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艺术史图鉴集(从仰韶文化到现当代)
userphoto

2023.05.24 江苏

关注
中国艺术意境的最高层次是禅境
中国古典视觉艺术的巅峰——南北朝造像
100幅宋代绘画,领略中国艺术精神最高峰
编者按

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1

历史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人面网纹盆,直径44.5厘米,出自陕西省半坡村,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红山文化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双眼镶玉陶面具,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猪龙,高11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龙山文化
(公元前2600年-1900年)

黑陶高柄杯,高19.2厘米,出自山东潍坊


2

早期青铜器时代:商和西周


1928年,中研院在安阳展开一系列重要的发掘,第一次用确凿无疑的考古学材料证明商代确实存在。青铜礼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这个遥远时代的权力和活力。


商朝


青铜卣,高36.5厘米,晚商



青铜方鼎,高42.5厘米,
出自河南安阳妇好墓


商周青铜器表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原封不动地继承了商代铜器传统,最主要的变化发生在铭文上。


西周


青铜簋,高30.4厘米
铭文断年为前825年,西周


青铜壶,高60.6厘米
铭文断年为前862年或前853年,西周


3

东周和战国时代艺术



正如历史上常常发生的,数世纪尘嚣日上的政治动荡却伴随着社会和经济改革、思想的发展和艺术上的伟大成就。


青铜壶,高118厘米,出自河南新郑,东周,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不管其国力如何,诸侯不仅将青铜器看成权力的标志,也将其当成向对手或邻国展示财富和文化高度的证据。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帛画,高37厘米,前3世纪


楚国不仅拥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诗歌,现存时代最早的帛画也出现在楚国。


洛阳类型铜镜,直径16厘米,战国晚期


大量铜镜出现在北方和古代楚国势力范围之内。《庄子》提到,“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监也,万物之镜也。”镜子可以反射阳光,驱赶墓葬中的邪恶,照亮永恒的黑暗。



龙纹双环璧,外缘直径16.5厘米,战国时期


东周时期的制玉工艺是集复杂的设计、充满动力的韵律和强劲的轮廓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当被视为中国工艺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个时代,玉器不再专门用于对天和地的崇拜或者用于丧葬,它最终成为人们生活的用具之一。


4

秦汉艺术


前221年,强秦最终扫荡了古代封建制度的残余。中国一统于秦的铁腕之下。秦始皇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尽管暴政残酷压迫了知识分子,但也统一了分崩离析的族群和割据势力,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政治和文化的高度统一。


跪姿射手俑,出自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号坑


前202年,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成为皇帝,建都长安,史称高祖,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


交谈图局部,高19厘米,出自河南洛阳,东汉


汉文化中丰富多彩甚至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元素——本土的和外来的,儒家的和道家的,宫廷的和民间的——使汉代艺术极具活力,形式和主题变化无穷。



青铜镀金长信宫灯,高48厘米,可能制作于前173年,出自河北满城窦绾(前113年去世)墓,西汉,现藏于河北省考古与文物研究所


青铜马踏飞燕像,长45厘米,出自甘肃武威雷台汉墓,西汉


5

三国六朝艺术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中国的书画家和诗人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美学的概念出现了。


王羲之行书《远宦帖》
西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1045—1105)
书司马迁《史记》选文
北宋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绢本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高24厘米,12世纪摹本,
现藏于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利尔美术馆


《洛神赋图卷》运用了连环画技巧,同一个人物在情节需要时可能会多次出现。这种设计应当是佛教从印度传入后出现的,因为在汉代艺术中几乎看不到连环画的渊源。

佛陀传法图,甘肃敦煌249窟壁画,北魏


佛教的传入导致新的画派的产生,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显示出异域风情。


6

 隋唐艺术



这是一个统一的时代,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对于所有唐代艺术而言,我们都可以体察到一种乐观主义、一种活力和坦然接受不可捉摸的现实的态度。


菩萨立像,高98厘米,8世纪中期刊造,
现藏于苏黎世李特伯格博物馆


据传吴道子曾绘制了长安、洛阳一带寺庙中300余幅壁画。但这些画作无一保留下来。也许,通过敦煌第103窟壁画中由一位不知名的8世纪画家所绘的印度高僧维摩诘头像可以反映出吴道子对后世人物画的深远影响。


维摩诘坐像
甘肃敦煌103窟(伯希和编号137窟)壁画局部



韩幹《照夜白》
纸本,高29.5厘米,唐代,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唐三彩双耳瓶和凤首壶,高28厘米、31.2厘米和27厘米,
唐代,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灰陶加彩仕女俑,唐代,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7

五代与两宋艺术



宋代哲学洞见的深度与创造能力及技术改进之间完美的平衡相结合,将10世纪和11世纪造就成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时代。


三彩釉罗汉像
高105厘米,出自河北易县,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木雕彩绘镀金观音像
高241厘米,南宋或者元朝
现藏于堪萨斯城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


石恪(活跃于10世纪中期)
风格《二祖调心图》局部,
水墨纸本,高44厘米,宋代,
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石恪的画法属于逸品传统,它的洒脱趣味很适合禅宗的要求。而禅画以后的发展,主要也依靠了逸品风格持续不断的演变。

郭熙(1010—1090)《早春图》立轴,水墨绢本,
高158.3厘米,约10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之于北宋山水画就像吴道子之于唐代佛教艺术,他拥有无尽的能量,高度多产,喜作大型壁画或巨幅屏风山水。

《山水训》中,郭熙一再强调画家应当在伦常的基础之上研究自然的每一个侧面——如何表现季节的变迁,如何比较同样场景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景象,如何注意及表现每一个变化时刻的独特特征,怎样选择及赋予流水和行云以动感,正如他所说的,“以山水为动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范宽(活跃于10世纪晚期至11世纪)
《溪山行旅图》立轴
淡彩墨色纸本,高206.3厘米,北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果用一幅画来说明北宋山水画家的伟大成就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将选择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这幅画完全实现了北宋山水画的理想,如此撼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使观者在观画之时达到人在画中、物我两忘的境地。


传为董源(10世纪)
《潇湘图》局部
彩墨绢本,高50厘米,北宋早期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整个画面透露出宁静的气氛,以至于我们甚至能听到人们隔着水面互相打招呼的声音。这是中国山水画中纯粹的抒情风格的初现。


传为苏东坡(1036—1101)
《枯木怪石图》
水墨纸本,高23.4厘米,北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即使在以真实观察为基础的现实主义风格处于巅峰状态的北宋时期,一小群知识分子的心中却萌生了对绘画目的不同认知的种子。这群知识分子包括伟大的诗人苏东坡、文同、米芾和学者、书法家黄庭坚。他们不满于宫廷画家在画院之中被视为低等工匠,画作主题和风格的选择受画院官员的严格限制。为了和这种类型的艺术保持距离,苏东坡提出了“绘画的目的不是再现,而是表现”的革命性思想。


米芾(1051-1107)行书诗局部,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米友仁(1086—1165)
《远岫晴云图》立轴
水墨纸本,高24.7厘米,南宋,
现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


传为徽宗(1101—1125年在位)
《五色鹦鹉图》
彩墨绢本,高53厘米,北宋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五色鹦鹉图》上有徽宗皇帝御制诗和题签,精心构建的画面显示出有些僵硬的风格,以及为求工整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焦灼心理,这正是宫廷画家们为取悦艺术赞助人而不惜倾其所能的写照。



传为李唐(1050—1130)
《奇峰万木图》扇页
彩墨绢本,高24.7厘米,12世纪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唐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12世纪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一座关键桥梁,连接着气度恢弘的北宋绘画和以马远和夏圭为代表的充满浪漫主义的南宋绘画。


马远《山径春行图》扇面,淡彩墨色绢本,高27.4厘米,
南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圭(活跃于1190—1225年)
《溪山清远图》手卷局部
水墨纸本,高46.5厘米,南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官窑三足香炉,
高12.9厘米,南宋


淡紫色釉钧窑罐,
高12.5厘米,北宋


宋代陶瓷具有形式上的古典纯洁感,釉色上展示了早期陶瓷的活力和晚期陶瓷的精良之间的完美平衡。


8

元代艺术



元朝短暂,但在中国艺术史上,这却是一个具有独特趣味和意义的时期。


赵孟頫(1254—1322)楷书《洛神赋》


赵孟頫不仅以书法著称,而且拥有近乎传奇的画马技巧。然而赵孟頫最杰出的成就在山水画上,他将直接、自发的感情表现形式和深沉的复古倾向结合在一起,跳过正统北宋风格,重新发现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董源、巨然所代表的南方传统的诗情画意。因此,他不仅开创了随后以四大家为代表的元代业余画家的绘画方式,也影响了直到现在所有的文人山水画画风。


赵孟頫《鹊华秋色》手卷局部,彩墨纸本,高28.4厘米,
1295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1269—1354)《富春山居图》手卷局部,
水墨纸本,高33厘米,1350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倪瓒(1301—1374)《容膝斋图》立轴,墨色纸本,
高73.3厘米,1372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为王蒙(1308—1385)《东山草堂图》立轴,
彩墨纸本,高111厘米,元代,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中山图》手卷局部,水墨纸本,
高26.4厘米,1336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9

明代艺术



明代生活富裕,不仅提供了艺术创作之乐趣,也提供了哲学思考之趣味。相较于宋代画作,明代画作带有更丰富的诗歌和哲学内容。绘画艺术在其上层与思想、精英观念结合得更为紧密,也离普通人的生活更为遥远。


文徵明(1470—1559)山水立轴,淡彩墨色纸本,

1519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1470—1523)《鸣琴图》立轴局部,彩墨纸本,

高27.3厘米,1516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1494—1552)《竹林品古》扇页局部,

彩墨绢本,明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1555—1636)
仿董源风格《青卞隐居图》立轴
水墨纸本,高224.5厘米,1617年
现藏于克利夫兰美术馆


10

清代艺术



中国艺术至少导致了两次中国化运动的出现,前者出现在17世纪,后者出现在18世纪。在这个时期,中国对欧洲的思想、艺术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远超过反向的影响。


北京圆明园方外观遗迹,郎世宁设计,清代


郎世宁《百骏图》手卷局部,彩墨绢本,高94.5厘米,
1728年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朱耷《双鸟》扇页,水墨纸本,高31.8厘米


石谿(髡残,1612—1673)
《秋色山水图卷》手卷
水墨纸本,高31.4厘米,1666年创作,
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石涛《山水》扇页,彩墨纸本,高24.2厘米,
现藏于纽约王季迁收藏


青花瓷瓶,高34.3厘米,康熙时期,
现藏于西雅图美术馆


绿釉八宝纹盘,雍正时期,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透雕内青花外粉彩双层桃瓶,高38.5厘米,乾隆时期,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1

20世纪中国艺术




贝聿铭(1917-2019),苏州博物馆,2007年


齐白石(1864—1957)
《岁朝图》立轴,
彩墨纸本,高136厘米



吴昌硕(1844—1927)
《佛祖像》立轴,
彩墨纸本,高122厘米


傅抱石(1904—1965)《庐山谣》立轴,
彩墨纸本,高91厘米,
1944年创作

黄宾虹(1864—1955)《松荫待渡》扇页,
彩墨纸本,高33.5厘米,1948年创作

国画和西画之间古老的辩争并没有解决,也许它根本就无法解决,正是中西绘画模式极富成果的接触,才产生了异常丰富的现代中国艺术。



徐悲鸿(1895—1953)

《喜鹊登枝》立轴,

水墨纸本,1944年创作



林风眠(1900—1991)

《秋色图》,彩墨纸本,

高68厘米



赵无极(1921—2013)《18—01—95》,
油画,高41厘米


潘天寿(1897—1971)
《朝霞》横轴
彩墨纸本,高144厘米,1961年创作


李可染(1907—1989)
《秋趣图》立轴,
彩墨纸本,高68.5厘米,1982年创作



艾轩(1947年生)
《陌生人》,油画,
高76.2厘米,1984年创作



徐冰(1955年生)《天书》,装置艺术,1988年创作,

也以书籍形式发表,四卷,印数100册




吴冠中《大宅》,水墨纸本,高70厘米,1981年创作,
现藏于阿拉巴马伯明翰美术馆



岳敏君(1962年生)《自由引导人民》,油画,
高250厘米,1995—1996年创作



蔡国强(1957年生)
《回光:来自磐城的礼物》,2004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镇丨竹石图、筼筜清影图、双松图、渔父图、虚榭听泉图
历代名家墨竹图欣赏
竹!
中国名画赏析[50P]
古画中的谱「出双入对」之美
中国历代绘画中的竹与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