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关键任务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简称《评价指南》),对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组织实施与评价结果的应用给出了行动指导。学校既是办学质量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评价者,其是否真正落实《评价指南》的要求,对于质量评价工作的落地至关重要。总体而言,学校需要完成好以下三方面的关键任务。

一、领会评价导向,明确好学生与好学校的核心要求

       《评价指南》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重要方面构建了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勾勒了对好学生的核心要求;聚焦学生的全面培养,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与学生发展五个重要方面构建了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描绘了对新时代好学校的核心要求。

       学生发展质量的提升是教育的根本旨归,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出发点。深刻领会《评价指南》有关学生评价的导向,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压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指向。虽然学校熟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长期以来,对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澄清,导致学校对此存在片面、错误的理解,甚至将分数和升学率这些易于把握的指标视为学生发展的核心要求。《评价指南》通过指标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系统诠释,并明确了具体要求,对于引导学生追求全面发展、教师和学校谋求全面育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可以辨清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评价指南》明确指出了评价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的考查要点,如学业发展方面,要求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等;又如在劳动与社会实践方面,要求关注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能够吃苦耐劳,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对于这些关键着力点的明确,有助于学校更为深入理解学生为适应未来生活需要培养哪些具体的核心素养,思考教育教学的改进重点。

       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时候是弥补家庭教育不足、扭转教育生态消极影响的关键所在。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强烈渗透如下导向,需要学校加以重点把握:

       第一,需要从学生的发展来思考和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指标体系中专门设置了“学生发展”这一维度,从学生发展质量状况来考察学校办学的结果,并且其他重点内容和关键指标也十分重视育人导向和行为的优化,试图通过评价督促学校将学生真正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央。

       第二,需要从教育过程来思考学校办学的重点。《评价指南》明确指出,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时不应只是关注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经费投入,而是更应关注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等关键领域,特别是要聚焦优化教学方式、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等核心任务。

       第三,需要从理念上引领学校办学的方向。学校要加强党建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特别是要辨清哪些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倡导性内容,哪些是不能触碰的“负面清单”,切实悟透每个考查要点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二、对标《评价指南》,做好学校办学的自我诊断

       虽然强调学校自我诊断的倡议由来已久,但是当前的学校自我诊断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问题之一便是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工具。这导致学校只能以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督导标准为参考,多采用查阅材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学校的自我诊断更像是政府自下而上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简单评价,而非基于科学标准、程序与方法的系统评估。而《评价指南》的出台,特别是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颁布,加之国家和省市政府对于质量评价工作的落实,无疑可以为学校开展办学自我诊断提供重要的参照系和方法工具。

       基于《评价指南》明确提出的指标体系和组织实施流程,学校在自我诊断中要落实好以下几项工作:

       从诊断的目的来看,要树立诊断服务于学校改进的理念。不同于外部评价,学校的自我诊断应该主要服务于学校改进,而非奖惩问责。由于评价技术与方法本身所限,加之评价理念相对落后,当前的学校评价对评价的高利害问责功能使用过多,甚至存在“以评代管”的简单管理方式误区。这种过分强调奖惩问责的学校评价,不仅会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会造成弄虚作假,还会导致过分聚焦于管理性的指标,无法为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所以,学校的自我诊断更应立足于对于学校整体性问题的自查自纠,强调基于数据,以对话协商的方式加强学校的改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从诊断的主体来看,要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自我诊断机制。除学校管理者外,还需要鼓励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主体参与诊断,听取他们对于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与提升建议。结合当前参与的情况,要特别关注两类群体的声音:一是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等承担一定管理工作的教师。他们不仅非常了解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作出专业的判断,还可以成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重要纽带,促进评价结果的应用。二是学生。按照菲尔丁(Fielding)的观点,我们不仅需要听取孩子的声音,让他们成为评价信息的来源,还需要积极动员孩子参与到学校自我诊断之中,甚至让他们成长为如课堂教学、学校后勤等方面诊断工作的发起者和主导者。

       从诊断的内容来看,《评价指南》的指标体系可以为诊断内容的确立提供重要参考。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对标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的主要维度和具体考查要点系统考核学校的办学行为与产出。当然,考虑到在内容理解、工具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困难,学校在具体评价内容的对标和选择上可以先易后难,系统推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办学重点与特色,确定一些特色化的评价内容,对于某些工作进行重点考查,通过评价明确新的要求,亦通过评价帮助形成新的举措。

       从诊断的方法来看,对于学校进行精准诊断,需要多元化方法的运用。学校层面需要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探索使用调查问卷等量化评价方法。当前一些学校虽然重视量化评价,但只是通过简单的评分表、统计材料数量等方式进行,无法呈现教育教学的复杂过程,甚至可能出现简单粗暴的指标化管理倾向。问卷法不仅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收集更为丰富的信息,还需要对信效度等进行考查,提高工具的科学性和信息的可靠性。二是加强质性评价方法的使用。量化评价方法虽然可以形成“实打实”的数据,但是往往很难呈现教育的动态过程,以及行为背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而质性方法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课堂观察、档案袋评价等方法,可以通过对于过程的记录和白描呈现更为立体的教师与学生形象,实现对教师与学生更为综合的评价。

三、用好评价结果,促进学校的循证治理

       著名管理学家戴明(Deming)曾经说过:没有数据,你只是一个有观点的人。在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中,学校需要通过数据说话,以数据为基础促进学校改进,要求运用数据和证据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最终走向学校的循证治理,不断提高学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质量评价便可以产出大量的科学证据,通过评价结果的运用赋能学校的循证治理。

       首先,需要加强对评价数据的深度挖掘。一是可以通过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呈现学校办学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在“五育”并举等关键工作上的作为,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谋划方向。二是可以深度挖掘关键因素,特别是进行一些推断统计与相关分析,探讨到底哪些因素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从而厘清关键因素,找到改进工作的突破点。比如,当前存在诸多教学方式,但是有研究者通过对PISA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认知激活策略运用、适应性教学、课堂纪律氛围能正向预测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教师导向型教学、教师课堂反馈与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呈负相关。类似这些聚焦于建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关联的分析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指导。想要实现对于数据的深度挖掘,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数据分析素养,可以鼓励数学学科相关的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感兴趣的教师先行先试,参与相关培训,提升数据统计分析和具体软件使用方面的能力。

       其次,应当广泛听取学校相关利益主体对评价结果的解读和相关改进建议。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评价结果的科学公开。切实保障多元主体对评价结果的知情权是提升其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度并加以运用的前提基础。但是要做到对于不同类型评价结果的分类公开,如不宜公开关于单个学生和教师的评价结果,宜公开关于学生和教师整体性的评价结果;不宜公开质性的评价结果,宜公开量化的评价结果;不宜公开过程性的评价结果,宜公开终结性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采用更为多元的方法来听取解读,如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了解相关主体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对于原因的判断,并设置相关的开放题供其表达建议。实践经验表明,通常会有50%左右的师生留下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期待及建议。在这些建议中,不乏很多很好的学校可以采纳的思路及策略建议。也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等形式听取大家的观点。对于评价结果进行解读的环节,其本质是一个大家沟通协商并加以反思的环节,是一个彰显民主和科学的重要阶段,只有最大程度听民意、汇民声,才能实现集民智。

       最后,最大限度争取专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有研究者曾经对英国开展学校自我评估初期的问题进行描述,发现评估方式过于简单,根本不考虑信效度;很多学校没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投入于评估活动。我国学校开展质量评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迫切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除了政府要在专业资源配置上予以关注外,学校还需要加强自我谋划:一方面,可以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借力”。以学校评价为契机,加强合作,通过项目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力量,特别是加强其在评价工具开发、评价数据分析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进行“造血”。学校需要调动本校教师积极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织的评价活动,共同开发工具、组织评价与解读结果,实现“做中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评价素养与科研能力。通过第三方专业团队与学校自我诊断工作组成员的优势互补,形成学校自我诊断的长效机制。

       详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第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教育部:不设升学指标、不办重点校、不分重点班!
不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终于来了
(1174)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应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积极落实《评价指南》要求 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发布 判断好学生的标准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