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路上消逝的商店(一)【圖文】
南京路,人潮涌动,流光溢彩,是上海城市记忆中华彩的一章。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市政改造、商海浮沉,南京路上不少经营了上百年、数十年的老店、名店、特色店相继退出。笔者寻踪南京路,根据有关资料,分段简要介绍部分已经消逝的商店。
一、1980年南京路(外滩-福建中路)商店一览
1、双号门牌商店
和平饭店、上海市电报局、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市手工业局陈列室、民族乐器一厂服务部、一中商店(烟店)、革新皮鞋店、南京百货商店、浦江服装店、科艺冲晒、朋街女子服装商店、上海体育用品商店、源诚食品商店、冠龙照相材料商店、创新皮件商店、红风金笔商店、向阳文化用品商店、老日昇织补店、中国邮票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中华皮鞋店、长城钟表店、丽华百货商店、外文报刊门市部、大丰果品商店、扬州饭店、蔡同德药店、大庆电讯器材商店、上海灯具总店、王开照相馆、光明茶叶店、四川参店、黄河钟表店、上海市医药新产品商店、邵万生南货店、朵云轩、上海珠宝收购站、跃进鞋帽店、长虹果品商店、利群百货商店、光荣帽店、天禄鞋店、张小泉刀剪店、金波瓶酒商店、上海家具店、国际电视机商店、上海制花一厂门市部。
2、单号门牌商店
和平饭店、海达衬衫店、一价百货商店、浦江摄影社、东海饭店、前哨医药商店、康福百货商店、上海打字机商店、乐达尔西服商店、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上海戏剧服装商店、佳美皮鞋店、北万有全火腿商店、吴良材眼镜店、迎风旗帜商店、友谊照相馆、新华书店、王仁和食品店、金声钟表店、上海市机电公司电工站门市部、金光绸布衣片商店、市五金公司电视修理部、五芳斋点心店、新海呢绒绸布商店、中艺绣品商店、小花园鞋店、东海服装店、群音无线电商店、红华陶瓷商店、丰味熟食店、冠生园食品商店、四川饭店、上海幻灯供应部、时声钟表商店、海鸥照相材料商店、协群日用品调剂商店。
二、部分消逝的商店简介
1、一价百货店(原址:南京东路133号)
原名一价花边商店,开设于1918年,经营的抽绣、网扣、绣花、印花台布,素为广大消费者称赞。机织网扣品种有台布、茶盘布、方圆盘布、窗帘布、沙发布,以及特丽纶绣花雕空台布、涤棉绣花三件套等,大小规格齐备,花色繁多。该店还经营各种绣花床罩、帐沿,各种尼龙、涤棉机绣、手绣的特丽纶枕套、枕巾、头巾和围巾等。
2、科艺冲晒(原址:南京东路150号)
原名勒克斯新闻摄影社,开设于1937年,初期专门拍摄新闻照片。1940年开始发展冲晒业务和冲洗电影胶片。1945年开始承接天然彩色照冲洗放大业务,是当时上海最早经营彩色照的单位,在冲晒方面有较高的声誉。解放后,改名为科艺冲晒,很快发展成为一家颇有经营特色的业余摄影冲晒放大的专业单位。科艺的经营特色是采用微粒显影药液冲卷,底片颗粒细腻,清晰度高,运用控制冲晒和放大照片的青冷色调,使照片清澈明朗,立体感强;放大照片裁格遮挡,构图新颖,色调和谐。
3、朋街女子服装商店(原址:南京东路154号)
“朋街”不是一条街,是一家专营女子服装而驰名国内外的特色商店,在女子服装的量体、设计、裁剪、缝纫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创立该店的店主立西纳是德籍犹太人,是一个有名的时装商。他的店铺设在德国汉堡一条名叫“BORG STREET”的小街上。20世纪30年代,犹太人遭到德国纳粹党人迫害,立西纳变卖家产来到上海,依靠当时在沪犹太同行的帮助重操旧业,于 1937年在南京东路61号2楼开设一家专为外国女士服务的高级缝衣店。为招徕顾客和表示对家乡的思念,取“OLD BORG STREET”为店名,译成中文即“老朋街”。 每年春秋二季该店举办流行时装发布会,推出欧洲最新流行的各种时装款式,“老朋街”名噪一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英租界,立西纳因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原“梅龙镇食府”的业主李光斌出面代管“老朋街”业务,将店名中的“OLD”去掉,改名为“朋街”。抗战胜利后,立西纳回到了“朋街”,由于对家乡的思念,遂把“朋街”以5400元大洋出盘于领班张新远、张根桃叔侄,从此“朋街”成为华人经营的商店。1956年企业公私合营,政府特拨出南京东路154号门面,扩大“朋街”营业场所。这家商店承制的女子服装,能按穿着者的体型、肤色、职业、爱好等特点来确定选料配色、造型设计。例如在制作丝绸服装时,特别注意穿着者的体型特征,进行立体裁剪,使服装贴体美观。该店还特重工艺,缝工精细,烫工周到,所剪裁的毛料衣片,都经过高温起水定型,并根据体型不同的部位,运用“推、归、拔”熨烫工艺,冷却后复衬扎壳。这样,使做成的衣服面子、衬头、夹里都窝服;做成的服装领登袖圆,两肩平服,胸部丰满,门襟(止口)顺直,下摆圆顺,有洗涤不走样的特点。
4、上海计算机打字机商店(原址:南京东路171号)
原名上海打字机商店,是当时全国计算机、打字机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专业商店,经营品种有国内外各式电子计算机、中文打字机、外文打字机、速印机、誊印机、穿孔机、打印机、数字记录器及有关附属用品和部分零件。该店附设修理部,精修各式计算机、打字机、速印机。除门市接修外,还设有定期保养业务。商店自设金工车间,加工各种打字机零件,为解决修理中的疑难杂症创造了有利条件。
5、源诚食品店(原址:南京东路172号)
创建于1917年。当时它是一家糖食糕饼店,附设工场,以潮州月饼、猪油花生糖、花生酥为主要产品。源诚食品店的潮式糕点素以风味独特,质量鲜美著称,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评。“源诚”创立32周年纪念时,适逢中秋佳节,上海影剧界、书画界著名人士,纷纷应邀前往该店致贺。艺术大师梅兰芳特地写了“茶食泰斗”4个大字,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词 “香酥适口,制作精良”,名画家吴湖帆颂诗“调制精且美,以尝脆而甜,逢人开口笑,心尝补腹盐,咀嚼香无尽,源诚五味兼”。该店自设工场,生产的著名糕点糖食有:老婆饼、冬瓜饼、脆葱饼、软葱饼、蛋黄酥、龙眼酥、猪油花生糖、猪油明糖等数十种。老婆月饼由于配料考究,重糖重油,制作工艺精细,吃口肥润、香甜,是潮式月饼中别具一格的品种。
6、浦江摄影社(原址:南京东路187号)
浦江摄影社专门以拍摄风景人像照为主要经营项目,在外滩一带设立服务亭,分设三个固定的拍摄点,以富有上海特征的高楼大厦,或者是浦江上的穿梭巨轮,或者是外滩的绿化地带为背景,为顾客拍照,并能把节日灯彩同人像一块儿摄取下来。该社每年接待顾客要达30余万人次。该社还没有室内天然五彩摄影和景象定向合成摄影等服务项目。定向合成摄影,是把事先拍好的风景片,通过幻灯映入特殊的银幕反射,被摄者处在银幕之前,拍摄下来的照片,人景合一,犹如身临其境,自然逼真。
7、红风金笔商店(原址:南京东路204号)
原名文达钢笔公司。这家商店专业经营金笔、铱金笔、圆珠笔、铅笔、绘图笔等,品种多,规格齐,亦卖亦修,并代客烫金刻字。各厂生产的新品种、新花色均优先在该店上柜试销。该店还向全国各地采购优质金笔、铱金笔上柜经销。商店附设修笔专柜,有一支技术精湛的修理队伍,并能笔尖点金,粗尖磨细,笔尖整形,断杆胶接,零件车制以及改装等,因一贯以修理质量高而被消费者誉为“钢笔医院”。
8、乐达尔西服商店(原址:南京东路235号)
乐达尔西服商店是一家前店后工场、专营男式毛料西服、大衣的服装商店,因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大方而赢得声誉。这家商店的服装技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裁制经验,归纳为十个字:挺(服装外型饱满、挺刮、美观)、圆(袖笼、底边圆顺)、窝(前后身不翘)、服(袋、袋盖平服)、松(领松、肩松)、戤(前后身有戤势举止方便)、登(前后身登,穿在身上不紧贴身体而舒服)、薄(门襟止口薄)、直(门襟、摆缝挺直)、密(缝针密而齐细)。由于裁制的西装、大衣负有盛名,吸引许多中外顾客前去购买、定制。
9、老日升织补店(原址:南京东路238号)
这家百年老店的前身叫“日升彩织补刷染坊”,由织补工出身的苏州人李文庆1894年开设在上海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398号。李文庆学得一手织补缎花绸纹的绝技,能把有破绽的缎花、绸纹织补得完好如初,因此开业后生意越做越好。后来,其徒弟曹永金当家。那时,上海已盛行穿西装,呢绒代替了绸缎。一次,一家西装店将一件做坏的花呢衣服送来织补。这花呢条纹特别复杂,当西服店裁缝取回织补好的花呢,细细察看,“天衣无缝”,竟找不到一丝伤痕。从此“日升彩”名声大振,不但誉满上海,还名扬海外。“日升彩”曾改名为“老日升织补专家”,专营织补业务,不再兼营刷染。此后,又由曹之徒弟织补行家张桂兴接任,以此代代相传。1956年,又更名为“老日升织补店”。1959年,为了发展名特商店,“老日升”总部迁至南京东路238号,扩充为三开间门面。名师出高徒,特级技师沈桂生、沈林虎、唐士英培养的30多名织补人才,有的被商业部聘作织补教师,有的被称作“小行家”摄入新闻纪录片《祖国新貌》。1959年,上海胸科医院为解决尼龙丝制的人造血管适用于人体内问题,求助于“老日升”,该店培训班俞福林师傅参与研究拼接成粗细血管各种弯形、枝叉形等适合生理结构形状的人造血管,为填补医疗空白作出贡献。1964年,上海文物古玩商店收到两件有破损的明朝龙袍,请“老日升”织补,因年代久远,纬线一碰就断,经织补大师沈桂生用细如发丝的30号针,使用几十种针法,既织又绣,妙手天成。1979年后,“老日升”还经营干洗、熨、烫、印字、皮件上光、经销洗涤材料等业务,织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是该店传统经营特色项目。1990年后,“老日升”几经搬迁,从南京路上消失。
10、中华皮鞋店 (原址:南京东路252号、583号)
中华皮鞋店开设于1917年,是一家我国最早经营男女特色皮鞋的商店。从开创之日起,中华皮鞋店就以独特的风格、新颖的款式、优良的质量,与外商进行竞争,并取得成功。早在20世纪初,上海南京东路、河南路一带,外商开设的皮鞋店鳞次栉比。有美国人开办的思罗公司、华改和皮鞋商店,日本人开办的太阳皮鞋商店,德国人开办的SS皮鞋商店和俄国人开办的美高皮鞋商店。中国人余华龙选中这块地段开设皮鞋店,是为了表示中国人的能力和尊严,并取名为“中华皮鞋公司”。该公司楼上是工场,下面是店堂,以定做皮鞋为主。“中华”在设计管理上,有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制度。对同一种尺码的鞋楦,按不同脚型分为“AA、A、B、C、D、E、 EE”等7种型号。凡来“中华”定制皮鞋的,由顾客选定样子,根据各人的脚型削制楦头,将顾客的尺码及型号记入定货登记簿,作为原始记录归档编号,并保存原样原楦。以后若再定制皮鞋,不需本人前来,根据保留的定号就可照做,而且保证满意。193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女儿结婚时,就在“中华”定制了100多双不同式样的皮鞋作为嫁妆。1950年,中华皮鞋公司与工场脱钩,商店改名为“中华皮鞋店”。后在大众第一皮鞋厂的支持下,设立“中华”牌皮鞋生产小组。这个小组生产的“KK(凯凯)”和“中华”牌男皮鞋,除保持了为中老年顾客供应平跟鞋外,还陆续增加了中跟皮鞋。
11、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原址:南京东路257号)
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开设于1860年,最早由福建人祝氏兄弟合资开设,故取招牌为“介福”(即两个福建人的意思)。后盘让给苏州人程芦舟,以后该店又由绰号叫“老寿星”、“长脚”、“大阿福”的李灿石、姚荫莉、程用六(程芒舟之子)三人合伙经营,从各人绰号中取一字(“脚”谐音“介”),更店名为“老介福”,并请近代著名书法家唐驼写了招牌。“老介福”最早以经营绸缎著名,备货注重高档贵重商品,并以收集世界各国精美花型图案,自行设计新品种,直接向沪、杭、苏、湖州等地丝绸厂定织定染、特殊加工为其经营特色。因此在品种、花色上具有独特风格,有“丝绸总汇”之称。上世纪30年代,美国幽默电影大师卓别林来上海时,慕名向“老介福”定制60打真丝格子碧绉衬衫。当店员将货送到,并当场点燃真丝以示质量时,卓别林竖起大拇指称道:“Very good”。1936年冬,“老介福”迁入南京东路257号“哈同大楼”(1956年更名“南京大楼”),第二年3月正式开张,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资本最雄厚的绸缎店。解放后,“老介福”除继续发扬丝绸的经营特色外,还扩大了呢绒商品的经营。与本市的章华、协新、元丰、寅丰等毛纺厂实行“厂店挂钩”,经销各厂的产品,如花呢、凡立丁、派力司、巧克丁、高级开司米、拷花大衣呢、全毛麦尔登毛料织物。“老介福”在管理上也非常严袼,尺准寸足是该店取得信誉的经营之道。店堂内设有复尺部,凡发现营业员尺寸不足者,第一次批评,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扣发薪金,所以到该店购物的顾客买时称心,买回去放心。20世纪80年代,“老介福”经营品种达1500余种,年销售各类丝绸160多万米、呢绒100多万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呢绒、绸缎特色零售商店。
20世纪30年代的“老介福”
20世纪90年代的“老介福”
12、上海戏剧服装用品厂门市部(原址:南京东路259号)
上海戏剧服装用品厂是1953年由全市几十家戏服作坊合并组成的。它集中和继承了上海一百多年来戏服制作的技艺精华和生产经验,创制了大蟒大靠(戏服)、皇帽、厚底班靴三大特色产品。能按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剧种、不同流派、不同角色设计戏服式样;服装配色协调,用色古朴,冷暖适中,艳丽不俗,雅而有神;图案设计密而不繁,疏而不简,各种龙风狮虎、花鸟鱼虫造型美观、形象生动,形成了“海派”剧装的独特风格。门市部经营的主要品种有:传统戏和现代剧的戏服、民族舞蹈服、杂技体操服、新婚礼服;传统名牌“南恒泰”高靴、各类戏靴、芭蕾舞鞋;传统戏和现代剧的戏帽、口面头套、水钻头面;各类戏剧须结、大幕须、旗须、灯须、排须、扇须及彩色电光片制品等。门市部曾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设计过“富装”、“斗篷”、“鱼鳞甲”等服装;1979年还为上海京剧团出访西欧演出《火凤凰》《杨门女将》《贵妃醉酒》《拾玉镯》等剧目设计了戏服;曾成功地为戏剧影片《红楼梦》《追鱼》《天仙配》的主要演员设计服装。
13、上海戏剧刀枪厂门市部(原址:南京东路259号)
上海戏剧刀枪厂门市部是当时国内规模较大,品种规格较多的戏剧刀枪商店。它是由全市戏剧刀枪店合并组成的,技术力量雄厚,各类品种齐全,生产的戏剧刀枪用料讲究,色泽鲜艳,层次分明,真实感强,在全国同行中向有“海派”道具之誉。门市部既供应现货,也接受定做。出售的品种,有常用戏剧道具刀、枪、剑、戟、斧、锏、鞭、拐,有全堂銮驾、混堂槊,还有文房四宝、酒壶、盘子、提炉、提灯等,共200多种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刀枪道具。1979年,曾为西藏话剧团定做了话剧《文成公主》的全套道具,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了《傲蕾·一兰》影片所需要的武器、装备,还为中日合拍的电影《天平之甍》提供了刀枪、道具。
14、北万有全腌腊商店(原址:南京东路285-287号)
万有全火腿腌腊商店1851年创设于现十六铺附近,专营火腿腌腊业务,远销南洋群岛、香港一带。抗日战争时期停业。抗战胜利后,在东门路复业,后来在南京东路又开了一家万有全。为了有所区别,在南市区东门路的称南万有全,在南京东路的称北万有全。万有全经营的火腿,历来选料严格。该店职工亲去浙江金华地区各县采购外形矮小丰满、皮薄腿细、爪弯脚直的毛猪,从中精选适合于加工南腿的胚子,精工腌制。所加工南腿,每只在五到八斤左右,皮色黄亮,精多肥少,腿心饱满。尤其北万有全的熟火腿,挑选皮薄膘少、精肉多、腰方长的火腿,精工烧煮,刀功精湛,每两切30片左右,肉薄如纸,呈半透明状,咸淡适口,鲜味特异,食之开胃。
15、丽华公司(原址:南京东路270号)
丽华公司由广东人梁海筹创设于1926年,当时设铺面、二楼、三楼3个商场,经营百货,生意兴隆一时。1954年成为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家代销店。1966年改为红卫百货商店,1984年恢复丽华公司原名。1993年扩建,营业场地为5个楼面,经营品种达6000多种。
16、大丰土特产食品商店(原址:南京东路300号)
大丰果品商店的前身是上海第一食品商店门市部,20世纪60年代初期,改组为上海市供销合作社门市部,并更名为大丰果品商店,后又改名为大丰土特产食品商店。这家商店综合经营各类水果、土特产食品,有2000多个品种,分设10个专业柜组。经营的主要品种有:四时鲜果、干菜山货、调味佐料、水产海味、腌腊糟醉、炒货蜜饯、茶食糕点、香茗美酒、糖果饼干、荤素罐头、辣酱酱菜、冷饮饮料、滋补食品等。
17、扬州饭店(原址:南京东路308号)
扬州饭店初名“莫有财厨房”,1950年1月由扬帮名厨莫德峻和其子莫有庚、莫有财、莫有源三兄弟共同创设,原址在江西中路374号(近宁波路)上海银行大楼三楼上海纱厂工商界人士联合俱乐部内。因经常由老二莫有财出面交税、办事,故名。莫德峻原是扬州银行公馆的厨师,技艺精熟,善制扬州菜肴和点心。莫有财厨房设有两个餐厅,可容纳50余人就餐,成为工商界、银行界及文化界人士的雅集聚餐之地,生意相当不错,一度须至少提前两周预约。荣毅仁及其家人经常在这里就餐。董必武、陈毅、李富春都曾来此品尝扬帮佳肴。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和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等也曾是该厨房的座上客。水晶肴肉、莫家干丝、蜜汁火腿、清炖蟹粉狮子头、三丝鱼翅、蟹粉汤包、八宝鸭、火腿萝卜丝酥饼、扬州煨面等名菜名点,深受中外宾客的青睐。1970年,为面向大众、适应顾客的需要,莫有财厨房迁至北京东路213号(近江西中路口)扩大营业,并正式改名为“扬州饭店”。1975年,扬州饭店迁至南京东路308号(山东中路口、近河南中路)营业。饭店新址规模扩大,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除厨房外,设有铺面、地下室两个大餐厅,可同时容纳360人就餐,经营品种也由原来的30余种,增加到二三百种。1997年底,因地铁2号线施工,扬州饭店迁至南京西路72号“喜来临”楼上营业,后由于“新世界城”二期工程开工,该店停业。2004年10月,扬州饭店又迁至福建中路345号原“知昧观酒家”所在地重新开业,后又开出几家分店。
18、迎风旗帜礼品商店(原址:南京东路309号)
原名永顺祥礼品商店,专营彩旗、锦旗、奖杯及匾框、镜架等,自产自销,以工艺精细闻名。本市和全国各地的企业、单位,经常到这家商店来定制锦旗、红旗。这家商店经销各种镜框。加框丝织风景画片与杭州都锦生挂钩协作,花色品种繁多,如飞禽走兽、山水花卉、名胜古迹等。各有关厂生产的新品种、新题材,优先在该店上柜,再根据丝织画不同题材和色泽,配上自制的不同花型颜色的镜架。商店特约画家在丝绒上作画,所临摹的人像名画题材广泛,形象生动。首创的植绒制品,把植绒工艺应用到纸质奖状、绸质锦旗、尼龙围巾上,后又制成20多种不同颜色的植绒纸.绒毛均匀,色彩鲜艳。
19、友谊照相馆(原址:南京东路311号)
原名英明照相馆,以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和彩色照为主要服务项目。同时,为工业拍摄产品照、商品广告照、工厂企业的厂房设备照、工艺过程照、产品样本照和供展览用图片照,以及印刷制版用反转片摄影等。该馆在天然彩色摄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门拍摄顾客出国护照用的彩色人像证件照,烫伤、红鼻子等病理症状的彩色照;还为外宾、华侨拍摄结婚、生日、宴会活动的彩色照。
20、上海灯具总店(原址:南京东路360号)
上海灯具总店开设于1980年,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灯具商店。它有二十开间门面,1400多平方米的商场,陈列着各种各样灯具、灯罩、照明电器。在商场的大厅里,专辟一个“房间摆设”橱窗,装配着各种室内灯具,供消费者观赏挑选。经营的品种有建筑灯具、工矿灯具、舞台灯具、交通灯具、民用灯具等共48个大类、1500多个规格品种。用于客厅的吊灯,从单叉式到二十一叉式,规格齐全,最大的吊灯是三层二十一叉式,对径有二米多,高达四米。各式车料台灯、有机玻璃台灯也是式样新颖,美不胜收。经营的灯罩规格齐、式样多,从六到二十英寸都有。由于经营品种齐全,各种灯件都能配套,全国各地很多宾馆、饭店、厂矿企业都向这家商店采购灯具。
21、王仁和食品店(原址:南京东路361号)
王仁和食品店是一家百年老店,自设工场,主要生产苏、扬式糕点,以苏式为主,如蛋糕、桃酥、麻糕、桃片、酥糖、猪油定胜糕、百果蜜糕等,扬式的京果粉、麻油撒子、净素黑麻月饼、水晶月饼、荤素年糕等亦负盛名。该店选料考究、加工精细,道道工序严格把关,产品吃口甜肥,颜色和谐。
22、五芳斋点心店(原址:南京东路391号)
五芳斋点心店初名“姑苏五芳斋”,1858年秋由苏州糕团名师沈敬洲开设。由于其自产自销的苏式糕团原料来自玫瑰、桂花、松花、莲花、荷花五种天然清润芳香的植物,故取名“五芳斋”,店主和糕团师傅又来自苏州,所以取店名为“姑苏五芳斋”。“五芳斋”首先在沪上用水磨粉制作的“汤团”和各式糕团,吃口香糯细腻,很受顾客欢迎。花色品种做到四季不同,既有大众化的“赤豆糕”、“黄松糕”,也有“八仙过海”、“双龙戏珠”等各种花色糕团。“五芳斋”主要经营四季糕团、苏式面点,兼营饭菜、筵席。特色糕团有寿糕、寿桃、蜜糕、方糕、糖年糕等,品种繁多,口味各异;苏式面点有高档花色如虾仁面、虾蟹面、鳝糊面、青鱼甩水面等。寿桃点心可以预定。据《鲁迅日记》载,1928年4月14日,鲁迅同方仁往书店浏览,中午就在“五芳斋”吃面。1956年11月,陈云来沪视察企业公私合营情况时,特地前往该店品尝了汤团,并称赞说:“我从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在上海工作时,曾多次在你店吃过,三十年后重尝此品,觉得仍然颇有特色,很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次来沪访问时,下榻在锦江饭店,曾经品尝了“五芳斋”师傅为他特制的“含馅八珍小圆子”,色泽洁白如晶,皮韧而薄,吃口细腻而甜,异常别致。尼克松吃后极为高兴,说:“此品贵如珍珠!”1998年,“五芳斋”迁至四川中路136号;2008年,“五芳斋”总店迁址云南南路28号。
23、中艺绣品商店(原址:南京东路409号)
中艺绣品商店经营绣品有百年历史。解放前,在昼锦里一带(现山西南路)有几十爿经售各类绣品、化妆品的商店,以选料讲究,针法多变闻名。解放后,为了发扬刺绣传统特色,将品种单一、经营分散的各个中小型店合并成中艺绣品商店。中艺绣品商店荟萃各方名绣,有色泽鲜丽、针法细腻的苏绣,神态逼真、风格豪放的湘绣,内实外松、起针独特的蜀绣,构图简练、形韵生动的瓯绣等传统工艺,还有反映现代工艺的机绣和反映民族工艺的绣花、织花、印花、雕花等品种,共有400多种。经营品种中,有高档名贵的软缎绣花被面,有绣工精致的苏绣挂屏条幅,有软缎枕套,还有刺绣台布、三件套、靠垫、手绢、围巾、拎包、缝纫机套、电视机套等小绣品。
24、小花园鞋店(原址:南京东路423号)
20世纪初,浙江路慈德里内有幢花园洋房,门前有个小花园。因先后开设过“半解仙”(扬帮)、“都益处”(川帮)两家菜馆,是当时社会名流往来之处,于是人们把这里称为“小花园”。20年代有名自称“吃素人”的拎包鞋匠,背着一包绣花鞋面(业内称为“出包”),走街串巷地跑公馆、上青楼,让客户挑选花样,然后按照她们的要求和脚型,定做绣花鞋子。由于他手艺精湛,做出来的鞋子穿着轻软舒适,博得不少太太、小姐的称赞。与此同时,另有一名叫陆国义的鞋匠,选择广西路“小花园”开了一家女鞋店----泰源祥鞋店,前店后场,专营绣花女鞋。他模仿“吃素人”的一套工艺,采用“苏刺”软缎绣花鞋面,做工精良,生意兴隆,引起同业青睐。原在昼锦里(现山西南路)经营女鞋的一些商店,也纷纷将店迁移到“小花园”一带开店,到三四十年代,短短的二三百米街坊,女鞋店鳞次栉比,多达55家。这些店招牌各异,但找不到一家名叫“小花园”的鞋铺。当时颇具盛誉的有“美最时”、“麒麟阁”、“福美祥”、“美雅”、“九福”、“大光明”、“丽丽”。由于鞋子品种齐全,特色显著,渐渐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要买鞋子到小花园的习惯。因此,当时在浙江路和广西路两地段鞋店所出售的鞋子,人们都称为小花园鞋子。解放后,为发扬小花园鞋子的经营特色,1959年在南京东路423号专门开设了小花园鞋店。这家商店自设工场,拥有经验丰富的技师,经营的有绣花鞍、尖足鞋、软底鞋、拖鞋等四大品种,以花样新颖、色彩鲜艳、配色大方闻名。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上海时,因闻上海“小花园”女鞋的盛名,特地要求给夫人定制。总统和夫人捧着一双花团锦簇的中国女式棉鞋,对中国的传统工艺赞美不已。1993年,小花园鞋店迁出南京路,几经搬迁,现在落户老西门中华路1288号(近复兴路)。
25、马咏斋熟食店(原址:南京东路445号)
马咏斋熟食店创始人马咏梅早期在常熟古里村制作酱蛋、酱鸡、酱麻雀等卤味野味,每日到城里串街走巷叫卖,后在苏州、常熟开店,以质量考究闻名。1937年来上海开设这家商店。马咏斋除冬令供应各式野味,夏令供应糟肉、糟鸡等各种糟货外,日常供应的有上海烧鸡、五香酱鸭、五香酱肉、酱汁肉、熏青草鱼等二三十个品种。该店尤以油鸡和油锅沃鸡著名,烧煮时选用肥嫩草鸡,以特种香料配制,皮呈油光,色泽蜡黄,肉白,吃口鲜嫩,食之清香。当年在西藏南路16号还设有马咏斋西号。
马咏斋西号
26、冠生园(原址:南京东路449号)
冠生园食品公司创建于1915年,其鼎盛时期,在全国各地设有37家厂、店,连同代销店共有292家之多,成为全国食品行业执牛耳的工商合一的企业。其创始人广东南海人冼炳成(后改为冼冠生)先在广东路竹生居小吃店当学徒,1908年在南京路开了一家“陶陶居小吃店”。后因该地翻建大楼,搬到南市九亩地新舞台附近露香园路开设“小雅园点心店”,供应云吞、芝麻糊等。当时附近的新舞台上演文明戏卖座较盛,糖果瓜子之类消闲食品随之走俏。冼见此情况,就用洋风炉小量试制陈皮梅和果汁牛肉,在新舞台场内托盘出售。由于配制得当,别有风味,颇受欢迎。时间一长,引起了京剧名伶夏月珊、夏月润等人的兴趣,便结合6人,每人出资500元,共3000元,由冼将点心店改为食品店,并于1915年在大境路正式开业,取名“冠生园”,自产自销陈皮梅和兼营糖果、饼干、糕点,批发零售都做。1918年“冠生园”扩充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之一、电影导演郑正秋认为,“冠”乃“第一”之谓,“生”则“民之生存”,“冠生”含有“民生第一”之意;“园”较“店”气派大,且股东中有一半是梨园弟子,称“园”能显出与“梨园”的密切关系。1923年,增资三千元在河南路棋盘街开设“冠生园”总店,1930年因河南路房屋翻造,“冠生园”总店迁至南京路(今南京东路449号,近山西南路口)扩大营业。总店为八开间、三层楼店面房屋,底层自产自销各种食品,兼营洋酒罐头,铺面附设西餐冷饮室;二、三楼开设饮食部和茶室,供应广式菜点。南京路冠生园总店以广式月饼和广东菜点而著称。上世纪20年代,许多文人雅士,如林微音、邵洵美等常来这里品茗吃点心。该店制作的广式月饼在沪上颇有名气,当时杏花楼月饼还未问世。1934年,“冠生园”曾在“大世界游乐场”举办了一次月饼展销会,开幕时,特邀著名影星胡蝶(为“冠生园”股东之一)到场剪彩。1930年,还在漕河泾建立“冠生园”农场,取名为“康健园”,不仅设有厂房,还布置了山石花木和错落有致的堂馆亭榭,设有饮茗和娱乐场所。解放后,“冠生园”经营方式有了变化,但经营范围和产品质量仍有扩大和提高,各类“生”字标记的特色食品驰骋全国市场。1956年公私合营后,“冠生园”厂、店分开,全国各地和上海各区的分店都改名为“冠生园食品店”,各自独立经营。漕河泾的“康健园”农场易名为“上海冠生园食品厂”。1966至1976年,南京东路的“冠生园”总店曾改名为“上海食品商店”,1977年起恢复“冠生园食品店”名称。1986年改名“冠生园公司”。1988年,总店又易名为“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黄浦)”,1996年后暂停营业。
27、四川饭店(原址:南京东路457号)
四川饭店初名“四川波赛饭店”,1946年由贺壁特女士开设,原址在新康路(今沙市二路)15号中央商场内(近四川中路),是一家仅有两开间门面的小店。“波赛”由沪上川帮名厨、“海派川菜”创始人何其坤(人称“何老爷”)掌勺,供应的菜肴用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甚佳,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合川肉片、麻婆豆腐、干烧鲫鱼等数十个品种,价格均低于大饭店,很受顾客欢迎。当时外滩附近银行、商行较多,一般职员中午都在中央商场的食摊或饭店就餐,所以“波赛”的生意较好。1948年,饭店歇业。1951年11月,恢复营业,改名为“四川饭店”。1957年,为发展川帮风味,四川饭店迁至南京东路457号(近山西南路)扩大营业。底楼为两开间门面,供应经济实惠、价廉物美的大众化川帮菜肴,有近百个座位;二楼为八开间,设有“泸州”、“嘉陵”、“峨嵋”、“重庆”、“成都”5个餐厅,供应筵席小吃,可容纳300多位顾客同时就餐;三楼也为八开间,设有“凤凰”、“芙蓉”、“牡丹”3个餐厅,专门摆设酒席,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闻名中外的川帮菜馆。四川饭店自迁至新址后,又从各处聘请了一批名厨,该店为了保持川帮菜肴的特色,不断派人前往成都、重庆考察学习,然后根据本地人的特点,改用轻辣、微辣等方法,使改良后的川菜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该店经营的川帮菜肴有200余种, “干烧鲫鱼”历经数十年盛名不衰,是该店的看家菜。“贵妃鸡”,虽号称“四川名菜”,实为上海“陶乐春川菜馆”首创,四川饭店经营此菜时由名厨操作,略加改进后更具特色,更适应沪上顾客的口味。“贵妃鸡”选用生鸡翅上半节为原料,略炸至金黄色后喷酒调味,用鲜汤焖烧至酥烂,加味精、着薄芡,再浇上红葡萄酒即成,色泽金黄、卤汁宽浓、咸中带甜、鲜香可口。1977年,四川饭店被列为接待外宾单位。1993年5月,四川饭店关门歇业。
28、天禄鞋店(原址:南京东路462号)
天禄鞋店前身是清道光年间开设的“天禄鞋庄”,是一家驰名全国的男式布鞋店。该店自设工场,向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穿着舒服不走样为特点。解放后,这家商店仍保持原有经营特色。著名品种有:毛料面子的布底小圆口、方口、三分口夹鞋,缎面布底鞋和黄牛皮皮底、扎底翻鞋。
29、海鸥照相材料商店(原址:南京东路471号)
海鸥照相材料商店和它的新中、风光两个门市部,原由华昌、益昌、沪新、新成4家照相材料行合并而成,经营各种型号照相机和照相器材,并兼营冲晒放大、彩色冲放、135彩底拷贝和修理照相机、镜头、闪光灯、曝光表,出租照相机和附件以及零拷显、定影药液等。商店还自行设计加工彩色拷印两用机、多用翻拍机、弹簧高晒夹、六寸金属放大机等。由于备货多、品种齐、选购方便,被誉为“摄影爱好之家”。新中照相材料商店原址:南京东路743号;风光照相材料商店原址:南京西路258号。
30、文艺戏剧化妆用品商店(原址:南京东路501号)
原为老妙香室香粉局,是一家开设于1860年的百年老店,花色品种繁多、自设工场,专门生产、经营化妆用品及戏剧化妆用品,凡是各大名厂的化妆用品、高级雪花香脂、名牌香水、高级生发油、上等胭脂等均有出售。经营的戏剧化妆用品,有各种油彩卸妆油、化妆粉等,在戏剧界素有盛名。该店还专营东风日用化工厂(原老妙香室香粉局工场)生产的各类香粉、生发油等,香粉用料讲究,香型芬芳,如蛋形香粉,就是传统的特色产品,又如芝兰香粉、玳玳花粉、玫瑰宫粉,也都是过去清王室内的化妆用品。这些特色商品不仅深受国内顾客欢迎,不少东南亚侨胞也常托亲友来店选购。
31、上海制花一厂门市部(原址:南京东路522号)
上海制花一厂门市部经营各种各样塑料花,有娇艳惹人的月季花、雍容华贵的牡丹花、潇洒高雅的菊花、喷芯盛放的百合花,还有喇叭花、文竹、大理菊、马蹄莲、玫瑰花、苍兰花等,这些花都是上海制花一厂生产的。为了适应人们对花色品种的不同需要,每年都要设计几十种新品种应市,设计的塑料花有四五百个品种,门市部常年经营的,也保持在百种以上。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1970、80、90年代影集之一
南京路上曾经的“老字号”(一)
怀旧|那些年南京路上消逝的商店 侬宁得伐?
老上海的商店,又有谁还记得那些童年的故事?(三)
上海 · 記憶之景(貳)
上海“号码”百货商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