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邻居们的心愿 禺草号汉阳
userphoto

2022.08.08 湖北

关注

老邻居们的心愿

【新成里】

百年里弄老掉渣,无数书仓展才华①

往事回味心头暖,路过千回仍想它。

一大早,老街坊传来一张照片,这是她在新成里巷子口所抓拍的。看到熟悉的里弄口和跨街楼(门楼),怎么竟在照片中焕然一新。那瓦红色的清水墙勾画得泾渭分明,固有的典雅、古朴和端庄气息迎面扑来。门楼上那洁净透亮的窗子里,扬溢出温馨祥和氛围,这是我十几年进进出出未成注意到的。笔直的巷道依旧向北爬去(北高南低),顶头的房舍依稀可辨,仿佛能看到熟悉的身影从中进出,凝视照片不愿离去,唯恐漏掉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见照片后,我本能地回问道:“回来啦!”她说:“路过”。简短的一句 “路过”,包含对老宅、亲人、及往事的眷念。儿时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早铭刻在心,可叹时光荏苒,已入古稀之年……

我想,当她拿出手机拍照的那一瞬间,是情感怂恿身不由己。流露的是本能的第一反映;属触景生情无意识之举,这是情感的流露,是一种思念和感情的寄托……新成里的里弄虽老,吸引力照样如同当年不减反增,衰败陈旧石库门,反比高耸的大厦更具人气,新旧高矮形成巨大反差,凸显时间的飞逝,真可谓白驹过隙。斑驳的墙壁,陈旧的门窗均留下岁月的深深印迹,那是沉淀的历史,是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传承,是凝住的时光,是那魂牵梦绕的根!这里每栋楼,每个房,甚至每块砖,每片瓦均有自己的故事,平淡、离奇交织在一起。哪怕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怕是悲欢离合,辛酸苦楚,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那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回忆者心中的根。此乃,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 隋堤基址,迷楼踪迹已全迷。摘自《笠翁对韵》

新成里已经历了百年风霜,哪怕现是人去物非,只要老住户还有人在,邑地方言还继续在讲,其中的故事就不会断线,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其实这些往事早已融入住户们的血液、骨髓里,魂牵梦绕,回眸无数。铭刻入心的悉景、血浓于水的亲情,映入脑海挥之不去!这种偏见似的钟爱,让老街坊及知道保留城市风格的人产生共鸣,并酝酿着一个共同的心愿:(一). 以旧还旧,尽可能留住这张城市名片,(二).传承邑地方言,留下自己的根及归属感,使汉腔、汉味千秋万代永不退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里弄中的老邻居,熟知的面孔越来越少,住户变租户现象越来越普遍,原一巷子亲切邑地方言,被难听的弯管子话所取缔,就连土生土长的后裔,在牙牙学语之时,竟也跟学着说难听的“普通话”( 弯管子话)。真不知提倡者怀着什么目的?

那些弯管子话除南腔北调听起来别扭外,还因吐词不清形成误解。如喾倒(蹲着)、垌倒(站到)唰拉(快点)这样的方言,用“普通话”讲,是不是有些滑稽可笑,甚至会有南辕北辙产生误解。例如:常现于公共场合,大人喊孩童注意提示话语:“慢点,莫搭倒(跌倒)”好好端端的一句方言或普通话,被新三镇人(或省内)憋着,南腔北调地这么一喊,虽不至于痛诬丑诋,但怪怪的极度难听。这类变味了的话语,真可谓不胜枚举。总之,改变邑地方言创举,现已形同病毒,大有扩散蔓延之势;最可怕的是,幼儿园、学校还再要求孩子们、学生照本宣科地说“普通话”(实则弯管子话),要学普通话,发音标准点行不行?现在,老住户的孩童和外来人的孩童说话一个样,已经很难听到他们讲各自母语(在家也一样),此势态,已达不可收拾的地步。海南人说普通话,其难度比武汉人大得多,你去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这里要提醒一句,海南人仍以母语(方言)为主,仅在学校说说普通话应付一下而已。

纳粹党魁希特勒有句名言:“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邑地方言被弯管子取缔,这是一件很可悲,后果不堪设想之事;最可怕的是铲除了邑地传承之根,彻底消灭掉了邑地传承几百上千年的文化。从当前现象看,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要求孩子们说普通话,(家长也极不规范地进行配合,使弯管子越来越弯,无边无谱。),这样一来,邑地方言已经没生存空间了,自我消亡,只是时间上的迟早问题。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成都人说普通话。”我看,武汉的弯管子话和成都普通话在其杀伤力上,好有一比!或许,在南方其它地方的普通话也差不离。

那天我到东西湖区金银湖“万达商场”去,没想到那里竟乡音切切绕有情趣,我情不自禁对老婆说道:“看来,想听地道的武汉话,就得往这边跑(或去三镇周边只怕也一样)。现华灯下江汉路和六渡硚,那是什么样子?繁华的闹市,现已是金漆马桶外面光;光彩夺目琳琅满目商铺的楼上,竟然黑灯瞎火空无一人,黑漆漆的窗户静谧得可怕……”(江汉路六渡桥一带的居民,多数现已搬迁到武汉郊区的新建房区。)

新成里、辅堂里、泰兴里、同兴里等是武汉三镇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老里弄,如不是当年开发商嫌占地面积小,没太多的商业价值,否则,早在改革城改第一波中已从地图中抹去,也不会保留到现在,还有幸挤进“以旧还旧”的保留行列。

【悬念】

往事如电翻,可恨永难还。

老宅依旧在,让人把心躭。

翻阅历史资料,据1962年《武汉市街道名称簿》记载:汉口原有里弄524条,鼎盛时期汉口里弄近580条。经过一百多年来的考验,这优雅、古朴、而又严谨的住宅,近似艺术品风格的里弄真的很美,点缀在两江四岸的城市中,形成不同的坐标、名片,那一张张名片,均铭刻在五湖四海人们的心中。现由于里弄数量的巨减,房舍已建成千篇一律“火柴盒”。在建筑风格举国上下基本一致,宽阔的大道难见林荫,大厦林立遮天蔽日,什么皇城京味、恢弘气派的燕京、小桥流水江浙、两江四岸的武汉……均被这千篇一律的“火柴盒”所取缔,外加弯管子话(不标准的普通话)盛行,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何来邑地风格可言?又如何凸显地域文化?

这些缺乏人性化的建筑,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奸商们将建筑费用简陋到不能再减,通风采光几乎是零,住宅没凉台,厨房无通风,厕所没窗户,低矮小的房间如同鸽子笼,房中套房的格局……这堆几十年后的建筑垃圾,定会遭到后代子孙的抨击和唾骂!

失去地标和邑地方言,就成一座难识地域的陌生地,难知自己身在何处! 以致找不着东南西北而迷失方向。上述现象,均因失去地标性的汉味而存在的危险,保留汉味势在必行!这是千千万万个武汉人,及推崇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人所关注的话题,倍受原住户和相关人员的关注。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看来也该与时俱进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句逻辑上毫无问题的诗句,面对说弯管子话的孩童,就显得有些违背现实。你明明说的是乡音(家乡话),可家乡的现居民(听话人)却因你没说弯管子话,误认为你是外码子(外地人),而受排外,倍遭冷落……其场面沮丧、尴尬甚至有点惶恐不安。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诗的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此乃,人之常情,符合逻辑,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不足为奇。“笑问客从何处来。”道出作者见到小老乡的那份亲切,其情绪也受孩童幼稚、天真、可爱所感染,沉浸于回到家乡的那份幸福、愉悦的氛围里,这是乡音的魅力所在,失去邑地方言,你说,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在当下弯管子话(蹩脚的普通话)盛行之地,看来,仅绝非局限于武汉三镇,各省市地域均有方言失落的危险!前不久,上级相关部门领导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责成相关部门,组织专班人马抓紧办此事。

上级相关部门组织专人抓办“乡音”之事,我曾有这样一段经历:十一年前(2011年),居委会书记突然找到我说:“市政府为了挽救方言,寻觅能熟练掌握地道汉口方言的人士,现派您到岳飞街“美术学校”去一下(现第二十中学分校),找位姓王的老师,他会安排为你录音。”我说:“还是找别人好些,我在宜昌近二十年,口音有点杂……”没等我说完,书记插言道:“觉您说的汉口话蛮准,我看行,就这样定了,你只管去。此安排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留下正中的汉口方言。”

《拯救方言,留住那逐渐消失的乡音》书中写道:“方言,是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一个地方民间生活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又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言形态。这些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多元化发展,地域方言对于新生代的年轻人正渐行渐远,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2011年,各省档案局开始着手搜集各省的方言,在邑地寻找方言发音人,录制方言语音档案,这项工程被称为“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

说起邑地方言,那就得凸显三镇的味道(武汉话特色汉味),汉话中常见的字眼里,这个“倒”字,是武汉话中常用的助词,如“喾倒”,“庥倒” ,“垌倒”,还有常用的“货”字,“裹”字,“抹”字等,武汉话中的词汇,那就更丰富了:“揪辫子”、“麻木”,“蛮扎实”, “拐子”,“拉倒”,“么斯”,“打瓦”,“ 你芍不芍,劶不劶的,养你有个么用!!!”“你有点嘎吧,勒种事到处说个么斯咧!”“车子都要跑鸟,你还不快克撵!”常出现在伢们的名字里也不少,如:苕货、丑货、丢货、怀货等……

武汉方言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语言,没有卷舌音、没有轻声、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上不分,也分不清,而且嗓门还比较大,虽然外地的朋友听起来感觉像吵架似的,其实,这样更显武汉人豪爽豁达热情奔放的性情!武汉人有种“拿来主义”精神,(拿来主义: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指拿自己想要的,是有选择性的拿。)这在九省通衢的码头文化上,越显独特之处。让人摸不透武汉饮食,就能体现“拿来主义”之特点。正是因为“拿来主义”影响下,导致“鄂菜”并未能列入“八大菜系”之中,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武汉人对吃的热爱,武汉早点风靡中华,仅花样品种上,各地人深感不如,甚至还会谗言欲滴。这样的一个城市,武汉方言将在个性文化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句“叉滴”,最能凸显武汉三镇人豪爽、豁达的性格。注意:这个“叉”字是上声,诠释即:随意怎么都行,没有任何约束的意思。
请保留武汉这两项残存的记忆,不可一味追求GDP增长而毁掉邑地文化。里弄是城市化石级标志建筑;方言乃“非物质文化宝贵遗产” ,两项均需传承,这是武汉三镇的特色,其精髓所在,缺一不可。望相关部门再次引起重视,并极力挽救为妥。

此乃,斜阳树下谈禅,深雪堂中论人。粗茶淡饭,操民族兴旺之心啦!

武汉热干面乐队

武汉说唱团著名演员陆明诠释“积玉桥”

注:1.古时的曹平积石为仓藏书。号称“曹氏书仓”。此借用指有才华的读书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音里的呼唤
武汉的方言俚语趣谈
太原话、大同话、山西方言到底有多少种?
栀子花茉莉花,武汉话里不是花
说汉腔的东西湖人都是土著吗?黄陂人还需要说汉腔吗?
江城夜话 | 武汉方言 “偏厦”“搭镶边”“占相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