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滇缅路之九——滇缅今昔

   1942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为保护当时唯一的一条物资生命线———滇缅公路,数十万中国远征军分批开赴缅甸作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腊戍,一座缅甸北部的小城,这里是滇缅公路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



“我那会儿是汽车兵,没打过仗,成天在滇缅公路上跑,从腊戍火车站把汽油、弹药等抗战物资往国内运……”。



   说到七十年前的往事,94岁高龄的王之平老人非常淡然,王老是河南洛阳人,19岁到南京参加宪兵学校的招生考试,被录取后经过训练,警卫中山陵。抗战爆发,王之平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后来成为一名汽车兵,负责从缅甸运送军用物资到云南。1942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王之平前往印度集训。1944年,中国远征军反攻时,王之平和中国驻印军一起从印度方向开赴缅甸,对日军实施夹击作战,王之平当时在汽车团,他和战友们从后方把军用物资拉到前线。抗战胜利,王之平得知部队要回东北打内战,“打日本人没说的,自己人干嘛还打来打去的”,于是他离开了部队,滞留在缅甸。如今,王之平老人一家住在离曼德勒不远的实皆。

王之平老人的儿子王玉顺是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副会长,我们在腾冲经戈叔亚老师介绍认识,并在缅甸帮助我们采访拍摄日军慰灵塔、慰灵碑等地。离开缅甸的当天,王玉顺先生特意在实皆的饭店请我们吃饭,那是我们在缅甸唯一一次吃大餐,平时为了节约经费,每天都是早上饵丝、中午炒饭、晚上炒面……



据王玉顺先生介绍,2009年,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几位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再次重回滇缅公路,沿着它回到祖国,踏上回国探亲之路。一路上,除了当年埋设的路碑外,很多东西与七十年前完全不同。当年的塘石路已被柏油路代替,而当年从缅甸往中国运物资的“道奇”、“雪佛兰”都已成为历史,如今跑在路上的满眼都是往来中国与缅甸间运货的二手“尼桑”。


 

一路上收费站很多,每次收费二、三百缅币,相当于两块钱左右……



   公路上时常能看到走私摩托车的人,从瑞丽附近将拆开车轮的摩托车捆绑好,一路不停的骑到腊戍。据说每运一趟大约能赚一万多缅币,相当于一百来块钱……

 

缅甸没有超载的概念……




 

路过一处村落,村口有块当年立的路碑,一位青年走过来跟我们搭话,云南腔……


 

胳臂上刺着“流浪”两字的男青年是果敢人,就是汉人。果敢人多为明朝后裔,他们的祖先多是明朝的残兵败将,他们是一群被历史遗弃了的中国人。一百多年前,果敢是中国的领土,属清政府果敢县、邦桑县管辖。1897年,英国人与清王朝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缅甸……


 

在路边一处荒草中还有一块路碑,司机为我们清除部分野草以便拍摄。石碑上写着,南坎121英里;木邦24英里;曼德勒182英里;腊戍8英里……

 

一辆满载全副武装警察的车辆驶过,由于这里时有地方武装骚扰,重要路段与所有桥梁都有政府军和警察把守……


 

士兵在路边插上一面红旗,表示这里由政府军控制……

 

 

路边遍布小加油站,准确的说是加油点,用的容器从塑料水瓶、奶罐到油桶,五花八门,只要能装油就行……


 

小加油点的油多是缅甸自产的,标号也就七、八十,加油时还需要用块纱布过滤一下……


 

由于腊戍有很多华人,中文在这里通用……


 

果敢人的加油站……


 

夜幕降临,公路不远处有座大学……


 

对于滇缅公路的变迁,王之平老人有着颇多感慨,这里是自己与战友们用青春热血捍卫的地方。对于留在缅甸的生活,老人也感到满意,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如今家里有个挂面厂,儿子致力于缅甸远征军老兵的公益活动,孙子如今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路在变迁,时代在变迁,但一直未入缅甸籍的王之平老人与很多滞留在异国的远征军老兵一样认为,自己始终是中国人,没有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为何要组建远征军?不是帮英军解围,而是为了保住抗日生命线
滞留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回到故土河南,抓起一把故乡的黄土咽了下去
十万将士出国门,中国远征军的豪情与悲凉!
八十年前,一座桥挽救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循迹晓讲
老照片:永远不该忘记的民族英雄,走出国门打鬼子的中国远征军
入缅作战——悲壮的中国远征军(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