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垂直起降战斗机。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马岛战争,英国海军虽然在这场战争中表现不够完美,但鹞式战斗机却一战成名。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垂直/短距起降飞机,鹞式虽然个头小巧,却展现出了超强的空战能力,特别是能在空中突然减速或急转弯,甚至作“空中低速爬行”,使其在近距离缠斗时占尽优势,从此让世人们记住了这种奇特的舰载战斗机。但是,可能大多数人想不到的是,鹞式起初并不是作为舰载设计的,而是在冷战思维下诞生的一种前线攻击机。

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验证

1957年,布里斯托尔发动机公司在研究推力矢量发动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所谓推力矢量发动机,就是可以朝多个方向喷射动力,或者说是尾喷管可以变换方向的喷气发动机。这种设计理论上可以为飞机提供超凡的飞行机动性,并且为喷气式飞机实现垂直起降提供了可能。

1959年9月,布里斯托尔公司第1台试验型发动机首次运转,并命名为飞马1。当然,这种发动机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矢量推进,只能进行简单的二维矢量偏转,但这对于垂直起飞来说已经足够了。

当时英国霍克公司正在“北约联合武器发展计划”的资金支持下,设计一种轻型战术支援飞机。霍克公司从布里斯托尔公司引进了飞马发动机,开始了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发工作。1960年2月,布里斯托尔公司的飞马2型发动机研发成功。同年11月19日,霍克公司使用该发动机的P.1127验证机进行了首次自由悬停试验。在随后5周内,原型机共悬停试飞21次,共悬停时间35分钟,算是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

紧跟着第二阶段地面滑行试验也顺利完成,直到1961年3月13日,第三阶段常规飞行试验时,才遭遇到非常多问题:例如纵向稳定性差;放下起落架后,方向稳定性不足;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产生强烈的低头力矩,必须拉满操纵杆才能维持机头水平;发动机涡轮叶片脱落等等。这些是大部分验证机通常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后,飞行试验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为了加快试验进程,霍克公司又制造了第2架原型机,用两架原型机进行分阶段试验。1961年9月12日,P.1127终于进行了首次全过渡飞行,这是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研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P.1127垂直起飞后,发动机喷管逐渐转向后方,推动飞机水平前飞,直到完全依靠机翼升力飞行。10月28日,p.1127迎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那就是短距起飞,这对于未来的用途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垂直起飞而言,短距起飞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和武器。此时新飞机研发可以说已经基本成功,证明了它能满足既定的设计要求。

▲P.1127验证机

鹞式的诞生

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苏联日益增强的核力量,英国空军急需一种能在核战爆发后,缺乏野战机场时使用的前线攻击机。这种飞机能在机场被战术核武器摧毁的情况下,从停车场、甚至树林空地中起飞,来执行前线侦察或者对地攻击任务。

1961年11月初,英国空军终于看到了P.1127的价值,开始向霍克公司订购原型机,这些基于P.1127改进的原型机,又被称为“茶隼”,随后进行了长达5年的试验。

1966年8月底,第一架鹞式终于首次试飞,虽然鹞式的外形同“茶隼”十分相似,但实际上95%都是重新设计的,气动外形有许多细节上的变化,例如进气口、机翼平面形状、头锥、尾锥、背鳍和减速板等等都有所不同。另外发动机改用了最新型的飞马101型,推力为84.5千牛,飞机的所有系统也做了全面修改。

定型后的鹞式是一种亚音速、单座、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主要执行低空对地攻击和侦察任务。机长13.87米,翼展7.7米,机高3.45米,机翼面积18.68平方米。在11000米高空最大平飞速度1186公里/小时。空重55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340千克,垂直起飞时最大弹药携带量2268千克。可以挂载30毫米机炮吊舱、航空炸弹、火箭巢等各种对地攻击武器和侦察吊舱。

鹞式最大的特色莫过于那台有4个可旋转喷口的飞马101涡扇发动机,4个可旋转喷口提供了起落时需要的升力,以及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的推力。4个喷口对称分布在飞机重心中心点的机身两侧,通过喷口操纵系统操纵杆和发动机油门杆,实现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控制。另外在机头、机身、翼梢还装有从发动机引气的喷气反作用操纵系统,用于垂直/短距起落或悬停时的飞机姿态控制,在正常飞行中也可以用来改善失速时的操纵性。

▲在这种隐蔽的树林中起飞支援前线地面作战,才是鹞式的初衷

第一代鹞式

第一代鹞式主要有三种型号:英国空军装备的GR.Mk1/GR.Mk3,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AV-8A,英国海军装备的海鹞FRS.Mk1/FA.Mk2。

GR.Mk1/GR.Mk3

英国空军装备的鹞式是最初型号,于1967年12月底首次试飞,1969年4月正式服役,到1987年为止,一共有111架交付英国空军。GR.Mk1同1966年试飞的那架原型机没有什么区别,后来一些换装了推力为88.9千牛飞马102型发动机的,又被细分为GR.Mk1A。

▲GR.Mk1

1976年,英国空军开始采购换装了飞马103发动机的GR.Mk3型,该型同Mk1外观最大的区别在于机鼻增加了雷达测距仪和标定目标搜索器,空速管转移到了机鼻上方。

▲GR.Mk3

AV-8A

鹞式诞生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发现了这种前线支援飞机的独特价值,可以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支援登陆作战。于是麦道公司引进了鹞式生产线,以英国空军装备的GR.Mk1型为蓝本生产AV-8A。

美国海军陆战队共采购了102架单座型和8架双座教练型,装备了3个作战中队和1个训练中队。与GR.Mk1型相比,AV-8A缺少了一些导航/攻击系统,却增加了可以使用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的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空战能力。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训练中,发掘出了利用矢量推力做出不可思议的空中格斗动作,从此打开了鹞式防空功能的新篇章。

▲AV-8A的外观同GR.Mk1没有区别

FRS.Mk1/FA.Mk2

1964年,英国工党政府取消了超音速垂直起降P.1154RN机型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从美国购买的F-4k鬼怪战斗机,用来装备英国海军传统航空母舰。然而到了70年代末,英国海军实力江河日下,最后一艘传统航空母舰不得不退役。好在美国人证实了鹞式的空战能力,用鹞式武装起来的无敌级轻型航母,成为英国海军舰队防空最后的遮羞布。

实际上早在1963年,P.1127验证机就在英国航母上做了起降测试,随后十几年时间里,鹞式已经在8个舰队、17艘航母或直升机母舰上做过起降,但是直到1978年8月20日,海军专用的海鹞才首次试飞。

▲FRS.Mk1装备了雷达,机鼻变大,空速管转移到了机鼻上方

与空军装备的鹞式不同,海鹞军被赋予的作战任务增加了舰队防空,这从它的命名FRS.Mk1中也看得出来F代表防空。为了满足防空需求,海鹞装备了一部源于山猫直升机的“蓝狐”I波段雷达,武器也增加了AIM-9L“响尾蛇”近程空空导弹。在外观上海鹞同空军型也有明显的区别,为了便于在舰上起降,海鹞将驾驶舱加高了25厘米来改善驾驶员的视野,从而导致座舱盖变成了一个明显凸起的气泡形。

1979年6月18日,第一架海鹞交付给英国海军,前后一共采购了57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教练型,一共组建了4个飞行中队,其中2个用于舰载部署,一个驻扎在岸基基地进行测试训练,还有一个在马岛战争结束后不久便解散。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岛战争中,英国空军的鹞式也紧急部署在海军航母上,不像普通陆基固定翼飞机不改装根本无法在航母上使用,这也体现出了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对起降平台适应性强的巨大优势。

▲马岛战争中英国集装箱“航母”,有迷彩的是空军GR.Mk3,浅色的是海军FRS.Mk1

▲马岛战争中竞技神号航母上的混编机群,有迷彩的是空军GR.Mk3,浅色的是海军FRS.Mk1

80年代中期,英国海军为了提升海鹞的空战能力,对FRS.Mk1进行了改进,使其具备了使用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能力,新的型号叫做FA.Mk2型,与FRS.Mk1型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机鼻上上的空速管。英国海军在1994年一共采购了26架FA.Mk2,又将残余的39架FRS.Mk1中的31架升级为Mk2型,57架FA.Mk2成为英国海军的主力战斗机。

▲FA.Mk2的机头,换了雷达机鼻变大,取消了空速管

▲FA.Mk2虽然可以使用AIM-120,但每侧机翼依然只有2个外挂点,这是海鹞最大的特色

第二代鹞式

美国AV-8B

在上世纪70年代,应英国空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要求,霍克公司和麦道公司联手对鹞式进行改进。但是1975年3月,英国由于不愿意使用碳纤维技术而脱离了合作,麦道公司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支持下,独自对AV-8A进行改进。

这次改进并没有升级发动机,而是通过对飞机结构改装,使载重量和航程几乎翻了一番。新的AV-8B使用了全新的、更大的碳纤维超临界机翼,在前部机身和其他地方也大面积使用了碳纤维材料,还采用升力提升装置,最终使载弹量增加了70%,燃油携带量增加了50%,维护工时也减少了60%。

从外观来看,AV-8B也像海鹞一样,将驾驶舱升高20厘米,形成了气泡座舱盖。每侧机翼下武器挂架增加为3个(以前为2个)。翼根前端还安装了前缘边条,改善了飞机的转弯半径。AV-8B的性能令美国海军陆战队非常满意,一次性就下了286架的初期订单,并从1983年开始入役。从1992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又将F/A-18舰载战斗机使用的APG-65型雷达安装在部分AV-8B上,还增加了红外夜视天线,具备了夜间攻击能力,这种型号又被称为AV-8B +型。

▲西班牙海军装备的AV-8B早期型号,雷达还没换装机鼻较小,机鼻上也没有红外夜视天线

▲AV-8B+型,换了雷达机鼻变大,机鼻上的方框是红外夜视天线

英国GR.Mk5/GR.Mk7

1981年,经多次尝试后一无所获的英国又出资回到了共同开发项目中,降级成了次级承包商。英美双方最终的利益交换是,英国负责生产40%的AV-8B,而英国采购的110架GR.Mk5(AV-8B的英国型号,在电子系统上有些区别)50%由美国生产。

80年代末,为了使提升GR.Mk5的攻击能力,英国空军又对其进行了升级。首先外挂点增加为9个,包括机身中央1个、机翼下方6个、还有2个专用的响尾蛇导弹挂架。其次在机鼻上方安装了“夜鹰”夜视红外天线,在机鼻下方安装了马可尼公司生产的“宙斯”电子对抗系统(AV-8B没有),使其具备了夜间攻击能力。

1990年,GR.Mk7型首次交付,替换第1代的GR.Mk3,随后所有的Mk5也全部升级为Mk7型,这也是英国空军鹞式的最终型号。

▲GR.Mk7同AV-8B机鼻区别很大,下面2个黄色凸起就是宙斯系统,机翼内侧第2个挂架就是增加的响尾蛇专用挂架

▲GR.Mk7双机编队,机腹下还有1个外挂点

▲GR.Mk7海湾战争部署在航母上,所以不要看到航母上的鹞式就说是海鹞,这可是妥妥的空军鹞

终将谢幕

鹞式飞机诞生时只是一种前线攻击机,随后具备了近距格斗能力,甚至超视距截击能力(仅海鹞FA.Mk2有这个能力,可以使用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全面的战斗机。这种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成功,解决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小型航母的舰载机难题,因此鹞式也出口到了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等不少国家,这些出口型号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区别,这里就不再细说。

2013年12月,鹞式正式从英军中退役,但是鹞式系列飞机依然在其他国家继续服役,直至今日还没被全部淘汰。随着后来者F-35B的服役,这些剩余的鹞式最终将会被全部淘汰,开创了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先河的鹞式终将谢幕。

▲退役后废弃的GR.Mk3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垂直梦想50年(第三部 家族篇)——鹞式飞机家族通史
大话舰载机系列之七——二战后的各国舰载机3舰载制空战斗机F4F“野猫”(Wildcat)舰载战斗机
“香蕉喷气”——英国“掠夺者”舰载攻击机
分享超精细航空器结构图 13
不用跑道的垂直起降飞机优势明显 中国是否要大力发展
老鹞简史:我国当年看中了这款飞机,只差最后一步就引进成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