掉的成窑五彩杯令曹家眼红》   这并非孤证,还可再举一例:宝玉过生日,竟意外收到妙玉送来的一张“贺卡”,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见到此卡,连颇为“开放”的宝玉也吃了一惊——换到今天,一个男生忽然在课桌抽斗里发现一张生日贺卡,居然是班上一位平日不大过话的女生送的,这意味着什么,不是明摆着吗?而这事竟发生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昔日,且致贺人还是位“槛外”女尼,难怪宝玉也要惊诧!

其实妙玉对宝玉有好感,在大观园里并非什么秘密。连寡居抚孤、心如止水的李纨也心知肚明。一次天降瑞雪,李纨见栊翠庵的红梅开得好,想折一枝来插瓶,又素知妙玉性情古怪,不好打交道,于是撺掇宝玉去讨。本想再派个人跟随,黛玉阻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可见黛玉也知此中奥妙。    宝玉果然不负众望,不一时便擎了一枝红梅回来,笑着说:“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很兴奋,也很得意。    大家都来赏花,“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程本的描写,已有所收敛,若按脂本原文,此梅“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您见过如此巨型的插瓶花枝吗?妙玉简直把半棵树都砍下来啦!看来雪芹对宝、妙的微妙情感不但不加掩饰,还在有意夸张!  在小说后四十回中,续作者对妙玉的描摹,也并未偏离雪芹定下的调子。第八十七回妙玉在惜春处下棋,恰逢宝玉来访。妙玉忽而脸红,忽而推棋,忽而打禅语,又莫名其妙地当着宝玉说:“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谁都听得出,这分明是邀请宝玉同行——这种小女子的小聪明,我们在现代言情剧中见得多了!   也就在这天晚上,妙玉坐禅时“走火入魔”,在梦魇中预演了为强盗所劫的悲惨下场!这一段若非有雪芹原稿,也应离雪芹的原初设计不远吧。   所以如此,其实也不难理解:妙玉出家,原非自愿;而身为女子,又当妙龄,她当然也有着正常女性的情感诉求。身在繁花似锦的大观园,面对风度翩翩的佳公子,又怎能不砰然心动?走火入魔的一刻,恰恰写出这个可怜少女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   有人分析,妙玉在小说中的地位,甚至可与黛玉比肩。雪芹为小说人物取名,一个“玉”字是从不轻许的。例如丫鬟小红原名“红玉”,后来被迫改掉了。凤姐的评语是:“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然而妙玉恰恰与宝玉、黛玉同名,当非偶然。   也有人说,妙玉与黛玉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一对:不但名字相同,且同是苏州姑娘,同出仕宦人家,同样体弱多病,性格也一例的孤高自赏、恃才傲物……不同之处,仅仅是一在俗世、一入佛门罢了。  正因如此,两人在感情上也应有着同样的炽烈与忘我——而这样一位女郎,哪怕跟贾家毫无瓜葛,单凭她对宝玉的情感,也足可在十二钗的队伍中稳居前席、当仁不让了! 

第70回   黛玉   桃花诗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第76回   湘云与黛玉联句诗
   黛玉 三五中秋夕,
  湘云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黛玉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湘云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黛玉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湘云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黛玉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湘云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黛玉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湘云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黛玉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湘云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黛玉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湘云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黛玉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湘云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
  黛玉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湘云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
  黛玉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湘云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黛玉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湘云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 冷月葬花魂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诗词导读
  林黛玉:代别离·秋窗风雨兮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珠。
烛泪摇摇热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解开曹雪芹之谜
  一、 到底有没有曹雪芹这个人?
  一般的小说作品都不写真名,但是都比较容易考证出作者的真实姓名和背景。《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同样没有书写作者的名字;但在小说中,清楚地提供了作者的姓名。在第一回和第120回,两次提到“曹雪芹”这个名字,明确说由他编辑此书。第一回写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在第16回则写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接驾四次”,在清朝惟有曹寅家,因而很容易地就可以确定是曹家。曹雪芹必是曹家的子孙。
  但是,进一步的考证完全否定了这个结论;因为在曹氏的族谱中,不但没有曹雪芹的名字,而且连他儿子也无名[111、112]。
  大家公认,曹雪芹是有才华的诗人,但是除了《红楼梦》中的诗外,再也找不到他做的诗。所有文人诗集中也没有收录曹雪芹的诗词。只有在《熙朝雅颂集》中,收集了敦敏写的两首诗:《赠曹雪芹》和《访曹雪芹不值》;敦诚创作的两首诗:《寄怀曹雪芹》和《佩刀质酒歌》。在敦诚的《四松堂诗钞》里,收有他作的一首诗:《挽曹雪芹》;在《鹪鹩庵杂诗》中,有敦诚作的诗《挽曹雪芹》两首。
  在癸未年(1763年)春,敦诚曾经写过下列《以诗代简》,邀请曹雪芹到他家做客。
  《寄怀曹雪芹(霑)》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这些写给曹雪芹的诗句充分证实,的确有曹雪芹这个人;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就找不到曹雪芹创作的诗词呢?以诗会友是过去文人最常见的活动,赛诗、斗诗亦经常举行,因而各种诗集比比皆是;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所反应,如第48回写道:
  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
  这说明,好一点的诗词都被人传诵或者收集在诗集里刻印出来出售。但是,在现有各种诗集里,唯独没有曹雪芹撰写的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则成为曹雪芹的另一个谜。
  二、 曹雪芹是谁的儿子?
  在红学界,一般认为,曹雪芹是曹顒的儿子,名叫“曹天佑”。这一点存在疑问:年龄不符。如上所述,曹頫在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的奏折[106]写道:“奴才母谨遵旨仍回江宁。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说明曹颙之子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而曹雪芹是在1724年出生,两者差9岁;
  根据年龄上的差异,充分说明曹天佑和曹雪芹不是一个人。笔者认为:曹雪芹的父亲是曹頫。那么,又如何解释:在曹家的族谱里,曹頫下面没有儿子和孙子呢?请看下面分解。
  三、 为何曹雪芹的身份得不到验证?
  欲想解释通上面的疑问,只有采用笔者在拙文(1)中提出的观点。因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对清廷不满的汉人,尤其是反清复明人士利用,成为对抗和威胁满清政权的工具;乾隆皇帝只好采取暗杀的方式拔掉这个祸根。一夜之间,将曹寅家族的后人和《红楼梦》手抄本、雇来的抄写书生全部运到深山杀死、焚烧和掩埋。
  居住在北京的曹寅堂兄弟——曹荃一脉当然知道,曹頫一家消失是自己的主子干的,以为是因为曹寅的后人对抄家不满而参与反叛朝廷;当嘉庆皇朝后期,以淫秽书籍为名在全国禁毁《红楼梦》,曹荃等曹族人才知道曹頫家一夜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曹雪芹写作和销售淫秽书籍,自然更加瞧不起曹頫一家人。对曹雪芹则更是切齿痛恨。“万恶淫为首”,以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华民族,对“淫秽”二字特别反感。凡与淫秽有关的人,比反贼还臭、更遭鄙视;因此在修曹家族谱时,把曹雪芹和他儿子的名字都剔除,以免败坏他曹家的声誉。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两百多年后,不仅给曹雪芹恢复了名誉,而且还成为他曹家最有名望的人。
  也因为《红楼梦》以淫秽书籍被朝廷禁毁,并在府县贴出布告:指出曹雪芹编写的《石头记》和《红楼梦》是淫秽书籍,命令上缴或自行销毁。经过几次下令禁毁,因而,凡是载有曹雪芹写作的诗词、戏曲脚本、小说等,也一律停印、删除或焚烧。为了不影响销售,收录了曹雪芹诗词的诗集无一例外地都删去他的作品,致使现存的各种诗集中,都找不到的曹雪芹名字。
  近年来,有人说发现了一本曹雪芹的遗作,叫“废艺斋集稿”,讲残疾人用以谋生的手艺[113]:如何刻印章、扎风筝、编织、印染等手工工艺。笔者对此书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为了糊口,这种民间手工艺介绍的书册,曹雪芹可能写过;但能够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手艺人没有收藏两百多年古本的习惯和条件。
  总之,可以肯定,为了生计和乐趣,曹雪芹曾经写过许多包括诗词在内的作品,在古代资料中之所以没有反应,正是我国历代文字狱的证明;试问,在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里,又何止曹雪芹一人?
  可见,曹雪芹之所以成为无法考究的神秘人物完全是因为我国历代一贯鄙视和诅咒“色情”(“万恶淫为首”)——这个人类的生理现象[48、114、115]所造成。
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第49回):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心静斋批] 你看看人家美女的梦,再想想咱的梦,多俗,多丢人啊!
女人们也有腻的时候,但却换成了更高的要求。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你一句我一句,跟聊天似的,却接得工整严实。实然就没意思了,就罚出联句少的三个女人写诗。只看邢岫烟的就够拍案了: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还不过瘾,第二天饭后众女人又自制灯迷,竟也是书上的句子、诗一般的语言:
如李纨的“‘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道:“‘在止于至善’。”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笑道:“我猜罢。可是‘虽善无征’?”
[心静斋批] 都是高手啊,望其项背是不可能的,能望到大腿就不错了!
跟现在时髦女人差不多,《红楼梦》里的女人们平时没事就创作,并且还存档。宝琴一次就拿出了十首旅游作品(第51回)——怀古绝句,且内隐十物,如《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清·张岱在《公祭祁夫人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张岱(1597~1679年),比老曹(约1724~约1764)大几十岁,他是没读过《红楼梦》,否则他不是又多了一个证据?
[心静斋批] 才女云集啊,要是按“女子无才便是德”来衡量,就是一个比一个有才,亦即一个比一个无德,也就是缺德!这样一来“缺德”岂不跟“胸狠”一样,成了女人专用褒义词?!另,若“缺德”因本文而火,心静斋主就是网络新词的发明人了。   6
到第70回,诗社基本上名存实亡了,但诗魂是顽强的,高产作家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又勾引出众女人肚里的诗虫,就在三月初一决定第二天(后因是探春生日而改在初五)“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心静斋批] 这是2.0版的文学团体了,三月初一应该是《红楼梦》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第一个文学社团在这一天寿终正寝。
这桃花社一成立,就成了众女人的大SHOW才艺的舞台——她们先表演的就是写词。看看湘云同学的《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且住,且住,看得男人们心里发怵!
[心静斋批] 众女人已经炉火纯青,成精了,跟本不需要宝玉陪衬了。   7
终于到了全书最精彩处——女人诗坛争霸赛(第76回)。
中秋宴,贾母把儿子辈的人支开之后,与众孙子一直熬到四更。大家都散了,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要试试咱们谁强谁弱”于是便有了中秋夕联句。二人唇枪舌剑,斗了22个回合(每人说了11句)。正当黛玉为“冷月葬花魂”五个字得意时,夜深人静中突然有人说“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做。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弄的堆砌牵强。”
[心静斋批] 妙玉又出现了,这好比武打片中两大高手单挑,突然出现了一个世外高人,看她如何“妙口回春”。
妙玉是这样续的:
香篆销金鼎,冰脂腻玉盆。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悲文凤,闲屏设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缚,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极?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13句,真正达到了她把悲凉之意“翻转过来”的目的。
[心静斋批] 刚才说才女缺德,这三人可是缺大德了,用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就是“缺八辈德了”。另,这在老曹的80回小说里应该算是封笔之作了。   8
下面的内容跟老曹没关系了,成败均由小高负责。
第87回,《黛玉抚琴》: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此后再无女人诗词。
[心静斋批] 这可是小高的“续貂”第一词,也是他接手后仅有的一首女人诗词,如何?
。《红楼梦》除了以诗词代文外,在第37回、第38回、第48回、第49回、第64回、第76回、第78回等章节中,通过大观园结诗社题诗写诗活动和香菱学诗的故事,作者借宝钗、林黛玉、宝玉等人之口,精辟地论述了诗的创作理论。这些诗论,对于弘扬经典文化,普及中华传统诗词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红楼梦》第48回林黛玉对香菱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古代词的分类只有虚、实两类,应该是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林黛玉虽然说的很轻飘,但掌握起承转合很不容易,正如元朝范德玑在《诗格》中写道:“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做到这几点必须要有基本功,还要巧妙地构思意境,只要词句新颖,可以不讲究平仄和词句对仗格调规矩。香菱经过林黛玉点拨恍然大悟:“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当然,律诗是有特定的规格的,平仄是最重要的因素,主要的在于声调的合律。除律诗外所谓古体诗也就相对自由了.。用现代语言来说写诗不要受到格调规矩的约束,关键要掌握起承转合的方法。
    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中时还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说的 “第一立意要紧”这句话,可谓深得诗中三味。第37回薛宝钗在与史湘云商议如何设东拟题时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林、薛认为写诗都是要先立意,可见写诗立意的重要。所谓“意”,即是诗的主旨,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寄托。诗有立意,任客观事物千形万状,任凭主观畅想百怪千奇,无不随意吞吐,舒卷自如;诗无立意,就像泥牛木马、陶犬瓦鸡,形体虽备,但已无生气可言了。诗不患辞浅,所患者意不深,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所谓炼意就是创造诗的意境,也就是立意。
        《红楼梦》第78回贾政回府后与众幕友谈及前代恒王被杀,林四娘以死报恒王宠爱之恩的故事,令贾环、贾兰、贾宝玉按题作诗。宝玉立意不同、构思新颖、词藻尽美受到了众幕宾的大赞。众人道:"二爷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不同此等的了。"宝玉笑道: "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了,都立身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 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这题目名曰《姽婳词》,且既有了序, 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式。或拟李长吉(李贺)《会稽歌》,或拟白乐天(白居易)《长恨歌》,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 始能近妙。"这一段赞美之词阐明了诗的立意,首先从体裁入手要从多角度来审视题意,以期寻找到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力求达到视野宽阔、真实动情的意境,或合乎情或合乎理。然后用词藻点缀点缀,词句新颖、 新奇为上,自然就是一首美诗。同样的道理林黛玉在大观园菊花诗会上,以居高临下之势,提出“孤标傲世”“举世无谈者”高昂音调,可谓格高韵远,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获得了第一。第64 回薛宝钗在评价林黛玉“五美吟”诗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 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故此,诗的立意就是从高、真、新出发,要站得高,望得远,力求做到形式美、情感美、音乐性美、形象美、最终达到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相结合的意境美。
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中时还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说的 “第一立意要紧”这句话,可谓深得诗中三味。第37回薛宝钗在与史湘云商议如何设东拟题时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林、薛认为写诗都是要先立意,可见写诗立意的重要。所谓“意”,即是诗的主旨,诗的灵魂,诗的生命寄托。诗有立意,任客观事物千形万状,任凭主观畅想百怪千奇,无不随意吞吐,舒卷自如;诗无立意,就像泥牛木马、陶犬瓦鸡,形体虽备,但已无生气可言了。诗不患辞浅,所患者意不深,所谓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所谓炼意就是创造诗的意境,也就是立意。
        《红楼梦》第78回贾政回府后与众幕友谈及前代恒王被杀,林四娘以死报恒王宠爱之恩的故事,令贾环、贾兰、贾宝玉按题作诗。宝玉立意不同、构思新颖、词藻尽美受到了众幕宾的大赞。众人道:"二爷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不同此等的了。"宝玉笑道: "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众人听了,都立身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 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这题目名曰《姽婳词》,且既有了序, 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式。或拟李长吉(李贺)《会稽歌》,或拟白乐天(白居易)《长恨歌》,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 始能近妙。"这一段赞美之词阐明了诗的立意,首先从体裁入手要从多角度来审视题意,以期寻找到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力求达到视野宽阔、真实动情的意境,或合乎情或合乎理。然后用词藻点缀点缀,词句新颖、 新奇为上,自然就是一首美诗。同样的道理林黛玉在大观园菊花诗会上,以居高临下之势,提出“孤标傲世”“举世无谈者”高昂音调,可谓格高韵远,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获得了第一。第64 回薛宝钗在评价林黛玉“五美吟”诗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 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故此,诗的立意就是从高、真、新出发,要站得高,望得远,力求做到形式美、情感美、音乐性美、形象美、最终达到精神境界与艺术境界相结合的意境美。
目录如下:
第1回 顽石偈   题《石头记》    七绝一首 癞头僧   五言律诗 贾雨村  七言律诗 贾雨村
      好了歌 跛道人   好了歌注 甄士隐
第3回 西江月二首          描述宝玉
第4回 护官符
第5回 五言绝句 警幻仙姑   警幻仙姑赋 警幻仙姑  十二钗又副册判词        晴雯,袭人
      十二钗副册判词        香菱    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十二支曲
第8回 嘲顽石诗
第18回 大观园题诗    宝玉与众小姐等人
第21回 题宝玉庄子续文  林黛玉
第22回 参禅偈   贾宝玉     寄生草 贾宝玉
第23回 四时即事诗 贾宝玉
第25回 七绝二首             咏癞头僧与跛道人     七绝二首     癞头僧     咏通灵宝玉
第26回 七绝一首      叹黛玉
第27回 葬花辞    林黛玉
第34回 题帕七绝三首    林黛玉
第37回 白海棠诗               五人
第37~38回 菊花诗十二首    咏蟹诗三首
第45回 秋窗风雨夕   林黛玉    香菱吟月   香菱
第49~50回 即景联句   咏雪      芦雪庵即景诗     红梅花      岫烟李纨宝琴
第51回 怀古绝句十首 宝琴
第52回 五律一首 宝琴  引真真国女子
第64回 五美吟   林黛玉
第70回 桃花行 林黛玉    柳絮词       
第76回 凹晶馆联句      黛玉湘云妙玉
第78回 诡画词     宝玉贾环贾兰    芙蓉女儿诔 宝玉
第79回 紫菱洲伤怀 宝玉
第87回 抚琴词 黛玉  [名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原文]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荾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析赏]为伊而滴淌着流不尽的相思血泪。为伊而抛着无尽相思的红豆。
  为伊相思,为伊洒泪,为伊憔悴,写一份刻骨难忘的恋情。
    在整理红楼梦正文中联语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红楼梦正文中联语与诗词出现的位置是相互排斥的。换句话说,有联语出现的回目里很少有诗词出现,而含有一系列诗词的回目中也很少含有联语。在统计中可以看到红楼梦中的联语主要出现在以下回目中:
1-13回,21-28回,64-66回,,85-98回,119-120回。
而红楼梦中的诗词虽然很多,但是几个主要的系列如海棠诗、菊花诗、红梅诗、柳絮词等就占据了其中主要的部分。现在对红楼梦中几个诗词集中出现的回目统计如下:
第5回: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加上春梦歌和警幻仙姑赋,共27首
第18回:大观园题诗,共11首
第22回:春灯谜,共8则
第37回:白海棠诗,共6首
第38回:菊花诗和螃蟹咏,共15首
第48-52回:香菱咏月诗,芦雪庵联诗,红梅花诗,宝黛钗灯谜,薛宝琴怀古诗,真真国女儿诗,共22首
第70回:桃花行和柳絮词,共6首
第78回:姽嫿词和芙蓉诔,4首
   这些诗词大多出现在没有联语的章回里。而第28到第85回这一几近联语空白的地带,却
是红楼梦中优秀诗词最为集中的部分。海棠诗、菊花和螃蟹诗、红梅诗、黛玉的五美吟、宝琴的怀古诗和柳絮词、姽嫿词、芙蓉诔都出于这一部分中。为什么诗词和联语的分布会如此对立?
    有研究表明《风月宝鉴》和《石头记》的旧稿成书早于《红楼梦》,《红楼梦》是在两部旧稿的基础上增删完成的。现在得到证实的研究结果也越来越趋向于这种说法。红楼梦中诗词和联语出现位置对立的现象或许就是一个旁证。  首先,《风月宝鉴》的内容可能就是宝玉、贾琏、凤姐、贾瑞、香怜玉爱、秦氏姐弟和尤氏姐妹故事的原型。一些研究表明,在原先的《风月宝鉴》中,宝玉和贾琏应该是同一个人,这也就是宝玉和贾琏同为“二爷”的原因。《风月宝鉴》中的“二爷”应该是一个双性恋者,而凤姐是一个从《金瓶梅》中潘金莲脱胎而来的人物。“二爷”既和香怜玉爱、秦钟、柳湘莲等人有染,又和凤姐及尤氏姐妹有关。此后发生的凤姐计害贾瑞和尤二姐的故事受到了《金瓶梅》情节的很大影响,“风月宝鉴”和三姐、柳湘莲的故事即为警示世人之意。(打字到这里,突然发现屏幕上的“香怜”和“湘莲”同时跳出,呵呵,《风月宝鉴》里的“香怜”和“柳湘莲”会不会是同一个人?一笑:)  )《风月宝鉴》的故事后来被融入了红楼梦之中,也许今天在正文中残留的一些联语就是当年风月宝鉴的遗迹。 
  其次,《石头记》的故事应该就是今天宝黛钗故事的原型,而那块通灵宝玉也是《石头记》中神秘的线索。而在今天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传说与神性似乎只在前二十几回和后二十几回中出现,而题咏或者寻找通灵宝玉的诗作也只在第25和95回出现。在联语的空白地带第28-85回中,通灵宝玉仿佛也失去了踪影,只有在31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和36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中才神龙一现,旋即无影无踪。当年的石头记或许只是今天红楼梦中前二十几回和后二十几回中宝黛钗关系、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极度冲突的一部分内容,在此后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不着痕迹地将一个关于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揉进了新的小说之中。今天21-28,85-98回中残留的这些描写黛玉形象的联语和那些神秘玄妙的关于石头和通灵宝玉的诗词也许就是当年石头记的遗存。
      第三,如果前两个猜测站得住脚,那么中间整个关于大观园的故事可能就是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才加入的,而海棠诗、菊花和螃蟹诗、红梅诗、五美吟、怀古诗和柳絮词、姽嫿词,以上这些在大观园中创作的诗词也是在这个时候才逐渐创作并加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中间部分的成书时间要晚于前后两个部分。根据前人的研究,回前诗、回末联语和话外音是红楼梦早期话本形式的遗存物。那么,红楼梦前二十几回和后二十几回中残存的联语和中间几十回的联语空白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从红楼梦中诗词风格与内容的异同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除海棠诗、菊花诗等前面提到过的大观园集会中创作的清新俊逸、充分显示各人才华与个性的诗作外,红楼梦中其它的诗词可以分为几类:
1.以《题石头记》、《好了歌》、《西江月.嘲贾宝玉》为代表的咏石头、讽世情的诗词作品。这一类的作品还有青埂峰顽石偈、护官符、水月庵前的大字报、宁荣歌谣和结红楼梦偈等等,事实上,薛宝钗螃蟹咏中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一句也应划入此类型中,因为风格相近,内容也相似。
2.《春梦歌》、《四时即事》和悼念晴雯的《望江南》等。这几首诗的风格是缠绵靡艳,怀疑是《风月宝鉴》中遗存的作品。同属于此类的作品应该还有一篇《芙蓉女儿诔》。这篇文章是红楼梦中份量最重的一篇作品,其用词、用典、句法、雕饰无不用其及而其内容的隐晦繁杂、典故的晦涩迷离又使人不得其解,令后人生出许多猜测。文中有些典故和文词用得过于郑重,使人怀疑这篇赋究竟是用来悼念丫鬟还是用来悼念恋人或者妻子;有些典故和文词用得又过于香艳,使人怀疑被悼念的对象是否与作者有着更深一层的关系。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早期的旧稿,可以推测这篇芙蓉诔本是在旧稿中使用过的,其典故、情节也多涉及旧稿内容,由于旧稿在改为红楼梦时作了许多增删,情节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今天看起来也就各外晦涩。但由于它是作者投入了许多感情的得意之作,所以后来作者在写作红楼梦的时候就把它加入了文中,造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局面。
3.乩语预言类,以太虚幻境的判词、红楼梦曲和春灯谜为代表。它们应该也是在红楼梦的写作过程中逐渐加入的。以前好像在红楼梦学刊上看过一篇论文,从“贾兰”和“贾蓝”的演化过程中考证出宝玉秦钟入学、秦可卿出殡等情节的写作在前,而太虚幻境里的判词“到头谁似一盆兰”在后,从而推测出宝玉和秦氏姐弟的情节是风月宝鉴旧稿残存的结论,很有道理。
4.出世离尘类,以癞头和尚所唱的《叹通灵玉》和宝玉出家时所唱的《离尘歌》为代表,妙玉所测出的乩文也属这一类,应为《石头记》旧稿。
这样,可以对红楼梦整部作品的成书过程作出猜测:
   关于风月宝鉴、石头记、和红楼梦的组合关系。《风月宝鉴》和《石头记》的残稿情节主要保留在今天红楼梦的开头和结尾的三、四十回中,其余少量情节融入中间部分
。从今天《红楼梦》的情况来看,前后三、四十回的故事情节、写作风格及诗词内容、
形态比较相似,中间四十回的大观园极其相关内容却似乎是后来写作红楼梦时补入的。
与此同时,中间几十回应该穿插着一些从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中补入的旧稿,如“红楼二尤”一段等等。比如有篇文章曾经提到过的28回中“黛玉裁剪”的位置曾经被调整,本应是住在大观园里的黛玉在28回中却仍然住在了贾母房中,就是一个从前面剪下情节安插到后面的例子。
    今天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可能全部是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增删修改本的原稿,也有可能加
入了一些他人的文字,但是85-98回的黛玉形象和故事情节与前面的描写应该是完整一  体的。这从联语的使用情况等文章的内在联系可以看出,从作品的其它内在精神与构思  的联系也可以看出,比如杜春耕先生所说的“冯小青作品群对林黛玉形象的影响”等等  。其他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以后考虑出来了再慢慢讨论。
不仅黛玉如此,《红楼梦》中的“一干冤孽”、众多痴男怨女,诗作中都不同程度透露出“离愁别绪”。贾宝玉自不必说,他的《抛红豆》,应属曲中上品,字字血、声声泪,荡气回肠,充分表达了恋人远离久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在“偶结海棠社”时,宝玉诗中“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表达的也是“离人恨重”的心情。在“夜拟菊花题”时,宝钗的《忆菊》诗说:“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探春的《残菊》诗说:“半床落月蛰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湘云的“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表达的都是“离情”。 “晚砧”是旧诗中形容丈夫远游、妇人思念的代名词,“晚砧”愈“急”愈“迟”,形容思念愈切;“重阳”是家人团圆的节日,“黄花”是兄弟相聚的象征。在“偶填柳絮词”时,探春的“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琴的“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表达“离情”,明白如话,无须解释。
  综上所述,《红楼梦》诗词多是表达“离情别绪”之作,应无疑问,问题在于“诗言志”,“言”的应是作者之“志”,诗是诗人心灵的忠实折射,曹雪芹没有离乡别亲的生活经历,没有如此强烈抒发“离情别绪”的理由,决写不出如此沉痛哀怨的“怨别离”诗。谓予不信,朋友们可以再读一遍王维、李清照等古代写“离愁”名家的“怨别离”诗,并想一想,不是其人、其时、其情、其景,能写得出那些千古绝唱么?脂批说曹雪芹著此书,“有传诗之意”,这种说法恐怕有问题。曹雪芹没有“离愁”,至今也没发现他有一首、哪怕一句咏“离愁”的诗,《红楼梦》所传之诗,不该是曹雪芹的诗。合理的解释大概只有一个:《红楼梦》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
    不仅黛玉如此,《红楼梦》中的“一干冤孽”、众多痴男怨女,诗作中都不同程度透露出“离愁别绪”。贾宝玉自不必说,他的《抛红豆》,应属曲中上品,字字血、声声泪,荡气回肠,充分表达了恋人远离久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在“偶结海棠社”时,宝玉诗中“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表达的也是“离人恨重”的心情。在“夜拟菊花题”时,宝钗的《忆菊》诗说:“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探春的《残菊》诗说:“半床落月蛰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湘云的“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表达的都是“离情”。 “晚砧”是旧诗中形容丈夫远游、妇人思念的代名词,“晚砧”愈“急”愈“迟”,形容思念愈切;“重阳”是家人团圆的节日,“黄花”是兄弟相聚的象征。在“偶填柳絮词”时,探春的“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琴的“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表达“离情”,明白如话,无须解释。
  综上所述,《红楼梦》诗词多是表达“离情别绪”之作,应无疑问,问题在于“诗言志”,“言”的应是作者之“志”,诗是诗人心灵的忠实折射,曹雪芹没有离乡别亲的生活经历,没有如此强烈抒发“离情别绪”的理由,决写不出如此沉痛哀怨的“怨别离”诗。谓予不信,朋友们可以再读一遍王维、李清照等古代写“离愁”名家的“怨别离”诗,并想一想,不是其人、其时、其情、其景,能写得出那些千古绝唱么?脂批说曹雪芹著此书,“有传诗之意”,这种说法恐怕有问题。曹雪芹没有“离愁”,至今也没发现他有一首、哪怕一句咏“离愁”的诗,《红楼梦》所传之诗,不该是曹雪芹的诗。合理的解释大概只有一个:《红楼梦》的原作者不是曹雪芹!   笔者经过精心考证,推断《红楼梦》的原创者是康熙朝的著名文人洪升(见笔者的系列文章:《〈红楼梦〉创作背景分析》、《怀金悼玉诉情种,寂寥伤怀话石头》、《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等,可在“红楼艺苑”网站查询)。洪升有充分的理由,借书中人物之口之手,去狂写痛吟自己的表达“离情别绪”的诗词。由于“家难”,洪升夫妇被迫离开家乡杭州,长期寄居京师,过着寄人篱下、颠簸困顿的生活,他无时无刻不刻骨思念家乡的父母亲人,有许多表达思念骨肉亲情的泣血般诗作;洪升与兄弟姐妹感情极深,“家难”后手足离散、天各一方,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又不幸英年早逝,因此有大量表达手足深情、寄托锥心思念的诗作;洪升与妻子黄蕙是表兄妹连理,从小青梅竹马,婚前就多有缠绵相思之作;婚后由于生活困苦,屡遭磨难,洪升夫妇聚少离多,好多寄托相思的“两地书”,都记载了夫妇间遥相思念的深情。洪升在初创《红楼梦》时,把这些诗作写入书中人物身上,不是最合理的解释么?
      《红楼梦》中好多透着脂粉气的诗词,就是黄蕙与洪升的诸多亲、表姐妹们的作品,少年时,她们在洪家宅邸和后花园(南宋时皇家赐第,极为豪阔,应是“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原型)中时相酬唱,成年后,又经常互寄表达思念深情的诗作,这些不是凭空猜测,在洪升流传到今天的众多诗歌、辞赋、套曲中有记载,他曾经明确记载昔日姐妹们曾有过关于“柳絮”的酬唱。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洪升初创《红楼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记录“当日所有之女子”的“行止见识”,表明自己家“闺阁中历历有人”,把她们的音容笑貌连同诗词曲赋“一并”写入书中,以“不使其泯灭”
    《红楼梦》第28、37、38、48、49回中,都有大段姐妹们“论诗”的内容,这些诗歌创作理论,极显丘壑,极有见地,诚属难能可贵,在我国封建社会并不十分重视文艺理论的文坛中,不是谁都能够发此宏论的,。洪升一生对诗论颇有研究,年轻时,便写过一部诗论专著,深得他的老师毛先舒、陆繁昭的肯定和当时著名文人的称道。稍年长时,洪升曾投到当时诗坛领袖王世祯的门下,学习诗歌理论和诗词创作,与当时另一著名诗人赵秋谷(就是那个与洪升一起因“聚演”《长生殿》而“断送功名到白头”的赵执信),还曾发生一场关于诗歌创作理论的论争,在赵秋谷的作品集中有记载。这应是《红楼梦》中,借姐妹之口,大写“诗论”的根由,也是洪升把《红楼梦》诗歌,写得既优美感人,又无不符合赋诗者身份的重要基础。
  洪升一生,描写思乡、思家、思亲、男女相思的诗歌、词赋、套曲甚多,集中表达这种“离情”的作品集为《幽忧草》和《天涯泪》,可惜都失传了,今天只能见到关于题目和内容的笼统记载。但在今天流传下来的洪升诗词集、如《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以及友人的众多作品集中,也残存下来洪升大量表达“离愁别怨”的作品,下面开列一二,以飨读者,也供读者判断《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曹雪芹还是洪升时参考:
  1、《啸月楼集》卷一《寄内》:
  去冬子南还,饥渴慰心期。邂逅结大义,情好新相知。尔我非一身,安得无别离?念当赋归宁,琅琅叙我思。长叹卧空室,恍惚觑容辉。咫尺不可见,何况隔天涯。
另《啸月楼集》卷七《七夕闺中作四首》有云:忆昔同卺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阁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笔者注:《长生殿》写“真人”“大士”、牛女“双星”,《红楼梦》亦有“白首双星”。)
  2、《啸月楼集》卷五《汴梁客夜》:
  独携长铗到天涯,浊酒寒灯夜自嗟。断雁一声风忽起,啼鸟三匝月将斜。信陵门外惊哀柝,梁孝台边怅落花。此地由来传好客,不妨湖海暂为家。
  3、《啸月楼集》卷二《留别沈橘声》:
  冬十一月将远行,愁云不断悲风生。故人惜别饮我酒,当杯忍涕伤中情。落月沉沉天未曙,沙头橹鸣分手去。数声断雁叫寒霜,飞下烟汀最深处。
  4、《啸月楼集》卷三《蒙山道上》: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芳树遥遮日,春沙细逐风。思家还有泪,不独为途穷。
  5、《稗畦集 一夜》:
  海内半青犊,梦中双白头。江城起哀角,风雨宿危楼。新鬼哭愈痛,老乌啼不休。国殇与家难,一夜百端忧。(笔者注:“家难”可解,此处“国殇”,吊明亡耶?抑或感伤“三藩之乱”耶?读者思之。)
  6、《稗畦集 送父》之三:
  回思去年秋,我父入燕都。走谒萧寺中,膝下勤慰劬。间关触热来,水陆何崎岖。面目黧且黑,蒹蒹增白须。泣罢跪进酒,寒月照坐隅。天涯骨肉聚,愁中暂欢娱。倏忽经一载,归帆欲南犋。严霜既坠地,百卉皆凋枯。风景不殊昔,离散伤遗孤。
  7、《枫江渔父图题词》之《北中吕粉蝶儿》:
  《耍孩儿》:俺不能含香簪笔金门步,只落得穷途恸哭。山中尚少三间屋,待归休转又踌躇。不能做白鸥江上新渔父,只混着丹凤城中旧酒徒。几回把新图觑,生疏了半篙野水,冷落了十里寒芜。
  8、《稗畦集 丁卯除日客舍作》:
  江城腊雪换春风,旅鬓偏惊岁又中。涕泪两行孤烛暗,梦魂三处一宵通。白头堂上思游子,黄口天涯忆病翁。底事飘零久离别,每当除夕恨无穷。(笔者注:“梦魂三处”句勿泛泛看,故乡父母一处,蓟北妻儿一处,客舍游子一处,三地梦魂相通。写“离愁别怨”,无过于此。)
  9、《稗畦集 逢恽南田感赠》:
  伤心作客三千里,屈指依人二十秋。歧路忽惊逢故友,暂时欢笑复潸然。贫病参差成白首,交游强半入黄泉。人生七十由来少,一别谁禁二十年?
  10、《稗畦集 北发有感》:
非商非宦两无营,底事飘蓬又北征?妻冻儿饥相促迫,猿惊鹤怨负平生。羞从幕下裾还曳,浪说门前屐倒迎。聚铁六州难铸错,白头终夜哭纵横。
  11、《稗畦续集 己卯冬日代嗣子之益营葬仲弟昌及弟妇孙,事竣述哀四首》节录:
  汝逝十年后,此儿吾始生。不曾承色笑,何幸继宗枋。哭弟悲无已,重经两妹亡。糜躯归烈焰,暴骨在他乡。降罚天昏醉,招魂地渺茫。为兄年老大,叠稠遇悲伤。
  (笔者注:洪升一弟两妹均英年早逝,于此可证。洪升歌颂弟妹们聪慧美丽的诗词很多,此不录。)
  12、友人王锡《啸竹堂集 读稗畦集》:
  西泠才子客幽燕,短剑悲歌二十年。乌鸟痛深寒雨夜,脊令音断白云天。关山暗洒思乡泪,花月都成恨别篇。无限声情幽咽处,灯窗一读一凄然。
  13、友人王蓍《挽洪肪思》:
  世传艳曲调清新,我爱高吟意朴淳。怨艾自伤真孝子,性情不愧古风人。家从破后常为客,名到成时转累身。归老湖山思闭户,何期七尺付沉沦。
  14、友人曹寅《读洪肪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著书恐惧成。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摆阖人问世,只此能消万古情。(笔者注:曹寅所读之洪升“行卷”,似为《红楼梦》手稿,与“称心”、“垂老”二句对照看,可见所测不诬。)
  15、友人朱彝尊《酬洪升》:
  金台酒坐挚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白发相逢岂容易,津头且揽下河船。
  (笔者注:“梧桐夜雨”当代指《长生殿》传奇,“薏苡明珠”句殊不可解,疑似代指一部写洪升明珠暗投,因而遭“谤”的作品,联系到朱彝尊曾看过《洪上舍传奇》,耐人寻味。)
  16、友人孙凤仪《牟山诗钞 和赠洪肪思原韵十首》节录:
  怜才谁料妒娥眉,落拓疏狂竟放归。舞有枳枝歌有曲,独抛红豆教青衣。
风流遗事翻新曲,名擅词坛重一时。谱出几多断肠处,淋铃细雨滴梧枝。
  (笔者注:此“抛红豆”与《红楼梦》之“抛红豆”联系起来看,耐人寻味。“淋铃细雨”代表《长生殿》无疑,“抛红豆”何指?影《红楼梦》耶?)
  17、友人高士奇《独且集》卷四《过北墅和稗畦韵》:
  草草林光春又夏,林间非是爱闲行。才看解择添阴密,静听鸣鸠破午声。当食最难忘举案,论交总是贵班荆。孤怀经岁谁能识,手把诗篇更沧情。
  诗后附稗畦原诗如下:
  匆匆花事都凋谢,重到名园步履行。芳草白云迷旧迹,绿阴黄鸟变新声。单居义重追摩诘,除服诗哀过子荆。一月柏堂来几度,非关林外寄闲情。
  (笔者注:此为高江村悼亡诗。不由人不想起《红楼梦》中之“娇杏”。读者思之。)
  洪升思乡、思亲、思骨肉手足亲情的诗、词、曲,不胜枚举,不一一开列。读者倘有兴趣,可将现存洪升诗集寻来详阅。最可惜的是,集洪升“离情别绪”诗词的《幽忧草》和《天涯泪》失传了,如能重见,相信当可更清楚地发现《红楼梦》诗词的来踪去影。万幸哪位朋友如能发掘出来,千万勿吝告示为盼。
    西方小说由诗发展而来,而中国小说却极少用诗来写。不过,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以诗入小说的传统,诗在小说中的功能也是发展多变的。
从中国短篇小说来说,魏晋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属于“笔”而非“文”,尚罕见有以诗入文者。但是,比魏晋南朝小说早的《穆天子传》(战国时期),其中就有不少诗歌了。最脍炙人口的“瑶池会”中,西王母与穆天子就以诗对答。一个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一个说“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个人神恋爱的故事,用诗把男女主人公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表现得很真切。这不妨视为中国小说以诗入小说的滥觞。
从唐传奇开始,以诗入小说之风就蔓延开来。元稹的《莺莺传》就有5首,亦如《穆天子传》一样,男女主人公以诗传情。不过,后来是莺莺被弃绝望清醒而怨骂张生,不像西王母那样始终抱着爱情的希望,因为《莺莺传》实在是一篇弃妇的悲剧。沈亚之的《湘中怨辞》、薛用弱的《王之涣》、袁郊的《红线》、陈翰的《独孤穆》更为典型,“诗笔”的特点更为突出。到了宋话本,以诗入小说的现象就惊人地、大量地涌现。《碾玉观音》(这是公认的宋话本)一开头就引用了前人11首咏春诗,说书人一上来先向听众来一个诗歌比较鉴赏讲座,然后才开始讲故事。这篇小说共有诗词23首。我们还可以举出《快嘴李翠莲记》,这也是较早的话本,大半是韵文。李翠莲这位不幸为公婆丈夫所不容而去当尼姑的女子是位民间诗人,她与父母哥嫂公婆丈夫大伯小姑对话出口成章,全说“快板”。至于明拟话本,以诗入小说势头之猛,数量之多,只要翻翻“三言二拍”,例子不胜枚举。
“诗”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功能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但非本文范围。我们要讨论的,是“诗”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作用。以上权作一个“引子”。
中国几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诗,比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本多出几十倍乃至成百倍。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统计数字:《三国演义》的“诗”超过198 首(据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本),多为五言七言绝律,七言最多,五言次之,古风又次之。名家之作计有杜甫、白乐天、元微之、杜牧、苏东坡、曹操、曹植、诸葛亮等。《水浒传》超过576首(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本),比《三国演义》多出近两倍。绝大多数为七言绝律,五言诗忽然大为减少,仅数首。《西游记》破了记录,超过714首(据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本),绝大多数也是七言绝律,但多了词,五言诗略多于《水浒传》,然亦仅十五六首而已。到《金瓶梅》,再破记录,超过800 首(据香港太平书局《全本金瓶梅词话》)。《红楼梦》的诗较少,也有268 首以上(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本)。
     中国古代小说家何以大量地把诗写入小说中呢?原因或许有五。其一,中国古诗多为短诗,易入小说而不与小说的散文争篇幅,如果是数千行乃至数万行的长诗,像西方长篇叙事诗那样,就不好穿插在小说中了;其二,为了提高小说的地位,小说本不入“九流”,这是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定下的规矩。在小说中增加些诗,小说也就沾了正统文学的光,提高了地位。这多数是民间说书人天真的想法。说书人在讲故事前先来一段诗歌欣赏,也是这个用意;其三,增加小说的诗味,唐传奇不少作家是大诗人,他们写的小说本身已有诗味,又加入一些诗,小说的诗味更浓。有些作家很有才气,视小说为“诗十文”,颇有点文体创新意识。唐以诗文取士,又有“行卷”、“温卷”之风。把诗写入小说,诗文结合,送给官员看,是才子求官员赏识的一种手段。曹雪芹也是大才子,也是诗家,《红楼梦》有些章回可作“诗学”去读;其四,长篇小说由话本生成,话本就以大量诗词入小说,长篇小说受话本影响。《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中的诗那么多,可作为一种证明;其五,受印度佛经影响,佛经中有“偈”,义为“颂”,即“唱词”,一般由固定字数的四句组成,“偈”也就是诗。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中有两首,中国僧人写的《六祖坛经》(有好几个版本,最古本为唐慧能的弟子法海所整理记录)就多了,有30首。这是中国叙事文学受印度佛经影响又根据中国文学传统大大发展了佛经以诗入典的手法的力证。《六祖坛经》又对《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有影响,后二书都把《六祖坛经》中一些情节搬入。《水浒传》出现了“偈”,《西游记》中的“偈”更多。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诗”的功能部部有所不同,它是发展的,变化的。《三国演义》中的诗,几乎全用于人物评论。评论又分两类,一类为评论书中人物一事的,如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仅是关羽一生许多战斗行动中的一次行动,一件事情:
    后四十回,写人物作的诗,却是七言绝句。可见高鹗的文学功底真真比曹雪芹差,诗词远不及曹雪芹,所以他尽量回避填诗词。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那时候贾府都风雨飘摇了,死的死,散的散,谁还有心情吟诗做赋啊?有!绝对有人有这个心情!贾宝玉就是一个。虽然前八十回里写到开诗社做东道时,他每每都是垫底的那个,但他也不是不能做吟诗作赋的那一个,而且也有佳作的。那第五十回赏梅花即景联诗,因他不能联诗,大家就罚他到栊翠庵取梅花还要他作“访妙玉乞红梅”,但不限韵。——由此也可看出贾宝玉不喜约束的反叛性格,吟诗作赋时就喜欢““大肆妄诞”,限韵就不能“有好诗好文作出来”了。你看那诗的意境,也是不错的。还有为晴雯作的悼词《芙蓉诔》,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七十九回在紫菱洲触景伤情,也自作了一首。你看,他情不自禁时,自个也会作诗填词的。而林黛玉死后,他却无一诗一文。这怎么像是前八十回里的贾宝玉啊?他对林黛玉那是什么感情啊?恨不能替她病替她死啊!这时候却没有一诗一文表达感情,说不过去啊,是吧?
第二个还有心情吟诗作赋的人自然是林黛玉了。她是一个喜欢伤春悲秋的主儿,她那性格才不管你怎么整呢,只要有所感,她就作她的诗填她的词。前八十回里,你看她,就算是一个人坐在萧湘馆里,但凡有所感,就会作出大段大段的诗词寄托情感,经常一作还不止一首。如此一个诗词的“高产户”,后四十回却不再作诗填词,而是扶起琴来了!还真奇怪了!由此可见,高鹗自知诗词上是不及曹雪芹,没办法就只好尽量回避填词作赋,就算改变人物形象特点也在所不惜。
高鹗回避写填词作赋的场景,那他写什么显示他的本事呢?写封建伦理道德,谈四书五经、作八股文!如果把后四十回联起来看,还是要把《红楼梦》贴上“反封建”的标签,那还真是不可思议,也是抬高高鹗的人品的!高鹗他就是这么个人,受科举制度八股文毒害颇深的一个书
     按曹雪芹的构思,林黛玉也应该不是只“焚稿断痴情”后就那样死了。她讲究的是行为艺术,你看她的许多行为,都有种艺术的美在里面。她多愁善感,伤春悲秋,春去了,花落了,感伤花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她就去葬花,吟诵了一篇凄美的《葬花词》。怎么会到她自己将死时,只是焚完诗稿,两腿一伸就归天了呢?这绝不是林黛玉的性格。就算有“焚稿断痴情”这一节,也一定是一边焚诗稿,一边吟诵凄美的诗文,而且这个诗文,应该和《葬花词》是相对应的。也许有人会说,那时,林黛玉不是已经病得绝粒、卧床不起吗,哪里还有心力去吟诗啊
    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观点以后,绝大多数人都赞同这种说法,现在发行的小说《红楼梦版本几乎都把高鹗的名字署上。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高鹗是后四十回的补写者。仅靠曹雪芹以及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就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认为高鹗伪以曹雪芹原著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光靠猜想和贬低后四十回的价值,以后四十回不如前八十回的艺术水平这些看法确立学术观点,是不科学的。这样做的弊端会使文学研究处于混乱的状态,各种奇异的怪论会弥漫学术界,以至于蒙蔽世人,这与当今文艺恶搞泛滥不能说没有关联。这也是对历史、对原著本人、对小说传播者——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鹗、程伟元的极大不尊重。我认为文艺学术研究应以公安刑侦、检察机关注重实据那样,不应以猜测、臆想为理论的依据。
    据粗略分类统计,共有诗81首,其中五绝4首,七绝26首,五律9首,七律37首,排律2首,歌行2首,乐府1首;词18首;曲18首;赋1篇。若还包括歌、谣、谚等体裁,共计207篇诗文。
    这些诗词并非独立存在,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的诗词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本身就是表现对象。”[1]周汝昌更在《曹雪芹》一书中提到:“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才正式成为小说的内容有机组成部分,用诗来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自然是目的之一。”[2]可见诗词是解读《红楼梦》的一重要通道。据周雷先生统计,约有4篇诗词注明撰书来由,陈述立意本旨;约有25篇诗词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人物观点;约有130篇诗词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约有29篇诗词描绘典型环境,烘托故事氛围,约有14篇诗词展开故事情节,贯穿艺术结构;约有7篇诗词交待历史背景,反映社会风尚。[3]周雷先生的分类可谓精致,这就充分证明红楼梦诗词具有丰富的建构性功能。为什么诗词在此具有如此特殊而深远的作用,这类“诗家语”本身有着饱满的审美指向,按周振甫语:“诗要求就精练,可以省去的话就不必说,叙述可以有跳动。”“诗家语”的好处在于“含蓄有味”和“突出形象”,先天的优势加上曹雪芹的天才调遣,使红楼梦诗词具备了全方位作用。然而,《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当推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130首诗词了。其中有十几套广为传诵的组诗,每组诗词分别歌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诸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14首),《红楼梦曲》(14首),《春灯谜》(10首),《咏白海棠》(6首),《菊花诗》(12首),《螃蟹咏》(3首),《牙牌令》(7首),《咏红梅花》(4首),《灯谜诗》(3首),《怀古绝句》(10首),《酒令》(3首),《花名签酒令》(8首),《柳絮词》(5首)等等。本文讨论红楼梦诗词自然围绕这些诗来谈。这些诗词从作者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是人物自作诗词;其二是作者站在客观立场或透过人物“第三只眼”来看的评论诗词。如《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都是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分别永别咏叹金陵十二钗和宝玉的。
两种诗词或对人物形象诗意化的塑造起着其他艺术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或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也巧妙映现了人物的经历、结局。同时部分诗词用瀸语笔法,具有隐喻性,寓言性,宿命性,隐寓人物的悲剧命运,使人物形象具有神秘化的特点。
    二、映现:诗词与人物的形象塑造
    综观《红楼梦》,诗词可以说是小说的魂魄,抽掉播撒其中的众多诗词,文章便失去了灵魂。鲁迅先生曾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指的正是《红楼梦》把诗词的韵文文学与小说的叙事文学融合一致,使诗意与写实充分同一起来。大观园就是一个诗的王国,以宝玉为中心的一群女儿就是一群诗的女儿。宝玉虽为男性,却是女性化的。她们咏诗、作诗、题诗、赛诗……诗成为她们生命的象征。这里的“诗意”从文化上理解是相对于专制伦理之外的一种自由的象征。说宝玉、黛玉的诗意人生就是指他们与专制污浊抵抗,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生。最后大观园这个诗的王国的衰落,也是自由的衰落,众多儿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悲剧也即“诗意”悲剧。诗词的巧妙运用是人物形象诗意化的一个枢纽。
。“曹雪芹原著108回《石头记》是以大悲剧结束了全书。而乾隆、和珅、高鹗、程伟元篡改后的120回《红楼梦》是以大团圆的喜剧结束了全书。贾府最终以“兰桂齐芳”重新繁荣昌盛了。这两个版本各有其历史价值和哲学政治含义贾府重新繁荣昌盛结局的《红楼梦》,完全符合佛教的“轮回”思想。而乾隆篡改后120回《红楼梦》的喜剧结局,是完全符合乾隆个人政治独裁目的和大清帝国长盛永固的政治野心。”
林黛玉的结局是有出入的,当贾府上下误传贾政、宝玉父子丧命时。年迈体弱的贾母,经受不了打击,寿终正寝。赵姨娘求邢夫人说媒,既然宝玉已死在狱中,老祖宗也过世了,不如把林姑娘娶过门来,给环哥儿(贾环)成亲,为贾家延续香火。林姑娘在大观园散步,巧遇傻大姐。傻大姐把给林姑娘和环哥儿提亲之事告诉了林黛玉。此时,黛玉正为宝玉和贾母的去世悲痛万分。林黛玉感到自己在贾府失去了两个靠山——贾母和宝玉。黛玉走投无路,只好回到潇湘馆内,燃烧诗稿和宝玉的定情信物手帕。于深夜,在月光照耀下,投湖自杀,林黛玉投湖自杀是在春天里,而不是篡改后的秋天,百花致衰。在湖面上,在黛玉尸体四周,浮满了美丽的鲜花。曹雪芹在描写黛玉归天的故事里,创作了美丽绝伦的诗词,赞美黛玉姑娘为爱情、为宝玉殉情的纯真感情。会把后28回都讲完了,现在很多材料正在整理之中,讲也不完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 深度解析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下
卿须怜我我怜卿:《红楼梦》诗词的绝代美丽和忧伤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8
红楼梦诗词鉴赏(从后回到前回)后
曹雪芹改动旧诗词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