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 ‖ 苏轼和苏辙打算定居徐州的前前后后

苏轼和苏辙打算定居徐州的前前后后(中)


一首百尺楼的水调歌

人生如寄耳,聚散安可图,天地之间不过是飘摇的逆旅。1076年和1077年两个中秋,苏轼接连写下两首《水调歌头》,一首明月几时有,旷古烁今的巅峰之作,一首安石在东海,引经据典的神来之笔。
前一首写于密州,不假雕琢,卷舒自如。上阙望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蕴藉了入仕与隐退的无限惆怅,所思所想比其《满庭芳》“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更让人玩味无穷;下阕怀人,把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现了苏轼执着人生追求、热爱人间生活的美好向往。
后一首写于徐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谓称心之作。一年之隔,虽写的都是《水调歌头》,但相比之下,面对往日的约定,这首词反映的更立足现实,没有了广寒宫里让人浮想联翩的幻影,谈的焦点是“佳处辄迟留”,也就是以往的约定,选一处称心满意的地方一起安居下来,苏轼后来还用卜田、退耕、归耕、归休等词语表达,都是辞官务农、隐退之意。
苏辙在徐州闲来无事,就一趟趟去阳春亭,看秋水听涛声,“一径坡陀草木间,孤亭胜绝俯川原。青天图画四山合,白昼雷霆百步喧。”赞美徐州的同时念念不忘的还有夜雨何时听萧瑟的约定,《再次前韵四首》:“破宅不归尘可扫,下田初种水应漫。退耕尚作悠悠语,拙宦犹须步步看。”来徐这么久,苏辙隐隐约约感觉到兄长对隐退的态度目前已有变化,没有以前那么坚决,因此埋怨说退耕的事只能待日后慢慢来吧。苏轼看到后,实在揪心,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苏轼来说,手足分离毕竟是属于次要的,于是和之:“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这首诗苏轼写得比较绝情,我们兄弟虽然相逢了,但你太不了解我的思想,见到你好像见到陌生人一样,除了乡音没改,其它和以前都不一样了。
兄弟之间在思想上第一次出现了大的隔阂,苏轼的这句话无异于给苏辙闷头一棒,等苏轼平静下来,感到自己的做法有所不妥,居然采用了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来博得弟弟的谅解,另写一道诗序曰:“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殆不可为怀,因和其诗以自解。余观子由,自少旷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余亦窃闻其一二。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苏轼的意思,退休之后的相聚时光长着呢,隐退的事没必要考虑这么早。
这次见面,与其说见还不如不见,苏轼的这一巴掌把自己的手也打疼了,这亲情如何安放才是好?
到了中秋节,苏辙写下《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在规劝哥哥,不要像王粲一样,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异乡漂泊,最后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游子。第二天,苏辙离开徐州。
苏辙离开之后,不知哪根神经触动了他,苏轼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顺着弟弟的想法也写了一首水调歌。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馀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这首词用了东晋谢安贪恋功名和三国许汜求田问舍两个典故。
上阕咏史,东晋谢安(字安石)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鬓发已染秋霜之时,迫于家族利益,不得不入朝为官,以儒治国,精兵简政,大破秦军于淝水,功成名就。然而人到中年的谢安却遇到人生中最大的难堪,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谢安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退隐愿望,结果是“扶病入西州”。苏轼用此典反跌出非常迫切的隐退雅志却因轩冕(高官厚禄)而不遂,因此留下终生遗恨。上阙所讲愿望和苏轼兄弟早年之约“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同出一辙,谢安的故事可以引以为戒。
下阕述怀,设想辞官退隐后可以实现“相从之乐”之夙愿,有一种思念可以天长,有一种感情可以地久,兄弟俩退隐之后可以过上一段其乐融融的共同生活。“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出自三国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俱起。有一次,刘备和许汜谈到陈登,许汜认为陈登是一介狂夫,妄自尊大,刘备就问:此话怎讲?许汜说:我路过徐州,拜见陈登,他待我毫无礼貌,他在大床上高卧,而让我坐在下面的小床,刘备说:陈登希望你忧国忘家,具有匡扶汉室之志,可是你却向他提出求田问舍的要求,陈登当然看不起你了,对你这种人不让你坐小床让谁坐?要是我,我会高卧百尺楼之上,让你睡在地下就算不错了。苏轼用此典是给苏辙说我们归隐吧,像许汜一样买屋置地,过上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任由刘备在百尺楼上笑话我们,又有何妨?

有人说,这是苏轼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趋同胸无大志的庸人,错也,在感情和事业发生冲突,选择感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庸人,张良是庸人?陶渊明是庸人?王安石也是庸人?显然不是,归隐有时和胸无大志无关,此时苏轼兄弟认为感情比任何事都重要,像苏辙落下家里大大小小8个孩子,在徐州一待就是三个多月,可见他对苏轼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这首词是苏轼早期“仕与隐”的痛苦彷徨思想表现比较典型的一首词,用典并非反义。接下来的一年,苏轼按照“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的想法去落实的了,故乡离得太远,回去不现实也不可能,不如找个合适的地方一起居住下来。

这一年,是苏轼煞费苦心的一年,见到好友就征求自己退隐的意见,像许汜一样去徐州城郊求田问舍。

           请听下回继续分解





谢谢收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诗词鉴赏
兄弟喜重逢 别离悲心头——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赏析
节日诗词赏析之中秋词
悲欢离合
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