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谁谋杀了明武宗?

          是谁谋杀了明武宗?

                  李奉先  原创(连载61

关于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多数人仍持《明史正统观点,大抵是这位帝王劣迹斑斑我们如果换一个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一切,正德皇帝的历史形象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分析史料,讲究史学良心,就事论事。

在我看来他和狮心王理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他是中国历代统治者里少有的一位带有人文精神的天才军事家

                武宗的成祖、宣宗范儿

我想武宗这种人文精神的最早来源应该是从他儿时家庭般的皇家生活开始的。他的父亲明孝宗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了。孝宗和原配张皇后感情甚笃,两人在皇宫间日升而做日落而息,过着和普通老百姓一般的夫妻生活。做为明朝童年经历最为坎坷的一位皇帝,老爹恋母娶了从小养自己的侍女,亲娘被逼自杀,自己从小吃百家饭长大还营养不良…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孝宗身上是很难数清楚的。而这些经历也造就了他接近于质朴的性格和平常人的心性。

而武宗做为他唯一幸存的男孩且又是长子,自幼便被家人恩宠有加。所幸小时候的武宗也并没有让他父母失望。明史分明记载武宗:“性聰穎,好騎射。” 小时候的朱厚照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对骑射之术颇为用心。颇有些成祖宣宗的风貌。能看见武宗有这样的成就也算是他一生辛劳最好的回报。 其实孝宗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兴之主的一个很大原因便是他愿意和文人集团合作,这一方面源于他淳厚宽仁的秉性,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他自己高瞻远瞩的体现。彼时的明朝国家机器,皇帝和文人集团已经紧密的绑在一起,而且文人集团在朝堂的主导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超过皇帝本人。

只是很可惜的是武宗智商和能力上都超过自己这位平民父亲太多,太多,天生早慧又博识的他自然不希望自己也做那帮文人集团的傀儡。

可以说,这注定了武宗在历史上的定位必然不会是一个正面的形象。

正如明史最后所言:

“奋然欲以武功自雄。”

“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

“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这几句大体意思总结一下就是:

皇上啊皇上,别总想靠打仗整个大新闻,图样图森破

“多亏我们一帮身经百战的文人资持大明才没被玩坏

“如果你能和他爹一样安安稳稳地与我们谈笑风生,肯定不会就这样被我们批判一番。”

“奋然欲以武功自雄”是文人集团对武宗所谓军事成就最直接的鞭笞。在明朝那帮文人眼里好皇帝就该像他爹那样我们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尤其是不要去打仗,那是老粗干的做了掉身份。万一整不好像你太爷爷那样被人抓了,整一个大新闻就更不好了。

而这恰恰是武宗最不愿意的,翻阅明史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明朝之后的诸位工艺美术大师皇帝,职业道士皇帝,以及专业账房先生皇帝,武宗所受的帝王教育在有明一代除了他太太爷宣宗之外恐怕是最为全面和系统的。说他文武兼备一点不为过。而他之所以一心想着要跟北方干仗,起因应该从他儿时就种下了。

孝宗驾崩时,“戊申,小王子犯宣府冬十月丙辰,小王子犯甘肃。”史书中提及的小王子就是后来武宗一心出关要跟他一决雌雄的那位。确切来说他此时应该叫老王子,本名巴蒙图克的达延汗,在蒙古这位16岁继承汗位后来统一整个漠南的大汗被称为中兴之主。小王子则是明朝对他的爱称,因为在明朝人心目中这位从武宗爷爷一直闹到武宗的精壮蒙古汉子似乎从未老去过。

小王子这个举动无异于明目张胆的欺负武宗孤儿寡母的处境,彼时他虽然方才13岁但是内心对于这件事情的记忆怕是很难消除的。而之所以武宗之后多次想杀出塞外与鞑靼部一较高下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他潜意识里面对这起童年事件的回应。

从武宗后来应州大捷前后的调度和战术,以及他亲自参战的诸多细节来看,武宗为这场迟来的对决是早有所准备的。不像明朝其他帝王相对柔弱的性格,正德皇帝倒是很有成祖和宣宗的风范,而且事实也证明他也具有同样不输给两人的谋略。

史书上关于应州大战的真实内容已经被后世涂改的很难辨别真伪,介于明朝史官对于武宗本人的态度,这场大战无论如何都是必须弱化的。但是从其后鞑靼再无像样的进攻来看,此战应当不是一次简单的反围剿来得那么轻松。

但是这恰恰是文人集团最厌恶的,不管是成祖的北伐还是后来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军事行动上的输赢带给文人集团都只能是损失。再加上此时这些被朱熹和儒家忽悠的只知道六经勤向窗前读的职业书生们本身没有半点军事能力可言,所以极力避免打仗是所有文官集团心照不宣的共识。由此武宗也自然成了众矢之地。

但在整个应州大战时他与将士们同吃同睡。虽然武宗整日在豹房,但是奏章并没有多少荒废。他对于提意见的诸多大臣虽然没有听过多少但是从没有因此惩罚过他们。

从史书间的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体察到武宗内心深处一些真实的想法。他渴望打破常规去改变这一切,但是又最终被这个体制所打败。

只是不同于其后的皇帝选择沉默,武宗骨子里对于自己个性的执着让他用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与这个体制对抗到了自己生命最后一刻。

抹黑或事实都取决于视角,他可以是一个顽劣无比的单纯皇帝,也可以是一个一心战胜自己心里阴影的人文君王。而这也恰恰是他真实的魅力所在。

                    武宗的难言之隐

正德十二年。蒙古五万骑兵入侵山西,明武宗做出了一个在当时来看完全超出了大家想象力的创意:在朝堂上下的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中,正德任命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然后自己命令自己领兵上战场杀敌。

此前武宗皇帝出居庸关遭大臣和守将阻止,后趁居庸关巡守御史张钦外出,才得以“趁机”出关。于是应州之战打响。

此战中,朱厚照体现其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再不断增加兵力,牵制敌军。此战持续整一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

对于这场战斗,《武宗实录》上的记载却令人匪夷所思:明军阵亡52人,蒙古军阵亡16人。《明史》卷3073471记:“死者数百人”。(转引自《万历十五年》第三章注释)

双方约十万人参战,且厮杀了一整天,细品此句,当知抹黑的行为是何等的明显

实际上,武宗皇帝完全可以吹嘘自己杀了十多个、几十个蒙古兵。于是,文人只记得荒淫无度的朱厚照,却不知道英勇无畏的朱厚照。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英姿勃发的少年皇帝,心情是多么痛苦!

想当初,一开始便明白没有兵权是斗不过文官集团的,为了掌握兵权真是伤透了脑筋,太监刘瑾不行就扶持武将,比如钱宁、江彬,但毕竟不是自己亲自掌握军队为了掌握兵权,不当傀儡皇帝,是拼了命的,亲赴边疆,指挥军队上阵杀敌,这都是非常危险的事,应州之战打的很辛苦,敌人都冲到明武宗的銮驾前了,明武宗凭借着超人的军事天赋,严密的部署,才击败了小王子。

这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皇帝第一次亲自执掌兵权,也是最后一次执掌兵权。

此军功,自然这引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性恐慌,皇帝一但直接控制了军队,文官集团的权力和能量势必会大幅缩,所以文官集团拼了老命的抹黑皇帝。既得利益势力坚决不承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胜利与功绩,因为当时就已经发生了翰林院全体官员拒绝向皇帝祝贺的事件

不,不!

他们绝对不能让皇帝有可以强大到能集体收拾他们的一天,毕竟朱重八杀尽天下贪官的先例前面还摆着呢。

关于朱厚照的死因,正史里的记载是“正德十五年(九月丙寅),南巡途中的武宗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垂钓,不慎落水受寒,身体每况愈下。次年,武宗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

不是数九寒天,不是塞上冰河,一个自幼舞枪弄棒,上过战场,边塞风寒都不怕的青壮,就这样病死,实在值得怀疑。

那些说正德女色过度而死的人基本上是无知,房事或许也能害死人,象正德这种精力旺盛,敢和猛虎博斗的人,落下水更死不了人,就是我等文人体质比较差的人,冬天落水也就是换换衣服,喝点姜汤就好了,更别说正德还有专人皇家医疗机构

                是谁谋杀了明武宗?

我认为正德是被人害死的,凶手不是江彬,而是文官集团。明朝开国初的格局是文武殊途,文武平衡。朱元璋杀功臣是不分文武的,洪武三大案以文官居多,空印郭恒案几乎是对文官势力大扫荡。太祖成祖的思路都是文武平衡。

也就是说文官势力独大操纵一切并没有祖制保障。成祖靖难功臣和太祖朝留下的勋贵将门的势力与文官力量达成平衡,甚至有所盖过。这样发展下去明朝可能就是文武平衡不失进攻性的王朝

正德早逝的最大得益者和嫌疑犯正是文官集团手法可能是:翻船只是意外,正德只是小病,但文官集团趁机可以串通太医下了慢药

分析了文官集团害死正德的动机,下面分析一下文官集团首领杨廷和的行为,从杨廷和的所作所为看,无论是为了文官集团的利益,还是自己的利益,杨廷和害死正德的主观性、必然性和概率最大。

从平定宁王之后,正德本意是要在江南好好玩玩,可是接见了王守仁之后,正德却突然急速北上,这是为什么?很明显,王守仁打下了宁王府,手中可是握有大量的当朝朝中大臣与宁王受贿的帐本,其实只要把这点摆上,智商不太低的人,都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正德要匆匆结束江南之行北上的原因。

紧跟着,正德就跑去和杨一清彻夜长谈三天三夜,谈什么啊?明月的解释是作弄杨,明显是错的,杨一清又不是傻子,就算是正德真的兴致来的逗老傻子,逗几下也就行了,又怎么可能成天成夜的逗,有这个时间,多玩几个MM不是更好,正德必然是心中有一大堆事,而这些事必须只有杨一清才能解决,这才可能,与杨一清长谈三天三夜,其最主要的事,极有可能是请杨一清取代杨廷和。当然,也有很多如何解决准备人事大换血的细节问题。随后,正德的行动又迟缓了,明显是受杨一清的嘱咐,故作清闲。

明白了这些,就明白了为什么杨廷和最有嫌疑和动机害死正德了。

一是,杨廷和是宁王造反的最重要的帮手有权批宁王成立护卫的必须通过杨廷和,才能得到批准,没有杨廷和批准宁王成立护卫,宁王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本钱,宁王与杨之间肯定有受贿关系(当然杨未必支持宁王造反)。

二是杨一清重新组阁,那怕只是复出,直接对手就是他。

三是他已经权倾二朝(孝宗和武宗),害死了正德,他就能独揽大权,说不定就能向王莽一样开创新朝。

我翻看《明史》,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不可忽视:正德临死前一两个月曾经强烈要求换太医,被杨廷和骂回去了,说他是生活作风荒唐所致,休养就好了。

关于杨廷和不让正德换医生之事,在明实录上就有,不用全翻,直接翻正德死前的那一些段落就成了。再则,正德刚死,杨就把豹房抄了,房子拆了,把所有正德的痕迹都抹去

按说豹房只是一座宫殿而已,杨廷和为什么那么急不可耐?

所以正德的死因史书上都没记载,再后来,正德这一方的关于这事件的人,从江彬、张永、王阳明都受到杨的迫害,基本上可以推出来,杨就是谋害正德的人。

当时正德从江南回到了京城,据说是掉在水里了,因此病得很重,他这才无奈之下返回了京城,可这是真的吗?生了病还要长途跋涉,这件事本来就很怪,而且江南那样的地方会没有医生,不能就地治疗吗?就算没有,以正德的脾性,一点小病能让他放弃在江南玩,而返回牢笼一般的紫禁城?

而且正德入了紫禁城,然后杨廷和就命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分守皇城四门以及京城九门等各处要害,直到正德驾崩之时,他也没能再走出皇城半步。

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没有从明武宗的侄子辈选一个过继给明武宗,让明武宗绝嗣,可见其对明武宗恨之入骨,杨廷和以《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侯朱厚熜自驻守地湖北安陆(今湖化应山县)回京继位。

但老谋深算的杨廷和,最终败给了帝术最为老练的嘉靖帝。

毕竟嘉靖虽没有正德那样有过人的军事天赋,但嘉靖却是个政坛上的太极高手

老杨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蓝柯一梦尔。

历史如此吊诡,让人不寒而栗!

推荐博文:

为毛泽东守灵的那个年轻美貌女子今何在(组图)

建国前不幸陨落的十二颗杰出将星(组图)

女人饥渴时的10种最震撼性的淫荡姿势与动作(组图)

实拍:清明节拜祭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组图)

王洪文妻子及两子一女今何在 (组图)

卡斯特罗一生究竟睡过多少女人?(组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谋杀了明武宗朱厚照?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5.3
朱厚照身强力壮,31岁落水却不治身亡,武宗死因成谜
明武宗绝对是明朝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皇帝
正德'应州大捷',大将军朱寿真的只斩杀十六人吗?
豹房里的荒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