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的《守岁》诗,是如何押韵的?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二年获准。在1062年(嘉祐七年)冬末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馈岁》《别岁》《守岁》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守岁》是三首组诗的最后一首。原题为:“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三首诗都是古体诗。古体诗是唐格律诗定型后很多诗人仍怀念古人较少格律束缚的诗歌,于是模仿古人不拘格律所写的诗,又称《古风》。毕竟唐宋时代诗人们受格律诗影响太深了,作起古体诗来潜意识里总受着格律诗的影响,在句式、语法、平仄、押韵等方面有着格律诗的影子。

第一首《馈岁》用的是仄韵,全诗押21个,一韵到底。第二首《别岁》全诗押四支韵,但在第十句出韵,押五维韵。我们来看第三首。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第三首《守岁》全诗押六麻韵,但在第6句和第14句押五歌韵。

按王力《汉语诗律学》所言,唐以后古体诗用韵,凡用本韵的,不论平韵仄韵,往往一韵到底。平韵古诗所用韵部,和近体诗完全相同,即使险韵也不出韵。仄韵古体诗,也依《唐韵》或《广韵》为标准。仄韵古体诗纯用本韵的情况不比平韵的古体诗少,在仄韵字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难能可贵了。像苏轼第一首《馈岁》就是如此。

古人以为规规矩矩做古体诗,总不能表现出古诗特有的风韵,于是故意在韵上求变求异,作诗是要押韵的,韵上要变,就只能采取“通韵”的方法了。所谓“通韵”是指可以使用“邻韵”,但邻韵也是有严格规定的,以苏轼的《守岁》对照邻韵的格律,却又并不相符。

王力认为这种情况属于“主从通韵”,即以某韵为主,参杂少数它韵,是古体诗中允许的,比如唐代诗人如杜甫的《发同谷县》,全诗20句,以入声十一陌为主,但在十二和十四句杂以入声十二锡。张籍《沈千运旧居》,全诗十八句,以一东韵为主,但在第二句和第十八句用二冬韵。

以此看待苏轼的《守岁》也就豁然开朗了,这本来就是古诗体例中用韵的正常现象。

岂是苏轼《守岁》一诗的出韵,却并非不押韵,只是不符合当时使用邻韵的规律罢了,从口语角度朗读,还是押韵的。从音韵学角度看,上中古元音高化是一个语音迁移的规律,特别是长元音转移更为明显,这种转移到宋代,某些音已经不能与原韵部大多数音相协,比如上诗里的“斜”已经发生变化,在六麻韵里很是特殊。这是麻韵分化成“a”和“e”两韵结果,这种分化在十二世纪已经完成,到宋代,其读音正好与五歌相协。用现代汉语读“蛇、遮”,我们感觉与“何、跎”更为协调押韵。既然如此,苏轼把当时读音相近的“何、跎”融于六麻韵中,也就顺理成章,可以理解了。这也是唐代“麻、歌”不是邻韵(《平水韵》依唐人用韵编撰),但倒宋代以后读音反而相近的原因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体诗
搞懂苏轼《守岁》如何押韵,就清楚诗韵须有规则,却不必强求今古
古体诗的用韵
如何写好古体诗?
​古体诗列举再多,也不能证明格律诗不拘平仄的替对粘韵哈!
初学古体诗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