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北鄙”: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鲁两国边界

乡土大汶河





春秋成(郕)城遗址

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北鄙”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鲁两国边界


文/王新国

山东省宁阳县东北九十里,有村庄叫“北鄙”、“南鄙”,为东庄镇下辖的两个村。

跟一般以姓氏命名如“王家庄”、“李家庄”,以特别建筑物命名如“牌坊街”,以姓氏加建筑物命名如“苏家楼”、“刘家楼”、“许家桥”等村庄不同,“北鄙”“南鄙”两村以“鄙”给村命名并不多见,“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理解。

鄙,读。一般看来,“鄙”带贬义,比如“粗鄙”,表意粗俗、浅薄;“鄙视”、“鄙夷”,表意轻蔑、看不起。似乎“鄙”本就带贬义,其实不然,而是人们对“鄙”的本义作了引申。

“鄙”的本义

鄙,初作“啚”,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古字形上部像城市,下部为城外的粮仓或农田。“啚”的造字本义是指城外的农田,是生产粮食的地方。粮食是最重要的食物,城外的农田便赋予了粮仓之义。到小篆时“啚”加义符“邑”,指公卿大夫的封地、食邑。

“鄙”字的演变 图源公众号耕读覃晴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特权分给诸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国土面积太大,周王统治边远地区来有难度,就通过分封诸侯来治理边疆地区。当时的国家结构是,封国的城市叫“国”,城市内的人叫“国人”。环绕城市外面的地方叫“郊”(现在人们还称城市外面临近的地方叫“城郊”、“郊外”、郊区)。郊的外面叫“野”,“野”也称“鄙”,离中心城市就较为偏远了。生活在边远地区(“野”、“鄙”)的人,相对城市里的人而言,被认为见识少,能力小,故人们在与人交流时自称“鄙人”以表谦谦恭。如此一来,“鄙”字的本义(边远偏僻之地)就被引申开来。

“北鄙”:春秋鲁国北部边境

春秋时期,鲁国北部边境称“北鄙”,与齐国接壤。《春秋》记载:“襄公十六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说的是公元前557年,齐国侵犯我(鲁国)北部边疆,军队围了成城。成,也写作“郕”。郕邑,春秋时期为鲁国孟氏食邑,今属东庄镇。郕城遗址位于此地,附近有村落南故城、北故城。


东庄镇“北鄙”“南鄙”图源《宁阳县地名志》

后来,鲁国北部边境地区“北鄙”就演变成了村庄的名字。根据方位,又有了“北鄙”、“南鄙”之分。

《宁阳县地名志》载:北鄙Běibi,东庄镇辖自然村。该村落因位于春秋时期鲁国最北边,故名北鄙。据清咸丰二年《宁阳县志·疆域》记载,“县东北九十里犹有北鄙村”。该志里社记为南白社,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兖州府志·建置志》记作贤义乡南白社。民国元年(1912年)《兖州府宁阳县自治区域图》记作柴城乡、北鄙、南鄙。口语仍称北白(běibēi)、南白(nanbēi

结语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一个地方有了名字,就有了地名。地名是人类活动历史及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人类情感的温度和文化的积淀。地名研究,对于研究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研究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光绪十三年(1887年)版《宁阳续志》。2022年版《宁阳县地名志》,宁阳县民政局编。2021年版《曲阜市地名志》,曲阜市民政局编。)






王新国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从教三十一年。曾任报社文学版块特约编辑,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姓村落(24):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前石梁村——编辑:商氏资讯公众号
鄄郓菏的来历
泰安市陶姓村落
伟人、圣人、祖师系列谈(之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山东共有四个别称,除了齐鲁,你还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